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90後正在溫水裡糟蹋自己:你不對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狠

導讀:必須十份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姑娘,都曾經有咬緊牙關的靈魂。

“越長大你就越會發現,過節是一件挺令人糟心的事,畢竟誰還沒有一堆煩人的親戚啊?”

白薇的整個新年都沉浸在被奇葩親戚指指點點的恐懼之中,新年剛過,就逃難似的去上班了。

過年那幾天,白薇幾乎每天都要回答一遍以下問題,比如月薪多少,有男朋友嗎,什麼時候結婚,為什麼不考公務員?

白薇理解這些親戚的關心,畢竟一年三百多天,大家幾乎都不怎麼見面,驟然團聚在一起總得找點話題來聊聊。但關心歸關心,每次聊天結束後那句:“女孩子嘛,差不多就行了,將來還不是要結婚的”總讓她覺得特別刺耳。

不過這樣的情況畢竟一年才一次,忍忍也就過去了。最讓她不能忍受的是身邊有這種“關心自己”的朋友,但很不幸,她的朋友劉月就是這樣一位“善解人意”的姑娘。

劉月崇尚閒看花開花落,靜聽雨打芭蕉的愜意生活。她經常勸白薇不要熬夜趕稿,要愛自己,聰明的女人都會偷懶,蠢女人才做“拼命三娘”。

白薇忍不住回了一次:“不熬夜,怎麼寫得完?”

“那就少接一些約稿呀!”她理所當然地說。

白薇又回:“少接可以,錢不夠用怎麼辦?”

“不夠用就省儉一點兒呀,生活其實並不需要太多錢,粗茶淡飯一樣可以過得恬淡悠然。”

劉月的話讓她詫異,“生活其實並不需要太多錢”,難道她們兩人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嗎?

白薇總是害怕來不及,害怕自己賺錢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怕萬一某天父母需要用錢時,自己卻只能捉襟見肘,怕結婚後有了孩子,被問“為什麼別人的父母那麼有錢,而自己的父母卻那麼窮?”

“一個人的時候當然可以粗茶淡飯,但難道讓父母陪著自己一起吃鹹菜?自己當然可以安貧樂道,難道讓孩子未來也窮困一生?”白薇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她自欺欺人的肥皂泡。

“你家寶寶明年就改上一年級了吧?雖然現在是義務教育,但才藝班總得報吧?為了接送孩子方便,你家的電車得換成汽車了吧?你家房貸是還有25年沒繳完吧?這些不都需要錢嗎?”

也許是白薇的咄咄逼人惹怒了她,劉月氣呼呼得回了一句:“現在大家都活得那麼辛苦,我選擇對自己好一點有錯嗎?”

對自己好一點當然沒錯,但我們不能閉著眼睛生活。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的確讓不少年輕人嚮往,但過愜意生活的前提是,你首先得有足夠的經濟實力。

90後正在溫水裡糟蹋自己:你不對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狠

白薇創業初期被單位員工稱為“女魔頭”,員工們跟著她加班就是常態,準時下班才是偶爾的獎勵。有一年情人節,為了趕上提交方案,全體人員被通宵留在公司加班。

當時有個女孩向她請假,說男友已經訂好了餐廳、玫瑰,等她下班過節。但白薇居然不準,理由是方案裡有個重要環節是她負責的,她走了明天就無法準時遞交。女孩脫不了身,只好打電話和男友解釋,男友在電話裡就翻臉吵了起來,稱不來就分手。

看得出那個女孩很愛男友,當時什麼也不管了,抓起包就打算去餐廳。

白薇兩手抱在胸前,冷冷地說:“你現在走,就算你辭職,我可以把工資即刻結算給你。”

那女孩愣住了,最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放聲大哭起來。

最後那個決定公司生死的方案是在第二天的黎明到來時完成的。所有人都困得只剩半條命,只有白薇依然神清氣爽。後來公司逐步發展擴大,那個在情人節因加班而痛哭的女孩也成了白薇手下最得力的干將。

“你想獲得什麼,總得付出其他的作為交換,這是現實裡最公平的法則。你可以收穫一份不穩定的愛情,也可以把工作當成自己最堅實的後盾。”這是白薇當時給那個女孩的忠告。

你可以奮發圖強,也可以苟且偷安;可以活得明白通透,也可以自欺欺人“生活其實不需要太多錢”。只是,生活路上那些溝溝坎坎終究會在某個時刻和你狹路相逢。那時候你便會明白,你沒有對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對對你狠。

90後正在溫水裡糟蹋自己:你不對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狠

前幾天一個朋友辭去了外企的工作,在街邊擺地攤賣耳環,問她為什麼這麼選擇,她說:“野心和慾望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既然不開心,還不如不要那麼多欲望,反正人生數十載,怎樣生活都有樂趣。”

這幾年新聞裡總會有這樣的報道:“有人放棄買房,選擇租房過一生;有人逃離北上廣,選擇回農村種田養牛。”既然怎樣都得面對窮困,不如選擇低慾望生活,不再去追求金錢和地位,選擇平平淡淡過一生。

和她相反,另一位姑娘,三十歲出頭,美國留學回來,如今定居雲南,生活極簡。她身邊並不缺少追求者。但她始終過著單身生活,自由而灑脫。

她有一個日常生活清單:早上六點半起床做瑜伽,吃早飯,聽網絡課;白天工作,晚上去健身房,回家看會兒書,再忙忙瑣碎的家務,基本一天時間就過去了。

她的生活同樣很平靜,不同的是,她的每一天都是在朝著更好的自己前行。沒有七大姑八大姨亂糟糟的問候,不需要操心婚姻、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濟實力去看看詩與遠方。日子過得豐富而充實。

兩個朋友都屬於過起了“低慾望”的生活,只是前者讓人感覺心酸,後者則令人歎服。歸其原因不過是因為,前者是面對生活的困境,不得已選擇的消極逃避,最後迷失在這種自我放縱裡。彷彿對任何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未來也看不到希望,生活越來越消沉。而後者看似同樣安逸生活,但她背後卻是拼命付出和堅持。

90後正在溫水裡糟蹋自己:你不對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狠

張柏年前從政府大院裡出來,從河北去了上海,做某大型房產企業的董事長助理。他選擇辭職朋友是很意外的,因為他已經混到了在別人看來一個非常不錯的職位和級別,放棄成本確實很大。

過年老朋友聚會,有人在飯局上問他:“兄弟,你當初怎麼想的?”

他開玩笑說:“這不是追隨你們的腳步嘛,你們都選擇去拼一把了。去年你不還勸我,趁著年輕多賺點錢。”

朋友說:“別鬧了,你這離開的成本太大了。我如果是你,我估計就不走了。”

他喝了杯酒,表情嚴肅,長嘆口氣:“我知道,如果我不辭職,生活過得應該也還不錯。畢竟那份工作外人看著光鮮亮麗,實際也不累。但是我一直很想知道自己的能力究竟在哪個水平。如果我混得好,代表沒有辜負自己。如果我混得差,大不了從頭開始,反正我單身一人,還有機會去試錯。”

桌上其他朋友起鬨:“你這簡直是在和生活來一場博弈,你贏了,萬里山河處處美景盛開;你若輸了,獨守一隅慘淡生活。“

張柏笑笑:“哪有那麼誇張,如果我真的混不好,也好讓自己知道,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我就能安安心心,踏踏實實地過穩定的日子,從此不再胡思亂想。”

這大概就是一種底氣,想得明白生活,也有勇氣去市場上競爭。

胡適說:“人的最大痛苦就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

最大的90後馬上也要步入30歲門檻,但其中大部分人依然選擇保守生活。他們即瞧不上體制內的安穩,也沒有離開體制的勇氣。滿足不了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自己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