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中日韓三國人無論看長相、皮膚,都幾乎難分難辯,但各自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歷史體驗、文化風土培育出不同的意識結構、行為方式、民族習慣,《東亞三國志》一書通過三國的人文比較,描繪出了三國人的真實面孔。

作者金文學是出生在中國大陸的朝鮮族第三代,曾留學日本,從事比較文化研究。

日本人“急”,韓國人“急中有慢”,中國人“慢慢的”

日本人的急躁、沒耐性在國際上早有定論。只看走路的姿勢,我們就會發現,日本人特別快。在日本人裡,大阪人走路的速度最快。根據統計,大阪人每秒走1.6米,在日本絕對排在第一,與每秒走1.33米的最慢的鹿兒島人相比,一分鐘竟有16.2米的差距。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在喝酒上,與中國人和韓國人相比,日本人也特別快。中國人、韓國人和西方人喝酒為了助興,儘管慢慢喝,而日本人卻快喝快走。儘管日本人喝酒次數居多,他們卻似乎無視飲酒過程中的愉悅。

韓國人的缺乏耐力、性子急和日本人不相上下。在首爾(漢城),經常聽到的韓語是“叭利、叭利”(快快)。對韓國人來說,幹什麼都快是美德。睡覺“叭利”,起床“叭利”,吃飯也“叭利”,學習也“叭利”,如廁也要“叭利”。所以中國人最能懂的也是這句“叭利”。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但是韓國人的性子急和日本人的急躁卻不盡相同。如果說,日本人對骯髒的環境和浪費時間容易急躁的話,那麼韓國人則與其相反,對環境還有一定的忍耐力,主要在人際關係上容易急躁。

日本人自古受惠于山清水秀的島國,生活在潔淨的環境裡,所以特別難耐汙濁的環境,可在人際關係上卻有忍耐力強的一面。因為日本文化自古就強調控制感情是美的,所以即使意見相左也能忍而受之以求保持圓滿的人際關係。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韓國人生活在不太優越的自然環境裡,有對環境的忍耐力,但在人際關係上卻缺乏容忍。由於感情奔放也具有美感,所以如若與人意見不和,就忍無可忍 地一吐為快。 與日本、韓國的急躁大相徑庭的是中國人的“慢慢的”已經成了表現中國人悠然自得的國際通用語了。 中國人的忍耐力、“慢慢的”節奏,是從古至今在嚴酷的自然環境和不斷髮生戰亂的歷史環境中養成的。土地遼闊,時局因天災人禍而總是處於不安定的狀態,所以人口流動大,人們在逃荒路上要花好多時間。於是,性子急是要不 得的,“悠然” 也就成了中國人在這種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生存下去的智慧。如果不能理解這一特殊性,與中國人的交往就可能以失敗而告終。 富於忍耐、喜歡“慢慢的”中國人,也有出人意料“快快的”時候,在急於賺錢上,中國人比誰都快。以精於商貿而聞名於世的華僑更以快而著稱。為了賺錢不能浪費時間,搶先一步是經商秘訣。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韓國人“表現”,日本人“被動”,中國人“含蓄”

接觸韓國人總讓人感到他們確實是善於表現的天才。

韓國人的招牌美得無與論比,服裝和物品的原色系列設計能夠讓人一下子過目難忘;日本的設計穩重清潔,讓人感到“寂靜”;中國的設計,既不華麗也不簡潔,讓人感到有一種優裕、留有空白的有待完成的沉重。

一位做導遊的朋友說,在中國,大多認為韓國的旅遊者是最熱鬧的外國人。日本人,總是跟在中國旅行社的導遊身後,一邊靜靜地記筆記一邊配合導遊工作;可是韓國人,也許是由於個性強,什麼事總是個人意志優先,不守規矩,所以帶他們真是不光身子累,心也很疲勞。

韓國人表現激情最典型的是一句口頭禪“唉溝”。韓國人張口不離的“唉溝”,是悲痛的時候發出的詠歎,也是感激時發出的感嘆。讓我們看一下飛機遇難者家屬的行為,韓國人是捶打地面,放聲大哭;而日本人則是默默地哭泣。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比起不論在何時何地都不能不表現的韓國人,中國人當然具有大陸化的強烈表現力,但卻不像韓國人那樣為表現而表現。就像吝嗇的人總是把錢控制在最小限度一樣,中國人控制表現,更注重強烈的隱蔽意識。

中國的成語“喜怒哀樂不形於色”就是這一隱蔽意識的最好說明。在著名的《菜根譚》裡,有這樣的教誨: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這就是極具中國特色的想法:出頭的椽子先爛,退一步海闊天空,愛叫的狗不咬人。但是,這決不意味著消極地對待人生和缺乏上進心。這正是中國人在表現與隱蔽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更好的生活下去的智慧之一。

與韓國人的表現意識、中國人的隱蔽意識有所不同的是,日本人具有一種“被動”意識。日本人沒有韓國人那麼旺盛的表現力,也沒有中國人那種控制表現的能力。但是,不善於自我表現的日本人,在善於接受對方這一點上確實很優秀。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日本人“尚武”,韓國人“尚文”,中國人文武兼備

在日本,最受大眾喜愛的文學作品是《忠臣藏》,在韓國是《春香傳》,在中國當然是《三國志》(或《三國演義》)。尤其是《三國志》,在東亞乃至世界都有眾多讀者。

其實在比較研究各國曆來受到讀者歡迎的文學作品時,我們會發現這些影響較大的文學,其產生的背景中往往隱含著這個民族的諸多文化特性。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忠臣藏》從序幕的刀傷,到閉幕的剖腹自殺,是一部充滿了刀光劍影的作品,《春香傳》從李道令讀書起,到與春香對詩傳情,科舉中第,都是不離文筆的“文戲”;《三國志》既有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又有外交場合的“舌戰群儒”,不僅場面壯大,內容之豐富堪稱人學的百科全書。

《忠臣藏》描寫了赤穗浪士和吉良家(慕府)的決鬥,表現了日本特有的腹藝的形式,刀的殘忍是該書的文化特色。

《春香傳》正好相反,它以李道令和春香之間的愛情為主線,在對詩傳情,宴會鬥智的優雅氣氛中,雖不見刀下流血,但是貪官汙吏卻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可以說,這兩部作品,一個是尚武文化的結晶,一個是尚文文化的典型。

《三國志》在世界上擁有眾多讀者的最大理由,就在於小說融文治世界與武功世界於一爐,尤其是人治世界,規模宏大,是不可多得的人學文本。劉備的忠義、關羽的英勇、孔明的智慧、孫權的大度、曹操的狡詐……生存在亂世的人際關係學和處世哲學等人生教育,使這部小說成了世界最重量級的暢銷書,這充分顯示了中國人廣大的視野、悠久的歷史和深奧的哲學的無窮魅力。

日本是武的文化,韓國是文的文化,中國是文武兼備的文化……


中日韓三國人之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