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什么说“要给你一个天大的面子?”?

红雨说历史


什么叫做天大的面子呢?张五哥给十三阿哥胤祥求情,康熙答应了张五哥的请求,这就是天大的面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五哥是康熙身边的一个普通侍卫,他没有纳兰容若那样的家世,是从平民中走出来的御前侍卫。

而十三阿哥胤祥是康熙的亲生儿子。一个普通的侍卫给康熙的亲儿子求情,康熙还答应了,这难道不就是天大的面子吗?

太子第一次被废,三个人受到圈禁。

太子胤礽在跟随康熙外出时狩猎的时候,公然跟康熙的妃子郑春华鬼混,而且被康熙抓了个正着。再加上有人假冒太子手谕,调兵准备逼宫。

这两件事加起来,康熙一时闹热,便要废掉太子。这个时候几个夺嫡的阿哥们形形色色的样子可就都露了出来。尤其是大阿哥胤褆,这家伙跟疯了似的,认为太子废了,他这个做老大的就应该要接替太子的大位。

胤褆甚至在康熙面前要求,亲手杀掉太子胤礽,这也是为了消除他认为的最后一个障碍。结果让康熙刮目相看,胤褆被康熙骂成蠢猪,丧心病狂之人。大阿哥胤褆就这么被康熙给拿下圈禁了。

十三阿哥胤祥,是一个直性子,他想要为太子胤礽打抱不平,认为谋反之事不可能是太子做的。而且他扬言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分明是在说康熙的所作所为无情无义。

康熙得知以后,虽然十分恼怒,但是也颇为欣赏胤祥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不过胤祥在这个时候最适合圈禁,因为他太浮躁,在这个关键时刻,容易坏了康熙的大事。



康熙问起张五哥该立谁为太子,张五哥的回答太巧妙了。

在张五哥的印象当中,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对自己都不错。这两个人里面,胤祥是以胤禛马首是瞻的。所以张五哥自然不敢轻易就牵扯出胤禛的一些事情,而胤祥对自己最好,所以张五哥对胤祥的遭遇自然是打抱不平的。

胤祥本身是没犯什么错的,这一点张五哥清楚,张五哥也知道康熙心里也清楚,但是就是缺一个可以撬动康熙嘴巴的人。

这次康熙问张五哥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张五哥成为那个撬动自己嘴巴的人。康熙问张五哥,阿哥里面谁最好,张五哥告诉康熙是十三阿哥最好。

那么康熙必然要追问是不是因为十三阿哥曾经救过张五哥的命?张五哥的回答十分诚恳,救了他的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十三阿哥是心思最简单的一个,性格也直爽,从来不会在背地里害人,所以张五哥认为十三阿哥最好。

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来了,康熙又追问张五哥,那你是不是认为十三阿哥最适合做太子?张五哥这个时候却巧妙地摇了摇头,他告诉康熙十三阿哥虽然好,但是不适合做太子。因为十三阿哥太善良了,而且容易相信别人。十三阿哥虽然性格好,但不适合做太子。

康熙陷入了沉思当中,的确是这样,难道真的品行出众,就一定可以做好这个太子吗?不一定。胤礽在小的时候,品行也非常好,可长大了还不是跟着环境的变化,养成了各种坏毛病?

康熙从张五哥那里得到了答案,自然要感谢张五哥的开导。

这一段张五哥的表现实在是太优越了,就连康熙都不禁被张五哥给说动了。张五哥似乎让康熙明白了一些道理,一些过去总是纠结,但是现在一眼就看清楚的道理。

既然张五哥帮了康熙这么大的忙,那康熙然要回报一下张五哥。结果张五哥跪下就要求康熙把十三阿哥给放了,认为十三阿哥是无辜的,不应该被圈禁。

这件事康熙其实早就想办了,但是他找不到一个好的时机和借口。这回张五哥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件事说了出来,康熙自然是非常高兴。

因为康熙不好直接开口,而张五哥选对了时间,说出了这件事。康熙便告诉张五哥,一个小小的侍卫居然为皇子求情。其实康熙这是在感动,因为像十三阿哥和张五哥之间的情分,过去他也曾经有过。

他跟魏东亭当年不也是一个是皇子,一个是侍卫吗?风雨这么多年走下来,这种感情太难得了,所以康熙愿意给张五哥这个天大的面子,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疼儿子了。

总结:放十三阿哥出来,是为了平衡八爷党的势力。

表面上这是一个天大的面子,其实康熙的算盘远不止如此。他明白一点,当时全朝堂的官员,几乎有一半已经倾向于八阿哥做太子,剩下一些则两边倒的角色,极有可能会跟风支持八阿哥。

这不是康熙所想看到的局面,选新太子这一招,只是康熙想看清楚皇子们的党羽到底有多少,分布是如何的。这一次调研的结果让康熙非常吃惊,原来八阿哥胤禩已经羽翼丰满到了这种地步。

所以康熙必须要想办法遏制住八爷党的疯狂扩张,再这么下去,他这个皇位都要受到八爷党的威胁。这个时候放十三阿哥出来,其实就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八爷党要被压制了。

十三阿哥的分量是大家都知道的,他手下的旧部在皇城军队中都充当了重要的职位,完全可以跟八爷党相抗衡。再加上废太子这一边的四阿哥胤禛,那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两个人联手,自然不输八爷党。

至于谁会成为真正的接班人,这件事康熙这个时候已经从太子被废的事件以及张五哥口中得到了答案,品行不行的绝对不适合,品行最好的也不适合,所以这个时候,康熙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了四阿哥胤禛身上了。


江湖小晓生


《雍正王朝》中的张五哥,绝对是继图里琛之后,另外一个“戏精”般的存在。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朋友,必然会对图里琛和张五哥这两位剧中的“黄金龙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先来说说图里琛。

这位大内侍卫一句“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看似在装傻充楞,实际上却直接套出了康熙皇帝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就此明白了康熙对于八阿哥胤禩的厌恶之情,而在此之后图里琛对于八阿哥本人与八爷党也使敬而远之了。

同样是在热河,图里琛明明知道太子胤礽正在与康熙的妃子郑春华在塔中偷情,于是想借“尿遁”远离是非,不过没有成功,被同样精明的德楞泰拽了回来,这是的图里琛为了避免自己被家在康熙与太子之间,也为了避免尴尬,于是直接打死了站岗的何柱,并且谎称是失手打死。

这些细节之处,尽皆体现了图里琛的精明与圆滑。

张五哥与图里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对帝王忠心耿耿,并且两个人都是外表老实,行事耿直,但是却都是“表演”高手,堪称“戏精”。

在雍正和十三阿哥寄宿江夏镇的时候,其忠义和热心就引得了雍正好感。而就在李卫等人阻止了胡教头等人暗害雍正的阴谋之后,一句“后面有条河”,非常“腹黑”的提供的处理方案,也足可见其精明之处。

在十三阿哥胤祥去世后,他又主动提出以报恩为由,为十三阿哥守陵,这个时候他既用自己的这份忠义给雍正留下了好印象,同时他也知道,此时的雍正身体状况堪忧,新君上位,必然是一朝天子一场臣,与其这样,不如就此急流勇退,进而明哲保身,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上上之策。果不其然,张五哥被赏赐黄马褂,可谓是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而“百官举荐新太子”的剧情中,张五哥与康熙皇帝在雪地中的那番对话,更是用自己的这份“精明”帮助了十三阿哥胤祥,也算是报答了其救命之恩。


张五哥的一番话,可谓是说到了康熙的心坎,引得了康熙的共鸣。

在此之前,太子胤礽的表现可谓是令康熙失望至极。追比户部欠款,他不仅是拖欠巨额的亏空,为了还款,他不惜卖官鬻爵,甚至擅自提出终止追款的方案,让康熙的计划就此落空,国库依然空虚无比。此后,太子胤礽对刑部的管束不严,又直接出现了骇人听闻的“以钱买命”的荒唐案件,再次将胤礽推向了风口浪尖,八阿哥i胤禩对于肖国兴的诱审,更是直接将胤礽的种种罪证呈现在康熙面前。这些无一例外的引得康熙对胤礽的极大不满。

最终,在热河秋闱期间,太子亲信凌普借由“假太子手谕”引发的兵变,成为了压垮胤礽太子之位的最后一根稻草,康熙在热河直接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废黜,并且下旨要官员们举荐新太子。

就在朝堂上的官员为了推举新的太子人选而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康熙皇帝却与张五哥漫步在雪中,并进行了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而在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张五哥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向康熙传递着深层的信息。

首先,张五哥成功的引发了康熙的好奇心。

康熙:“朕这么多皇子中间,你认为谁最好?张五哥:“十三爷最好!”康熙:“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张五哥:“是,也不是。”

实际上,康熙问张五哥只是无心的一句询问,毕竟张五哥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他想要听听这些处于权力底层的人对于权力争夺的看法。

当然,对于张五哥而言,康熙不用想也知道,张五哥必然会支持十三阿哥胤祥,毕竟胤祥对他救命之恩,这一点康熙是心知肚明的。

如果张五哥只是单纯的回答一个“是”,可能这番对话就此终结,然而张五哥用一句“是,也不是”,成功的引发了康熙的好奇心,让康熙更想要了解张五哥的真实想法。

之后,张五哥便开始为十三阿哥胤祥说好话。

“奴才绝不是因为十三爷救过奴才的命,奴才才说十三爷好的。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人,所以奴才才说,十三爷最好。 ”

张五哥曾跟随康熙前往热河,亲眼看着十三阿哥胤祥被康熙皇帝拿下并囚禁了起来,同时也亲耳听到了康熙对于十三阿哥胤祥的夸赞,夸赞他有忠心、有孝心,更是为人坦荡正直,侠胆义胆。

张五哥对于十三阿哥胤祥的评价,可以说是与康熙对自己这个儿子的评价完全的一致,进而能够与康熙迅速的建立同理心。

再后,张五哥成功的避开了康熙的“陷阱”。

康熙:“哦,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最应该当太子了? ”张五哥:“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当太子。”康熙:“嗯?这又是什么道理?”张五哥:“就拿十三爷来说吧,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这样的问题看似明知故问,毕竟他知道十三阿哥胤祥对于张五哥的恩情,也必然认为张五哥有着报恩的“功利心”,只不过张五哥的回答令康熙感觉到了惊讶。

不管是于情于理,还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来说,张五哥是最应该支持胤祥的,张五哥非但没有支持十三阿哥胤祥当太子,反而评价起来他的缺点,更说出了胤祥不适合当太子的话,则充分说明,张五哥并不想接着“举荐新太子”获取拥立之功,也不想就此攀龙附凤,另换门庭,而是坚守的“忠义”之道,这不免令康熙感到高兴。

最后,用一句“奴才只知道说真话”,成功让康熙对其刮目相看。

张五哥:“回皇上话,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康熙:“对,对,对,朕要的就是真话,比如说王掞,当着满朝文武说朕的不是,但说的是真话,朕不难为他。你今天敢对朕说真话,朕要赏你。”

张五哥说自己说的是真话的同时,也映射了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朝中的大臣大部分说的都是“假话”,他们之所以如此为的便是获取政治利益,而并不是出于真心或者忠孝礼仪。而康熙则知道了,王掞说的是真话,张五哥说的也是真话,因为他们的话是出自于内心,而不是有利益驱动。

可以说,张五哥的几句回答, 让康熙感到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康熙对于“举荐新太子”的思考。

正如张五哥所说的,十三阿哥胤祥在他看来最好,但是并不是太子的合适人员,因为十三阿哥的性格并不能让他成为一国之君。

相对应的是,康熙也深刻的深刻的认识到,胤礽有他的缺点,有他的问题,所以他并不是皇子中最好的、最出色的,但是他却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一方面,胤礽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名分已定,在加上他的身份之高贵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拟的,这就让胤礽存在了天然的法理性优势;另一方面,胤礽凝聚了康熙半生的心血和希望,康熙皇帝不希望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费。

所以于情于理,胤礽都应该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而当初既然是自己乾纲独断,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废黜,那么如今,自己也能将胤礽重新复立,尽管康熙知道,这样做将要面临着巨大的阻力,但是他也更加明确了一点,那就是“利益关系”。

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员支持八阿哥胤禩,这是胤禩能力出众的体现,但是在这份人气的背后,康熙看到了的胤禩的“假仁假义”。他广结善缘,邀买人心,甚至不惜用借空国库的方式,来培植官员对于自己的支持,这样的人纵然有朝臣的支持,也不能将国家托付于他。官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考量,说的不一定是“真话”而康熙背负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所以他要看的是自己的内心所想,而不是官员们的意见。

可以说,张五哥的几句话与康熙皇帝产生了共鸣,而这也更加坚定康熙内心的想法。


康熙给张五哥“面子”,也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

“我给你一个天大的面子。”

康熙作为一国之君,给一个小小的侍卫面子,必然是天大的面子,毕竟皇帝就是“天子”,这个“天大的面子”绝对不算是夸张。

而康熙同意张五哥放出十三阿哥的请求,绝对不仅仅是对张五哥的褒奖,其中也是对于自己的内心的一种释怀。

康熙将胤祥囚禁,一方面是为了对胤祥口无遮拦的惩罚,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胤祥的保护,避免其再惹祸端,更重要的是,康熙不想让胤祥参与其中,卷入政治漩涡而受到更大的伤害。但是从康熙心中本意来讲,并不像过渡的惩戒自己的这个儿子。

于是康熙选择了将其放出,理由也仅仅是一句“朕疼自己的儿子”,这体现的是康熙对于十三阿哥的一种关爱。

同时他也是想要借着这样的机会,打破现有的一边倒的政治局面,混淆视听,也算是削减八阿哥胤禩的支持力量。

而康熙让张五哥放出胤祥的时候,还特意将一块玉送给了胤祥。

“玉不琢,不成器。”

这是康熙皇帝对于十三阿哥胤祥的期望和寄语,他希望胤祥能够像这块玉一样,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刚正不阿与侠肝义胆,但是也需要不断的打磨自己,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可以说,张五哥通过自己的力量,成功帮助十三阿哥胤祥脱身,也算是报了其救命之恩,更重要的是,他就此为康熙皇帝所欣赏和信任,承担起了更加重要的职责,也正是因为如此,张五哥才能在后来的“九子夺嫡”中,成为支持协助雍正顺利登基的关键力量,并且在雍正朝也继续得到了重用。


雍亲王府


要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恰恰是康熙帝丢了一个天大的面子!

《雍正王朝》这部剧中谁才是最幸福的人,恐怕张五哥能排得上号。一个本佃户出身的背景,竟然做到御前侍卫级别,甚至连康熙帝和雍正帝都得亲切地喊他一声哥。

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他刚刚被从刑部大牢救出来,刚刚当上御前侍卫。为什么就敢当着康熙帝的面直言哪个皇子好,这本是大忌,可是为什么康熙帝却同意他的说法,且要送他一个天大的面子呢?

康熙帝所谓的天大的面子,到底指的是什么?

一、

张五哥是一个佃户,是一个比较善良的农民,在老四胤禛夜宿江夏镇的时候就是他提供了住处和伙食,并且帮忙妥善处理了夜晚行凶被杀的恶人。

后来他被刘八女和任季安拉去顶罪,于是才有了阿兰单身入京,找到老十三胤祥,并揭开了轰动朝野的刑部冤案事件。

这件事水落石出之后,康熙帝不仅救了张五哥,还送了他一个御前带刀侍卫的职务,从此张五哥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随后便是热河狩猎,和八大山庄被围事件,这之后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被关押,朝廷上下开始举荐新太子。于是就有了雪中,康熙帝跟张五哥的这段对话:

康熙帝先问的张五哥:

“朕这么多皇子中间,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十三爷最好!

仔细看康熙帝的表情,他是带着一丝惊喜的,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此时的老十三胤祥已经被关进大牢,在那个时代,替罪犯求情就是犯忌。但是张五哥能这么说,康熙帝是很高兴的,理由他也说了:

“是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也就是说,在康熙帝第一印象中,张五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

但等张五哥说出,并不仅仅是因为救过他的命这么简单时,康熙帝有了一丝疑惑,继续听张五哥说:

“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人,所以奴才才说十三爷最好!”

此时,康熙帝是有些不快的,毕竟结合当时的情况,张五哥敢这样说,就等于是站队老十三胤祥,举荐他当太子的。而此时的康熙帝,最烦的就是众大臣们站队,此时的张五哥其实面临着危机:

“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做太子!”

张五哥此话一出,让康熙帝非常惊讶,其实结合张五哥前面讲的这句话,是可以扣上恶意诽谤皇子罪名的。

你想啊,康熙帝问的是皇子里面谁最好,结果张五哥讲,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那就说明,皇子中有不心怀坦荡的。

比如太子胤礽,因为老四胤禛赈灾有效,他非但不表扬,还背后说老四胤禛的坏话,康熙帝无奈,只得通过沙琪玛转移话题。

张五哥说十三爷行侠仗义,也就表明有皇子不行侠仗义,比如大阿哥胤禔。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他虽然不是陷害太子胤礽的主谋,但是是第一个跳出来落井下石的。甚至要替康熙帝行天道,要处死太子胤礽,被三阿哥指出他还魇镇太子,气得康熙帝大骂他是猪!

张五哥说十三爷不暗中算计人,也就表明皇子中有人暗中算计人,比如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太子胤礽的调兵手谕就是他俩假造的,幸亏被张廷玉察觉有假,康熙帝才来了一个将计就计,要举荐新太子的。

三、

所以,张五哥说老十三胤祥的好话,就等于在说其他皇子的坏话,这是大忌,那么为什么他又安然无恙呢?

就是因为后面那句话救了他:

“他人太直,不会转弯,又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不要觉得张五哥是憨子,这句话也是有隐藏的寓意的:

老十三胤祥为什么会被抓起来,就是因为他轻信了太子胤礽,结果被当成了同谋被抓。张五哥说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康熙帝,十三爷是被冤枉的,希望你能明白。

说完这句话,康熙帝是惊讶万分的:

“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这么跟朕说话?”

是啊,你个张五哥好大的胆子,你不知道自己很危险了吗,竟然敢替皇子说话?

张五哥也有应对之法,说自己愚笨,不知道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

“奴才只知道应该对皇上讲真话,不讲假话!”

随后康熙帝大笑不止,于是要赏张五哥,张五哥马上提出放了十三爷,康熙帝一高兴,准了,并来了一句:

“朕是天子,干脆赏你一个天大的面子!”

康熙帝为什么要这么说?

四、

这就要从康熙帝当初要把张五哥选为御前侍卫说起了,他为什么要选他呢?

显然,他就是看中了张五哥的忠孝两全,所谓的忠,就是忠于十三阿哥,忠于皇上。这种忠诚并不随着主子的落难而结束,反而是利用自己唯一的一次讨赏机会,尽忠。

不仅忠于老十三胤祥,也是忠于皇帝,因为他讲了真话,讲了内心的感受,这种真话对康熙帝来讲,太难得了。尤其是自己的那些皇子,有几个跟自己讲真话的,互相算计,无所不用其极,让他心烦意乱。

第二就是孝,当初张五哥替任季安顶罪,明知道最后是一个死,他都没有翻供。原因就是如果他翻供了,那么他的老爹就会面临作伪证的处罚,即使不判死刑,光流放就能要了张老汉的命。

所以,为了尽孝,张五哥选择了沉默,如果不是阿兰找到老十三胤祥,他必死无疑。

在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三阿哥和大阿哥吵了起来,康熙帝当时就很无奈,他就问过张五哥:

“你是一个孝子,你见过有这样气父亲的吗?”

是啊,对于康熙帝来讲,他太想要这个“孝”了,反观自己的这些儿子,哪一个真的是孝顺的?

由于康熙帝早在八大山庄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太子手谕是假冒的了,也知道老十三胤祥是冤枉的。所以,他需要一个台阶,需要一个放老十三胤祥的理由,如果说之前他还在犹豫该怎么放,但是听完张五哥的话,他就坚定了自己的理由。

所以,后来康熙帝去了上书房,发表了一通忠孝言论,佟国维反问康熙帝为什么要放老十三胤祥的时候:

“请问皇上,是否要说个理由?”

五、

康熙帝反问一句:

“朕疼自己的儿子,这个理由行吗?”

这就是张五哥给康熙帝的提示,明明自己内心就是这么想的,为什么不说真话呢?说了自己疼儿子后,佟国维还能怎么办,他又不是没有儿子!

再回到刚才的题目中,康熙帝为什么要讲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呢?

一方面他是天子,他的面子就是天大的面子;另一方面,张五哥的这个请求是犯上的,但是康熙帝不计较,仍然要给他这个面子;最后一个方面,康熙帝把天大的面子送给了张五哥,那么自己是不是就丢了面子?

是的,确实如此,皇上一言九鼎,说放十三阿哥是一言九鼎,可是当初抓十三阿哥的也是他。他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放了老十三胤祥,虽然在热河,在朝堂,在上书房,他也多次提到十三阿哥孝顺,仁义,但终究自己说过的话,泼出去的水,怎么收?

“这个新太子是谁,朕心里没有底,但还是这一条,这个人一定要有德,胤祥在这一点上就不错,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陪着他,护着他,他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谊,做臣子的忠尽。”

说过这么多话,可是还没有一个大臣前来求情,这使得康熙帝不得不自寻方法了。

张五哥的真性情感动了他,所以,他决定不要这个面子了,直接放人,这才有了他跟佟国维的对话。他所谓的疼自己的儿子,恰恰是他丢了面子的表现,佟国维当时的怪异表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是康熙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这个天大的面子,是什么?

康熙要给一个天大的面子,这话是跟御前侍卫张五哥说的。

这个面子,就是放十三爷胤祥出来。因为太子第一次被废,胤祥因为不满大哥,胤禔的冷血无情。说出了一句:“最是无情帝王家”。

就是这句话,冲撞了康熙。便被康熙下令,关了起来。

但是在康熙教训几个皇子的时候,又表扬了十三爷胤祥,说他尽了一个弟弟的本分。可见在康熙的心里,不是真的想要惩罚他,反而很欣赏他的胆色。

反而对大阿哥胤禔嗤之以鼻,大骂他是头蠢猪。而康熙给张五哥的这个面子,就是放胤祥出来。其实人家根本没想罚他,只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为什么要给张五哥这个面子?

其实,康熙要找台阶下,完全可以让,老四胤禛去放,又或者找别的奴才。


偏偏挑中了张五哥,是因为张五哥和十三爷胤祥的关系不一般。

当初张五哥替任季安定罪,是阿兰来找十三爷胤祥,最终才救了他一命。还被康熙封为御前带刀侍卫。所以对张五哥来说,胤祥是他的救命恩人。

康熙表面上,是要给张五哥一个面子,让他报恩,其实就是给自己放了胤祥,一个合适的理由罢了。


十点历史君


太子第一次被废以后,康熙在侍卫张五哥陪同下在雪地里遛弯。康熙对张五哥接连抛出三个问题,都被张五哥巧妙应答。最厉害的是,张五哥对最后一个问题的解答,也算是解开了康熙心中的困惑。所以,最后,康熙一高兴,赏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

先说此事的背景。

太子第一次被废当晚,除了太子以外,大阿哥和和老十三也被康熙圈禁起来。太子是因为淫乱后宫和武力逼宫;大阿哥是因为不顾兄弟情谊鼓动康熙诛杀太子,和魇镇太子。而老十三反的错最“正直”,他是因为直言“无情最是帝王家”,惹怒康熙。

康熙关起来老十三,只是让他冷静下,不要不知天高地厚,煽乱朝纲。而且,康熙在说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必须是一位有德之人时,当着众人面夸老十三胤祥做的不错。这让众位皇子很吃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并没有真想处罚老十三。相反,康熙很喜欢老十三的侠肝义胆!老十三在太子即将被重遣之时,依然陪着太子,护着太子。老十三既尽到了骨肉之情,又尽到了一个做臣子的“忠义”。在座的皇子,只有老十三配称为“有德之人”。所以,康熙肯定会放老十三出来。

张五哥对康熙三连问的回答,堪称经典。

康熙在雪地里散步,只有张五哥陪同。康熙问了张五哥一个问题:朕的所有皇子中你认为谁最好。

这是一道送分题,张五哥是老十三带着康熙从法场上就回来的。所有皇子中,张五哥只和老十三相熟,老十三还救过他的命。很明显,张五哥的答案就是“十三爷最好”。康熙皇帝也肯定知道张五哥会选老十三。

紧接着,康熙把问题又抛回去: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张五哥的回答很诚恳,也很有道理,展现了“亲兵”的智慧。首先,张五哥承认有“救命之恩”的原因。张五哥要是不承认,才是把康熙当傻子。紧接着,张五哥说不只是因为“救命之恩”,还因为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侠肝义胆,从不在暗中算计人。

张五哥的回答非常好。康熙刚经历了第一次废太子的事,对皇子之间的勾心斗角很是伤心。张五哥这么夸老十三,很让他高兴。况且,康熙也知道皇子之中,也就老十三不会“背后阴人”。本来,康熙对饱读诗书的三阿哥很喜欢。可是,三阿哥饱却在知道大阿哥魇镇太子时,却不早点告发。如果换成老十三,肯定早就戳穿大阿哥的阴谋了。真是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康熙说出了最后一道题,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题,也是困惑着康熙的一道题:你(张五哥)认为他(胤祥)最好,那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最应该当太子了?(康熙一直在想的问题就是:品行最好的皇子就最应该当太子吗?)

张五哥的回答让康熙有些吃惊:人最好并不一定最应该当太子!十三爷虽然人好,但是人太直,容易轻信别人。所以,十三爷人虽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有些吃惊,没想到小小侍卫也有如此见地。而且,张五哥敢对康熙这么直白的讲真话,也让康熙很高兴。康熙也说了,他不难为在朝堂上给他搅局的王掞。康熙一高兴,要赏赐张五哥。并且,在张五哥说出请求之前,提前答应了张五哥。

张五哥趁机求康熙放了老十三。康熙虽然说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保起皇子来了,面子不小啊!”其实,康熙早就想放了老十三,一直在等机会。只是,这次张五哥把康熙聊开心了。

而且,康熙也知道张五哥这是在报十三爷的救命之恩。张五哥如此知恩图报,也让康熙很喜欢。所以,康熙趁机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让张五哥去亲自放了老十三。既成全了张五哥的报恩之情,又保住了自己天子的一诺千金!毕竟,康熙在张五哥说出请求前,已经答应了张五哥。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皇帝代表上天,康熙给的面子自然是天大的面子。《雍正王朝》中,张五哥面对康熙的提问,回答得让康熙感觉很“意外”,康熙也做了一个“政治表态”,给了张五哥一个“意外”,放出了胤祥。

在热河,康熙废除太子,也关押了胤祥。康熙关押胤祥,并不是因为他参与过“调兵”,而是他出言不逊触怒了自己。这更像是一位父亲责罚一个说错话的孩子,也为后来放出胤祥埋下伏笔。

回京之后,康熙让群臣举荐新太子,不料朝廷官员一致推举老八。帝王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皇权旁落,被人驾空,胤禩的影响力让老爷子都有点忌惮。康熙有点坐不住了,放出了老十三。

给朝堂发出一个信号

皇子夺嫡,分为几个派系,彼此之间明争暗斗,胤祥、胤禛在台面上与胤礽就属于同一阵营。

帝王都是离岸平衡手,看着一方势力过大,就会扶持另外一方,让彼此相互制衡。

眼看胤禩已经打破了平衡的局面,康熙就要出手牵制,十三爷就能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胤祥是带过兵的皇子,他可以对标八爷党的胤禵。

在古代,皇帝要做一件事,往往就会事先发出信号,用以测试官员的反应。康熙发出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那就是不想让胤禩当太子,可惜大多数官员都没有重视。

给自己找一个帮手

在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康熙差不多成了孤家寡人,大多人的做法都不符合他的心意。康熙之前已经多次说过,胤祥是一个孝子。孝子自然是与父亲一条心,胤祥出来后肯定会与康熙同一立场。

张五哥也是一个孝子,正因如此,才得到康熙的赏识,成了御前侍卫。他在回答康熙的提问时“吐露真言”,说了十三爷的优点和缺点,并说十三爷不适合当太子。

张五哥的回答,情商太高了,首先他是站在领导的立场,你康熙不是为太子的人选发愁吗?

我先帮你排除一个,你不是孤家寡人吗?我推荐一个孝子;你不是被假话包围吗?那我就说真话。

其次,张五哥通过回答,也表现了自己的忠孝。胤祥曾经救过张五哥的命,张五哥在皇帝面前为胤祥“美言”,就是在报恩。

在古代,尤其是朝堂上,忠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要在领导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忠孝,那就是加分项,很多普通人因此而做官。

康熙是一位父亲,肯定希望皇子都孝顺;康熙作为皇帝,肯定希望臣子对自己忠心。

张五哥的话说到康熙心坎上去了,从张五哥身上,康熙看到胤祥的影子,所以康熙才会说满足张五哥的一个要求。康熙是一代帝王,对人性的把握早已炉火纯青,想必已经算出张五哥会为胤祥求情。

顺着张五哥的心愿,康熙也能借坡下驴放出胤祥。与其说康熙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倒不如说康熙在做顺水人情。


秋媚读史


在《雍正王朝》里面康熙要给人一个天大的面子。康熙皇帝那是谁,一代圣祖皇帝,居然要给一个人送个天大的面子。这个面子还是给了一个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给一个侍卫天大的面子呢?其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当时的情况迫使康熙皇帝要给一个侍卫面子。

康熙给人面子之前,他的太子已经被他废除掉了,大儿子和三儿子因为对当时的太子做的比较落井下石所以最终也很不受康熙皇帝的待见。还有一个他比较喜欢的十三阿哥也因为惹怒了康熙,被他软禁了起来。其实康熙知道他十三阿哥的好。但是处于保护他或者是处于某种特殊的考虑,所以十三阿哥最被软禁了起来。作为一名拥有着绝对权利的皇帝,没有一个台阶下康熙没有办法释放自己的儿子,而恰巧这位侍卫刚好求他放十三阿哥。所以就顺便给了我这个侍卫一个天大的面子,那就是释放十三爷。

二、这个侍卫特别的普通但是情商特别的高,所以能够求来康熙的面子。

这个侍卫的名字叫做张五哥,原本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机缘巧合之下才被康熙提拔成了皇帝身边的侍卫。不要看他出身简单,但是为人做事情商很高十分的惹康熙皇帝的喜欢。在康熙听不到真话的时候,张五哥讨得了皇帝的欢心然后给了康熙皇帝一个特别大的台阶下。所以康熙皇帝就随便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然后把软禁了很长时间的十三阿哥位放了出来。

三、一个面子也是康熙皇帝释放的一个信号。

康熙皇帝给了一位侍卫的面子,然后放走了被软禁许久的十三阿哥。这件事说明啦一个道理,那就是伴君如伴虎。只要是康熙皇帝愿意谁都可以成为人中之龙。如果有人对其阴奉阳违想要糊弄天子的话那么十三阿哥就是最好的例子。

四、给侍卫面子就算是想要范围变小,在康熙的控制之内。

把面子给了侍卫,康熙想要范围那就是直接把侍卫干掉就可以了,这种控制的范围很小康熙很容易搞定。不怕张五哥泄露了出去。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康熙为什么要给一个侍卫天大的面子了吧。这样的侍卫整个清朝也不多见!


凡尘了事


我觉得原因有三点:康熙是在给朝堂发个信号,给自己找个帮手,也是对张五哥的放心的表现。

皇帝代表着上天,康熙给的面子自然是天大的的面子。《雍正王朝》中,张五哥面对康熙的提问,回答得让康熙感觉很“意外”,康熙也做了一个“政治表态”,给了张五哥一个“意外”,放出了胤祥。

在热河,康熙废除太子,也关押了胤祥。康熙关押胤祥,并不是因为他参与过“调兵”,而是他出言不逊触怒了自己。这更像是一位父亲责罚一个说错话的孩子,也为后来放出胤祥埋下伏笔。

回京之后,康熙让群臣举荐新太子,不料朝廷官员一致推举老八。帝王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皇权旁落,被人架空,胤禩的影响力让老爷子都有点忌惮。康熙有点坐不住了,放出了老十三。

1、给朝堂发出一个信号

皇子夺嫡,分为几个派系,彼此之间明争暗斗,胤祥、胤禛在台面上与胤礽就属于同一阵营。帝王都是离岸平衡手,看着一方势力过大,就会扶持另外一方,让彼此相互制衡。

眼看胤禩已经打破了平衡的局面,康熙就要出手牵制,十三爷就能起到这么一个平衡的作用。胤祥是带过兵的皇子,他可以对标八爷党的胤禵。

在古代,皇帝要做一件事,往往就会事先发出信号,用以测试官员的反应。康熙发出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那就是不想让胤禩当太子,可惜大多数官员都没有重视。

2、给自己找一个帮手

在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康熙差不多成了孤家寡人,大多人的做法都不符合他的心意。康熙之前已经多次说过,胤祥是一个孝子。孝子自然是与父亲一条心,胤祥出来后肯定会与康熙同一立场。

张五哥也是一个孝子,正因如此,才得到康熙的赏识,成了御前侍卫。他在回答康熙的提问时“吐露真言”,说了十三爷的优点和缺点,并说十三爷不适合当太子。

张五哥的回答,情商太高了,首先他是站在领导的立场,你康熙不是为太子的人选发愁吗?我先帮你排除一个;你不是孤家寡人吗?我推荐一个孝子;你不是被假话包围吗?那我就说真话。

其次,张五哥通过回答,也表现了自己的忠孝。胤祥曾经救过张五哥的命,张五哥在皇帝面前为胤祥“美言”,就是在报恩。

在古代,尤其是朝堂上,忠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要在领导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忠孝,那就是加分项,很多普通人因此而做官。

康熙是一位父亲,肯定希望皇子都孝顺;康熙作为皇帝,肯定希望臣子对自己忠心。

张五哥的话说到康熙心坎上去了,从张五哥身上,康熙看到了胤祥的影子,所以康熙才会说满足张五哥的一个要求。康熙是一代帝王,对人性的把握早已炉火纯青,想必已经算出张五哥会为胤祥求情。

顺着张五哥的心愿,康熙也能借坡下驴放出胤祥。与其说康熙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倒不如说康熙在做顺水人情。

3、放心张五哥

张五哥这个人是个孝子,也是个侠肝义胆的老实人,当年老四和老十三隐藏身份途经江夏镇之时,就是张五哥帮忙找到住宿地方的。后来张五哥又被刘八女以父亲性命来威胁,才心甘情愿的当替死鬼,还是老十三上告了康熙,才将其救下,张五哥也因此因祸得福,成为了大内侍卫。

对于张五哥这种人,康熙还是很放心的。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冬天,自热河狩猎回来下大雪之时,康熙只带着张五哥漫步,还破天荒的问张五哥诸位阿哥中你认为谁最好?

张五哥不假思索的说道老十三最好。

康熙刚开始有些惊讶,后来又若有所思的说道因为他救过你的命吧?

张五哥回答道是,然后看了一眼康熙,神色有些紧张的说道也不是。

康熙微微一惊讶,想必觉得很有意思,因此面带笑容的说道怎么说呢?

张五哥又答道他不仅是因为老十三救过他的命,所以才说他最好的。而是因为老十三这个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来不会背后算计人,所以才会说老十三最好的。


小胡讲电影


导语:雍正王朝中此人身份低微,却敢跟康熙提条件,康熙说:“朕给你个天大的面子”。此人正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张五哥,张五哥为人仗义,深得康熙喜爱。康熙为为什么要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呢?

这个天大的面子就是张五哥请求康熙释放被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

康熙给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的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张五哥的家风好,康熙非常赞许

张五哥虽然是穷苦人家的出身,但是张五哥的家风非常好。胤禛和胤祥从江夏镇路过,遭到庄主刘八女的刁难,张五哥不顾和刘八女作对,把胤禛等人安排住在自己的家里。张老汉知道胤禛是从外地而来,而且还知道江夏镇仁义的美名,当即让女儿杀了一只鸡。

杀一只鸡对现在人来说是小事,但是对于张五哥家里来说,一只鸡的意义就很大。这只鸡他们可能养了很久,一只没有舍得吃的,或者是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也说不准。他们把鸡杀掉做饭给陌生人吃,就是热情的家风。

康熙羡慕张老汉的家风好,康熙自己虽然生在帝王之家,他有很多的儿子和女儿,但是却没有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家风。康熙厚爱张五哥,有很大原因是想补偿自己缺失的家风。

第二个原因,张五哥说实话

张五哥虽然只是一个侍卫,但是他看人却看得很透。张五哥佩服十三阿哥的为人,说他是一个忠肝义胆的好阿哥。正好说道康熙的心里去了,康熙从内心来说,非常喜欢胤祥的坦荡,不像其他人为了皇位蒙骗自己。

张五哥说十三阿哥人虽然好,但是不适合做皇帝。因为做皇帝需要很多的手腕,而胤祥却不具备。这句话其实也是一句很关键的话,康熙认为十三阿哥胤祥不会争夺储君之位,答应了张五哥提出的要求。

第三个原因,张五哥的仗义

张五哥同样是一个非常仗义的人,这一点非常像十三皇子胤祥。从张五哥身上康熙仿佛看到自己儿子的影子。张五哥能够仗义执言的向康熙提要求,从张五哥身上,康熙好像也看到了年轻时候勇敢的自己。

十三阿哥胤祥病逝,张五哥替十三阿哥胤祥守灵三年。像张五哥这样正直善良的人,根本不适合官场斗争,他没有图里琛的精明和狠毒,远离斗争忠心对他是最好的结局。


小灿哥说历史


康熙皇帝说要给侍卫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这段情节发生在康熙皇帝要求文武百官举荐太子这段时期,侍卫张五哥随康熙皇帝在园子里踏着雪散步。


康熙皇帝问了张五哥几个问题,张五哥的回答非常的合康熙的心意,所以康熙说要重赏张五哥。

张五哥说斗胆求康熙的赏赐是:将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

康熙听后笑着说:“你一个小小的侍卫,保起皇子来了,我就给你一个天大的面子。“

然后康熙就让张五哥去传旨将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还让张五哥将一个玉佩交给十三阿哥胤祥。

这里说的“天大的面子”就是说康熙看在张五哥的“面子”上将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

因为张五哥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御前侍卫,无论是身份还是职位都不足以有能力和“面子”去保一位皇子“出狱”。
康熙皇帝看在张五哥的“面子”上将十三阿哥放出来,这个“面子”不可谓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