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是否你也曾經被人問到,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簡單說就是我們把中國的人口分成56個民族,再把漢族細化分成八個民系,客家語系與閩南語系是其中兩個民系。


民族和民系的劃分標準,有五個方面:一是語言;第二是民俗;第三是文化認同;第四是地域;第五是經濟生活。


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這種區別,表現在源、言、食、住、思等方面。

第一種 衣冠南渡的時期與路線不同


客家人的形成與分佈,在客家族群中一般認定為歷史上的五次遷徙。


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第一次為西晉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漢人開始批量進入贛南;第二次為唐末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閩西汀州得到規模開發;第三次為北宋靖康之恥至南宋滅亡,客家人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形成和壯大;第四次為明末清初客家人口爆發,向西、向南和向東繼續遷徙;第五次為客家人下南洋走南美。


事實上這五次遷徙並非客家人的專利,對於閩南人來說,同樣適用。

唯一不同的是第四次,客家人向兩湖兩廣和四川等陸地進發,而閩南人則選擇了沿海地區,如臺灣、溫州南部、寧德北部、潮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


正所謂,“在山為客,在海為閩”,二者的最大區別在於路線和時間。

客家人的路線是由陸路至贛南、閩西和粵東北,而閩南人則由海路或路海交替輾轉到達沿海。


閩南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遷徙後的唐代、五代時期已完全形成,自宋代起已然是強勢文化體成為移民輸出地;而客家人以第三次移民為主,在明清時期才真正形成客家。


第二種 漢語八大方言的區別


漢語八大方言中,客家人的客家話和閩南人的閩語各佔其一。

從分類上看,客家話和閩南語是顯著不同的方言,至少可以認定為差異性較大。而閩南語、莆仙話、閩東話、閩北話和閩中話卻被歸入閩語,儘管這些次方言的差異也達到了無法溝通的地步。

如此觀之,在福建,客家人最容易被當做是異類,不止語言,在其他風俗習慣上更是如此。


第三種 截然不同的飲食習慣


閩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自然也依照民系不同分成主要的三個支派,閩東、閩南和閩西(客家),至於粵菜,大概也可以如此區分(廣式、潮汕和客家)。

閩南菜(廈門、漳州、泉州一帶)講究作料調味,重鮮香;閩西菜(長汀、寧化一帶)偏重鹹辣,烹製多為山珍,特顯山區風味。二者明顯的風格差異,在於近海重鮮甜,近山也偏愛幹鹹,彼此之間可以接受對方的飲食但卻不能適應。


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第四種 閩派建築的精華防禦與奢華並重


可以說,客家和閩南承包了福建和廣東所有的建築精華,中國八大民居,福建佔其一,而土樓便是其中的代表。

或許有很多人說到土樓便會自然而然聯想到客家,然而福建土樓的精髓卻非客家獨有,而是介於客家與閩南之間。


其中以客家永定的土樓數量和閩南南靖的土樓規模為最出彩。

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土樓這種建築格局,早在明代便在福建各地生根發芽,以抵禦倭寇和山賊為目的,後來受到康熙遷界影響,沿海土樓已不復存在,僅山區得以留存延續至今。


取而代之的確實衍生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格局,如客家人的圍屋,一種以土樓為模板演變而成的防禦性住宅集團;而閩南也是金碧輝煌的紅磚大厝,一種融合了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宮廷式建築。


什麼是閩南人,什麼是客家人,二者有何區別?


第五種 客家人與閩南人的性格


因山,因亂,以自保,客家人在艱苦的山區以最節儉的生活堅持著耕讀傳統,他們對家國之思和學而優則仕看的比什麼都重,故多以刻苦、勤奮為本,以從仕為目標成為人上人。


因海,因商,以光宗耀祖,閩南人在半山半水的環境中,與大海爭糧,與老天鬥法,每個人不得不文武兼修在險惡的陸海中脫穎而出


故多拼搏,上進,亦較其他地方聰明、勤勞,多以經商為主。


這就是客家人與閩南人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