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么鉴别自己是不是新冠状肺炎?

我看来是如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很多人莫名其妙地中招。从年前开始发现第一例,到今天为止,感染者已经高达四万例。如此快速发展的态势搞得人心惶惶,很多人即便是宅在家里,也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怎么鉴别自己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因为新冠肺炎发展迅速,而且症状都是从发热,咳嗽等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开始的,而当下正是流感高发季,因此很多人一旦出现发热和咳嗽的症状,就会感到害怕,怕自己得的是新冠肺炎。那么,正常人海如何鉴别自己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

首先,要明确自己近期的接触史。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先要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从自身角度来看,先要做的就是排查自己近期的行程,是否与外人接触,是否出过门,是否去过人群密集地。如果是一直呆在家里没出门,而且没有处于武汉等疫情高发地,普通感冒的可能性较大。患者无需过度焦虑,放松心态,不要疑神疑鬼,按照普通感冒来对待,注意好好休息,必要时服用感冒药或退烧药处理,若能缓解症状,可以肯定是普通的感冒,居家做好防护措施即可。

其次,要弄清楚普通感冒流感与新冠肺炎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表现在症状的不同。普通感冒大家都知道,一般就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注意休息可以在一周内自己痊愈。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热,乏力,咳嗽,严重者会有呼吸困难,气促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常常呈进行性发展,发热更为严重,在38°以上,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全身乏力,不适,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就是说,与普通感冒不同,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不会变得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严重。

最后,上面所述的都是自我鉴别的一些初步判断,不一定准确。对于高度怀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赶紧就医诊治。目前来说,新冠肺炎最新诊疗方案给出的诊断标准是,通活实验室检查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另外,胸部影像学的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新冠病毒肺炎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医生,我这二十多天哪也没去,连家门都没出,现在有点喉咙痛,有点咳嗽,会不会病毒感染了?”,“我咳嗽十来天了,干咳没痰,一直没好,是不是肺炎了,不敢去医院?”,“我一直待在家里,哪都没去,这几天感觉胸闷,还感觉发烧……”。

这些都是最近网友的留言,喉咙痛、咳嗽、发热,这些最常见不过的感冒症状,现在也搞的人心惶惶,还不都是新冠病毒惹出来的么。作为吃瓜群众,没有医学常识的普通人士我们怎么去鉴别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新冠病毒感染会出现的一些症状表现:

第五版的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指南中说:新冠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有鼻塞、流涕、腹泻的表现,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多在一周后出现,而轻症者可以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可没有肺炎的表现。随着诊疗经验不断总结,现在第六版的重点描述了:多以发热起病,中低热居多,持续高热者病情较重。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新冠病毒感染和日常感冒很相似,没看出什么不同的地方,关键是还有无症状感染者,这怎么去识别?

其实,单从症状表现来看,就连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没办法准确的判断,关键的关键还得要注意这一点:有没有流行病学史。

确诊的病人基本上都能寻找到被感染的原因或者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近期有没有去过或经过湖北或者周围其他疫区;有没有接触过这些地方感染的的人或者发热的可疑病人;所在的小区、社区、单位有确诊感染的病人并且接触过或者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的人;以上这些情况是指在14天内。如果这些都没有,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你都没接触过,怎么感染?

如果有上面其中的任一情况,或者不确定,比如有乘坐过火车、飞机等等公共交通,去过超市、菜场人员密集的地方,根本不能确定有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哪怎么办?最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去医院检查,通过血常规、胸部CT检查初步判断,高度怀疑者采集鼻咽拭子、血液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那能不能单纯从症状表现上有所鉴别呢?毕竟,有可能就是单纯的感冒或者其他的呼吸道疾病,现在医院能不去还是不要去的好,谈一谈我的经验总结:

1.在“着凉”后出现流鼻涕、鼻塞、头痛、咽痛,或者伴有低热、咳嗽症状,多数是普通感冒,可以居家服用感冒药物对症治疗,观察3天左右,如果症状无好转可选择就医。

2.无明显流涕、鼻塞、咽痛,有发热(高热多见)、咳嗽伴或者不伴有咳痰者,建议就医,需要排除肺炎(当然绝大多数是普通肺炎)。

3. 发热,不伴鼻塞、流涕、咳嗽这些呼吸道症状症状,但有其他表现:如咽痛,可能是扁桃体发炎;右上腹痛,可能是胆囊炎;尿频尿痛,提示泌尿系统炎症。

4.发热(高热为主),全身肌肉酸痛、头痛,或者同时周围的亲密接触人员有类似症状,多半可能是流行性感冒,仍然建议就医,流感同样也需要及时治疗。

5.如果咳嗽已经很久,二周、三周,甚至更久的时间,也没加重,也没其他胸闷不适的情况,多半是个支气管炎,建议就医查一下肺CT明确一下,毕竟咳嗽很久了。

6.有一部分人,年轻,没有基础疾病,主观的感受胸闷、呼吸不畅、头晕、乏力、提不起精神,需要评估一下是否由于紧张、熬夜、压力的原因。

7.根据确诊患者的描述,以及诊治指南的内容,一部分人以乏力为首要症状。无明显原因,不能解释的出现乏力,随后出现发热以及其他症状,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就医。

8.老年、孕妇、儿童特殊人群,还有伴有糖尿病、慢性肺病、心脏疾病、免疫功能底下等等基础疾病的人,如果有相应的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


总结一下: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表现各异,较多不典型,很难单纯从症状上来判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以及一些血常规、胸部CT、病毒核酸检测等来综合判断。本人基于临床常见病表现、新冠病毒肺炎的诊治指南以及一些确诊患者的分享经历,作出以上几点总结,仅供参考,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欢迎留言交流。


香草小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华大地肆虐横行,到目前位置已经夺走了1000多人的宝贵生命,其中包括儿童和医护人员。像湖北等地区的医院床位告急,医院人手紧缺。

许多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想到医院进行相关确诊却很难实行,其中原因有人手不够,患者多等原因。而其他地区的人如果想知道到自己到底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怕到医院增加感染的机会,想自己判断一下该怎么办呢?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第五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疑似病例的判断如下,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第一:如果是湖北省外的人,有下面1、2、3、4中的任何一条,且有下面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条都可定义疑似病例。如果没有下面1、2、3、4中的任何一条,但是有临床表现中的3条,也可定位疑似病例。

1. 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在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

2. 发病前2周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

3. 发病前2周内曾静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区及周边地区,或者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发热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 聚集性发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胸部影像发现小斑片影和间质改变,肺外更为明显。


肺部出现磨玻璃影,严重的患者会有肺实变,少见胸腔积液。在发病早期血液检测发现白细胞总数降低或者正常,或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第二:如果是湖北省内的人,如果有下面1、2、3、4中的任何一条,或者有上述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条都可定义疑似病例。

1. 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在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

2. 发病前2周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

3. 发病前2周内曾静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区及周边地区,或者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发热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 聚集性发病: 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血液检测发现白细胞总数降低或者正常,或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以上就是对自己的初步判断,当然最好还是到指定收治医院进行咨询和确诊,非专业的医务人员自己判断可能不够准备,到最后可能只是自己吓自己而已。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标准的确诊就是检测体内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如果结果是阳性的话,又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基本就是确诊了。如果检测结果是阴性,且连续两次检测都是阴性,就可以排出了。

最后总结:对于自己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家可关注国家发布的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结合自己的相应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当然,诊疗方案的内容有些人可能看不懂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错误判断,所以最好是到正规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咨询。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感冒、流感、新冠肺炎,都可能表现为咳嗽发烧等等呼吸道症状。

虽然感冒和流行感冒都叫感冒,但这两个病轻重差别大了去了,如果说流感是老虎,那感冒可能就是苍蝇蚊子;虽然我们不要听着都是感冒,甚至都是咳嗽发烧就以为是一回事。



新冠肺炎更不一样,虽然这些疾病都是病毒引起,但感冒三五天就能好,甚至不用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就没事,但是流感或者新冠肺炎就比较麻烦,尤其新冠肺炎,目前不但没有预防的药物及治疗的药物,还具有传染性,那么我们如何简单判断是不是新冠肺炎呢?

说实话:

确诊只能去医院,我们很难通过单纯的表现就判断谁是新冠肺炎,谁不是新冠肺炎。别说我们通过症状无法判断,就算开始诊断肺炎的核酸试剂盒这种方法,也不完全准确。

大家肯定还记得前两天湖北突然一天新增病例15000例左右;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开始诊断新冠肺炎的方法就是通过核酸测试,但是有的人测量好几次都是阴性的,也就是排除了新冠肺炎,可是后来还是有症状再次测又变成了阳性。

统计显示,使用核酸检测新冠肺炎,准确率只有30-50%,也就是100个病人只有30-50个人能确诊,有50个以上的病人都查不出来,不但把这些病人放走,可能耽误治疗,更让这些病人成为传染源,传播更多的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后来在湖北就修改了诊断表现,不能仅仅依靠核酸检查,而是补充了临床诊断,也就是不但要看核酸,还要看症状,最主要的另一个检查手段就是CT。如果CT符合新型肺炎的肺部改变,也必须确诊;核酸检查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检查准确率不高;结合CT后,马上可以在几分钟就能给出诊断,所以自从修改了诊断标准后,湖北一天就增加了很多确诊病例,当然这个很多,最主要还是之前遗留的可疑病例。

检出率越高,越利于病情控制,只有这样确诊患者才能早早住院隔离治疗,不耽误病情;更主要病人隔离后才不至于传播病毒。

对于诊断新冠肺炎,在湖北是一个标准,在湖北之外有另一种标准;因为湖北是重灾区是发源地,所以特事特办,诊断方法也不一样。湖北的人出现症状,只能去医院确诊;对于我们大部分没在湖北地区的人,就无需担心。

因为冬春季节本身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尤其普通感冒更是高发,我们也会出现咳嗽、发烧等等不适,那么我们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不是新冠肺炎呢?

第一、接触史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近期去过湖北等地,或去过聚集性新冠肺炎爆发的地方,或接触过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接触过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或与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存在某种交集。这时候出现症状一定要以引起重视。

调查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比较隐匿,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发烧(87.9%)和咳嗽(67.7%),腹泻(3.7%)和呕吐(5%)等消化道症状较少见。值得注意的是,感染者在就诊时仅43.8%发烧,有些病人住院后才开始出现发热,所以住院病人发热比例达到87.9%。

第二、常见症状:发烧、咳嗽、乏力,确诊还是靠核酸


如果没有明确上述接触史,那么在湖北以外,且您的附近没有确诊过新冠肺炎患者,那么出现呼吸道症状,几乎都是普通感冒。通过喝水休息逐渐就能痊愈。

我们还是看看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当然这里说的就是非湖北的诊断标准: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仍然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基于已经发现没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确诊病例,故将“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也纳入疑似病例进行排查。

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也就是在湖北以外,最后确诊还是要依靠核酸检查。


除了湖北,全国的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数,连续11天都在下降,虽然还没有到说胜利的时刻;但对于湖北以外的老百姓来说,无需过度紧张,做好自己的防护,过好自己的生活。我们一起迎接拐点,一起应该湖北胜利,迎接全国胜利。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做好:少出门,不聚会,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休息好,不熬夜,好心情,吃健康,适运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取得最后的全面胜利!

过回我们曾经的舒坦的小日子!


心血管王医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民动员,全民参战,指的就是“防疫战”,由于全国各地疫情程度的不同,有的疫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封城处理,疫情发生自来其实也发生了不少令人痛心的事。由于短期内内疫情发展迅猛,医疗资源急剧缺乏,很多人被迫选择在家中隔离观察,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钟南山院士宣布人传人后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急剧增加,其实有一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不是这个疾病,这更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发生,所以关于这个疾病的鉴别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问题:怎么鉴别是不是新冠肺炎?

答: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的确诊仍需依赖于核酸检测这一金标准,所以如果有新冠肺炎的相关症状一定要尽早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确诊,网上是无法确切的告诉你你这个症状是不是新冠肺炎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怎么鉴别?

①从疾病的分类来讲,此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说白了,和17年前的SARS性质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有不少人可能有这样的误区,一旦传染到这个病毒就一定会的肺炎吗?其实不是的,大家记住,是否发生肺炎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多少与毒力大小,以及患者的免疫力强弱有关,从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多数还是预后良好的,老年患者或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那些人因免疫力较弱容易发展为肺炎。



②由于它多数引起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相关症状,所以必须要和普通感染、流感等相鉴别,下面我将逐一为大家分析:

  • 普通感冒其实就是人体在着凉、劳累后引起的以鼻、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疾病,常见的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通常不会有明显的发热,即使是发热,多数以低热为主,一般2-3天就可以降到正常,既然热度不高,那头痛、肌肉酸痛等发热引起的并发症出现的自然就偏少,这种情况下其实无需治疗,多喝水,过个几天即可好转。


  • 流行性感冒,这就要严重一点了,这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这一类的病人往往发病急,头痛、肌肉乏力、酸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大部分人都会出现高热,像有些小孩的话因高热还会引起惊厥。通过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可以呈阳性表现,注意了,如果是流感没有及时诊治,那是有可能导致重症肺炎或者死亡,所以流行性感冒还是不容小觑,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儿童、婴幼儿、老年人、肥胖者、孕妇尤其要注意。

  • 和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相比的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人群中传染性更强,前面我也提到,这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在疾病早期会有低热、干咳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时候还是比较轻微的,随着疾病进展,起病1周左右呼吸道症状会进行性加重,可出现72小时以上的高热,如果还没有及时干预,那么很快就会累及肺部,引发肺炎或者重症肺炎,根据潜伏期轨迹来看,常常病情在起病第2周时严重程度达到高峰,这时候重症病人就需要高流量吸氧、借助呼吸机来辅助通气了。


③当然了,随着疫情的发展,关于疫情的一些情况也逐渐明朗起来,前面我也提到,大部分还是以轻症为主,有少数人或者免疫力强的青壮年在感染后不发病都有可能,但是却是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病人,像这类人我们又称之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只需隔离观察,加强营养,适当一点氧气,多在1周左右可自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怎么诊断?

①根据国家2020年2月8日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修正版》来看,它根据流行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制订了疫区湖北省的诊断标准以及非疫区以输入型为主的其它省份的标准,需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来为诊断保驾护航。

②在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但降钙素原正常(这是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的重要依据);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胸部影像学上出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有的会有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以及实变等情况发生。

总结

不论我答案写的多么华丽生动,但是各位请注意,这仅仅是科普宣传所用,如果确实有这方面的症状,那这个答案就是告诉你这大概是怎么一回事,以至于不让你因为对疾病的未知而恐惧、害怕,而且也有利于到达医院后配合医生检查、治疗等,注意了,疾病是千变万化的,如同这两日发生的一个新闻一样,一个人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服感冒药而掩盖了疾病症状,至多人被感染,所以一旦有何不适,一定要做好防护,并尽早就医。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为消除知识的不平等,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张垒医生


最近我提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收获了187万的阅读量,很多人在后台问自己是不是新冠肺炎,看来大家都处于一个焦虑的状态,对新冠肺炎真的很害怕。

回顾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解释一下,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这些表现感冒也会有,叫做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卡他,英文单词叫做catarrh,翻译过来是“粘膜炎”的意思。记住,病毒感染呼吸道,卡他症状常常是首发的症状。

新冠肺炎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仅仅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低热指的是,体温在37.3℃-38℃之间。重型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这里作为普通的老百姓,需要警惕的是早期还有轻型的表现。

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发热、乏力、咳嗽仍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现。现阶段,有这些表现的建议到发热门诊确诊。

那到了发热门诊,医生是怎么区分感冒、普通肺炎、新型肺炎的呢?

1、接触史。

2、聚集性发病。这个指的是一群人聚会,其中很多人都发病。

3、肺部CT。磨玻璃阴影、浸润阴影。这个比较专业,不需要记住。

4、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正常值,淋巴细胞下降。

5、核酸检测。

关注@罗医生健康说,收获更多权威健康科普,读懂更多感人故事。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把我推介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更多健康话题。


罗医生健康说


如何辨识新冠肺炎,其实我们要和这个季节最常见的两种疾病辨别,有朋友肯定问了:哪两种疾病啊?其实,第一种就是感冒,第二种是流感。今天张大夫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如何辨识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

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老百姓又把它称之为“伤风”。一般说来,普通感冒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一般不会发热,即使发热一般也是低热,全身症状轻。在医学上,常常认为普通感冒造成的卡他症状明显,通俗讲也就流鼻涕的症状比较明显。普通感冒的诱因可以是着凉,但是也是有致病病原体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一般给予对症处理,1周左右可以自愈。

总结:普通感冒,“打喷嚏、流鼻涕、闭塞”等症状明显,发热不明显,全身症状较轻不明显。

2、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也是冬春两季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感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临床表现都是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可以伴有咽痛、流涕、头痛、咳嗽等症状。其实,最为临床医生辨别流感最常见的症状还是发热和全身症状重。流感一般需要尽量早期口服奥司他韦,一般越早吃症状改善越明显。

总结:流行性感冒,最常见的症状是高热、全身酸痛和乏力。

3、细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

说到细菌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家每个人基本上都感染过。比如说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一般说来,细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查血象可以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和百分比都是升高的。细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效果明显,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治疗效果都不错。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冠肺炎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个别案例长达潜伏期24天。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发病早期血象可以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发病一周后病情加重,可以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严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总结: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如果有相应症状请尽早就医。

希望大家都能够更加了解新冠肺炎这种疾病,遇到疑似情况尽早就医,希望大家都能安度这段时间。


张之瀛大夫


怎么鉴别自己是不是新冠肺炎呢?

先看一下新冠肺炎都哪些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咽痛、干咳、乏力,有些患者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如患有这些症状,并且最近接触过从武汉回来的人,或者是接触够患有新冠肺炎的人,或者是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接触过的人,说得有点像绕口令,不过就是这样的。总的来说,就是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过带有病毒的人,并有这些新冠肺炎的症状,那就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肺部CT,结合核酸检测,最后来断定,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过带有病毒的人,但是没有任何症状,怎么办?

如果有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史,但没有任何症状,暂时不要急着去医院,因为这个时候去医院,容易真正感染肺炎,所以,首先要自我隔离,然后打电话向所在社区报告,社区的工作人员会每天与你联系,检测体温。如有症状,要带好口罩,再到医院就诊,并且说明情况,以及最近的行程。

怎么样预防新冠肺炎?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隔离,不要出门。在家里呆着最安全,如果必须出门,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记住,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口罩,将强身体锻炼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良言本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至今日9时25分,全国确诊病例已达44726例,死亡1114例,由此可想,目前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所以及进鉴别自己是否是新冠肺炎后,及时得到治疗是多么的重要。

我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第五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结合我国目前各省的疫情高发区情况,加以增补,对疑似病例的判断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如果是湖北省外的人,有流行病学史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条。或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均可定位疑似病例。

一、流行病学史:

1. 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在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比如广东的深圳与广州;河南的信阳、南阳、郑州、驻马店;浙江的温州、杭州、宁波、台州;湖南的长沙、岳阳;安徽的合肥、蚌埠、阜阳;江西的南昌、新余、上饶、九江。这些地区的发病人数均超过了100例以上,均超过湖北潜江的发病人数。

2. 发病前2周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 发病前2周内曾静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区及周边地区,或者来自有病例报告上述地区发热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 聚集性发病

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肺外更为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少见胸腔积液。

3.在发病早期血液检测发现白细胞总数降低或者正常,或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第二:如果是湖北省内的人,如果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或无流行病学史,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的2条,都可定义疑似病例。

一、流行病学史:

1. 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在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比如广东的深圳与广州;河南的信阳、南阳、郑州、驻马店;浙江的温州、杭州、宁波、台州;湖南的长沙、岳阳;安徽的合肥、蚌、阳;江西的南昌、新余、上饶、九江。这些地区的发病人数均超过了100例以上,均超过湖北潜江的发病人数。

2. 发病前2周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 发病前2周内曾静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区及周边地区,或者来自有病例报告上述地区发热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 聚集性发病。

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在发病早期血液检测发现白细胞总数降低或者正常,或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以下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标准: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我想通过上述标准,我们大家应该对自己是否是疑似病例,应该有个比较清晰的判断了。当然,最准确的诊断,还是要到指定医院确诊。


普外科李家大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首例患者于2019年12月1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随后的患者多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或家庭聚集现象,目前感染源仍不明确,可能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因新冠肺炎的爆发,实现了上班族拥有寒假的梦想,但大家过的并不安生。

日日不出门,时时刷新闻,生怕自己被感染,甚至有些人出现了只要短暂外出,即使是做好了防护,回来也会觉得头疼,总觉得自己生病了。

“最近一直干咳,难道我被传染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有哪些症状?”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就意味着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吗?

有关资料显示,新冠肺炎的典型表现是“咳嗽、发热、乏力”,有人要问,有这些症状就是得了新冠肺炎么?

当然不是

这三个症状对于呼吸道疾病来说,不具有特异性,很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都可以有这些症状。

那么怎么鉴别自己是不是患了新冠状病毒肺炎呢?

如果患者有武汉旅游史,或者是和患者有密切接触,出现发烧,咳嗽,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行血常规,胸部ct,血液以及呼吸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就可以确诊。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群众该如何自我调整?

做好个人防护

尽可能爬楼取代电梯,尽可能不做公共交通,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多人办公,食堂错峰就餐,避免拥挤排队,时刻注意手卫生,勤流动水皂液洗手,拒绝聚会聚餐等。

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调整

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可以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如:看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可以放松下来。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通勤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

避开密集人群

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我是罗民,三甲级医院在职主任医师,有着三十多年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医生,我的努力只为收获大家的认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希望您能点赞、关注,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或私信我,我会尽力帮助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