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原生家庭会影响人的一生。

张爱玲就是例子。

这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小时候常遭继母的打骂,亲生父亲则不管也不问。

张爱玲说,如果她想要一件新衣服,就必须把自己的那点尊严踩在脚底下,苦苦哀求很长时间,才能换来父亲的同意。

所以张爱玲后来的金钱观和两性观都是扭曲的:明明是她在用稿费倒贴胡兰成,却还为胡兰成给她一点零花钱就感恩戴德,压根就忘了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除了影响性格和人格,原生家庭还会影响智商和情商。

剑桥大学就有一项研究表明,常常被父母冷落、打骂、虐待的孩子,平均智商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低12分;并且共情力也会减弱,其中有50%的人常常弄不清别人的情绪为什么发生变化。

总归一句话:“有毒的原生家庭”能让聪明的孩子变笨、机灵的孩子变蠢,还会让无论哪种孩子都痛苦一生。

最可怕的是,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孩子,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家庭的问题,终其一生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毕竟我们有句老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但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却在《原生家庭》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如果你自卑、抑郁、找不到价值感,或者暴躁、易怒、无法和人好好相处,那你就要好好审视下你的原生家庭了。

苏珊·福沃德有20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解除过无数人心灵上的困扰,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她写这本书,就是想帮那些身处原生家庭牢笼里的人,找到自救之道。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有毒的父母,有毒的原生家庭

所谓有毒的父母,指的是那些长期伤害孩子的人。这些伤害包括冷落、打骂、虐待、操控。《原生家庭》里把有毒的父母分成了5类:

  • 操控型父母

还记得那个把父母拉黑6年不联系的北大留美硕士“王猛”吗?

在大众眼里,他一身光环,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永远排在前三名;高考状元;北大高材生;美国名校的研究生。

正是这样一个给家庭争光、给父母长脸的孩子,却整整12年不肯回家过春节,还把父母全部拉黑,整整6年,断绝和家里的一切联系。只因为他痛恨自己的父母。

据“王猛”说,父母对他的控制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总把他关在家里,不许他独自做任何事,导致他丧失了正常社交的能力;

包办他所有的事,以致他上学后连剥鸡蛋都不会,被同学嘲笑;

至于求学、恋爱这些人生大事,父母更是一手把控,他们说行才算行,他们说不行那就是不行。

这就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他们不但操控孩子的一言一行,还绑架孩子的人生,想方设法以爱的名义不让孩子独立,仿佛孩子人格上的寄生虫。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 酗酒型父母

我们经常会听到和见到这种酗酒的父亲:他们对酒精的热爱胜过孩子和家庭,不负责任,逃避现实,喝点酒就撒酒疯,把生活的难题强加给孩子,也把酗酒后的怒火倾泻给孩子。

  • 身体虐待型父母

2018年12月23日,深圳女童被父母虐待的监控视频全网疯传。视频里,女童好端端吃着饭,无缘无故就被妈妈拽着头发摁在地上打。后来警方调查得知,这家两口子打女儿,就是家常便饭,一个月里能打20次!

虐待型父母用打孩子来发泄怒火、掩盖无能,用暴力来树立权威、自欺欺人。

  • 语言攻击型父母

这种父母喜欢用大道理来否定孩子,他们最常做的就是给孩子贴标签,比如“笨蛋”、“废物”、“白眼狼”等。

再不然就是信奉走了形的“挫折教育”,不断地取笑和挖苦孩子,比如“你有本事考个全班第一个给我看看”、“叫你不听我的话,现在吃亏了吧,活该”等等。

反正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扭曲孩子的自我认知、摧毁孩子的自信心。

  • 性虐待型父母

如果说前几种父母是因为他们的“无明”才给孩子造成了伤害,那这种父母就是在故意摧残孩子,没有任何值得原谅的借口。我希望所有性虐待型的父母,都受到法律的严惩。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这5种有毒的父母,就组成了有毒的原生家庭。

本来,对每个人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全部。我们都是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可当父母流着毒液、当家庭毒气弥漫的时候,我们就再也没办法相信任何人了,更不会相信自己,我们会觉得生来就不值得被人爱,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就像奥黛丽·赫本,在世人眼中,她是天使的化身,功成名就、风华绝代,可由于有一个永远在挑剔、在否定孩子的妈妈,导致在她也永远都在盯着自己的缺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她说:“我的妈妈不喜欢我,我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丑小鸭。”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从有毒的原生家庭里走出的孩子们,就像天上的风筝,看似自由,其实那根主宰你命运的线,还是紧紧攥在父母的手里。

苏珊·福沃德给了我们三种方法来挣脱这根线:

  • 自我界定

简单说就是和父母划清界线,这要求我们在尽作为子女的义务时,也要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权利。当然,这并非你要离家出走,而是说你要做你自己。

也就是当父母习惯性地否定、指责你的时候,你可以少做一些反应,多做一些回应

反应是指下意识的行为,比如一听到指责就跳起来反唇相讥,这等于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对方,让对方随意牵着你的情绪走。

回应指的则是冷静地想想指责有没有道理,然后就事论事地说出你的想法。

那如果你的父母根本就不和你讲道理呢?这就是需要你用非辩护性回应的方法了,比如你可以这样说:

哦,我明白了。

很抱歉让你不高兴了,但我还是不同意。

让我再想想吧,下次再告诉你。

也就是表明自身立场,少做情绪化的反应。它的好处是能避免激化矛盾,还能让主动权一直掌握在你的手里。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 不再自我惩罚

从有毒的原生家庭里走出的孩子,还习惯替父母背锅。他们会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扛在肩上,把自卑、内疚、耻辱、自我憎恨压在心头,也就是自我惩罚。

要想走出这个泥淖,你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明确责任。

你先要弄清楚你性格上的缺陷,是家庭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

如果你那些负面的信念是父母灌输给你的,那你就要大声地说出“我的父母给我造成了伤害,他们应该负责”。

《盗梦空间》里说:“念头就像一颗种子,早晚会生根发芽。”当你喊出是父母的错这句话时,这个念头也在你心里生出了一颗能时时警醒你的嫩芽。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第二步是爆发你的愤怒。

这不是让你去找人大吵一架,而是说你要找一个渠道倾泻出郁积在心里的负面情绪。你可以大汗淋漓地跑一通,也可以用力捶打枕头痛哭一场,还可以爬到山顶大喊大叫,总之你要宣泄出内心的委屈。

这能帮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从过去的自我否定里走出来。

第三步是对自己负责。

这时候你要告诉自己,你永远都不可能拥有理想的父母,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你要列出你想做的、而不是父母期望你做的事情,把它们纳入你的计划清单,在实现它们的路上一点点找回自我。

当你完成了这三步,自我惩罚就像曾经的噩梦,虽然还会留在回忆里,却已经和你无关了。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 和父母对峙

对峙是为了重新定位以后的家庭关系,这是解决原生家庭困扰最重要的方法。

对峙的第一步是给父母写信或者面谈。

我觉得写信更好,因为无论父母是否尚在人世,写信都能帮你厘清父母对你的影响,也能让你在写的时候越来越深入内心,触碰那些你不敢触碰的地方。

你要写清楚以下几件事:

父母当初对你做过哪些事让你很受伤;

那些事发生时你是什么感受;

它对你的人生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你现在对父母的要求是什么。

第二步是写完信后,把它交给父母,并根据他们的回馈来定位你们以后的关系。

如果父母在看了你的信后,愿意和你谈一谈,那再好不过了。但如果他们完全不讲道理,那你就应该和他们分离一段时间,比如两三个月不来往,给他们反省的时间。

不管怎样,只要勇敢地迈出了对峙这一步,那你就已经有一只脚迈出原生家庭的门槛了。那根紧紧攥在你父母手里的风筝线,也即将崩断,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就像泥菩萨,自身都难保

我一直觉得,对有些人来说,在做父母这件事上,他们就像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就更不可能给孩子什么帮助了。

如果说世间真有命运的话,那父母无疑就是我们的“命”,这是我们不能选择的,而提升认知、重新作出对的决定,那就是你的“运”。

假如你的“命”没那么好,充满遗憾,也请不要责怪自己。父母有父母的局限,他们的错不该让你来承担。你能做的,只能是鼓起勇气,去改变和把握自己的“运”。

希望这本《原生家庭》能帮到你,也愿每个深受有毒的原生家庭毒害的孩子,都能迎来天开云散的时刻。


我是驴小祺,分享写作和成长干货,也聊聊人情冷暖的故事。请点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