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池莉《所以》:从女主三段婚姻,反观普通人走向成熟的挣扎与自省

图|网络

文|海蓝

池莉《所以》:从女主三段婚姻,反观普通人走向成熟的挣扎与自省


01.

池莉是当代文坛倍受关注的女作家之一,最早接触她的作品是《烦恼人生》,她用细碎的叙述,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视角,挖掘人生以及其生活的本质。这部《所以》,作者用其自身敏感的女性体验为向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和针扎。

这部小说中,作者摒弃了原来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模式,直接采用的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的是主人公叶紫这一知识女性40多年的生命成长历程,大量的内心独白中,关于爱情、亲情、友情世界的真假与虚伪的拷问更是直指人心,或许她是我们每个人的影子,也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她。这是一部女性成长史,是一部女性为追求生命和生存尊严而不断斗争的故事。

人一出生就是一种“被抛”的状态,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就是来到这个世界了,人在世的唯一目标就是去生存,通过生存,才能找到安全感,找到存在感。当我们努力向前奔波的时候,却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人生,不由自主的沉浮其中,甚至受其主宰。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因为,于是所以。是那些太多的因素导致了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就这么做,那么做。所以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立场,还是一种无奈。

池莉《所以》:从女主三段婚姻,反观普通人走向成熟的挣扎与自省


02.

原生家庭的伤——执着于角色的认同,缺失的认同感使叶紫渐生反抗与叛逆


“请相信,作为女孩,我特别想做一个好女孩,

作为女人,我也特别想做一个好女人。”

开篇的第一段话,可见女主叶紫从小对自我角色就有强烈认同感的愿望,事实是她也始终是这样做的。

童年的叶紫是在彭刘杨路生活的,放学回家前,总是要在为民路“厮混”很久,她伏在刘太婆的冰棍箱上写作业,邻居替他梳理乱糟糟的头发,订上缺失的扣子,街坊邻居疼惜她,夸她善良、乖巧、懂事,这里也是让她心安静下来的地方,用叶紫自己的话来说:街坊邻居就是她的阳光、空气和水。

相比之下,她的家却是冰冷无情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父母被革命的暴风雨打倒了。母亲因为参加过民建,被无休止的批斗,不断的参加政治学习和劳动改造。

年幼弱小的叶紫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无论是每天极不情愿的倒痰盂,还是洗涤妹妹的尿片……叶紫都试图扮演一个好女孩的角色,可母亲还是把她的难熬转嫁到她的身上,在母亲眼里,看不到叶紫的善良懂事,动不动就勃然大怒:“过来,把你的耳朵送过来,看你还听不听话!” 而父亲,经常都是一副茫然的神情,或者说:“小孩子,少烦大人,听妈妈的话就是了。”

最后叶紫把父母对她的态度总结为:我的出生就是不应该的,似乎我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上有作为家族继承人的哥哥叶祖辉,下有让父母呵护备至的妹妹叶爱红,而她却是一个意外的产物,她的到来不像妹妹,是父母全部的安慰和寄托。

整个童年的生活对于叶紫而言都是灰暗的,那个本该盛满亲情的地方,是一片荒原,干涸的荒原。在感受不到任何亲情温暖的家里,她渴望逃离:我必须要快快长大,必须快快离开这个家庭。


池莉《所以》:从女主三段婚姻,反观普通人走向成熟的挣扎与自省


03.

逃离困境,沉迷于追求自我独立,三段婚姻后的自我觉醒


大学毕业在即,又一严峻的问题出现在叶紫的面前,如果如愿分配在武汉市,将又不得不居住在父母家。正是这一段时期,高大英俊的关淳出现了,他的出现如救命稻草一般吸引着叶紫,高干子弟,良好的家庭条件,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于是“幼稚、无知、轻率”地与关淳领了结婚证,原以为可以“老谋深算”的计划着借他人的儿子,营造属于自己的空间,最后却莫名其妙的成为其留在武汉,分得住房的垫脚石,而她的分配最终落在乡下小镇上。关家前后不一的嘴脸,加速了美梦与噩梦的破碎,她的爱情理想被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女性的骄傲与自尊也被冲的七零八落。

这场充满阴谋论的婚姻,以草草离婚收场,三个月的恋爱,两个月的婚姻,看似美好,却如同吃了一块压缩饼干,吃的时候几口吃掉,却要花很多时间来消化。

一人生活在孝感小镇上的叶紫,努力工作,积极的创作剧本。工作的成绩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表扬和赞赏,期待通过工作的成绩来赢得调回城市的机会,而她的努力却成全了领导董馆长的跳板。

意志消沉的叶紫,面对无力抵抗的社会生活开始妥协,在家里人的精心安排下,相亲认识了禹洪宽,一个正团级军官,其貌不扬,身高一米六七的男人。虽有遗憾,叶紫还是决定真心对待这段交往,苦恼的是他们始终没有共同语言,禹洪宽沉浸在他的世界里,大谈军队的管理和四个现代化,而无奈的叶紫只能说:好。

没有共同语言的婚姻,始终是一种缺陷,这段大家期待的美满婚姻对于叶紫而言是她走投无路的选择,她必须调回城里。

在调回城市的工作中,或许出于内心对爱的渴望,导演华林的出现,让这段感情以她“红杏出墙”和被禹洪宽痛揍以及名声狼藉的婚外情闹剧收场。

高大英俊潇洒,有才气的华林却是有妇之夫,这场闹剧之后,华林离婚入狱三个月。此时大家对叶紫冷漠的态度,父母的羞辱和指责,反而让她更加不顾一切的奔向爱情,奔向一无所有的华林她要用堂堂正正的婚姻,来向大家证明,他们纯洁的爱情,挽回失去的尊严。

婚后的华林,不再浪漫,家务也极少参与,自私清高甚至认为,自己有才华而不屑去做俗人才做的事。为了爱情,她没有抱怨丈夫的懒惰刻薄,反而认为丈夫的转变归结于工作的不如意,她积极努力的寻找人脉关系,希望能帮忙调动丈夫的工作岗位。

婚后家里的一切花销全在叶紫身上,为了多挣钱,她开始做抢手,帮别人改剧本,甚至怀孕后,腿肿得像大象腿,挺着膨胀的肚子,站在餐桌边,没日没夜地改剧本。她深知这场婚姻来之不易,竭力的奉献来温暖这个一无所有的家,甚至迷失自我。

十几年的婚姻,辛苦的操劳让她瘦弱如同小伙子。可是叶紫的付出不但没有换来她想要的幸福,反而喜新厌旧的华林搞起了网恋,为儿子有个完整的家,她最终选择了忍让,可恨的是华林并没有改过之心,还设计骗走了叶紫所有的积蓄,这激烈又复杂的爱情保卫战,最终打得她昏头转向。


池莉《所以》:从女主三段婚姻,反观普通人走向成熟的挣扎与自省


04.

醒悟后的坚信,只要生命不息,所有的结果都是过程

“就这样,我一脚踏进的是一片婚姻的泥沼,十三年时间,沼泽的淤泥逐渐淹没我,直到没齐喉咙了,无法呼吸了,我才淡然猛醒。”

一个女人有两条命,一条死于离婚,一条生于离婚,对于叶紫,离婚成为她的再生之日,她将重整河山。

池莉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对于女性来说,在若干年后婚姻可能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在此之前的漫长历史里,婚姻却是女人的一种社会遭遇,一条狭隘的命运小路,女性比男性更重视婚姻,即使这种婚姻已经名不副实,或成为心灵的负担,但仍无法遏制的依附它,希望依靠婚姻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感的来临,这是许多女性悲剧的根源所在。


池莉《所以》:从女主三段婚姻,反观普通人走向成熟的挣扎与自省


05.

在情感和婚姻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困惑,今天就女主叶紫在三段婚姻中的挣扎与自省,谈谈小说带给我的现实思考和启发。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夜。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爱,为了爱奋不顾身,为了爱遍体鳞伤,也有的害怕受伤,或许已不再相信爱,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爱。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说:这些认识都是对爱情的误解,他说,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就要学会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他认为导致人们放弃学习爱的艺术的原因有三种:

一、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爱?这种不值得爱的感受,会让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男人通常采取获得名利和权势,而女人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一个只想被爱,而不愿意去爱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爱,而是占有,一个至始至终都不懂得爱的人,也体会不到爱情的乐趣。

二、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

他们认为爱情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和被爱的对象。在爱情中,当一味的把责任归咎于对方时,我们也很难看到自身的问题,更别说在爱中成长了。

三、混淆了“坠入情网” 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爱情伊始,两情相悦坠入情网,大家都信誓旦旦的相信这爱是一生一世的。认为没有比爱情更容易的事情,这种男女间突如其来的奇迹般地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相互吸引和性结合密切相关的。这种类型的爱情,就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两人虽然熟谙对方,但他们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少,一直到敌意,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

这就如弗洛姆所说: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池莉《所以》:从女主三段婚姻,反观普通人走向成熟的挣扎与自省


06.

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能力

2018年黄奕在星空演讲中,谈到她自己的情感经历,做为留守儿童的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上海长大,

小时候父母把她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导致她内心没有安全感,她需要爱,也渴望被爱。

她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第一次,为了结婚而结婚,在爷爷奶奶去世后,她觉得人生中最爱她的人不在了,事业上再多的成绩也抵挡不住内心的惶恐和脆弱,她渴望有个家,有份长久的陪伴。

第二次,是想要孩子而结婚,没有一个好的婚姻基础,那段婚姻对她就像一场噩梦,最后她带着女儿离开了那个家,那段婚姻也让她得人生和事业跌倒低谷。

在生活上,也不知怎么和女儿相处,不知怎么做一个好妈妈。有一天,她看见女儿在地上哭闹打滚,感觉那不是住在老洋房里童年的她吗,她突然看到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女儿同她一样都是缺爱的孩子,也不想女儿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长大,她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因为女儿,生活有了重新来过,重新修补的机会,开始反思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内心,认识到父母生硬的爱。

最后她总结说:婚姻中的失败经历,让她有机会从头来过,有机会与自己和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父母,和原生家庭和解。

池莉《所以》:从女主三段婚姻,反观普通人走向成熟的挣扎与自省


我想这大概就是疗愈吧,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这几年比较火,几乎没有谁拥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每一对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有他们的局限和无奈,就如同我们在做了父母后,也逐渐体会这样那样的局限和无奈,把所有过错都归结于原生家庭,逃避的是自我的责任。

有人说,小时候被爱,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铠甲,可父母在渐渐老去,有一天我们会成长为家庭的引路人,是软肋还是铠甲,其实我们是有选择的。

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能力,当我们学会了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那我们就具备了爱的能力,爱不仅仅指爱情,它还包括亲情,友情,爱让人不在惧怕孤独和分离,爱让人坚强和有底气。学会爱,才是一个人生活于世间最好的铠甲。

池莉 《所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美】艾•弗洛姆 《爱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