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抗擊新冠肺炎)中新時評:中國面對疫情大考 如期脫貧承諾不變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6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最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之一,就是耽誤脫貧攻堅的進度。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目前已有9000多萬人脫貧,但其中不乏收入剛剛達標、超過貧困線不高的群體,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稍有不慎就可能重陷貧困。對於這些遊離在貧困線上的“邊緣人口”而言,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啻為一場風暴。受疫情影響,人流、物流至今還不完全暢通,在外務工人員返崗受阻,甚至有可能失去原工作崗位。此外,部分扶貧產業原料運不進、貨物發不出,特別是農產品銷售面臨困難。凡此種種,都會顯著衝擊其收入水平,加大致貧、返貧壓力。如果不能妥善應對這些挑戰,會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戰成果。

為此,中國上上下下行動起來,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明確,各地要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也專門印發通知,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解決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生產發展和產品積壓、扶貧項目開工復工三大難題。

下一步,鞏固脫貧成果需要三樣東西:

第一,一架“顯微鏡”。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前提是對受疫情影響可能存在返貧風險的已脫貧人口、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詳細情況有足夠深入細緻的瞭解。對民眾、扶貧產業、產品受到的具體影響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一張“減震墊”。今次會議明確,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這對減輕疫情造成的衝擊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一個“解壓閥”。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應有針對性地解決其面臨的困難。家有確診病人的,及時給予診療救治,確保不因醫藥費用高而致貧;外出復工難的,可通過專車專列等方式助其儘快返崗;農產品賣出難的,可組織好產銷對接,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核心只有一個:幫他們疏解壓力。

疫情防控疊加脫貧攻堅,是難度前所未有的大戰,也是大考。切實鞏固脫貧成果,嚴防因疫致貧、因疫返貧,不僅有助於將疫情對經濟社會產生的後續影響降至最低,也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基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