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徐庶离开刘备,真的是因为他的母亲吗?

手机用户58965063716


刘备与徐庶的君臣关系,确实称得上是千古美谈,如果要用两个词来形容这两位的话,我会用“光明与磊落”。

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

《三国演义》:

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徐庶一开始投靠刘备,是看中了刘备的仁义,而对刘备来说,从犹如丧家之犬到有弹丸之地立足,中间只差了一个徐庶。

当时可以说,一生被曹阿瞒吊打的大耳刘,终于咸鱼翻身扬眉吐气了,连续几场胜仗把曹操打得妈都不认识,这还得了,曹操派人去探查,分分钟摸清了徐庶的底细。

原来徐庶这个人,早年间表现不太好,一条到晚惹是生非,后来改名化名单福,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同志,跟当时一些名士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同时,徐庶有个难能可贵的优点,他非常孝顺,曹操也是抓住了这个徐庶孝顺这个品质,把徐母诓到曹营,然后又用徐母的名义把徐庶诓到曹营。

徐母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他一听说儿子弃刘投曹,当时就指着儿子的鼻子骂:你这个小王八蛋,真是弃暗投明,丢死先人了。

然后,徐母竟然自尽了!

后来,徐庶有机会回到刘备身边,但他没有回去,理由是:我一会儿投靠您,一会儿投靠他,现在又回来投靠您,这天下人说起来也不好听啊,我毕竟要脸。

但实际上,这个理由是有明确的逻辑错误的,首先,徐母之死的起因是曹操的诓骗,其次,你这说法置关二爷于何地?

小说毕竟是小说,需要艺术加工读来才得劲,读完小说,我们还是要认真了解一下那段历史。


《三国志》:

徐庶离开刘备之后,根本没有后面那些纠缠不清。

《三国志》中徐庶无传,先说中这段故事,其实是来自《诸葛亮》传中几句话: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这一段是说,刘表死了,他儿子刘琮听说曹操打过来了,就要投降。刘备在樊城听说后,就率军南行,这时候跟随刘备的有诸葛亮和徐庶两人,南行过程中刘备被曹军打败并追赶,曹军顺便就把徐母抓走了。

这时候徐庶的心都乱了,他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老大,讲真我很想和你一起创业,但你看我不能不要我妈啊,现在我心乱如麻,也帮不了你什么忙,干脆我走了吧”。

刘备当时说了什么,没有记载,但后文说“遂诣曹公”,可见刘备之仁义大度,并没有危难徐庶。

从这件小事,我们就能看出刘备和徐庶君臣之间的关系,徐庶光明,我没能力继续帮助你,就明明确确说出来,刘备磊落,你要走就走,我绝不危难。

表面看起来,刘备失去了一个徐庶,在身边能人本就不多的情况下,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但这无形中为刘备竖立了良好的口碑,让天下名士都知道,老刘家真的不错,老板仁义大度,值得为他卖命。



也可自话


演义中,为了证明徐庶离开刘备,只是因为母亲被曹操所俘,所以就把徐庶离开刘备的时间,说成是在诸葛亮出山前。

换句话说,当时的刘备还没有丝毫穷途末路的迹像,而且徐庶临走之前又推荐了诸葛亮。这种做法,不仅能体现出徐庶的忠孝仁义,也更加印证了徐庶离开只是为了保全母亲。

但事实上,徐庶离开刘备时,刘备正处于他这一生中的最低谷,如果不知道后来的故事,谁都不敢保证刘备能否度过这个坎。因为,徐庶离开刘备的时候,正是刘备当阳惨败之时,被曹操追得如丧家之犬一般。

当时的荆州七个郡,曹操已控制了六个半。只有江夏郡,因为紧邻江东,还暂时存在一些敢于对抗曹操的人;其它地方,已看不到抗曹的大旗。而刘备当阳惨败,对荆州主战派的士气影响,更是惊人。 

因为,这似乎已经证明,曹操席卷荆州已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再抵抗的风险实在太高,而投降了,却能够得到曹操的继续重用。在这种背景下,荆州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投降潮。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文聘主动来投降曹操。文聘作为荆州实权派人物,最开始刘琮叫文聘一块投降时,他直接置之不理,现在他却主动来投降,足以说明大家已经普遍不再看好继续抵抗曹操。

类似文聘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有两个后来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也在这个时候投降了曹操,他们一个叫黄忠、一个叫魏延。还有几个,后来名气比较大,在《三国志》中都有传的人,也都投降了曹操。他们是和洽、裴潜、石韬。

事实上,在当时的环境下,不要说别人,就是刘备,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惶恐。所以当徐庶听说自己的母亲让让曹操俘虏后,心中也不免开始动摇起来。因为,此时刘备的前途,实在已看不到出路。如果再不趁机归降曹操,恐怕以后很难再有好前程。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看出来徐庶有离开他的意思,就直接对徐庶说,你如果想离开我,我不会阻拦你。徐庶也算是光明磊落,他没有选择遮遮掩掩,而是大方的承认了这件事情。

“我本想与将军一起谋划王霸大业,是凭着这颗心。现在失去了老母,这颗心乱糟糟的,对将军的大事不再会有什么帮助,请您允许我即此告别。”于是,徐庶就离开刘备投靠了曹操。

也正因为此,刘备与徐庶的故事,也算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因为,不管徐庶因为什么原因离开刘备,他那种光明磊落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刘备最大的赞扬。



换句话说,徐庶如果对刘备没有绝对的信心和信任,他是绝不是敢那样做事。因为,大哥风光时,你跟在后面吃香喝辣,现在大哥危难了,你就想要背叛大哥,还准备跳槽到对手哪里?你真当大哥好欺负么?如果大家都这样玩,大哥还混不混?

如果徐庶对刘备没有充分的信任,他难免会认为刘备是在试探自己。总而言之,如果我说要归降曹操,刘备肯定会趁机杀了我的。

想当年曹操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在兖州之乱时,毕湛的母亲让张邈俘虏,曹操看出毕湛有离开自己的意思,就主动告诉毕湛,你如果想离开我,我不会阻拦你。如果毕湛也象徐庶一样大方承认,他即使离开曹操,也算一段历史佳话。

但问题是,曹操显然无法做到让毕湛完全相信,所以他告诉曹操自己永远不会离开,把曹操都感动的热泪盈眶。但是结果呢?毕湛掉头就跑到了张邈那里,狠狠的给了曹操一个大耳光。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徐庶敢坦然的告诉刘备,他就是要走了。这种事看起来是背叛刘备,但实际上也是对刘备最大的肯定,因为这等于告诉天下人,刘备是最重情义的大哥,因为他遇事总为小弟着想;宁可自己死,也绝不会强迫小弟干事。


我是赵帅锅


是的,自古忠孝难两全!同《三国演义》不一样的是时间,据《三国志》记载,徐庶在刘备逃亡江夏的途中,由于家人(含徐庶之母)被曹操活捉,徐庶担心家人安危所以才离开了刘备!也就是说不存在演义的徐庶走马荐诸葛,徐庶离开刘备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投靠了刘备!

回到演义表面上是讲徐庶因为母亲离开了刘备,但徐母死后徐庶并没有回到刘备身边,这又是为什么呢?古代非常讲究忠义,虽然徐庶被迫投奔了曹操,但已经是曹操的手下,曹操也给予徐庶高官厚禄(徐庶在曹魏做到了御史中丞),如果此时徐庶再离开曹操那就是对曹操的不忠,同吕布三姓家奴没什么区别!

古代文人有傲骨,就像庞统曾因为刘备轻视在县里终日不理政务,对于徐庶这样的高士名节有时候比生命更重要!徐庶如果重归刘备怀抱确实对得起刘备,但是曹操呢?不能每一个人都像关羽是白眼狼吧(怎么也喂不熟)!


历史不退货


徐庶,第一个真正帮刘备人生规划的谋士!但是后来没多久就离开了刘备。问到徐庶为什么要走,就要先摸出徐庶为什么要来!

徐庶化名单福,在路口卖唱,专门等的就是刘备!为什么要化名?是不是有什么原因让他不能用真名!是什么呢?依我看,两点!

第一,年轻人的争强好胜的斗心!我们知道徐庶跟诸葛亮庞统是好友,而且都跟着庞德公,水镜先生学过一段时间。水镜在给刘备推荐的时候,说的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里面并没有提到徐庶。竟然水镜跟刘备这么说,那么是不是反过来可以跟他的学生们这么说“能辅佐刘备成就帝业者,才是姜尚,子房在世!”。再有,诸葛亮年轻时曾经跟徐庶这些师兄弟说过,他们做官只能做到州牧一级,诸葛亮自己却自比管仲,乐毅。所以这个时候,徐庶的心未必是服气的。大家都是年轻人,学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凭什么你就比我厉害?你可以的为什么我不行?干脆我自己毛遂自荐,抢先一步,先到刘备身边,辅佐他!



第二,就是徐庶对自己的才学的认知。这里并没有说自信,是因为徐庶自己可能也没有底,自己到底能不能行?所以徐庶才会化名,单福,单独一人,福运绵长。这个名字也是徐庶对自己开的一个彩头,希望自己能做到,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

对照这两点,就可以推断出徐庶离开的原因。

首先,徐庶到了新野,发现刘备的根基差到不行!打个仗连个万把人的兵团都凑不齐。自己想不到能够快速提升刘备实力的方法。别说安天下,怎么能帮刘备脱离困境都没有什么办法。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徐庶明白了老师的评价是对的!自己真的不是安定天下的定海神针!所以只能退位让贤!

第二,徐庶并没有想出刘备今后的规划。出路在哪,徐庶并不知道。自己虽然小胜了曹操两阵,但面对曹操即将亲提大军的事实,徐庶并没有良策。也就是说徐庶可能是战术高手,但对于战略徐庶还是差了一点。自己的水平有限,所以再拖下去弄不好刘备要被搞死!这以后就没办法见人了!所以赶紧走!

最后,最有可能的应该是徐母十有八九跟徐庶有过约定。自己最晚到多少岁必须回家!所以徐庶在接到老母亲的信时,并没有怀疑!所以说徐庶?跟母亲有过约定是很有可能的!


没事闹着玩


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回答!

我们都看过三国演义,在刘备早期的时候,刘备曾经有一个重要谋士,这个谋士给刘备推荐了三国里最厉害的政治家诸葛亮,这个谋士就是徐庶,书上写的是曹操知道徐庶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后就想办法把徐庶老母接到许昌,然后模仿徐庶的字迹给徐庶传话骗他回到母亲身边。徐庶非常爽快的就收拾行李回许昌了,难道聪明的徐庶就看不出来这是曹操的计策吗?他真的是为了救母亲回的曹操的许昌?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徐庶,徐庶的出场比较早,他的本意应该不是想做谋士的,他更想做一个侠士,后来在行侠仗义中杀了人避难来到了荆州。在荆州结交了庞统,诸葛亮等隐居名仕,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讨论国家大事。刘表几次想请徐庶出山,徐庶看刘表不是干大事的诸侯就推辞了。

史书记载“当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徐庶与崔州平经常与诸葛亮畅谈天下形势,以后司马徽也因避乱寓居荆州,二人在庞德公家见面,畅谈天下时势,徐庶受司马徽劝,投奔刘备,备以上宾礼待徐庶,并命为军师,共谋天下大业。刘备称赞徐庶有王佐之才。

能够看出徐庶投刘备是在司马微的规劝下才来到刘备门下的,当然当时刘备名声很大被皇帝尊为“刘皇叔”,后来在新野用计烧了曹操军。

我个人认为刘备是有野心的,这个在徐庶与刘备的交往中徐庶多少会感觉出来的,徐庶算是三国名仕了,三国时期大多数名仕出山是为了“匡扶汉室”,而跟着刘备徐庶应该是感觉到了两人的背道而驰,说白了刘备就是想着做皇帝,徐庶是为了帮助献帝恢复到鼎盛时期。所以当曹操以老母性命威胁的徐庶的时候他很快的就答应了。

回到曹营,徐庶的母亲很快就死了,曹操也渐渐地放松了对徐庶的约束,但是徐庶始终没有回到刘备那里。

刘备遇到诸葛亮以后刘备的野心开始慢慢膨胀了,刚开始的口号是“匡扶汉室”,刘备遇到诸葛亮以后两人一拍而合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政策。难道这也叫终于朝廷,三分天下是为了“匡扶汉室”?

所以说徐庶在看出了他和刘备走的不是一条路的时候,就有了要离开的想法。徐庶母亲死后徐庶自然不会再回到刘备身边,试想如果刘备称王做皇帝的时候徐庶反对会不会和荀彧一个下场?虽然走的路不同但是刘备这个人还是很会笼络人才的,刘备总算对徐庶有知遇之恩,为了报恩他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就像关羽离开曹操的时候杀颜良诛文丑,以报丞相之恩一样。




万国发展史


在中国有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意指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徐庶在我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尤其在小说中对他的相关介绍还是比较详细的.他在第35回里以"单福"的化名出场,当上了刘备第一位正式的军师,并在随后与曹操派来的小规模部队作战中,充分利用他的干练,指挥刘备的军队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不但得到了刘备集团的上下尊敬,也引起了曹操的重视.后来曹大丞相从谋士程昱的口中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并采纳程谋士的计策,把徐母骗到许昌软禁起来.

又伪造徐母笔迹,写了一封信,把徐庶骗来许昌.徐母得知后,大骂其子不忠不孝,解下裤腰带悬梁自尽了.徐庶由此深恨曹操,虽然给曹阿瞒当差,但终身不为曹孟德设一计献一谋.这就是这句歇后语的由来.后世更把徐庶的举动称之为"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徐母也被传统观念奉为"忠君爱国的大义之母"的典范,受到后世无尽的吹捧.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昭烈名臣


徐庶,刘备身边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师,在此之前,刘备打战一直就是靠着关羽、张飞的蛮力,遇到战事,不懂得变通,不懂得使用计谋。有了徐庶的加入,刘备才有了人生目标及规划,懂得怎么训练战阵。演义中,徐庶加入刘备阵营时,化名单福,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他便因为曹操抓获了他的母亲,而不得不离开刘备,前往许昌,改投曹操麾下。

他背离刘备,改换门庭,真的是因为他的老母亲吗?个人认为徐庶除了因为老母亲的原因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徐庶为何化名单福,辅佐刘备,因为他时刻做好回到许昌任职的准备。

有人说徐庶化名单福,是为了避祸,因为他曾经犯过罪,是一个逃犯。因此,他为了避免惹上大麻烦,走到哪里都自称单福,遇到刘备,也不例外。只有他的好朋友诸葛亮、水镜先生才知道他的真名字。大胆猜测,徐庶见到刘备,没有告诉自己的主公真名字,而是用了化名,可能他没有将刘备当作自己真正的主公,只是一个跳板而已。

徐庶四处游荡,没有一个落脚点。他在刘备身边,给刘备出谋划策,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被更大的主公看上,如刘表、孙权、曹操。

其二,徐庶看到刘备兵微将寡,感到前途暗淡,才改换门庭的。

徐庶在投奔刘备后,看到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驻扎在新野小县城,将领只有关羽、张飞等寥寥数人,而士兵也就是在小县城召的数千新兵蛋子。徐庶可能看到刘备的现状,感到自己啥时候才能混出个头,因此,他可能对刘备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暗淡,产生了离开刘备,改换门庭的想法。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去了一个单位,看到这个单位死气沉沉,这个单位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也不高,自己的前途也暗淡。是个人,在这种单位都会产生出跳槽的想法。徐庶也产生了跳槽的想法,离开刘备,投向曹操的阵营。

其三,徐庶为了给好朋友诸葛亮大展拳脚的机会,才离开刘备。

徐庶和在隆中居住的诸葛亮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自认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十倍。他策马离开刘备后,又返回向刘备举荐自己的好朋友卧龙先生诸葛亮。这一段叫做:“元直走马荐诸葛”,他将自己比作驽马、寒鸦,而将诸葛亮比作麒麟、鸾凤。

诸葛亮还自认为自己的才能能和管仲,乐毅,而徐庶认为这是诸葛亮谦虚了,认为诸葛亮比管仲,乐毅还厉害。总之,徐庶认为诸葛亮非常厉害,怎么说也不为过。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徐庶给刘备强调,诸葛亮只能刘备前去想请,不能随便排个人去徐庶自己离开,也可能是为了给好朋友诸葛亮腾位子,让他大展才华,辅佐刘备复兴汉室江山。

总结:徐庶背弃刘备,转投曹操,不全是因为自己的老母亲,他也不会中了程昱的计策,真的连自己的老母亲的笔迹都不认识。他还有上述三个原因,即他对刘备现状感到失望、而曹操代表东汉朝廷、自己给好朋友诸葛亮腾位子,才借助老母亲召唤自己进许昌,离开刘备,转投曹操。当然,被程昱仿照的徐庶的老母亲之信,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徐庶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认为徐庶离开刘备的?


魁哥说历史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成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就是过五关斩六将,大名鼎鼎的关羽。而另外一个就是三国时期的谋士徐元直。当时刘备的两位夫人被俘,关羽迫不得已只能投降曹操。然后曹操仰慕关羽的义气,香车宝马,外加美女伺候着,但是关羽知道刘备消息之后,头也不回的带着嫂嫂离开了。二徐庶原本是刘备的军师,一不小心被曹操的谋士程昱以母亲被俘的名义骗到了曹营,从此便身陷曹营便此立下誓言,终生不为曹操献一策,就有了那句名言,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位谋士。刘备有了关羽,张飞,赵云的羽绒服,再加上徐庶的智谋,一局改变了刘备的战争中胜少败多的局面了。就连曹操感叹刘备过去只有关羽,张飞等武将,现在又添了个军师,不是龙生双翼了吗?


再从曹操得知徐庶成为刘备的军师以后,就从冀州把徐庶的母亲。徐庶听到后就要去救自己的母亲,虽然投奔曹操时做好了准备,在曹营中一言不发地准备曹操言,只是得到了他的人。徐庶在魏国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都不是很高的职位,一直未被重用。几年之后,徐庶病死,关于徐庶的事迹,后来被传为很多成语。当徐庶被迫投降曹操,在他娘死了之后,曹操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拴住徐庶,那徐庶为何不向关二爷一样潇洒转身回到刘备身边呢?个人认为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徐庶临走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然后去救自己的母亲,徐庶母亲以为自己的原因害儿子为难,为了不能让儿子做叛徒,只能在曹营自杀了,归根到底是为了蜀国汉室而死。这个时候刘备不但没有伤心,反而吗?孔明此人如何,把精力都放到了诸葛亮身上,怎么怎么才能请诸葛孔明来辅佐自己呢?徐庶应该是不会回来了,完全把徐庶抛开了,这事或者徐庶是非常伤心的,再怎么自己的母亲是为了国家而死。


逍遥历史学


徐庶历来被认为是与诸葛亮、庞统、法正并列的蜀汉四大军师,他在新野之时便投奔刘备,颇受刘备重视,并且向刘备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更是被神话为神机妙算的军师。然而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获,徐庶不得已离开了刘备。然而徐庶的离开,真的是因为他是个“孝子”吗?

(图)徐庶

首先,我们还原一下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曹操南下,刘表次子刘琮不战而降,当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显然,在历史上并没有曹操伪造徐母之书,骗徐庶投降曹操的桥段,而且也没有记载表明刘备对徐庶的离去感到悲伤。徐庶对刘备说的话还是很漂亮的“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显得自己是如此身不由己,还为我们留下了“方寸大乱”这个成语,不过刘备对此的态度却毫无记载。

(图)诸葛亮好友石广元

如此一来,徐庶的离开就很值得玩味了。我们在“诸葛亮未遇刘备, 也不会投靠曹操, 司马懿先遇刘备则必投靠!”一文中曾经提到,刘备的用人,是以利益为交换的。比如关羽、诸葛亮,刘备驱使他们,也给予他们巨大的权力。而刘备的这种用于交换的“利益”大多是先以一种“许诺”的方式支付给臣属们的。换句话说,白手起家的刘备,先画个饼,大家信了,就一起干,不信就各奔东西。

徐庶开始肯定是相信刘备的,所以还把自己的好友诸葛亮介绍给了刘备。然而,当荆州沦陷,曹操十万大军逼近,刘皇叔败走樊城,几无可依之处。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曾经追随刘备的人不外乎有三种去处,一是向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一样誓死追随;二是选择观望,看刘备的发展和荆州局势而定;第三种则是选择抛弃刘备,改投曹操。徐庶无疑就选择了第三种。

(图)历史证明徐庶选错了

其实不只徐庶做出这种选择,曾闻名一时的“诸葛四友”都差不多在这时做出了选择。徐庶借机投奔了曹操,而石广元、孟公威也差不多在这个时期出仕于曹魏。

当阳败退之时,曾有人误认为冲进曹操阵营营救阿斗的赵子龙是去投降曹操,为何会这样?居然有人会认为以忠勇闻名的赵云会背叛!为什么?只因为他们可能每天都会看到有同伴跑向北方,投奔曹操,以至于怀疑赵云也是这样。而徐庶就是这些跑向北方的人群中的一个,他真的去投奔曹操了,只不过与旁人不同,徐庶留下了句漂亮话。而刘备自然不会再留恋这些心已不在的人了。

(图)长坂坡上怀抱后主的赵云

20年后,当诸葛亮以蜀汉丞相之尊,率领十万大军北伐魏国之时,他终于得到了两位故友——徐庶和石广元的消息,他们一人担任御史中丞、一人担任典农校尉,官职都不高,孔明不禁感慨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这话除了感叹故友没能一展抱负,似乎也有一些嘲讽吧。

(图)胸怀大志的孔明

“20年前你们抛弃玄德公,如今玄德虽已故去,但早已成就帝业,而我孔明也成为了蜀汉的实权者!”诸葛亮的心中或许是这样想的吧!


孙博士侃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

徐庶离开刘备确实是因为他母亲。

所以徐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出山辅助刘玄德

徐庶,字元直,出生寒门,自小为寒门子弟,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后折节向学。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名士为友,共辩天下大事。一心追求明主,但怀才不遇。

成为刘备第一任军师

刘备历经徐州、荆州失利后,那是心灰意冷,落魄不堪。总想着怎么才能东山再起,其一生的转折点得从水镜先生(司马徽)指点开始,水镜先生指出刘备年逾四十,仍一事无成的原因不是缺猛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大才,缺乏军师。

徐庶也开始考察刘备,看他是否为明主。徐庶通过观察,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能够善待部属,素有人望。于是就前往新野拜见刘备,之后成为了刘备的第一任军师。

破曹仁八门金锁阵

徐庶确实有水平,在辅佐刘备不久,便展露头角。

那时曹仁率重兵攻打新野,曹仁一上来就对刘备摆下了八门金锁阵。八门金锁阵是魏国的曹仁对刘备时所建的,对抗了不少英雄豪杰,连关羽都曾经深陷其中,完全找不到方向。

刘备无计可施的时候想起来徐庶,于是向徐庶求救。

徐庶钻研儒学,结交不少有识之士,徐庶看到阵型后,立刻就识破了,并找到八门金锁阵的缺陷,一举攻破,大败曹仁。

刘备终于尝到了大胜的滋味,对徐庶更是刮目相看。

曹操利用徐庶的母亲诱骗徐庶入魏

曹操得知刘备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时,深感怀疑,单凭刘关张三兄弟是不可能破的。曹操又得知刘备是在军师指点下破阵的后,便向满朝打听此人。

唯程昱对徐庶有所了解。程昱是曹操手下著名谋士,曹操问程昱:“徐庶的才能比汝如何?”,程昱回答说“十倍于我”。

曹操是个爱才之人,欲拉拢徐庶,于是叫程昱想办法,程昱知道徐庶是个孝子,便利用其对母亲的孝爱之心,将其母亲抓至许昌,假借其母的笔迹诱骗徐庶离开刘备。

徐庶在刘备和母亲的面前,毅然选择了母亲。刘备再舍不得也没有理由留下徐庶。

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徐庶临走前向刘备“走马荐诸葛”,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