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只见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有处写的是

痴情司、结缘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等六司。

此处脂砚斋有句批语说:“虚陪六司”,果真是虚陪吗?非也!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我们知道,作者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全摆放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中,那么为何又要虚陪六司呢?虽然虚陪六司在文本中没有进一步展开细叙,然而此六司却道尽了作者演绎“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的全部情结。

首先笔者有一个作者定位:《红楼梦》的第一作者废太子胤礽在“悲号惭愧”中哭成了《石头记》的原始创作。接下来再破解“六司”密码,顿觉醍醐灌顶!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一、痴情司暗藏作者“青埂峰下”的秘密

安排女娲炼石在大荒山无稽崖深藏作者密码:大荒山是东北长白山,满清皇家发祥地;无稽崖,谐音‘吾吉哀’,‘吾吉’乃满族先祖女真的早期称呼。原来作者在暗示读者:《红楼梦》的作者来自东北长白山女真后裔满清皇家子孙。

还有,贾宝玉乃弃在青埂峰下的那块补天剩石,“青埂”谐音“情根”。此处脂砚斋有句批注说:“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脂砚斋道破作者天机:原来废太子胤礽终被康熙废黜的主要原因是“落堕情根”。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那么,太子又如何“落堕情根”了呢?

还记得吗?康熙给太子胤礽是怎么定罪的吗?

“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我们看看这四大罪状:不法祖德和不遵朕训那都是摸光面之言词,毫无具体罪状。接下来是“肆恶虐众”,“肆恶”是恣意作恶,“虐众”是虐待众人的意思,此处说的是太子胤礽性格粗暴随意鞭笞臣下的事。这也根本不够废黜的条件。

关键看最后一条“暴戾淫乱”:“暴戾”是凶暴残忍的意思,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废黜罪证啊!试想,一代皇太子岂能因上述几条稀里糊涂的罪行而废黜呢?回答是肯定的,不会!更何况还有康熙的“朕包容二十年矣!”

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条罪证了,那就是淫乱。所谓淫乱一般指性行为放纵,违反道德标准,也不够废黜罪啊!四大罪状里面压根就没提“谋逆”、“篡权”、“权斗”、“政治”什么的。那是什么原因?

谁曾想到,废黜太子的主要原因恰恰是淫乱。淫乱的根在于太过“痴情”。这就是作者在痴情司中所暗藏的“青埂峰下”的秘密。这也是康熙包容太子二十年终被废的真相。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二、结缘司暗藏林黛玉选秀入宫的秘密

回过头来再看看脂砚斋的批语:“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脂砚斋只点破而未明说,依然是防护作者恐怕踩上政治红线。文本中类似“余知之,然不能说出”的批语有好几处。所以此处,我们仅凭这句批语恐怕还是无法看懂。

请随我继续探讨(重点解码):原来林黛玉十三岁时,八旗选秀选入宫中的秀女(有关此内容另文细叙),“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携着她的手禁不住赞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看见了!”风姐随即问:“妹妹几岁了?”林黛玉回答说:“十三岁了。”

入宫后支配给贾母做侍女,于是才有了“木石前盟”的阳间生魂爱情,黛玉成了贾宝玉最爱的一个女人,从此二人结缘。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三、朝啼司暗示作者(太子胤礽)废黜后喊天天不应的悲切

宝玉原型太子胤礽深陷爱河入情太深,以至影响到理政的地步。康熙因为黛玉的原型秀女长得太美而喜欢上她了,于是美其名曰断了太子胤礽影响理政的“情根”,将黛玉的原型秀女封为自己的嫔妃。太子无奈之下日日悲号啼哭,这就是作者在“朝啼司”中暗示悲切情结。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四、夜哭司暗示作者二废后夜夜悲号惭愧的无奈

由于太子太爱黛玉的原型秀女,入情太深,不能自拔,此情严重到封妃后依然与之相约(这段更深的内容清史中只字找不到),这就是野史中所说的“太子与母妃乱伦”事件的真相,于是,气极之下的康熙终于废黜了太子位。所以文本中当拆散宝玉与黛玉的天配婚姻,强与薛宝钗成大婚时,贾宝玉与贾母显得那样的无奈,因为皇命在此,岂能不受!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五、春感司暗藏作者“落堕情根”的源头,林黛玉原型人物的名字

“春感”二字从字意理解平淡无奇,然而他却深藏着林黛玉原型的名字。甲戌本第五回贾宝玉梦中随警幻仙姑来到一所在,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此歌乃一首五言诗,第一句“春梦随云散”后有脂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这“开口拿春字”究竟有何“最紧要”处呢?原来这黛玉原型人物名字中有一个“春”字。

再看第二句“飞花逐水流”句后又有脂批:“二句比也”。比什么呢?原来其意乃二句比对之后方可显出黛玉原型人物名字中另一个字,那就是“”字。

原来这是个藏头诗,句中暗藏了林黛玉原型人物的名字,叫“

春花”。所以脂批说“开口拿春字最紧要”,所以脂砚斋说“二句比也”。

如果这还不够作证的话,随我来还有文本佐证:贾宝玉来到“薄命司”两边对联写道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宝玉看到了便知感叹”。此处又有脂批:“便知二字是字法最为紧要之至。”宝玉何而看了此对联“便知”端倪而感叹呢?

原来这幅对联也是个藏头联,暗藏着黛玉原型人物的名字,上下联第一个字便是“春花”二字。所以脂砚斋说“便知二字是字法最为紧要之至”。

文本中暗藏“春花”名字的有多处,(相关内容另文再解)。

所以说春感司暗藏作者“落堕情根”的源头,林黛玉原型人物的名字。


红楼梦太虚幻境泄露天机:暗藏黛玉原型密码,悲哉秀女强为妃

六、秋悲司暗喻作者无材补天枉入红尘皆自惹的悲号情结

秋悲司的灵感来自于“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句。太子胤礽皆因自己的不肖、落堕情根而终被康熙废黜,犹如春尽秋来入寒冬。爱情走向了终结,事业走向了终结,人生走向了终结,于是乎,“日夜悲号惭愧”中的废太子胤礽仰天长叹,哭出了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的千古绝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