03.05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城裡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是《圍城》裡面最為大眾熟知的一句話,隱含深刻的哲學意義,人的一生都在掙扎,在痛苦,在幻滅,在一張張我們為自己織的網裡周旋掙扎,婚姻,愛情,事業,階級,無不是一個個圍城。

叔本華曾經說過“生命是一團慾望”圍住我們的不是城,是無休止的慾望,海德格爾提出的存在主義,是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危機的產物,強調尊重人性,以人為中心,存在主義認為人是被拋到世界上來的是虛無的,但通過人對自我的塑造,對自我生命的解讀,虛無被驅散,取而代之的是生命存在的介質,生命從而不再荒誕。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叔本華

方鴻漸終其一生也沒有脫離圍城對他的羈絆,在他人生的某個階段,總會出現一點光亮一點希望,但最終都是悲劇收場,照應了存在主義的核心,生命就是一場悲劇,無時無刻不充滿痛苦。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面對事情猶豫不決,膽小懦弱,自卑又自負,但又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總是為自己的過失找藉口。

他可以是方鴻漸,也可以是張三李四,他就是一個人,具有人類的通性人性是亙古不變的。


一 、《圍城》的生命力與作家對存在主義的接受

錢鍾書在《序》中說道:“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 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 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

一部作品是否能長久的受到大眾的喜愛,在於其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錢鍾書先生刻畫的方鴻漸具有大多數人的普通根性,每個人讀此書都能聯想到自身,因此賦予了作品長久的生命力。每一個時代都有很多帶影射性的小說,政治局面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存在主義文學最初興起於20世界30年代的法國文壇,核心就是

存在主義哲學。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錢鍾書

存在主義興起於資本主義窮途末路之際,資本主義工業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與此同時帶來的是人的生存危機和精神危機。《圍城》有存在主義的內核,人生是圍城,每個人都孤獨絕望閉塞的待在自己的圍城裡,虛無孤獨是圍城裡的常態。錢鍾書先生去國外留學後寫成的《圍城》深受西方哲學家思想的影響,其作品蘊含深刻的哲學意義。

方鴻漸作為作者表達思想的介質來表現人的荒誕。存在主義為錢鍾書提供了全新的人生觀。作者認為人生是悲觀的荒誕的 ,但是先生也並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 ,他賦予了人生達觀的理由。人可以通過自身的不懈追求,打破禁錮自己的圍城,重新定義人生的意義,《圍城》中方鴻漸在有退路的時候一味躲避遊移,最後落得慘痛無路可退的下場,作者是想借方鴻漸規勸世人,一味躲避是沒有用的,只有勇敢的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在困境中尋找到新的出路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圍城》劇照


二、《圍城》思想內蘊的存在主義特徵

(1)表現人存在的荒謬

通讀《圍城》,一次又一次的因為方鴻漸的懦弱退縮虛偽優柔寡斷而深感憤懣,推己及人

,我們是不是也在某個時候想到了自己,自己所處那樣的境況又會做怎樣的抉擇,方鴻漸經歷過鮑小姐,蘇小姐,唐小姐,自以為聰明最後卻被女大學生生孫柔嘉擺弄,何嘗不是他自己自作自受。

他不願意接受蘇小姐的愛,卻不願意在最後一刻之前向她坦白,還牽她的手讓她誤會,後來又後悔自己沒有當斷則斷,他總是這樣前後矛盾優柔寡斷,繼和鮑小姐在船上的肉慾戀愛之後,又喜歡上青春活潑的唐小姐,可是和唐小姐的愛戀也沒有好結局,方鴻漸很荒謬卻又很常見,他就是你我,是那個年代的小知識分子普遍形象,既善良又殘忍,既正直又軟弱。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圍城》劇照

(2)人的孤獨與虛無

存在主義理論彰顯人內心的虛無和不安定,人在世界上是孤獨的,人在荒誕社會是個“脆弱的東西,淹沒在無限的大千世界裡,孤立軟弱,每一個瞬間,虛無都在襲擊他。

所以人生本沒有意義,要依靠自身去創造,鴻漸涉獵寬泛,但又都學藝不精,岳父送其出國也沒有獲得文憑,買了一個假文憑只為了遮羞“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方鴻漸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但是他很會給自己以心理安慰,方就是這樣從來就沒有目的,能夠享樂絕對不會錯過,苦苦掙扎在社會洪流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最後他遇到孫柔嘉,一定是會被制服的,孫柔嘉認得清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沒有出色的容貌和家世,她需要找一個男人給她榮光,方鴻漸算是他能接觸到的人裡面的高富帥了,雖然辛楣條件更好,但是辛楣的家世眼界就決定他不會被孫小姐糊弄,對於女孩的手段他不屑一顧,一眼看穿。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圍城》方鴻漸與孫柔嘉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得意的時候,熱鬧非凡,可是當人獨自一人的時候才會感覺內心的孤獨與虛無。方經歷了鮑小姐蘇小姐唐小姐以後,已經對愛情失望了,想要改變卻又懶於改變無論改變。才會感嘆“無論你和誰結婚,你都會發現她婚前婚後是兩個人

”。

方感受已然接近虛無,虛偽就是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存在,海德格爾說人感受虛無的方式就是畏懼,令我們害怕的就是什麼也沒有,顯然方已經陷入了其中,所以說很多人能夠活著就已經是很大的勇氣了。

(3)人的自由選擇

存在主義認為存在是一切的本質,認識是在存在的 基礎上形成的,人來到世界上最初就是虛無的,要靠自己成就人生的意義。存在主義要求人自由的選擇人生,並且為選擇負責,創造人生的意義,以消除生命的虛無。

方一路都在選擇,雖然有被動的成分存在,但方最後的結局大部分都是自己咎由自取,他不管不顧的讓自己沉入谷底,直至沒有反彈的可能。人一生都在選擇,一邊選擇一邊放棄,《圍城》給我們呈現的是民國時代高知識分子之間的糾葛,方對生活缺乏掌控力,開始他擁有一副還算好的牌,一篇文章感動岳父送他出國留學,他輾轉於歐洲,沒有取得文憑,在船上鮑小姐只是戲弄他,他選擇上鉤。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圍城》蘇文紈

他知道蘇文紈喜歡他,有很多次機會,他也不對蘇文紈表態,蘇小姐從中作梗,他罵別人“好不要臉的東西”結果是唐小姐接到電話,他和唐小姐也崩了。辛楣本視鴻漸為情敵,把他弄到三閭大學去,誤打誤撞成為了他的又一次可把握的機會,在三閭大學見慣了爾虞我詐之後被解聘

。一直以來方鴻漸都是自由的選擇來去,但是他承擔不起自己的存在。存在主義認為,自由是要在實現自己存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選擇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

小結

《圍城》又被稱為“新《儒林外史》”,人生就是在虛無和荒誕中進行絕望抗爭,錢鍾書先生的終極目的也是為了鼓勵與人生的虛無勇敢的鬥爭。

方鴻漸生長於七八十年前,可是放在現在也不失現實意義,因為其展現出來的就是人類的本質,揭示的就是普世價值觀。有人說“關於中國人,最透徹的小說就是《圍城》”。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圍城裡面的人際關係人情交往都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鴻漸也一直在各個圍城之間轉換,困住他的不是圍城,是他的性格,從小生長於富足的鄉紳之家,父親是前清舉人,成長環境形成了他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容人的性格,擁有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一貫的虛榮和自卑。

方鴻漸最後失掉了自由,被困於圍城,方最後已經對自己的人生徹底失望,有背於存在主義對於人的定義。錢鍾書先生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錢鍾書曾嚴肅地說過:“人既然活著,就本能地 要活得很好,更有意義。”而《圍城》也是作者勸誡世人,面對虛無荒誕的人生和荒誕存在的處境,孤獨的人一味逃避,最後無路可退,唯有鼓足自身存在的勇氣,挺身反抗與虛無做鬥爭,才能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拯救自身於虛無的深淵。

“你不討厭,卻全無用處”,生活處處是圍城,也許我們都是方鴻漸



參考文獻

[1] 鄭明娥. 存在主義思想對《圍城》的影響與滲透

[2][蘇]葉甫尼娜.評法國現代派小說

[3]錢鍾書.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