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名鼎鼎的建宁公主,拥有奢华公主府,为何府邸被世人称为鬼宅?

查伯


在今天北京的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之间,有一座规模庞大且历史悠久的宅院。三百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位地位尊崇的清朝公主的府邸,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富丽堂皇、奢华至极,时不时也会有宾客上门,来往交际。

然而,伴随着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的爆发,一夜之间,这座名满京城的公主府,成为了人人谈之色变的“是非之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府中的人被一个个押赴刑场、明正典刑,只留得公主在府中独自悲伤,其也最终伴随着忧郁与寂落离开了人世。

或许是当年的公主太过于伤感,以至于直到在公主去世很多年后,附近的人声称仍能听到“幽怨的吟诗声”,这也使得这座曾经繁华的公主府,就此成为了许多老北京人口中的“凶宅”与“鬼宅”。

这位命途多舛,让人倍感怜惜的公主,便是历史上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阿吉格,而她的另外一个称谓则更加的为人所熟知,这便是“建宁公主”。

纵观建宁公主的一生,可以将此评价为是被政治博弈“毁掉”的一生。

为了皇权统治的稳定,她牺牲掉了自己的一生的幸福,被指婚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吴三桂起兵反叛,她却在几乎是“一脸茫然”的情况下的,失去了丈夫和所有的孩子,从而失去了一切;而随后的二十多年,她不仅要要忍受着失去亲人的伤感,更是要独自承担着内心的巨大煎熬,直到其生命走到尽头。

然而,这却也是她作为皇家女儿,一生终究无法逃避的“命运”。


下嫁吴应熊,建宁公主就此成为政治博弈的“棋子”与“工具”。

建宁公主生于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皇太极的十四女,同时也是皇太极年龄最小的女儿。

当时,正处于“满蒙联姻”最为鼎盛的时期,皇太极本人的五宫后妃全部来自于蒙古部落,满洲的其他权贵也纷纷迎娶了出身于蒙古的福晋,与此同时,皇太极此前所生的十三个女儿,无一例外的全部嫁给了蒙古部落的首领或者是部落贵族。当然,除了满蒙之间的结盟联姻外,当时满洲八旗与汉族官员、将领之前的旗内联姻也是非常普遍。

可以说,在后金时期以及清朝初年,“联姻”成为了维护统治集团内部团结以及争取内外部同盟力量最为重要的方式与手段。

而在清朝入关后,这一举措则是得到了延续与发扬,特别是在对待吴三桂这些手握重兵的汉族降将上,政治联姻成为了朝廷“恩威并施”的重要举措。

清顺治元年(1644年),原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的阵前投降清朝,不仅是开关献城,成为清军入关的重要“带路党”,并且在之后剿灭李自成,攻灭南明小朝廷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对于吴三桂,清朝并不放心,早在顺治五年(1648年)的时候,就以留京任职的方式,把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摁在了北京,将其作为“人质”以牵制吴三桂。

到了顺治十年(1653年),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吴应熊迎娶了此时年仅十二岁的建宁公主为妻,而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的“高明”。

首先,此前对于吴应熊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的单纯“扣押”,将其作为“人质”的意图太过于明显,而让吴应熊迎娶建宁公主,则是为将其控制在北京找到了一个极富“合法性”的理由与借口。毕竟,此举是将吴应熊抬至了“额附”的位置,进而让朝廷有了舆论上的优势,也平息一定的反对之声。

其次,让吴应熊迎娶建宁公主,可以说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将朝廷与吴三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利益的绑定,进而实现对于吴三桂的拉拢,使得其能够继续为清朝效忠,率兵攻打南明朝廷,而再无其他想法。

再次,将吴应熊招为额附,实际上也是对于投降而来的汉族官员以及汉族将领的莫大鼓舞,进而使得朝廷在安抚降官降将的同时,进一步稳固了新兴政权的政治统治根基,可谓是一手极为漂亮的怀柔之举。

而事实上,不仅仅是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迎娶了建宁公主,早在“吴桥兵变”时期投降而来的“三顺王”,也得到了同样的“待遇”。

接替耿仲明继任靖南王爵位的耿继茂,他的三个儿子都成为了额附。其中长子耿精忠,迎娶肃亲王豪格之女,被封和硕额附;次子耿昭忠,迎娶贝子苏布图之女,被封多罗额驸,后又晋封和硕额驸;三子耿聚忠,迎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也成为了和硕额附。

至于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则也迎娶了承泽裕亲王硕塞之女和硕和顺公主,成为了和硕额驸。

可以说,通过这一系列的联姻,朝廷很好的控制了这些统兵的汉族降将,让其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同时,也就此有了所谓的后顾之忧,而这对于清朝朝廷与“三藩”之间的关系,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三藩之乱”的爆发,让建宁公主见识到了皇权统治的残酷与无情。

建宁公主下嫁吴应熊,按照传统的观点,都会认为其是在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为国家和王朝的利益服务,但实际上,建宁公主的“幸福”并没有被牺牲掉,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她的确收获了“幸福”。

一来,尽管她与吴应熊是政治联姻,但是二人夫妻恩爱,感情非常深厚,婚后育有一众儿女,此时的她是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二来,伴随着吴三桂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彻底荡平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并且亲手绞死了永历皇帝朱由榔,吴三桂被加封为平西亲王,并且获得是开藩设府、世守云贵的资格。在吴三桂不断被晋封的过程中,吴应熊也是被朝廷一再加封,直至挂正一品的少傅兼太子太傅衔,而为了与吴应熊的官阶与地位相匹配,原本庶出的建宁公主,也一再被加封,享受到的朝廷礼仪与恩赏也丰厚了许多。

然而,伴随着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的爆发,所有的一切全都破灭了。

早在吴三桂正式反叛之前,就曾安排亲信前往京城,意图接儿子吴应熊以及他的孙子们南下,遭到了吴应熊的拒绝。随后,这名亲信便秘密带着吴应熊之子吴世璠南下,回到了昆明。吴三桂眼见自己的孙子到来,是欣喜若狂,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此起兵反叛。

此时的吴三桂,可以说不仅是已然将自己的这位公主儿媳之置于度外,就连自己的儿子吴应熊以及其他一众孙子们,也选择了将其放弃,义无反顾的起兵反清。

就这样,吴三桂的反叛,为吴应熊与建宁公主全家带来的灭顶之灾。

吴应熊直接被康熙皇帝拿下,并且在吴三桂起兵的第二年,即康熙十三年(1674年),被下旨绞死,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吴世霖,建宁公主本人以及其他家眷,尽皆被幽禁与府上。

然而,康熙皇帝对于吴三桂的报复还没有就此结束。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清军攻克昆明,“三藩之乱”彻底被平息之际,康熙皇帝再一次下旨:

“(吴三桂)二幼孙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

于是乎,建宁公主的全家,包括自己的丈夫,自己所生的儿子,以及府上其他庶出的吴应熊之子,皆尽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屠戮,曾经热闹的公主府,也只留下了建宁公主一人,直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宁公主在孤独中去世。

而在她去世后,整个丧仪的规格与级别,也并没有完全按照和硕公主应有的“待遇”进行,可见康熙皇帝本人尽管对她的境遇有着一丝同情,但是终归还是因为其对于吴三桂的“恨屋及乌”,进而带有了强烈的愤恨与不满,这也更加让人感受的是皇权统治下的残酷与无情。

纵观建宁公主的一生,面对指婚下嫁吴应熊,她没有反对的权力;面对自己公公吴三桂的反叛,她没有阻止的能力;而面对康熙皇帝对其家人的屠戮,她则是更加的无能为力。最终她也只能在孤苦伶仃与悲伤叹惋中,结束自己的人生。

她所在的建宁公主府,见证了其家庭的兴旺,也见证突遭变故的前后始末,而存留在府上的所谓的“幽怨之声”,或许是在尽显建宁公主内心孤独与寂寥的真实写照的同时,也在对“无情最是帝王家”进行着愤恨与控诉吧。


雍亲王府


在北京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之间,有一处灰土瓦硬山顶的深宅大院。这座古宅在清朝时期,由于它的主人是建宁公主,曾经一度极为奢华。

然而在建宁公主去世后,世人却把它称为鬼宅,以致后来成为京城四大鬼宅之一,为什么这么漂亮的古宅,最后却成鬼宅了呢?

(建宁公主剧照)

想要揭开这个秘密,还得从房子的主人身上找答案。

说到建宁公主,很多人都会想到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刁蛮任性的建宁公主。

在小说里,建宁公主是康熙帝的妹妹。不过,这个身份和历史中的建宁公主有很大的出入。

其实,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并非康熙帝的妹妹,而是康熙帝的姑姑,顺治帝的妹妹。可见其出身有多尊贵。

然而,建宁公主的命运却一波三折。早在她2岁时,皇太极便因病去世,而她又是庶妃所生,所以在宫中并不得重视。

清朝公主在政治上都负有和亲的使命,因此公主多远嫁蒙古,以继续 “满蒙一家亲”的政策,达到国家稳定和统一的目的。

建宁公主却不仅被留在了京城,顺治还把位于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那里的深宅大院,也就是我们开篇说的那座古宅,装饰一新,赐给她为公主府。

(清帝赐的公主府)

为什么建宁公主能得到如此隆厚的待遇呢?

这就要说到建宁公主的婚姻了。

当时清廷实行 “崇满抑汉”的策略,权力和荣耀集中在满族大臣的手中。汉臣不管多优秀,却总是被满臣排挤,在朝廷上更是不被看重。

然而,建宁公主的额驸偏偏是一位汉人。且这桩婚姻还是顺治帝赐婚,孝庄文皇太后主婚的,由此可见,这桩婚姻被重视的程度很高。

那么,这个汉人是谁呢?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面子呢?

这个汉人就是吴应熊。

吴应熊在历史上不是个大人物,可是他有个很厉害的爹吴三桂。

(吴三桂剧照)

吴三桂本是明末名将,是个在军事上很有经验,且英勇善战的人。

然而随着李自成进京,明朝灭亡后,由于李自成的属下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吴三桂以此为借口,投降了清军。并放清军入关,最终让清军取得了中原。

此后,吴三桂在剿杀大顺军及南明政权的时候,更是异常勇猛,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深得清廷信任和器重。

虽说统一了中原,但各反清起义却时有发生,清廷的政权并不算稳固。

为了拉拢吴三桂,清廷在吴三桂打下云南后,封他为平西王。让他率兵镇守云南,以稳固清王朝江山。

但是,终归是异姓王,又是汉人,清廷还是多有忌惮。于是,极力对他进行和亲。为什么要和亲呢?

其一,赐婚公主,是对吴三桂的拉拢,让他更加荣耀显贵的同时,对清廷感恩戴德。

其二,联姻后就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一家人还能打一家人吗?

其三,借联姻的机会,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扣”在京城,当作人质,以达到控制吴三桂的目的。

(吴应熊剧照)

所以,在顺治的安排下,13岁的建成公主,和吴应熊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自此,建成公主才离开皇宫,和吴应熊住进了被铺陈得金碧辉煌、焕然一新的公主府。

婚后,身为额驸的吴应熊,受到了清廷的不断加封和礼遇,建成公主也封号不断,一时二人极为显贵。

这番锦上添花的行径,当然不是顺治帝看在妹妹建成公主的分上。而是做给远在云南的吴三桂看的。让他知道,朝廷不仅重视他,还对他的儿子和儿媳也是极为看重。其目的自然是要他对清廷继续效忠,不要有造反的想法。

建宁公主和吴应熊一再得封,身份显贵,生活更是锦衣玉食。因此二人婚后相敬如宾,感情也非常深厚。

后来,建宁公主又陆续生下了吴世璠和吴世琳。这无疑给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两夫妻也因此更加恩爱。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到康熙亲政后,建宁公主却遭遇了人生大不幸。

(三藩之乱)

原来,康熙认为三藩拥兵自重,是个很大威胁。同时,三藩扩军备战一直是清廷负责钱粮,每年所拨银粮都是一笔极大的开支。也就是说清廷无疑是出钱给藩王养兵,在康熙看来,这可是养虎为患,所以削藩势在必行。

但是,一直山高皇帝远,在云南做着“土皇帝”的吴三桂,绝不愿意将权力拱手相让。

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也就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吴三桂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发动了叛乱。

吴三桂在叛乱之前,曾派使者秘密进京,想把吴应熊带回云南。

但吴应熊一方面不愿意妻离子散,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最终没有听从吴三桂的劝说离开建宁公主。

不过,他还是把康熙要撤藩的消息,提前告诉了使者,并将长子吴世璠交由使者带走。

吴三桂发动叛乱后,平南王尚之信和靖南王耿精忠也立刻遥相呼应,一时各地纷纷响应。

这让清廷大为恼怒。一方面清廷对尚之信和耿精忠多有安抚,另一方面为了还以颜色,清军倾巢而动,主攻吴三桂。

当然,曾是帝王坐上宾的额驸吴应熊,也受吴三桂连累,成为逆臣贼子,被清廷凌迟处死。而他和建宁公主所生的儿子吴世琳,亦同罪处死。

在吴应熊和吴世琳被处死前,建宁公主曾哭求康熙帝免其死罪。但在政治面前,建宁公主的哭求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最终,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和儿子先后被处死。

(康熙剧照)

三藩之乱平定,康熙帝的皇权得到了巩固。

康熙很同情建宁公主的遭遇,多次下诏抚慰,后来也称,吴应熊的死是受“叛寇所累”。

但人死不能复生,在偌大的公主府里,建宁公主再也不能看到丈夫和儿子们的身影了。

在建宁公主剩下的岁月里,清廷渐渐将她遗忘。她最终在悲痛和寂寞中悄然死去。

建宁公主去世后,公主府一度空置,由于无人打理,院中杂草丛生。

据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附近的人常常能听到院子里传来阵阵丝竹之声,抑或有女人悲声吟诗之声,或悲泣呜咽之声。

本来,世人对建宁公主的命运便极为同情,再加上种种关于公主府的鬼魅传说,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公主府闹鬼的事越传越玄。

清代中期,大学士纪晓岚还将公主府闹鬼一事,收录在了《阅微草堂笔记》中。这无疑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所以从清朝中期,公主府便成了一座让人谈之色变的鬼宅。

(参考资料:《清史稿·吴三桂传》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历史上建宁公主的原型人物是皇太极的十四女,在顺治十年嫁给了吴应熊,顺治十六年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

吴三桂谋反,建宁公主丈夫儿子都被杀害

不过后来吴三桂谋反,建宁公主的丈夫吴应熊,以及他们的长子吴世霖受到牵连被杀。

只有他们的二儿子吴世璠因为留在云南暂时逃过一劫,但后来在吴三桂死后,叛乱很快就被清朝平定,吴世璠也选择了自杀。

自此,建宁公主家中男丁一个不剩,虽然康熙帝可怜她的处境,赏赐了她一些财物,但儿子和丈夫全部被杀,这样的结果又怎么是金钱能弥补的。


建宁公主死后,公主府一直处于荒废的状态

在康熙四十三年,六十三岁的建宁公主病死,曾经奢华的公主府一直都被废弃,而且也没有什么后人去祭拜,自然是越来越荒凉。

后来逐渐有人说建宁公主府成了鬼宅,而且越传越玄,当时还有不少人宣称听到公主府有哭泣声。

也有一些书生写成话本,将建宁公主府描述成了一个鬼怪杂居之地,这些消息在京城流传的很广,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此后建宁公主府一直都被封存,而且也没有人居住,几乎成了一座废墟。


东方大史


什么大名鼎鼎的建宁公主,什么恩宠万千的刁蛮公主,什么幸福安康的清朝贵女,都是假的。事实上,建宁公主并没有像《鹿鼎记》中描述的那样,和韦小宝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韦双双。

历史上的建宁公主也并不是康熙皇帝的妹妹,她其实是皇太极的第14个女儿,她不仅没有得到过父亲的宠爱,就连自己的婚姻也只是被当做政治的筹码。建宁公主在自己13岁的时候便被指婚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一方面是为了嘉奖吴三桂对清朝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牵制他的势力,此时的建宁公主根本就没得选择,只能听从顺治帝的安排。而康熙对自己这个姑姑其实也并没有多么关心,因为和江山社稷相比这个庶妃所出的姑姑并没有那么重要。


建宁公主曾多次被更改封号,无论是和硕公主还是金福格格,亦或是和硕建宁长公主都无法改变她并不得重视的事实,若不然也不会从一开始就被利用,也不会被康熙皇帝狠心的杀害全家。建宁公主和吴应熊成婚以后,吴应熊就被借口留在京中当做人质,前几年的时候,因为吴家对清朝建朝有功所以一直有着优厚待遇。作为公主额度的吴应熊,和公主成亲以后即被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直到康熙七年还依旧被受命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而建宁公主的幸福安康却停留在了康熙13年,那一年因为其父亲造反的缘故吴应熊和建宁公主与他所出的第一个儿子均被处以绞刑,念在其他人没有缚鸡之力,建宁便和幼子一起被幽禁。

后来,云南被平定以后,建宁公主的第二个孩子也被康熙杀害,而她仅剩的女儿最后被派去和亲,重复着和建宁一样的命运。这大概也是身在皇家的无奈吧,建宁根本别无选择,中年丧夫又丧子,女儿远嫁,这让本来就毫无依靠的她更加变得孤苦伶仃。


一个皇家贵女,在30多岁时突然被告知家破人亡,这对建宁来说无疑是噩梦般的存在,而小说中对建宁疼爱有加的康熙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有在意过他姑姑的感受。让年纪轻轻的建宁一个人独居这诺大的公主府内,终日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日日受着煎熬,连诉苦都无人可找。

中年的悲剧和晚年的凄凉为建宁公主的命运增添了伤感气息,同时也让早年奢华的公主府变得神秘起来。

现在位于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之间的民族大世界,它的前身便是建宁公主府。自家人都死去以后,这座公主府便变得冷清,只剩下建宁公主留在这座大宅院里生活,形单影只。

清康熙四十三年,享年63岁的建宁公主离开了人世,这座宅子便被当时的人称为“凶宅”。

据说是因为在夜间的时候能够听见丝竹之声,偶尔还夹杂着女子幽怨的吟诗声,然后就有人猜测是建宁公主的亡灵,因为悲叹自己的遭遇便在死后在院子里盘旋。不过这其实更像是民间对建宁公主的同情而自然形成的传说,毕竟鬼怪之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小姐姐讲史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北京的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之间,有一座规模庞大且历史悠久的宅院。记得三百多年前,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地位尊崇的清朝公主,她与夫君子女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生活都是奢华至极,而且时不时还会有亲朋往来,好不热闹。



而今,这个曾经豪华热闹的府邸孤零零的坐落在那个角落。老北京的人都说,这座府邸是鬼宅,或许是因为这座宅子的主人心中怨恨难平,才会在时隔几百年以后还传出凄婉哀怨的吟诗声吧。


很多人好奇这座府邸究竟是清朝哪位公主的?提起这座宅子的主人,很多人都熟悉,她就是清朝的建宁公主。她是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阿吉格,康熙的姑姑。记得《鹿鼎记》中曾有这样的桥段,建宁被赐婚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雄。却被韦小宝“横刀夺爱”,最后建宁成为韦小宝众多美女妻子中的一位。可是,小说终究是小说,不能代替现实。历史上,建宁公主的命运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建宁公主命运多舛,生在皇家,本应锦衣玉食,一辈子无忧无虑。奈何,皇家亲情淡薄,皇室子女很难有选择自己婚姻的权力。而建宁公主就是被政治联姻牺牲的一个棋子。12岁的建宁公主被赐婚给了云南王吴三桂的儿子,质子吴应雄。


提到吴三桂,他在顺治元年任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可是却在“山海关大战”的阵前投降清朝,不仅是开关献城,成为清军入关的重要“引路人”,并且在之后剿灭李自成,攻灭南明小朝廷的过程中,皆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帝王多疑,吴三桂作为一个汉人,纵使为清朝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也难以换来清帝百分百的信任。他被封为云南王,赐封云贵之地。可是为了避免他居功自傲,又把他的儿子吴应雄留在了京都,皇帝的眼皮底下。为了安抚吴三桂,还特意把建宁公主下嫁给留在京城的吴应雄,给他额驸的身份,使他安心的待在京师。


虽然建宁成为了政治联姻的工具,但是好在成婚后,他们夫妻恩爱,并孕有众多子女。可是,帝王终究无情,随着康熙“平三藩”计划的展开,吴三桂带兵反叛,建宁公主短暂的幸福生活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孤寂,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午夜梦回,她会不会突然惊醒,会不会有那种前一秒一家人还其乐融融的围在一起,下一秒周围就只剩下自己一人孤零零的活在世间的绝望感。无人知晓,每个午夜时分她有多无助。


就这般,她一人幽居在偌大的公主府上,沉浸在她与额驸一起吟诗作画的回忆中,沉浸在她与孩子们一起放风筝玩闹的回忆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老去,死去。

今时今日,公主府中那些“幽怨之声”或许正是她对皇帝哥哥的无情,对自己命运的悲剧的声声控诉。


轻撷棠梨


因为早在明朝时,此宅便已发生人命案。

鬼宅的起源

民间时常有这样的现象,即如果某某遭受了厄运,便把问题与其住宅联系起来,认为其住宅风水好不好,房屋所面对的方向是否有问题等等。甚至如果一所住宅,住进了几代人都遭受祸害,这样住宅就会被认为是“鬼宅”。

比如传言京城有四大鬼宅,其中之一就是位于西单石虎胡同内,这里曾经是清朝时著名字建宁公主府邸。那么这座曾经繁盛的公主府,是如何演变成人们口中的鬼宅的呢? 石虎胡同这座公主府建造于明朝,明末崇祯皇帝时,此处是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府邸。

周延儒的“府邸”

周延儒是明末著名的宰相,负有文名,年轻时科举连中二元,文笔功夫甚是了得。可是生逢乱世,周延儒注定当不了太平宰相。这不崇祯皇帝令周延儒去督军,然而周宰相文才很厉害,而对于打仗却不行,临阵畏缩,又不敢逃跑,于是只好天天给崇祯谎报军情。崇祯在北京皇宫里收到周延儒的捷报,一开始很高兴,决定要给边关守将论功行赏,后来真相败露,崇祯皇帝大怒,遂以欺君之罪抄了周延儒的家,并且下旨令周延儒自尽。崇祯十六年(1643年),周延儒在家里自缢而亡,不久崇祯也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崇祯一死,李自成攻入北京。因李自成的部将占有了明朝边关守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园园,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降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被战败。吴三桂在后来一统中原的战争中,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笼络吴三桂,清朝除封他为平西王,世代镇守云南外,皇室还主动与他联姻,将建宁公主嫁给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

建宁公主

建宁公主是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姑。与吴应熊结婚后的建宁公主两口子并没有跟随吴三桂去云南,而是在京城周延儒府邸定居。周延儒府邸被清朝皇室赐予建宁和吴应熊两人作为婚后居住的公主府。建宁婚后与额附恩爱,且生下了多个子女。可是1673年,在清朝撤藩政策的刺激下,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大怒,索性下令处死了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的长子吴世霖。建宁公主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度过了孤苦的余生。


由于这座公主府两任主人死于非命,于是有人说这座府邸风水不好。特别是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添油加醋说公主府“北壁一门,又横通小屋两楹,僮仆夜宿其中,睡后多有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从此建宁公主府是鬼宅便流传开了。

这些鬼宅传说都是夸大其词,主要是建宁公主晚年独居,庭院缺乏打扫而有所荒废,而建宁公主去世后,此宅几十年无人居住,长了些杂草树木,加上野生动物出入,便给人一种阴森之感。而其实建宁公主也活到了63岁,在清代公主普遍早逝的环境下,算是最长寿的公主之一了,鬼宅之说不攻自破了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但凡看过《鹿鼎记》的朋友,对建宁公主这个名字不会陌生,她是韦小宝七个老婆之一,名副其实的野蛮女友,电视剧中的建宁公主是康熙帝的妹妹,因为不愿意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而将其阉割,最后成了韦小宝的老婆,命运倒也不算跌宕起伏。

但是影视剧中建宁公主的原型和硕建宁长公主的命运则相当的悲惨,她的一生真的只能用惨来形容,那么,究竟是有多惨呢?

建宁公主在历史上更多的是被叫做和硕恪纯长公主,封号多有变化,本文就称之为建宁公主。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最幼女,不过只是庶女,所以最开始被封为和硕公主。等皇太极去世,福临继位,即顺治帝。顺治将这个妹妹嫁给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这是建宁公主悲剧的开始。

吴三桂降清之后,并没有被清政府信任,清廷需要吴三桂,但对其又存有忌惮,毕竟吴三桂手中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吴三桂出镇各地为清廷征战的时候,其长子吴应熊一直住在京城,其实就是质子的存在,等建宁公主13岁的时候,就让吴应熊做了额驸。

六年之后,被封为和硕长公主的建宁公主改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但似乎过了没多久,就又改封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的长子吴世霖也出生,生活似乎是平静如水的,但是皇家哪有什么平静的日子?

吴三桂和清廷之间,谁也信不过谁,吴三桂其实是想实现半独立,所以顺治末期,吴三桂和清廷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很尖锐,到了康熙时期,这种矛盾就更大了。1673年,吴三桂假意扯藩被康熙帝摆了一道,于是吴三桂反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中,一直待在京城的建宁公主无法置身事外。

吴三桂刚一反,康熙就将姑父吴应熊下狱,到了第二年,康熙帝将吴应熊和其子吴世麟处死,而建宁公主因为是康熙帝的姑姑免于一死,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以及吴应熊的其他年纪小的庶子被幽禁在公主府,从此失去了自由。

后来康熙帝还对这个姑姑的遭遇惋惜,颇有恻然之情,但康熙帝从来没有去建宁公主府看过姑姑,只是遣乳媪以及亲近侍卫去看望建宁公主,安排的倒还算是贴切。只是建宁公主刚刚从失去丈夫和长子的悲痛之中缓过劲来,到了1681年,三藩平定之后,康熙帝又下令将吴应熊的所有儿子全部处死,这其中还有建宁公主所生的两个儿子。

这一年,建宁公主41岁,谁也不知道这个公主以怎样的心情看待自己的过往,她的婚姻本就是政治联姻,不是她自己求来的。到了后来,吴三桂反叛,建宁公主却要为这段婚姻付出代价,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三个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离她而去,皇室对她从来不曾仁慈。

但她又能如何呢?她无法抗争,只能默默吞下这命运的“馈赠”,41岁,她失去了所有,只能如活死人般困在建宁公主府中。我们很难想象她后来的日子是如何过的,一天天,一年年,春夏秋天,轮番交替,那些应季出现的景致,她无人诉说,或许会在府中独自吟唱着忧伤的诗歌。总之,建宁公主又独自活了二十三年,一直到1704年,建宁公主去世。

建宁公主府就这样空了下来。说起来这个建宁公主府在明朝时期是大学士周廷儒的府邸,是崇祯帝赐给首辅周廷儒的宅子,周廷儒此人也算是少年得志,二十岁就中了状元,但在官场上的表现却很不怎么样,《明史》更是将其纳入《奸臣列传》中。

后来,周廷儒因为玩弄计谋欺骗崇祯帝而被崇祯帝要求自尽,当时是1643年的腊月,周廷儒就是在这座建宁公主府中自尽的,他死后,崇祯帝要求籍没其家,这座府邸就空了下来。十年之后,这座府邸就成了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的家。没想到建宁公主住进去之后非但没有让这座府邸阳光起来,反而让这座府邸更加死气沉沉,毕竟这座府邸里的男主人和三个儿子都被杀死了。

建宁公主独自在这府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然后这座府邸又空了二十年,直到后来成了右翼宗学所在,即皇子们学习的地方,再二十年,右翼宗学迁走,这座老府邸被乾隆帝赐给了治水名臣裘曰修。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一时期建宁公主府的怪事,说是这座府邸因为年代久远,是有怪事发生,“北壁一门,又横通小屋两楹,僮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

也就是说在府中的两个小屋内,原本是僮仆在住,不过很多时候,等僮仆睡着后,常常不知不觉被抬到外面,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时间长了就没有人敢住进去。不过有一个名叫钱生的琴师不在乎那些事,他敢住在其中,而且并没有发生怪事。

后来有一次,他关好门外出有事,回来却看到桌子上多了一个崭新的雨缨帽,似乎是狐所为,但谁又知道呢?这是纪晓岚写的故事,至于是不是事实,就很难说了,不过这个建宁公主府早在建宁公主去世之后,就开始成为“凶宅”。

民间流传着建宁公主府的传说,传说到了夜晚,建宁公主府内常有丝竹之声,甚至还能听到女子低低的饮泣声。这传说多半是时人对建宁公主悲惨一生的慨叹,或许是想象建宁公主生前的最后二十多年就是这样,一夜夜在哭泣中度过的,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传说。


尚宫女史


历史书没有记述建宁公主府上闹鬼的事,不过,历史得确上有建宁公主。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确实迎娶了建宁公主,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说康熙皇帝把妹妹建宁公主许配给吴应熊。其实建宁公主不是康熙皇帝的妹妹,而是康熙的姑姑,皇太极的一个侧妃所生的一个格格。在当时吴三桂反清造反,康熙皇帝下令诛杀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建宁公主十分焦急,她要向自己的侄儿康熙求情,康熙硬着心肠没有见她,建宁公主又去找孝庄太皇太后………。多年养成的习惯使孝庄每天刚亮就要起床,在院子里走一走,特别上了年纪,晚上睡眠时间更短,起得也更早。清晨,孝庄正在为心爱的花浇水,太监跪地奏道:太皇太后,建宁公主在宫门外求见。孝庄手中的浇花水壶抖了几下,水洒湿了双脚,Y环见状,忙上前帮她。孝庄把水壶交给Y环,对太监道:宣她入宫。孝庄回屋坐在榻上,脑海里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幕幕:当年,吴三桂在云南立下伟功,为了加奖也为了拉拢吴三桂,由自己做主,将一直心高气傲的十四格格,和硕公主建宁下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建宁公主乃皇太极的十四女,父皇已逝,生母乃宫中的庶妃,自然不敢反抗,所以建宁公主嫁给吴应熊后一直二十年没有回过宫,可见公主怨恨孝庄有多深?她的怨恨由此可见。今日突然回宫必定为大儿子被斩之事,孝庄面对公主,该说些什么呢??一个带着哭腔的声音传来:皇额娘,儿臣给额娘请安。孝庄正在沉思着,她抬头望去,只见殿前正跪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身着旗装,仍是宫中公主样打扮。孝庄望着当年天真活泼,性格开朗的建宁公主已由一个小女孩长成一位持重老成的妇人,岁月真恍如梦境一般。太后泪儿差点掉下:儿啊,快过来,这么多年也不进宫来看看额娘,让额娘多想你。今日来了,要让额娘好好看看我的儿啊。孝庄十分亲热,一则她感觉当年得确委屈建宁公主,再则呢?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喜欢儿女绕膝。以尽天伦之乐呀。虽然建宁公主不是自己亲生的,论辈分都是自己的女儿。太后的一片热情并没有投得到回应,建宁公主仍跪在地上,抬起满腔眼泪望着孝庄哭声道:请皇额娘一定要为女儿作主,答应不杀额附吴应熊,女儿才敢起来。孝庄闻言有些不悦,这不是威吓哀家吗?杀吴应熊乃时局所需,岂能自己一人所能扭转的。但面对公主,孝庄又不忍心喝斥,只得强压不悦耐着性子劝道:儿啊,吴应熊乃是吴三桂之子,如今吴三桂造反,他就是大清的仇敌,杀了他们,可激励军心。以壮军威,吾儿应割舍儿女之情为大清着想才是啊。公主哈哈大笑笑声带有怒气:皇额娘要儿臣为大清着想?大清是否为儿臣着想??当年,就是当年!皇额娘你明知吴应熊是吴三桂之子,你为何……为何强迫儿臣下嫁?如今儿臣与吴应熊共同生活了二十年,生儿育儿,和睦相处,虽不能说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但也是恩爱夫妻!儿臣开始心有不满,但你逼儿臣,也认了。相夫教子,过着一个女人应过的生活,但现在突然要杀他们,让儿臣抛夫别子,面临生死抉择。儿臣岂能心安!!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二十年!儿臣一生全交给了他。额娘也是女人,是过来人,也应知道孤儿寡母的艰辛。难道愿意看到儿臣过那种痛苦的生活?孝庄不禁动容,亲自离开御榻,来至建宁公主面前,扶她起身,公主仍伏地上不肯起身:皇额娘不答应,儿臣就算跪死在额娘面前!!孝庄沉下脸,强忍怒气:儿啊,吴应熊是叛臣之子,大清仇敌,吾儿岂能护他?公主也不示弱:但他也是儿臣的夫君!!对大清来说他是叛逆,仇敌!但对儿臣来说,他是臣儿的好丈夫,各人所站角度不同,所看到的自然各异,请额娘也替儿臣想想。孝庄十分生气,一拍案几:放肆,国家面临危难,你不为大清着想,却时时只想自己,你还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吗?此时的建宁公主她丝毫不示弱!冷笑了几声,人也站来,雷声般大声吼道:儿臣是爱新觉罗的女儿吗?当年为了你儿子的江山能坐稳,强行将儿臣许配绘吴应熊,现在为了你孙子,又要杀了他。你,你,你们把儿臣当什么??需要拉拢他,就把儿臣作为礼物送给他,现在用不着他了,又像杀一只鸡似的,杀了他。让儿臣忍受失去夫子之痛,请问额娘,儿臣是爱新觉罗的后人吗??儿臣连一个普通女人都不如!更谈不上爱新觉罗的后人!!!孝庄被公主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是呀,一个女人就应该这么苦吗?但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个人之利与国家之利相冲突,个人应服从国家,孝庄冷冷道:此事关乎大清千古基业,吾儿还是应多为大清着想吧………。公主十分绝望,涕泪泗流,没等太后反应过来,一头向宫柱撞去!顿时,头破血流。孝庄大惊,两名侍卫窜上殿来,抱住了公主,公主血流满面,用绝望的眼神看了孝庄一眼。慢慢闭上眼,昏死过去。


茹叔敬


建宁公主的历史原型。

建宁公主的确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她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刁蛮泼辣的公主,喜欢虐人,自己也喜欢被虐,是韦小宝的夫人,康熙的御妹,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也有历史原型了。

建宁公主的历史原型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和硕恪纯长公主,她是康熙皇帝的姑姑,13岁的时候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地位也是煊赫的,但是吴三桂造反后就很悲惨了。吴应熊和公主的次子吴世琳都被康熙处死,长子吴世璠兵败自尽,公主于康熙四十三年(1703)去世,终年63岁。

公主去世后,她的公主府被称为鬼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还记录过。

北壁一门,又横通小屋两楹,僮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

为何会这样了?当然是因为公主的结局很凄惨了,再加上公主府的原来主人---明末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是在房子里面自缢而亡的。

公主府的原来主人自缢而亡。

这座公主府早期是明末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府邸,周延儒就是在这府邸里自缢而亡的。明末的时候,清兵入关后,周延儒毛遂自荐率军抵抗,还传来了很多捷报,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很多赏赐,但是最后却被揭穿都是造假的,崇祯皇帝抄了他的家,还让他自缢。

清军入关后,这座府邸就成了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和硕恪纯长公主的府邸,但是这座房子本身就是凶宅,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很不吉利的,而公主的遭遇也很不好。

公主的结局也很凄惨。

和硕恪纯长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儿,是康熙的姑姑,身份也是煊赫的,但是皇室孩子的婚姻常常都是政治联姻,和硕恪纯长公主也不例外。

顺治十年(1653),由昭圣皇太后主婚,13岁的公主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婚后留在京城,其实就是被扣留的人质了,不过待遇很好。驸马吴应熊在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自然也是风光无限,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终止了,因为他的父亲吴三桂在1673年叛乱了。

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应熊和次子吴世霖被康熙皇帝处死。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应熊的长子吴世璠兵败自尽,康熙皇帝还是考虑了公主是自己的姑姑,并没有处死公主,还经常下诏慰藉她,说她是被叛贼连累了,但是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公主过得还是很不幸福。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公主抑郁而终,享年63岁。

为何会称为鬼宅?

公主去世后,这座房子再经过纪晓岚的记录就成了鬼宅了,据说常常听见有女子哀怨的哭泣声。为何会这样?是因为这座房子本来就是房主周延儒自缢而亡的凶宅,公主住进去之后,也失去了丈夫和孩子,也是很不吉利的,所以就越传越诡异,说能听见公主在房子里面哭泣了。

当然,鬼神故事都是虚假的,这些所谓的鬼宅是大家怜悯公主的结局而杜撰出来的故事吧。


湘西小木鱼


一部《鹿鼎记》让建宁公主名闻天下,因刁蛮任性没少受整治,而历史中的建宁公主可真的刁蛮不起来,她的一生,系于皇室,系于平西王府,而恰恰三藩之乱的主力就是吴三桂部,所以从平西王起兵的那一刻起,建宁公主的命运就已注定。

建宁公主的辈分比康熙皇帝要高,因为她是皇太极十四女,本名阿吉格。

正式的称谓是和硕恪纯长公主,先来看看她和夫君吴应熊的升迁经历:

阿济格→和硕公主→和硕长公主→和硕建宁长公主→和硕恪纯长公主

吴应熊→三等子→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

从他俩的“成长”历程来看,清廷对吴三桂是非常重视,但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夫妻二人的苦难随之开始,可悲的是,夫妻二人都在京城,吴应熊的棋子身份虽不公开,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就是以“人质”身份留在北京的,吴三桂造反的同时,已经将吴应熊这个棋子当做了弃子。

公元1673年,吴应熊受牵连下狱,转年吴应熊和儿子吴世霖被施以绞刑,其余幼子因为年纪尚小暂时没有问罪,建宁公主免死,但连同幼子全部幽禁。

公元1680年,康熙帝也知道建宁公主本来无罪,无非是受吴三桂连累,每每想起,也动恻隐之心,建宁公主染上时疫后,康熙帝派人勤加照料,看起来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其实看结果,康熙帝仅仅是可怜这个公主,其他人作为叛臣之后,是无法赦免的。

公元1681年,建宁公主所生的二幼孙(按吴三桂的关系论)被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 。

公元1704年,建宁公主去世,时年六十三岁。园寝在今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草房村,日伪时期,地宫被盗发,善后的德公府发现地宫内只有骨灰罐。园寝今已平毁。

自己的丈夫、孩子全被朝廷所杀,内心悲苦是他人所无法想象的,民间有个词叫“怨气冲天”,再加上她居所的前主人,也是怨气冲天而死,从清代到现在,这个地方就被传为北京四大凶宅之一。

宅子的前主人就是晚明时期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宜兴人,两任内阁首辅。

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周延儒本来已经就任内阁首辅,但是遭温体仁排挤,称病回乡,但包括温体仁在内的几任首辅都不能令崇祯满意,所以又再次启用周延儒任首辅,实际上,能令他满意的估计也就他自己,否则也不会执政17年换了50个首辅了。

就在大明国灭的前一年,周延儒毛遂自荐,督帅全军,他到任后捷报频传,崇祯帝大喜,庆幸自己终于找对了人,可惜锦衣卫弹劾周延儒欺君罔上,所有捷报均系作伪,原来周延儒内政尚可,但在军事上一窍不通,对内贼张献忠束手无策,对外满清也不敢对战,走到通州就停滞不前,饮酒作乐,清兵抢够了资源自然就回撤了,周延儒却称自己是退敌后凯旋而归,崇祯帝得知真相后大怒,虽然不忍周延儒自请流放,又称其功多罪寡两次放过周延儒,但在群臣激愤之下,还是将其赐死,周延儒自缢而亡。

建宁公主住的就是大明首辅周延儒的宅子,按民间说法,这本就是凶宅。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袭文达公赐第在宣武门内石虎胡同,文达之 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吴额驸府,吴额驸之前为前明大学士周延儒第,阅年既久,故不免有时变怪,然不为人害也。厅西小房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 宾客地,北壁一门,横通小屋两极楹,童仆夜宿其中,

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

首辅的周府,也就是公主府,吴应熊一干吴氏子孙丧命前生活的地方,一个充满周延儒和建宁公主幽怨的地方,据附近的老大爷说,这宅子有丝竹之声,还有幽怨的吟诗声,夹杂着各种吵闹,所以令很多邻居都搬走了。

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这大爷多少岁了,还爱好传这个O(∩_∩)O

西单小石虎胡同33-1号就是“凶宅”的地址,虽然没有机会去看,但是查阅了一下资料,现在这个胡同还有,特地加以保护,保护范围将近17000平方米。

其实建宁公主的丈夫、孩子全部被处死后,建宁公主便不大受人待见,身处闹市无人问的状态,勉强能活着已经算是不错了,自然也没有人给她打理房屋,修缮就更不用说了,她死后几十年都没人住,常年荒废,出些怪声也很正常,比如漏了风的窗户往屋里灌风的声音,早已腐朽,吱吱呀呀的门轴、窗轴声音等等。

乾隆帝的孙子爱新觉罗·绵德也住在这儿,要是传的那么邪乎,还会有人住么,太犯忌讳了,而且后来几度转手,说这宅子邪乎的好像......好像都是邻居,没听过主人传过这事的,看来是民间以讹传讹吧,这类传说从古至今实在太多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