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秦腔《三擊掌》中,王寶釧的核心唱段“老爹爹不必那樣講”,有一句提及孔夫子絕糧的唱詞,王寶釧在這裡引用這個故事意指人都有低潮的時候,只要堅持不懈,風雨後總能見彩虹,期許用幾位先賢的故事打動父親。

這句唱有被人唱成“孔夫子在陳絕過糧”;有人唱的是“孔夫子陳蔡曾絕糧”;有人唱的是“孔夫子陳州曾絕糧”;還有人唱“孔夫子陳州絕過糧”,除此之外還有在“絕了糧”“絕過糧”“曾絕糧”這些詞上有微小的不同,版本之多。那麼重點是:孔子到底是在什麼地方被困絕糧呢?哪句唱詞算是正解呢?今天咱們就來較較真兒。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秦腔名家馬友仙兩個版本的唱詞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秦腔名家楊鳳蘭版本的唱詞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來自青年演員(王春豔、馬文魚、韋小云)視頻唱詞

我們先來了解下孔子絕糧到底是個什麼故事:楚昭王聘請孔子輔佐自己,陳與蔡兩個國家的當權派就有些心虛了。因為一則孔子看事透徹,他在陳蔡之間這些年,對這兩個小國的政治和輿情已經瞭如指掌了;二則孔子在陳蔡時,這兩個小國的當權派根本就沒有聽取他的任何意見。陳蔡的當權派一合計,認為如果楚國重用孔子,那麼自己的權位恐怕就難保了。

於是,他們將孔子一行圍困在陳蔡之間的曠野上,糧草斷絕,七天未能生火做飯,孔子他們帶的乾糧又少,很快便吃光了。碰到如此倒黴而又危急的情況,孔子的學生們一籌莫展,愁眉苦臉,沒有了一點生氣。然而這個時候的孔子卻一如往日,甚至比往日更有精神。即便是無食無飲,他依然按部就班地根據課程表的安排講他的課,一節不落。正常的音樂課之外,學生們下課之後,孔子還會鼓琴、還會高歌,就這樣被圍困了七天。最後,他們在孔子一個已經當了官的學生子路的幫助下得以離開,繼續周遊列國。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呂氏春秋》中有一個故事《孔子困陳蔡》講的就是孔子被困的故事;《孟子》中也有:“君子之厄於陳蔡之間,無上下之交也”;《史記 孔子世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絕糧”;《莊子》:“孔子窮乎陳、蔡之間”。

由此可見孔子被困的地方是在陳蔡交界之處,既不是在陳也不是在蔡。因此應該唱作“孔夫子陳蔡曾絕糧”最為準確

我們現在想象有些演員唱“孔夫子在陳絕過糧”可能是老藝人們在口口相傳的時候產生的訛傳,因為在陝西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在”發的就是“蔡”音,可能把“蔡陳”理解為“在陳”,之後又有普通話發音的加入就出現了“孔夫子在陳絕了糧”的唱法。

秦腔《三擊掌》中一句唱詞竟然有四五個版本!哪個才是正解?

青年演員左晨版本唱詞

至於“孔夫子陳州曾絕糧”這句唱詞,可能是“陳州”這個地方在戲裡太有名了,所以就有些想當然了。

在過去,很多人都沒有上過學讀過書,但是他們能夠通過看戲而通曉世事,瞭解歷史,深諳人情,這就是傳統戲曲“高臺教化”的作用。“舞臺雖小能演天下事”,像我們今天聊到的《三擊掌》“老爹爹不必那樣講”一段,其中“姜子牙釣魚渭河上,孔夫子陳蔡曾絕糧。韓信討食拜了將,百里奚給人放過羊”這四句,每一句都蘊含著一個典故,內涵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所以,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戲曲從業者就更應該從細節著手,一絲不苟地做好這項文化傳播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