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奥斯卡电影《寄生虫》:从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浅析电影艺术魅力

《寄生虫》作为亚洲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亚洲电影,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当我坐在家里看电影的时候,有些场景完全出乎意料,影片的结局令人深思。

基宇和妹妹基婷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之中,父母在狭窄的地下室里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后来经同学介绍到一户有钱人朴社长一家做家教。

基宇在自己当上家教后,就把自己的妹妹,爸爸,和妈妈一块介绍到有钱人家工作。全家人像寄生虫一样寄生在朴社长一家,后来的结局妹妹惨死,爸爸为了躲避追捕,只能呆在地下室里面孤独终老。

从《寄生虫》这部影片来看,有很多值得讨论和深思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穷人和富人的思维,韩国的经济状况等。

本文将会从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两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影片的电影魅力,进一步分析导演通过电影想呈现给我们的思考。

奥斯卡电影《寄生虫》:从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浅析电影艺术魅力

叙事结构: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并行,对比手法的运用,呈现富有和贫穷的冲突

影片通过主副线的交错呈现,通过明显的对比效果,使的剧情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具有戏剧的张力,充分调动观众胃口,引导观众一起看下去,引发共鸣和思考。

1.叙事主线:基宇一家人从刚开始的穷困潦倒到寄生到朴社长一家,到后来的骗局被人发现,妹妹惨死,爸爸永居地下室。

基宇一家没钱没势,只能蜗居于半地下室,一家四口人找不到工作。偶然的一次机会,基宇的朋友要去美国深造,便把家教工作介绍给了基宇。自从基宇面试上家教老师,心底的欲望便越来越大,把自己的妹妹,爸妈都介绍到朴社长家工作。

也就是说基宇一家全是靠着朴社长家的工资生活,找到工作的手段虽然不能让人苟同,耍了手段才找到的工作。如果在找到工作后,基宇一家安心工作,努力做好雇员的身份,也能安心活下去。

但是他们的欲望让他们不能就此罢手。基宇想要和朴社长的女儿交往,想要就此住在朴社长家。全家在朴社长一家出去野营的时候,在家里享受着美酒佳肴,蓝天白云以及各种之前享受不到的生活。

影片的主线,是电影主要叙事的切入点,从基宇的一家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当时他们的心境和想法。

这样弱小穷困的人一旦看到了和富人之间的差距,变会拼了命地向上爬。可是阶级的鸿沟是存在的,有时也是牢不可破的,结局的悲惨也恰好表达了导演对于贫富的观点。

看似偶然却实则必然的结尾,非常吸引观众,看到最后心里久久不能释怀,我想这就是电影通过叙事的主线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奥斯卡电影《寄生虫》:从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浅析电影艺术魅力

2.叙事副线一:朴社长一家,善良而且正义,没有做错什么,但还是刺痛了穷人的心。

朴社长一家,住在豪华住宅区,大的落地窗,有面积广大的房子,有草坪有酒窖,朴太太善良没有心计,很容易相信人,朴社长也很大度和完美,儿子和女儿也是非常和善,看起来一家人都没有任何的攻击性。

这里指的是他们都没有做出对基宇一家任何不好的行为,但是正是这样没有任何褶皱的善良,刺痛了穷苦人的基宇一家人的心。

在我看来,朴社长一家作为叙事副线,与主线基宇一家形成鲜明的对比,纵横交错在一起,使影片的故事内容形成巨大的对比效果,也能让观众在这巨大的反差中心里久久不能释怀,从而对影片产生思考。

3.叙事副线二:前保姆和丈夫四年来一直寄生于朴社长家里,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去。

前保姆一直在朴社长家做帮佣,保姆的丈夫四年里一直生活在朴社长家二三十层的地下室,明言说“感觉这就是自己的家”。因为在地下室生活暗无天日,以及和基宇一家的仇恨,使得他们做出了极端的举动。前保姆在打斗中撞到头流血而死,丈夫拿刀杀人时反被杀害。

在我看来,前保姆一家的悲惨结局是对基宇一家的映射,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基宇一家,未来的他们或许也会变成这样。这一条副线是对主线的衬托,是从一个相同的角度对主线的前照。

这条线也让观众看到了,寄生于富人家的结局,用悲惨的结局告诉观众,寄生并不是正确的,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整个影片的对比意味非常明显,一边是肮脏的地下室,一边是豪华住宅;一边是水漫陋室,一边是坚如磐石的房屋;仆太太看起来善良傻乎乎的,可是他们还是越来越有钱,享受着一般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基宇一家看似聪明绝顶,可是一辈子也翻不了身,只能生活在地下室。

影片将这种对比的意味扩大化,让人看了不寒而栗,贫富差距的壁垒坚不可破,让人看不到希望。可是同样,即使是寄生于别人的虫子,在经历世事后也会幡然醒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奥斯卡电影《寄生虫》:从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浅析电影艺术魅力

拍摄手法:视听呈现,不同镜头的运用,冷暖色调的搭配,使剧情更加饱满

1.镜头语言:从侧面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①仰拍镜头:突出人物的生存环境,暗示其身份。

基宇一家生活在半地下室里,从影片的刚开头部分,镜头就从基宇家来拍摄地面上的事物,暗示此刻所处的地方是比地面更要往下的地下室里。

在基宇和爸爸教训一直在外面的流浪汉时,用的也是这种镜头。从一个小窗户里面看到的景象,人物很小,暗示其人物的渺小和无价值,就如芸芸众生一般,没有特别多的需要描绘的地方,给人一种看不清的无力感。

②长镜头:是影片片段的长短,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进行连续拍摄。

在影片中,基宇一家在大雨中仓皇逃回家的场景,用了长镜头。就像基宇妈妈说的那样,蟑螂会在开灯后慌忙躲到阴暗处。

他们逃跑的时候就像是一只只蟑螂一样。失望,害怕,落寞和痛苦的复杂情绪,全部在这个时候展露给观众,配合低沉的音乐,他们的逃走更加无可奈何。

在电影中,为了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理念,会用长镜头来拍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毒气室的一幕采用长镜头,昏暗的房间里满是条纹衣,毒气室内是光裸的人忍受煎熬而死去。这一幕深刻表达了影片的主题,即使是掌权者的儿子,也无法逃脱,这就是对纳粹者的惩罚。

③特写镜头:刻画人物面部表情,突出人物的心里活动。

基宇的爸爸金司机,在生日聚会上和仆社长说话时,对他采用了一个特写的镜头,使金司机的面部变化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金司机经历前夜的大雨洗礼,第二天还要在生日聚会上扮演印第安人。

心里的不情愿,恼怒和生气全都表现在了他的脸上。以至于在看到仆社长只顾自己孩子,不顾女儿的时候才会拿刀杀人。

特写的镜头,描绘了金司机的心里活动,也从基宇这一视角切换到金司机的视角。人物视角的切换,更能表达人物情感和刻画人物内心。

影片采用多重镜头的配合,表达故事内容,呈现精彩的人物形象,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感官。镜头巧妙的转换,表达突出了对寄生虫的辛辣描述,对贫富差距的无力感。

奥斯卡电影《寄生虫》:从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浅析电影艺术魅力

2.冷暖色调:冷暖结合,渲染影片情绪,烘托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

在影片中,冷暖色调的转换随处可见,镜头切换到不同的家庭时,色调都会发生转变,呼应人物情感。

①富人家的色调:象征温暖和幸福,给观众带来干净阳光的感觉。

仆社长一家住在豪华住宅区,在客厅有巨大的落地窗,能够看到外面青翠的草地,在草地上能看到明媚的蓝天白云。屋内陈设应有尽有。

暖暖的明亮的光线永远围绕着仆社长一家。温暖的色调暗示着仆社长一家资金雄厚,生活安定富足。

②穷人家的色调:脏乱,昏暗和拥挤,象征无力,悲伤和伤感。

基宇一家生活在半地下室,只能从一个小窗户里面看到外面的阳光。屋内杂物堆积,拥挤不堪。在暴雨的时候,臭水从卫生间涌出。

前保姆一家生活在更往下的地下室里面,终年不见阳光,四周铜墙铁壁,画面永远是灰暗的。

影片通过色调的转换,表达人物的阶级处境,展现人物性格和所处的地位。通过明显的色调对比,影片想传达的主题非常明显地显示出来。

基宇一家一辈子也不可能会过上仆社长一家的生活,自身不努力永远只能寄生于别人。思维的贫穷永远不可能有实质上的改变,寄生不可取,努力改变自己当为正道。

影片通过镜头语言,长镜头、仰拍和特写镜头来展现不同场景下人物的内心活动,将人物的角色和性格尽情展现给观众。电影也通过色彩的搭配,冷暖色调的结合,从侧面烘托出穷人基宇一家和前保姆一家,与富人朴社长一家的不同,对比意味非常明显,给观众带来的观影感受也更大。

奥斯卡电影《寄生虫》:从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浅析电影艺术魅力

自身观影感悟,人的能力和野心需要匹配,改变稀缺心态和思维。

1.人的能力应该和野心相匹配,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

野心常常诱使人们做出最卑贱的事情,于是往上爬就表现如同卑躬屈膝的蠕动。 ——斯威夫特

基宇自从进入朴社长家当家庭教师,野心便逐渐扩大,就像他一直拿着的那个石头一样。基宇一家一直都在幻想进入上层阶级,去得到本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就像虫子一样蠕动,可是他们自己内心是非常清楚,自己是不属于仆社长家的环境的,是从骨子里面的不属于,是他们的自卑导致的。

一个人的能力应该和他的野心相匹配,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不是说不能够有较高的期望,而是说要在自己的基础上,正视自己的能力,再去努力得到一些东西。

克拉伸的“输入假说”有个理论名为“i+1理论”,克拉伸提出的这个理论是用来研究语言习得的,用在此处也很恰当。

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在“i”的位置,然后想办法去达到“i+1”的位置,这两者之间只差了一个“1”,非常容易得到。这证明了,努力也是要一步一步来,先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正视自己的能力后,若能力不足,便提高自己的能力。若自己的能力达到一个阶段,可以去仰望离自己近一些的东西,一步一步来。

而不是说现如今在楼梯的底层,而去幻想到达楼顶的风景。最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达到楼梯的二层,三层,之后再去想办法达到楼顶。

奥斯卡电影《寄生虫》:从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浅析电影艺术魅力

2.穷人缺少的不是金钱,最重要的是思维和心态。

基宇一家也想着找到工作,从而变得有钱,但是他们的行为表明了他们真正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心态和思维,是他们的穷人心态和穷人思维困住了他们。

当稀缺心态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稀缺》

上周看得到一本书《稀缺》里面讲到,稀缺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他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从而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

基宇一家没钱,所以过分的关注金钱,想要找到工作,这样的想法使他们忽视了自身的心态和思维的贫穷。

其实最重要的缺失不是金钱,而且心态。稀缺心态会形成稀缺思维,思维一旦固化,便会形成固定型思维,看不到自身的成长和改变。

其实改变稀缺心态和思维,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①定期储蓄,有余钱。

钱是生存的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人总说自己穷,没钱做这件事,没钱做那件事。其实,每个月的工资省一省还是有的。

现代网络营销非常迅猛,美妆,时装等网购app都会打着降价促销的活动,其实,没有节日的时候商家也会创造出一个节日来促销。如果每次看到有打折和促销活动,都囤积商品的话,那么确实存不到钱。

所以,在消费上,要对自己有一个规划,每个月存多少钱,每个月开支是多少,花费在什么事情上面,做好记录。

对于不必要的东西,对于可买可不买的东西那么完全不用买,可以省下钱。那么,每个月就会有余钱,这些钱可以成为你的底气,成为你说走就走的后盾。

②做好时间规划,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一天24小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大家都知道时间很重要,那么如何利用时间呢,可以用重要和紧急两条线把时间划分为四个部分。

奥斯卡电影《寄生虫》:从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浅析电影艺术魅力

最重要的是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兴趣爱好,培养读书的习惯,健身等,这些有着长期价值的事情要先做起来。

如果基宇一家明白应该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那么基宇和基婷就会在上学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毕业的时候找到工作。

先做有长期价值的事,也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才会让生活更加有条理,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重要的事。

③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是固化的思维,遇到事会说“我不会”“我不懂”“我做不来”,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说“我可以试试”“我可以的”。

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给自己贴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可以培养,这种信念导致不同的想法和行为,领上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改变自己的思维,遇事多往好的方面想想,思考解决的办法,从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变成成长型思维的人。

《寄生虫》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能力要与自己的野心相配合。从三个方面建立良好的心态和思维,定期储蓄,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拥有成长型思维。

结语:《寄生虫》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名副其实。从三天叙事线索勾勒故事情节,多重多样的拍摄手法,镜头和色彩的运用描绘人物形象。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人思维,改变思维和心态,我们将会摆托寄生的人生。

作者:南栀酱,愿以文会友,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