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书法是真的有秘诀,还是有人故弄玄虚呢?你怎么看?

千千千里马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秘诀?秘诀就是别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但又是你想知道的,对于你来说就是秘诀。书法中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书法中的笔法。

赵孟頫曾经说: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古人学习书法是通过研究、琢磨古人法帖来探究前贤的用笔之道的。赵孟頫又说了: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赵孟頫为何要这样说呢?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书法学习主要三大要素:笔法、结字、章法,其中结字和章法通过法帖就呈现在我们眼前,而这笔法确实一下看不出来的,毕竟古人写字的时候我们没有在身边啊,也没有影像能把古人写字时的动作记录下来,因此这字帖中的笔法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还真的需要我们仔细琢磨琢磨。

如果是墨迹版本的字帖还好说点,还好看出来一些,但是宋代之前很多的法帖都是碑刻版的,书家写出来之后,再经过刻工的加工,就会失去很多的细节,也不像墨迹书法能看出每一笔的来龙去脉,因此古人的笔法很难掌握。那么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古人的笔法就是我们想要学习的秘诀。

而且一帖有一帖之规摹,一个书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写出的帖子笔法也不尽相同。所以笔法之道,千变万化,很值得我们后人好好玩味。那么这个书法的秘诀还有没有方法学呢?

其实书法之秘诀说起来神秘,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基本的笔法也就那么多:起笔、行笔、收笔、露锋、逆锋、藏锋、中锋、侧锋、方折、使转等,关键就是提按二字。这些基本的笔法通过不同的组合运用,再结合书家自己的性情和审美,就有无数的变化,不同的书家就会有不同的风格表现了。

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如何去探索古人的书法秘诀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临摹古帖,通过对古帖的临摹,来学习古人的书法秘诀。如果有好的老师指导,那么当然我们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和经历,如果没有老师的话,那就只好自己琢磨了。

当然,现在还有很多的书法老师录制了自己的书法教学视频供书法爱好者学习,大家可以去我的书法圈子《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我们的这个圈子里提供了很多名师的各种名帖书法临摹教学,给自学书法的书友们提供帮助。


翰墨今香


1、第一个秘诀:它最大的秘诀其实就是临帖,去学习和模仿古人的字帖,古人的字帖就是剑谱、拳谱就是武功秘籍,书法的秘诀也不能称之为秘密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也都听说过,但是如果你不去实践,它就是真正的秘诀。很多高深的东西说起来都是很简单的,但是时间起来就比较难了。

2、书法的另外一个秘诀就是书法的笔法,笔法这个东西你要是不跟着老师学习是很难自己学会的,因为笔法是历代的书法家口手相传流传下来的,口传心受的东西是很难通过文字内容去表达的,你去看笔法的文章基本上很难看懂,即使看懂了,也未必能够用毛笔把它表现出来。

这个就像我们学习唱歌一样,看关于唱歌的理论文章是很难学会唱歌的,要跟着老师去学习乐理、曲谱、声乐,就像我们这种没有武术基础的人,就算给我们一本《九阳神功》我们也不会练啊,看不懂啊。

3、所以,书法的学习,临帖和找老师很重要,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选择一个好老师一本好字帖,基本就成功一半了。

我觉得除此以外的秘诀都说不靠谱的,比如三天速成、五天速成之类的,那都是忽悠人的。书法就是一门传统的艺术,没有捷径可走,踏踏实实就是秘诀,想得到秘诀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被一些江湖人士骗。

4、其实不管你是做什么行业,哪有什么速成的,不都是需要慢慢学习,一步一步的积累,最后才小有所成的,何况是书法,学习东西还得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你觉得呢?



不二斋


先来讲个故事:看过书法史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王羲之就是他炒作起来,进而奠定书圣的地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曾开弘文馆,想要培养一批书法人才,便开办了一个官方的书法培训班,让当时最负盛名的欧阳询、虞世南来主持工作,稍年轻的褚遂良任班主任。招的学生是在京的五品以上的官宦子弟,而且要有书法悟性的。招了60人,结果呢?翻遍唐史以及唐代记录书家名字的《述书赋》《续书评》,没有见到这里面的任何一个名字,算得上是全军覆没了。

皇帝的书法班,再加上雄厚的师资,怎么可能失败呢?虞世南能培养出褚遂良,难道就不能培养下一个褚遂良?

可能就是当时书法有两套教学体系,一是像现在学校的书法教育一样,教授书法学习的大体方法;另一种,就是一对一的私教,教授的是独家秘笈。


从《笔法授受图》可见,书法笔法传承是内传的,也是有清晰脉络的。就像传统武术,真正的武术是有内功存在的,并不是只有花架子。

书法史上有记载,颜真卿向张旭请教笔法,张旭说了类似于偈语的一通话,颜真卿悟得笔法,并写下了《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类似的从老师处得到笔法的故事,书法史上还有很多。只是,笔法的秘诀一点点丢失,随着宋代鸡距笔改用散卓笔,古人用笔秘诀更是戛然而止了。

鸡距笔,中间有芯,现在毛笔无芯,所以称为散卓笔。笔的不同,笔法自然不同。


书法苑


古人很有意思,说话一是含蓄,二是简洁。于是,后人的麻烦来了。

这有点类似领导讲话,云山雾罩,就是不明说,让人觉得往东也对,往西也行。

就如一句“道非道,非常道”,六个字,你的理解可以写出六万字。

书法就是如此,“使转”一词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若明明白白告诉你,使转就是通过一按一提来调整笔锋,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古人这样做有其理由,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各种技能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当然不肯轻易示人。

这也是古代一些艺术、技术逐渐没落乃至失传的原因之一,一个师傅留一招,传下来的就越来越少了。

书法上的一些技法,现在的名家们就真的不理解?真的不能讲清楚?不是的,人家是大家,大家哪能讲大白话?



于是,用一个专业术语解释另一个专业术语,绕一大圈,就是不肯明说。哈哈,装B都会。

书法,技术上的东西哪有那么玄乎?不太容易说清楚的反而是其内涵,文化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只是书写而已,没有法,批评指正



真水无香283655631


书法真的有秘诀,还是故弄玄虚?这个问题自古以来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说没有秘诀,能书者寥寥无几,要说故弄玄虚,得笔者难以告知真谛。从这个问题来看,答案就在其中。什么秘诀?什么故弄玄虚?“书法”二字,这就是答案。写字若无法度、道理、规则,那就无法无天了,还能称之为“书法”吗?由此可见,有法可依,“法”即是诀窍。但“秘”不“秘”却因人而异。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会者逍遥自在,不会者难于登天。善书者不择纸笔,依然出“精品力作”,不会者笔墨精良,“登堂入室”都难。所以,问题就成为问题,故弄玄虚也就变得神乎其神。说实在话,书法还真不是一练就成,当然,不练更是难成。“一艺之成,良工心苦”,即使费纸三千也难以“书法”真谛。为什么?因为书法是艺术,是艺术那就得有艺术性,否则,与写字无异。虽然书法也是写字,但写字并不一定是书法。所以说,书法是一门学问,涉及到美学、文字学、历史学、艺术学、哲学等各门学科。可以说,这些知识都是书法的秘诀,也不是在故弄玄虚。要说起这些,你说是还是不是呢?





为龙书法


书法真的有秘籍,亦或被人故弄玄虚?

理论的东西多少有意会的,拜佛说成故弄玄虚,虚的是理论,真实不虚的为书墨,浅显的例子,上发的作品雕饰了很大成分,一则聚焦光源的视觉,一则体色的变化,更多的是影视的现代的光影交错的玄幻。其实真韵还存在眼前的刚刚书毕的宣纸墨迹,近距离的书法特征,栩栩如生。韵味才足。

一如一幅作品,实在的立在眼前,一个样子,而到了听闻,叙述另一番景象,里面就有了玄虚幻觉之影子。一如评论一篇书作,往往夸大了书法艺术的本来面目。不一定具有的艺术性也强加给上。或许擦边球的艺术语言,令欣赏者脑海有了造像于其它。

还有善书法理论者,一般不如躬身书写体验。理论在古代所具有意会的多。就是笔法的动作也是玄之又玄,因为中国文字语言也是生动形象活泼的特点。往往语言的表叙就有了意境。

书法理论虽然不是故弄玄虚,也要正确理解理论的是从实践经验归纳总结而来。而玄虚的成分也有不少。故学习注重践行,有辨别取舍适用之。

而书法有秘籍的问题,

一味认为秘籍,那就是走向迷信的程度,没有了攻克书山的决心。也就没有法外之法的创新。

一味排斥秘籍,也就无法进入书境。

因此辩证思想,既有法度之秘籍,又有法外之法创造。




狂喜淡墨a


可以肯定的说,有!

有?又在那里?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比如:

如何对执笔,笔法,结构,墨法,章法的理解,掌握和熟练?

如何选择法源即选帖,即选择学习方向?

如何高效的临摹;临摹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怎么处理和解决?

如何从临摹过渡到创作,如何处理临摹和创作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何从初步创作过渡到建立自己的风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古今书法理论,如何以理论指导自己的书法实践?

上述这些问题,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绕不过去,必须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并逐一在实践中加以解决并逐步得以提高。

书法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个人无法解开的疑惑,都有共性的难题,也都有相对高效的解决办法和方案。有的问题,靠自己琢磨,感悟,无法分解,或许学习书法的路就此走不下去。但老师一句话就能点开。说是“秘诀”,也不为过。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全面系统的知识要把握,点点滴滴的知识要积累。如果没有人引导,靠自学,成功的几率几乎没有。(以钢笔自由体换成毛笔在宣纸上随便写的不算;想写写玩玩的除外)。

“故弄玄虚”?得有“玄虚”弄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事,这“玄虚”给谁弄去呢?

不排除有些培训班“故弄玄虚”,但在书法上,“秘诀”是实实在在是存在的,而且不少呢。

我是过来人,谈个人体会,一家之言,欢迎批评!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书法的秘诀当然是有的,就像中国功夫、中国中医以及很多民间工艺一样,都有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步失传。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瓷器,尽管现代瓷器的烧治工艺加入了太多的现代科技成分,但现今的瓷器品质和唐宋的瓷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书法也有秘诀,这个秘诀就是——笔法。通过书法史料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书法秘诀“笔法”的传承谱系:

1、蔡邕传之崔瑷及女蔡文姬▼

2、文姬传之钟繇▼

3、钟繇传之卫夫人▼

4、卫夫人传之王羲之▼

5、王羲之传之王献之、郗超、谢拙▼

6、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

7、王僧虔传之萧子云、阮研、孔琳之▼

8、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

9、世南传之欧阳询、褚遂良▼

▼其一,欧阳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陆彦远,陆彦远传之外甥张旭,张旭传之李白、徐浩、颜真卿,颜真卿传之柳公权、怀素、鄔彤、韦玩。

▼其二,褚遂良传之薛稷、李北海 。

从书法秘诀“笔法”传承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点:

第一:笔法传承有严密内部关系,只存在于父子、亲戚、少量师徒之间,不是谁都能有机会传的。

第二、笔法的传承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唯一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就是张旭给颜真卿传授笔法的一段问答记载,从中一般很难理解领略笔法的真意。

第三、笔法的传承到唐朝就终结了。这也唐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大书家的原因之一。至于现代人在哪里挖掘笔法,多数都是臆断猜测。就像我们不能把宋朝的烧瓷大师叫醒问他们烧瓷的秘诀一样,我们没办法叫醒颜真卿问问书法秘诀笔法一样。也正因为如此,书法的秘诀才被越传越神秘。


水滴国学


毛笔书法,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法的,如果不掌握方法的瞎练,只会南辕北辙,最终即使不说“贻误终身”那么严重,那也是虚费年华,给别人看看笑话而已。

在下亦见过,有的年级大的爱好者,他自己说什么帖什么帖临过多少遍,每天花多少个小时写了几十年,可是看他写出来的点画绵软无力,结构也是散乱,甚至写的时候腕都提不起来。他自己可能已经深陷“自娱”的书法怪潭,也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再说别人看他年纪大了,也不可能再提什么意见了。但是,这样写下去,终究不上路,其实也没有意义了,只能惋惜了。

其实,一门艺术首先是技法,然后才能谈艺术,所谓“技进乎道”。书法的技法也没那么高深玄奥,无非是中锋、侧锋、提按、转折、入笔、收笔、运腕,等等等等。这些技法,需要演示,甚至需要手把手的一遍遍重复教。如果有老师教习,也许会比较容易掌握,(掌握的好坏要看各人的悟性),当然也有天赋高者会自悟。但是大多数人,有老师教习,尚且学不会、学不好,更别说自己去领悟了,那是纯粹瞎写了。

这些技法在了解之后并熟练掌握便可以入门,(所谓入门就是没有走错路,已经上了大道),老师初步的指导就到这里了。但是要登堂入室,还需要自己的一些悟性。每个人领悟能力不同,领悟点不同,就导致各人的书法风格和方向不同,这是老师要给予建议和把脉,一旦你走偏或有问题,老师负责纠正一下,(至于听不听就看你自己了)。如果,你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帖和创作能力,基本上一到两种书体创作不是大问题且具一定水平档次,那么你就登堂入室了。

登堂入室之前,其实大部分以技术为主,之后可以慢慢上升到艺术成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