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佛潭的建置沿革(一)“隸屬沿革”

佛潭的建置沿革(一)“隸屬沿革”

千年古鎮佛潭

佛潭的建置沿革(一)“隸屬沿革”

據記載,今佛潭鎮地,在周朝時(公元前841年——公元前476年)屬七閩都落居地。戰國時(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屬越國地。

秦並天下後,為東越據地(一說屬於閩中郡地)。

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屬會稽郡治縣。東漢獻帝初(公元205年前後),屬會稽郡候官(治所在今福州)轄地。

三國時(公元220至260年)地屬東吳。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屬建安郡東安縣地。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立晉安郡(治址在今福州),轄同安等八縣。佛潭屬晉安郡的同安縣。晉義熙五年(公元409年)立義安郡(治所在今潮州),

九年(公元413年)置綏安縣(《潮州志》說義熙五年與義安郡同建),佛潭屬義安郡綏安縣地。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綏安縣,併入建安郡的龍溪縣,佛潭改屬建安郡的龍溪縣。

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敕割泉州西南地,建置漳州及漳浦縣。從此至今,佛潭隸屬於漳州漳浦縣。唐垂拱間漳州刺史陳元光曾在佛潭橋設立行臺。

宋代,佛潭屬漳浦縣嘉賓鄉的常樂裡。

明代屬十七都。

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全縣分為東、西、南、北四路,佛潭地屬東路。

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前後,全縣劃分為七個區,佛曇地屬外東區。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外東區為第五自治區,佛曇屬第五自治區。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自治區為區署,佛曇屬第五區署。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全縣原七個區署合併為五個區署,佛曇屬第三區署。民國二十九年,全縣並編為三十個鄉鎮,佛曇開始設立佛曇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全縣劃分為七個區,成立區公所,佛曇屬第五區公所。

1951年3月,佛曇鎮人民政府成立(辦公地點設在街路尾),隸屬於漳浦縣人民政府第五區公所管轄。

1955年12月,漳浦縣人民政府改稱漳浦縣人民委員會,第五區公所改為佛曇區公所。佛曇鎮隸屬於漳浦縣人民委員會佛曇區公所管轄。

1958年3月,實行撒區並鄉。撒銷佛曇區。佛曇鎮直屬於漳浦縣人民委員會。1958年10月,撒銷鄉鎮建制,成立佛曇人民公社。佛曇鎮改為佛曇管理區(區址在米街祠堂),隸屬佛曇人民公社。

1962年,佛曇管理區撒銷,改為佛曇大隊,隸屬於佛曇人民公社。

1968年9月,縣和公社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佛曇公社革命委會,隸屬於漳浦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9月,撒銷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佛曇公社管理委員會。同年11月,縣革命委員會改為縣人民政府。佛曇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隸屬漳浦縣人民政府。

1984年9月,撤銷公社管委會,成立佛曇鎮人民政府,仍隸屬漳浦縣人民政府,一直至今。

佛潭的建置沿革(一)“隸屬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