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特色画家吴浩:画家用所擅长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向往生命的美好

画家吴浩,四川自贡大来井人,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吴浩以传统笔墨的特色人物画闻名。

特色画家吴浩:画家用所擅长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向往生命的美好

吴浩

艺术品鉴:水墨画通过水与墨的变化体现绘画的写意性,西方绘画以构图、比例、光影等体现写实性,您认为您的绘画内容主要以哪种方式来体现?您是否认同别人对您作品是“工笔画写意”的评价?

吴浩:中国从先秦一直发展到今天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审美方式与西方在艺术表达上,是截然不同的。包括在艺术造型方式、绘画语言、艺术鉴赏的区别,每个民族都呈现出对本民族思想根源的追问。而我的绘画形式一直遵循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形成的语言方式来表达我自己的诠释。

在谈“工笔画写意”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说明什么是绘画的“写意性”。

事实上,中国绘画更多体现出自己内心与世界所产生的共鸣,是创作者内心与画面的交融,绘画修养中最重要的一个修养就是“养心”。由此进行的创作,是表达了画家整体的气质,都说中国画是“写意”的,主要体现在哪里?事实上“写意”就是表达气质。一位画家的作品能表现出画家对世界的看法。

再说“工笔画写意”。我反对对画家进行非常细致的类似学科分类一样的体系划分。中国古代绘画基本没有提到“工笔写意”这一说,中国画都是写意性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和艺术进行了融合,两者缺一不可。

如何用艺术手法去表达自己的艺术想象,引导人们去考量,去体会,去焕发出对生命意义的美好向往才是最终目的。

特色画家吴浩:画家用所擅长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向往生命的美好

2016年 纸本设色《经榜提名》35x46厘米

艺术品鉴:您如何看待自己作品呈现出的“幽默感”,您认为这是一种喜剧之下带有暗讽的表达,还是一种较为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现?从您个人,即创作主体来说,您觉得自己作品中的“幽默感”主要来源于哪里?

吴浩:我作品中的幽默感还是想表现一种豁达的态度。这种幽默感主要源于自身,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幽默感,就是看愿不愿意将它表现出来。喜与悲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也很有意思。例如我选择了一种无厘头的,较为嬉皮的生活态度,但这并不等同于我就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我之所以这样表达,反而是因为我对生命充满敬畏,对生活满怀理想。

特色画家吴浩:画家用所擅长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向往生命的美好

2018 纸本设色《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138x27

艺术品鉴:您如何评价您作品形象中“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契合关系?您对中国绘画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有哪些观点和看法?

吴浩:抽象和具象一说是源于西方哲学的词汇和概念,用这两种概念来划分中国画的类型事实上是不对的。中国的美学范围中,只有意象,没有具象和抽象。意象、意境等美学概念与西方最大的区别便是直指心源。

特色画家吴浩:画家用所擅长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向往生命的美好

吴浩作品 纸本设色 12x12厘米

形象必然涉及到艺术造型的问题,中国的造型是在与景的关系当中呈现出来的,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空蒙,一种宇宙的概念。它完全打破了三维概念,用一句俚语来说,中国绘画事实上所创造的是一种神仙气象的空间感。

例如赵孟頫的绘画,他的大青绿山水、水墨等等,更多给我们留下来的是一种空间,这种空间不是实际存在的,而是文人在内心中泛幻出来的一个最具梦幻感的世界,是能把心留在这个空间中的世界。我们把心放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形成我们的一种想象、我们的追求和我们生命形态的诉求,这种空间感的创造几乎是中国独有。

特色画家吴浩:画家用所擅长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向往生命的美好

2018 《当你是我》纸本设色 181x96厘米

文化、艺术的西学东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中西方之间无论在哲学还是审美上都是有排斥性的,这种排斥不是敌对。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融合,但在借鉴融合的时候,每个民族应该把握的是自己的文化立场。对,立场很重要。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位追随者,我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多的思考探索,也希望能和感兴趣的朋友进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