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襄阳无西"的谜底在哪里?

自秦置南郡和南阳郡至两汉以来,古老传统历史边界以汉水分界两郡南北,至公元208年东汉丞相曹操立襄阳郡而改变。

秦置邓县居南阳郡南部,处于分界线之汉水段以北地区,在汉水北岸归属南阳郡。

《襄阳府志》记载"万山以西,汉水以北"为南阳邓县县境。记载清晰表明邓县在万山以西,又在汉水以北。

是以"襄阳无西"成了襄阳先人们的古老传说,这个传说被后来襄阳学者们做"众多解读",多被论证为时南阳邓县辖治襄阳万山以西地区,以至于辖治到襄阳古隆中的位置。"襄阳说"的学者、老师们并以此得出结论,诸葛亮本人认定的"躬耕于南阳"就是躬耕于"襄阳古隆中",因为古隆中曾经归属南阳郡"邓县",古隆中也是"南阳"。

无论襄阳人祖先所记载的"襄阳城西二十里"或是现在襄阳老师们纠正的襄阳城西十一里,他们都认定是"古隆中"这个地方,而且必须被南阳"邓县"辖治。

而府志记载论述的意思果真是这样吗?我们不谈"记载源头"的矛盾论述问题,我们只分析该《襄阳府志》所论述的"万山以西,汉水以北"归属南阳邓县这个府志记载。

"万山以西,汉水以北"这个论述,所体现的意思:时邓县县境不仅在万山以西,而且时邓县县境必在汉水以北。"襄阳说"只认定了"万山以西",却忽视了"汉水以北",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种"奇怪现象"的论断呢?是万山以西这一段汉水、诸山奇异的地理地形造成了认识误区。如下图:

时襄阳县西北方十里是万山,万山西是按是山,山下有曲隈;襄阳县正西九里是阿头山山脉,按是山在万山与阿头山之间,阿头山下亦有曲隈。这一种奇特地形于是有汉水自西而来经过诸山之脚回旋形成曲隈,至万山脚下受阻后向北而又向东绕过万山脚下而东去。是以张衡《南都赋》之"汉皋之曲" (万山之曲)就在这个地方,万山在这个"曲隈"的东面,阿头山在"曲隈"的南面,形成群山半抱水凸之地形。而"汉水以北邓县境"就在这段自西而来的"汉水以北",一块"U"型凸出的陆地上,南阳郡邓县与南郡的交界亦是这一段"U"型汉水分界线。

是以邓县县境此处跨水而辖治襄阳古隆中的"襄阳说"学者的"论证",被《襄阳府志》记载所否定,"襄阳无西"的秘密解读就在这里。如下图:

这是现在的地图,时"万山以西,汉水以北"的南阳郡邓县县境,被汉水"切割"成小岛,漂浮在汉水河床之中,留下一座见证历史的丰碑。如下图:

欢迎"襄阳说"学者飘逸老师、贾芸老师、林海游老师等及襄阳爱好三国历史的网友朋友们过来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