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奇皇后(1315年—1369年),元順帝皇后,高麗貢女出身。乃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皇朝,惟一外籍正宮皇后,她的職業履歷為:高麗貢女→宮女→奇貴妃→次皇后→皇后→亡國皇后。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高麗貢女產生的歷史背景

13 世紀初,強大的蒙古族興起於中國北方,被打敗的契丹貴族金山率部竄入高麗,搶佔了部分地盤。成吉思汗藉口追繳逆賊,出兵幫助高麗,聯手消滅了契丹遺族。

這下好了,蒙古族賴定高麗,以功臣自居,逼迫高麗成為藩屬國要世代臣服,並且不斷向高麗強索歲貢。

高麗人奮起反抗,殺了蒙古來的使者,導致成吉思汗發兵征討,前後被剽悍的蒙古鐵騎征伐了八次,最後扛不住了,只好求饒。按照停戰協議,高麗將自己的太子,送入蒙古國做人質。

太子這邊走得慢騰騰的,還沒來得及到蒙古,就傳來皇帝憲宗駕崩的消息。在蒙古王室內部引起激烈的王位爭奪戰,其中最具壓倒性實力的,一是本土鎮守的憲宗末弟阿里不哥,另一個是正率軍攻打鄂州的憲宗二弟忽必烈。

這位高麗太子審時度勢,選擇站忽必烈,就果斷南下,投靠他,把個忽必烈高興的大呼:

“高麗萬里之國 ,自唐太宗親征而不能服 ,今其世子自來歸我 ,此天意也”。

果然,忽必烈爭氣,最終幹掉其他競爭者,在第二年三月登基,成為元世祖。同時,高麗的老國王也駕崩了,於是忽必烈派人護送高麗太子歸國。 四月,高麗太子即位,是為元宗。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這一對好哥倆真是患難見真情啊。沒多久,忽必烈就翻臉無情了,欺負高麗國弱小,作為宗主國向藩屬國勒索朝貢,不僅要錢要物,牛馬羊等等,還不夠,還要美女!

“我太祖皇帝徵十三國 ,其王爭先美女 、良馬、珍寶,爾所聞也”——忽必烈

於是高麗貢女制度始於至元十一年( 1274 年 ,高麗元宗十五年),元朝給高麗頒禁婚令:

元世祖頒詔:“良家處女先告官,然後嫁之。違者罪之。”

高麗忠烈王頒佈禁婚法令

“女年十六歲以下、十三歲以上,毋得擅嫁,必經申聞而後許嫁 。違者罪之。”

真是無恥至極啊,這樣,大批高麗女子流人元朝宮廷和蒙古王公貴族之家,對高麗的女子們禍害不輕。

元朝宮廷中的高麗貢女

事實上據統計,在元朝與高麗王國之間存在了百年之久的貢女制度上,史書明確記載的貢女批次達六七十次 ,其中明確人數達 1500 人,何況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

畢竟這是寫入兩國法令的國家行為,誰也不敢輕易違抗。高麗國中曾記載有大臣私自嫁女或結親,導致受到嚴重懲罰。國中的少女美女都被進獻到元朝,許多人進入了皇宮,宮女、旗娥乃至后妃。

元順帶年間出現的“自至正以來,宮中給事使令,大半為高麗女。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我國北方遊牧民族——蒙古族建立起來的中央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統治政權。獨創的“

四等人制”,分別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即使是第三等的北方漢人,在元朝皇宮也是地位極其低下的,比如絕對不會立後。

然而高麗人不同,因為貢女制度,導致元朝後宮中的女性人口構成,出現了高麗女子人多勢重的獨恃局面,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發展史上,獨一無二的宮廷文化現象

“先皇金輿時駐蹕,李氏琵琶稱第一……三十六年如一日,長得君王賜顏色。”——袁桷《李宮人琵琶行》

有一個擅長彈琵琶的李姓美女,幾十年如一日受元朝皇帝甚至太后寵愛,直到年老才讓她退休回家,但待遇不變。

“有李宮人者,善琵琶,至元十九年以良家子入宮得幸,上比之昭君至大中,入事興聖宮,比以足疾,乃得賜歸侍母,給內俸如故。”揭俁斯《李宮人琵琶引》

還有一個叫金長姬的宮女,因為長得太漂亮了,被元世祖賜婚給了重臣親信燕真,後來因為兒子不忽木的尊貴而得封晉國夫人,見趙孟頰《康裡公碑》。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母憑子貴封第二皇后,入主中宮

有一些貢女境遇奇佳,得到皇帝的寵幸,恭居后妃之列。

化平君金探之女達麻實裡,1307 年入元,是第一位由於在元朝宮廷,得到皇帝寵遇,而載入史冊的高麗籍皇后,但她是死後追封的。

在中國歷史上,統一王朝中,唯一一位外籍正宮皇后,她就是高麗的奇氏,元順帝的第三位皇后。

奇皇后,高麗幸州人(今韓國京畿道高陽市),總部散郎奇子傲的女兒。家庭出身也不是很富貴,就一般官員。

以貢女的身份被獻上於元廷,入宮服侍,最初就是一個侍茶的婢女,有一手絕妙的茶道工夫。

蒙古族在飲食中食肉比例較大,茶葉具有消化功能,所以飲茶之風在元朝宮廷裡頗為流行。

這位奇氏美女,真是好命,服侍的元順帝尤喜飲茶,因為他在幼年時期,曾經被流放到高麗,對當地的茶道非常痴迷,也喜歡那種口味。奇氏憑藉一手絕妙的茶道功夫和聰明伶俐的氣質得到了元順帝的寵愛。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當時的正宮皇后欽察答納失裡得知,非常吃醋,怒不可遏地召來奇氏,狠狠教訓了一頓。不久,皇后的兄弟們造反被殺,自己被牽連廢為庶人,後賜死。元順帝就要立奇氏為皇后,遭到丞相伯顏力阻,奇氏第一次衝擊皇后寶座失敗,她恨得咬牙切齒,但隱忍埋恨在心,誰叫她是高麗人呢。

很快,元順帝立了第二位正宮皇后伯顏忽都,此時奇氏進宮已七年,為順帝生下了一個兒子,進而封為第二皇后。

《元史》:“完者忽都皇后奇氏,高麗人,生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家微,用後貴,三世皆追封王爵。

元朝後宮,可以封多位皇后,但只有一個正宮,其他第二第三皇后,只是名稱好聽,實際也就是比一般貴妃更得寵一點的妃子。

皇后伯顏忽都是個老實本分的女人,家裡也沒有人造反,正宮之位坐的穩穩當當,奇氏想要被扶正,根本沒有機會,於是她轉而開始謀利。

直到1365年9月,伯顏忽都皇后駕崩,當年12月,已經50歲的奇氏終於坐上了正宮皇后之位。

張光弼《宮中詞》記載:“杏臉桃腮弱柳腰,那知福是禍根苗。高麗妃子初封冊,六月陰寒大雪飄。”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奇皇后擅權奪利,誅殺異己,加速元朝滅亡

奇氏固然聰慧,但為人十分狡詐。史書記載,說她“性狷黠,務自矯飾”。

在元朝對高麗干涉和控制的近百年時間裡,高麗貢女制度是這種不平等關係的具體表現之一,還包括高麗宦官也源源不斷地被送往元朝宮廷。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奇氏在1333年由高麗籍大宦官高龍普推薦,進入元朝宮廷。而後來跟她狼狽為奸的樸不花,則是奇氏在民間時的玩伴,待她入主元朝皇宮後,樸不花竟然為了奇氏自願淨身,以閹人身份來到她身邊。

畢竟在元朝宮廷裡,高麗宦官和貢女,由於相似的身份和同族同源的紐帶,所以很自然地走到一起。以奇氏和宦官高龍普、樸不花之間的聯盟,成為高麗貢女和高麗宦官的最高權力聯盟。

奇氏操控皇帝,封樸不花擔任資政院二院使。資政院是負責第二皇后財賦的機關。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本來,正官皇后的中政院地位最高。但第一皇后伯顏忽都性情溫和,自律甚嚴,所以專屬第二皇后奇氏的資政院凌駕於中政院之上。

奇皇后等於掌控了整個後宮,獨攬了元朝宮廷的管理權,在樸不花的協助下,積聚了大量財富,並利用其開展各種政治活動。另一方面奇氏韜光養晦,處處表現得端莊知禮,處理事情賢明周到。

首先,她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崇尚儒家文化,一言一行效仿歷代賢明後妃,“無事則取女孝經、史書,訪問歷代皇后之有賢行者為法。四方貢獻,或有珍味,輒先遣使薦太廟,然後敢食。”使她贏得了蒙古族貴族和漢族士大夫的普遍認可。

其次,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朝京城出現饑荒,奇皇后利用掌管資政院財權之便出資賑災,當時民間餓死了很多老百姓,幾欲絕戶,她又命樸不花在京都置冢掩埋死者。為她樹立了親善愛民的形象。

然而實際上,真正的奇皇后並非善人,而是位蛇蠍美人。待她後位穩固,在朝廷中排除異己,遇到不順從她的便大開殺戒。為了拉攏權臣,打探消息,她蓄養了一大批高麗貢女作為自己的親信,並把這些貢女賞賜給大臣。

奇皇后在擁有強大的政治勢力之後,她不僅能升降進黜朝官,與太子合謀“內禪”,逼迫元順帝禪位,

“時帝頗怠於政治,後與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遽謀內禪,遣樸不花諭意丞相太平,太平不答。復召太平至宮,舉酒賜之,自申前請,太平依違而已,由是後與太子銜之。而帝亦知後意,怒而疏之,兩月不見。”

雖然“禪位”之舉沒有成功,被皇帝冷落,兩月不見。但卻使太子實際上擁有軍事實權。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奇氏家族倒行逆施,被朝鮮王滅族

奇皇后的勢力在元末30年可謂炙手可熱。她遠在高麗的孃家也因為她在元朝的得勢,迅速顯貴。

已經去世的父親奇子敖被元朝追封為榮安王,其母李氏被封為榮安王大夫人。幾個哥哥就更不用說了,統統被高麗王封官加爵,佔據高位。高麗國王更是對奇氏一族異常尊崇。

有一年,奇皇后的母親回到高麗老家探親,高麗國王親自跑到她家中拜見問候。住了一段時間,元朝派使臣來接老婦人回去,高麗國王一聽,又趕緊跑過來,設宴歡送。在盛大的酒宴上,老夫人的座位竟與國王相向而坐,元朝使者敬酒時,也是先敬老夫人,再敬高麗王。

國王也完全沒有生氣,誰叫她家女兒在天朝上國做皇后呢。這樣的殊榮在整個高麗王朝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但是,奇氏家族不知收斂,反而依仗奇皇后的勢力,驕奢淫逸,為所欲為。舉幾個例子:公元1353年,奇皇后的母親,在老家舉辦家族宴會——“孛兒扎宴”。

此次宴會窮極奢侈,光是扎花就用掉5140多匹花布。 宴席上使用的“器皿珍羞,窮極侈麗,見者以為東韓以來罕有也”。都是高麗國從來沒有見過的珍貴名物。

奢侈也就算了,還作惡,奇皇后之弟“肆暴,中外苦之”就是暴虐到,所有人都恨死他了。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更誇張的是,奇皇后有個表弟,橫行霸道草菅人命,後來被高麗的一個清官徐浩給杖斃了。結果這事奇家人告狀到元朝,奇皇后派了使臣來調查,最後使臣把徐浩抓起來給斬了。

奇氏家族被慣的無法無天,膽子越來越大,奇氏家族竟然和親元勢力相互勾結,陰謀篡位,想要做高麗的國王

“轍與謙等聲勢相倚,知天下亂,自念積惡斂怨,恐一朝勢去難保,預謀自安,以親戚腹心佈列權要,陰樹黨援,將圖大逆。閱諸道兵器,詐為詔使,扇動訛言,密諭期會,約以舉事。”

高麗的恭愍王實在忍無可忍,以款待重臣的名義邀請奇轍父子等人宮赴宴,同時在宮內設下埋伏,將其一網打盡。這就是高麗末年著名的“丙申之禍”。

接著,高麗停用元“至正”年號,意味著不再向元朝表示臣屬,表明擺脫蒙元控制和干涉的強烈決心。

奇皇后的兄弟們,除了長兄奇軾早卒外,次兄奇轍,三兄奇轅,五弟奇輈,六弟奇輪統統因為謀反失敗被牽連,被恭愍王滅族。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代價是國破族滅,結局是身敗名裂

奇皇后得知自己孃家被族滅,對恭愍王恨之入骨,她曾對皇太子說:“爾年已長,何不為我報仇?”

可當時元朝國內極為混亂,尤其是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席捲全國,以致元朝統治者無暇顧及高麗。

紅巾軍有一支部隊也進攻了高麗,奇皇后就坐山觀虎,想借紅巾軍之手殺掉恭愍王,或者高麗之手剿滅紅巾軍。

但高麗的大將們奮勇殺敵,迫使紅巾軍徹底敗走鴨綠。趁著高麗混亂,奇皇后和樸不花等人合謀,宣佈廢黜恭愍王,另立德興君為高麗國王。元朝使者李家奴至高麗沒收恭愍王的國王印章,恭愍王哪肯屈服,雙方在隨州川展開決戰,結果元軍渡江而逃,只有17人回到元大都。

至此,元順帝只得宣佈恭愍王復位,其實此時大元氣數已盡,四年後(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明軍攻破,元帝國宣告滅亡,奇皇后隨元順帝逃至漠北,不知所終,最後連個像樣的墓地都沒有。

結語

由此元朝末年出現的,足以影響兩國外交關係的特殊人物一一奇皇后,是在古代中韓關係史上 ,能夠左右兩國政治和外交關係的女性,恐怕僅此一人。

高麗貢女,從侍茶婢女逆襲成唯一外籍皇后,她付出代價是國破族滅


圖片來自網絡,參見韓國於2013年10月28日首播的同名電視劇《奇皇后》

參考資料:《新元史·后妃列傳》、《元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