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施今墨對藥》不僅僅是介紹的藥對

最早結識《施今墨對藥》是在大二的時候,當時剛剛接觸《中藥學》,對於藥對是什麼概念卻是模糊不清的,也只是憑藉著自己的一腔熱情和專注努力讀懂,由於當時基礎和臨床知識的匱乏,也僅僅是死記硬背而已。但是隨著自己畢業以後慢慢的參加工作,卻總是脫離不了《施今墨藥對》烙印,我曾經以為這本書精細不如《中藥學》,系統不如《方劑學》,但是“藥對”確實是溝通二者的橋樑,對於臨床用藥的合理選擇也是大有裨益。


《施今墨對藥》不僅僅是介紹的藥對


眾所周知,中醫中藥在處方的過程中,絕大部分都是複方,而複方就要講究藥物的配伍,“藥對”就是配伍的具體形式,傳統中醫之中藥物的應用講究“七情”,除了“單行”外都是藥物與藥物之間的關係,相須相殺,相反相成。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發現一些中藥在使用過程中的秘密,所謂的寒熱溫涼,也會因為不同的藥物之間的配伍而發生變化,比如半夏配伍黃連可以在寒熱之間達到一個平衡,使得藥性更加平和,但是功用卻得以保留,辛開苦降,去除痞滿。而白朮和枳實在配伍比例上的變化,也可以更好的起到補虛和去實的作用,比如以白朮為主,枳實為輔,在補虛的時候,可以有效防止氣機的壅滯,而以枳實為主,白朮為輔,則可以在行氣去積的時候,防止傷及正氣。中醫講用藥如用兵,所謂奇正相生誠不欺我。


《施今墨對藥》不僅僅是介紹的藥對


對於藥物配伍的理解卻不是施老先生的首創,早在《傷寒論》中就有藥物加減對於藥效的影響,比如口渴者多用瓜蔞根,腹痛者加芍藥等等,而對於劑量對於藥物的影響也是有所不同,比如桂枝與芍藥等劑量配伍,就是發汗解表,調和營衛,而桂枝與2倍的芍藥配伍,則是用於緩解腹部的筋攣性疼痛。而施老先生則是將這種配伍經驗進一步的昇華,提高到一個系統的高度,成為了自己的一個特色,也為今人學習中醫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捷徑。


《施今墨對藥》不僅僅是介紹的藥對


與前人對於中藥執著於古奧的文字解讀不同,在《施今墨對藥》這本書中對於藥物配伍功效的解讀則更加貼近於臨床實際,對於解讀方面也是不執著於症、證、病,而是在中西醫之間靈活的選擇,更加實用,無論你是中醫、西醫、還是中西醫結合,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解讀的方式。作為中醫界最早接觸西醫的一批醫生,也為我們中醫人打開了視野。

俗話說“開卷有益”,施老不僅僅是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臨床經驗,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新年讀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