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聊起遠近聞名的建築大師,我們頓時會想到美裔華人貝聿銘先生,他用他的作品征服了世界,有我們熟知的肯尼迪圖書館、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及蘇州博物館等等。

曾有傳記作者,這樣描述貝老——

貝聿銘所體現的是美國所想象的東方美德:高雅、受過完美的教育,舉止矜持高貴。

老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女人。的確,上述這個描述,尤其適合貝老的賢內助——一生高貴優雅的陸書華。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01

又是一個一見鍾情的故事,只不過地點是在美國的紐約。

那是1938年的暑假,在紐約中央火車站,貝聿銘來接好友。忽見人群中,有一東方佳麗映入眼簾,正是氣質高雅的陸書華。時年20歲的她,已從上海中學畢業,正準備前往波士頓,就讀韋爾斯利女子學院。

貝公子一見傾心,異地他鄉,同為華人,寒暄幾句,也是有的。聞知陸小姐的目的地,貝公子主動提出:“小姐,可否搭我們的車一同前往?”

只見陸小姐不卑不亢地答了一句:“對不起,我已買好去那裡的火車票了。”

貝公子心有不甘,但也無濟於事,只能黯自神傷。

好在天遂人願,那天前往波士頓的火車,因颶風,半路停運。於是,貝公子有了英雄救美的機會,兩人就此熟悉。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02

貝公子與陸小姐的身世,用老套的話來說,門當戶對,勢均力敵。

貝聿銘家族“吳中貝氏”,曾是“蘇州四富”之一。據《吳中貝氏家譜》記載,蘇州貝氏的始祖貝蘭堂,原籍浙江金華蘭溪,於明朝嘉靖年間以行醫賣藥為生,遷居江蘇吳縣。

貝家的草藥生意越做越大,到清朝中期的貝蘭堂七世孫貝慕庭時,已是吳中鉅富,與戈、毛、畢三家成為當時的“蘇州四富”。而貝聿銘,是貝蘭堂的第十五世子孫,因此,有人稱貝家“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貝家最為興旺的支脈,是同為第十三世孫的貝哉安和貝潤生兩支。他們的六世祖是親兄弟,兩人同為貝氏餘脈,卻都不以醫藥業成名發家,貝哉安被稱為“金融世家”,貝潤生則被稱為“顏料大王”。

貝哉安本來可以中舉走仕途,畢竟在20歲,他已是蘇州府學貢生。但父親的忽然去世,使得貝哉安放棄了“學而優則仕”,全力打理父親留下的產業。由於他善理財,人緣好,獲得了知縣吳次竹的賞識,聘為幕僚,被時人稱為“錢穀師爺”。

1915年,貝哉安參與創辦上海銀行,他還協助創辦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國旅行社,後來在蘇州成立分社,任經理。這一經歷,又與民國史上的一個名人,陳光甫聯繫在一起了。有機會,再表。

貝哉安的頭腦好,教育更好,他的五個兒子,個個做銀行,個個有出息,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貝哉安的三子貝祖詒,也就是貝聿銘的父親。

貝祖詒,東吳大學畢業後,娶了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莊蓮君為妻。莊氏擅吹笛子,虔心向佛,夫婦伉儷情深。他們生了六個孩子,三男三女,貝聿銘是長子,生於1917年4月26日的廣州。

身為大家閨秀的莊蓮君,為愛子起名——聿銘。聿的本意是筆,筆的繁體字底下就是聿;銘的本意是鑄刻,銘記在心就是鑄刻在心上之意;用筆鑄刻顯然只有建築設計符合這點。

總說,命運的織機,會永恆地織著與你相關聯的線。貝母是否有先見之明,不得而知;但兒子,成為聞名世界的建築大師,難道從名字中,也能看出是宿命嗎?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貝聿銘(前排左一),父親貝祖貽(後排左一),母親莊蓮君(後排右一)

03

1918年,26歲的貝祖貽,離開原本任職的中國銀行廣州分行,前往香港,籌建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並擔任首任經理。貝聿銘也隨父親遷往香港,開始了在香港的時光。

上世紀20年代的香港,古老和新潮並存。有軌電車從香港島北駛過,維港兩岸林立的既有外國商行,也有中藥店鋪。幼年貝聿銘在這裡成長,探索著這個城市的角落,第一次在東方世界裡看見了西方。

在香港的10年時光裡,貝聿銘就讀於港島傳統名校聖保羅書院,常去中國銀行老樓找辦公的父親,放學後和同學在街邊路攤上吃魚蛋,時不時看著窄窄的街道兩邊高高的大廈出神。

1928年,因工作調動,貝祖貽舉家搬遷至上海。

隨父親離開香港、來到上海後,貝聿銘應祖父要求,每年假期都回貝氏老宅學習打理家族事務。在上海,貝聿銘是銀行家的公子,打撞球,出入高檔餐廳,看美國電影;在蘇州,貝聿銘則是貝氏家族的孫輩,在獅子林陪祖父喝茶,聽崑曲,談典故。

祖父告訴自己鍾愛的孫子,做事要“全力以赴”,這也成了貝聿銘一生的座右銘。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04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不,在紐約火車站,一見鍾情陸書華,自然,貝公子會全力以赴地追求。

陸書華,出身於廣東的名門望族。父親,是麻省理工MIT畢業的知名工程師;外祖父張蔭棠,曾任晚清最後一任駐美公使;民國總理唐紹儀,是她舅媽的父親。被稱為“民國第一外交家”、大名鼎鼎的顧維鈞,就是唐紹儀的姑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相識之下,貝聿銘與陸書華,兩人有許多共同語言。家世、背景,有相通之處;地理上,香港、廣東,隔江相望,語言相通;兩人又在十里洋場的上海,各自讀書,說起老上海的美食、小吃、電影院,彼此都是心領神會,默契有加。時間一長,自然心心相印。

1939年,貝聿銘以優異成績從麻省理工畢業。1942年6月,陸書華從韋爾斯利畢業後的第5天,兩人在紐約舉行婚禮。自此,兩人走入婚姻,攜手一生,直到2014年陸書華去世。

看著,婚禮上新娘吐舌頭的俏皮勁兒,不知是攝影師抓拍手法太精,還是陸小姐本身就是天性愛幽默?

總之一句話,男才女貌,旗鼓相當。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04

婚後,陸書華收到哈佛大學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就此進入哈佛攻讀景觀建築學。不久,貝聿銘也進入哈佛學習建築。於是,夫妻兩人,成為哈佛校友。

陸書華在生下長子定中後,決定迴歸家庭;她放棄了學業,成為一個專職母親。1946年,次子建中出世;之後,三子定名“禮中”。三個兒子的名字,連在一起,寓意就是安定中國、建設中國、明禮中國。而最小的女兒,取名為“蓮”,蓮花出泥而不染,更是為了紀念祖母莊蓮君。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三子禮中,在接受採訪時說——

在很多家庭,女性角色都被丈夫所覆蓋。在我們的家庭中,父親成功的前提就是我母親的介入。我父親老是在外勞碌,那時候我們上寄宿宿舍,母親與我們很親,但另一方面,又讓孩子們與父親有一點距離,讓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母親也經常將我們聚在一起,夏天,我們會在郊外一起度假。我的母親是異常優雅、異常知性的一位女性。她不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種直率對我父親的工作很有幫助的。她有極好的品位,也總能將自身的好惡傳達給父親。她給了父親極大的信念和支撐。我父親異常信賴我母親的眼光。他們互相尊敬,十分恩愛,同時也都很有幽默感。我敢說,他們可以說是天作之合。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女兒貝蓮,這樣評價父母——

爸爸特別精明。他有著迷人的魅力,使他比我母親更令人費解。母親的思維方式比較西方化,她對覺得順眼的人是非常直截了當的。而爸爸很會看人——他的思想總是領先於談話內容,他從不顯山露水,他總是不露聲色地思考……美國給了爸爸發揮才能的條件,使他有機會成名,而他考慮個人和家庭方面問題時仍然非常中國化……我的爸爸媽媽認為我們幾個孩子已經徹底美國化,可他們沒有看到,我們仍然保留著一定的中國特性。

老大定中,長大後形容母親,是“父親的秘密武器”。確實,看一個男人的最高品味,就是看他的妻子。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1989年,《名利場》介紹貝聿銘時,陸書華拒絕為文章拍照,她覺得——

煽情炒作,張揚出名毫無好處,一些逢場作戲的恭維與虛名會弄得你心浮氣躁,對個人的事業極為不利。

真正的愛,是盡心盡力來讀懂你,然後盡心盡力幫助你成為你自己;真正的愛,不是把你變成我想讓你成為的人;真正的愛,是深刻地瞭解你,然後讓你做你自己。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05

婚姻的基礎有六種,權力、財富、事業、生活、家庭、心靈,只有心靈的碰撞才叫lover(愛人),其餘的都是partner(拍檔)。找lover難,找partner易,求難還是擇易,是個人的選擇。

貝聿銘曾接受鳳凰衛視專訪,當被問及如何維持高質量婚姻的秘訣時,他答——

從戀愛到婚姻,是一個從雅到俗、從精神到肉體、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戀愛時是心心相印,結婚後則是骨肉相連,婚姻越長久,骨肉分離無法生存的感覺就會越深刻。

戀愛時是一見鍾情,這個“情”是激情;結婚後則是日久生情,這個“情”是親情,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幾十年的婚姻光靠激情肯定不行,當激情消退後,只有親情才能牢牢維繫。夫妻過日子就要像中國的筷子一樣,一是要惺惺相惜,誰也離不開誰;二是能同甘共苦,什麼酸甜苦辣都能在一起嘗,這樣的婚姻才能天長地久。

建築大師貝聿銘:今生今世,娶了高貴優雅的陸書華,夫復何求

回望貝聿銘與陸書華的一生,彼此攜手相伴72年,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情深義重、心心相印”這八個字。

好的愛情到最後,都是智慧和情懷,深以為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