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之下的苏州相城企业:奋起“突围”造血自救 转危为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多项惠企政策的托底支持下,苏州市相城区企业不等不靠,“危”中寻“机”,他们灵活调整生产经营计划,昼夜兼程抢抓抢干,不断研发新产品……用一系列迅速有效的造血自救行动逆势而上,努力在“寒冬”中谋求突围。

德星技术:危中寻机 研发推行新品自强“突围”

疫情汹汹,但对不少相城企业来说,疫情只是“催化剂”,加速了企业创新改革的步伐。

作为外商独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位于漕湖开发区的德星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是全球反渗透过滤器用滤芯及滤网的专业制造商,致力于自主研发、生产工程用特种纺织品、塑料滤芯,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纯水制造、燃油过滤、空气过滤等多个领域。

疫情之下的苏州相城企业:奋起“突围”造血自救 转危为机

德星技术

2月上旬,为了快速复工,抢夺失去的“春光”,德星技术将员工从其他城市包车接回,并为外地返苏且无自有住房的员工准备了临时宿舍方便隔离,以便员工能够及时返岗。在一系列“硬核”自救举措的实施下,目前,德星技术的复工率已经达到95%左右,产量恢复到了80%以上。

“目前公司订单量与往年相差不大,随着产能的快速恢复,目前已能满足订单需求。”但在出货环节上,德星却还是受到了部分影响,之前发货可通过“拼车”方式进行,但疫情当下,货物运输都需要通行证,德星虽第一时间申请了通行证,但为防交叉感染,目前选择了“包车”方式发货到周边城市外的其他地区。

“虽然运输成本有所提高,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德星技术相关负责人对今年的业绩充满了信心,“下半年,德星将大力推行新产品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预计实现产值同比增长50%左右。”

苏州协朗精密:发挥自身优势 站上行业“风口”

疫情之下,一些行业站在了风口,相城企业也紧紧抓住危机之“机”,加速谋求自身发展。

苏州协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位于相城区北桥街道,主营医用显示器的零部件生产。该公司产品是移动式摄影X线机的重要零部件,占据了国内医院65%的市场。

疫情之下的苏州相城企业:奋起“突围”造血自救 转危为机

协朗精密

1月26日,公司接到母公司通知,要他们配合上海相关企业紧急生产105台移动式摄影X线机,用于全国各地医院胸片拍摄,其中65台发往武汉疫区。协朗精密立即线上召集管理人员做好防疫预案,随后马上排摸可复工职员,并把线下防疫培训转为线上,确保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目前该公司复工率达90%,产能已到达90%。

“受疫情影响,今年公司的订单量增加了不少。”协朗精密总经理陈伟说,“我们公司库存的原材料预计能维持到2月底,订单增加后,资金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在相城北桥街道企业服务组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了“相惠十六条”政策后,瞬间拨开了他心中的迷雾,“因为是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和效率将大幅提升”。

2月6日,陈伟向苏州银行申请了500万元授信,令他惊喜的是,仅3天就顺利通过,而以往要一个月。

“我们现在信心满满,‘兵马’足、‘粮草’够,争取全年销售额同比2019年翻番!”陈伟说。

佰家丽:如期交付海外订单 用行动诠释“中国诚信”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些相城企业选择了坚定的信念与积极行动展现了自身“硬核”实力,诠释了“中国诚信”。

“货已经收到了,没想到能这么快,比合同还提前了两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中国企业的实力,我给佰家丽满分。”3月2号下午,江苏佰家丽董事长左洪运终于等到了日本TBS电视台产品代理商佐藤健介的微信电话。

疫情之下的苏州相城企业:奋起“突围”造血自救 转危为机

佰家丽工人加班加点生产

江苏佰家丽是一家声学材料公司,289个海外合作伙伴遍布欧洲、澳洲等地。作为国内同行业中第一家与日本TBS电视台合作的企业,佰家丽与日本TBS电视台在春节前签订了33款定制化产品合同,原计划定于2月20日交货。

面对严峻的疫情,2月10号复工后,佰家丽第一时间组织在苏技术骨干,科学调配原料,加班加点冲刺订单生产。因为定制化产品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用到的辅料厂商尚未复工。佰家丽主动出击寻找辅料厂家,并在阳澄湖度假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克服货车出入的困难,保质保量完成定制化产品生产,比合同提前2天完成顺利交货。

值得一提的是,佰家丽2月16号向全球289个合作伙伴发出的《致全球合作伙伴书》,收到了248封回信,合作伙伴都表示理解中国现状,愿意长期合作共渡难关。佰家丽展示出的“硬实力”和诚信正让合作伙伴相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相城企业坚定信念、积极行动,一定能冲破疫情阴霾,逆势而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黄玉琴 通讯员 瞿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