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這座是由清朝出資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中國古代的皇帝被稱為“萬歲”,但這些皇帝們心裡清楚,自己也只不過是肉身凡胎,終究免不了一死。所以從秦始皇開始,基本上歷代皇帝登基之後,都要著手為自己建造陵墓。陵墓的規模和豪華程度,與皇帝所處的時代興衰相對應。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這座是由清朝出資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位於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最被世人熟知,分別安葬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是中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寢。在這十三座帝陵中,有一座並不是專為帝王修建的,而是由妃子墓改建升級而成,這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思陵。

思陵在十三陵中是個獨特的存在,它是明朝唯一一座皇帝、皇后、妃子合葬墓,規模也是最小的。按說崇禎當了17年皇帝,為什麼遲遲沒有給自己建造陵墓呢?有哪個皇帝會不重視這件身後大事,崇禎之所以這麼磨嘰,不是忘了,更不是差錢,而是在等一個開工吉日。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這座是由清朝出資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崇禎登基之初,就令人尋找建陵的風水寶地,但找了很多年都沒有找到滿意的地點。崇禎十三年時,再次下詔讓劉孔昭和真人張甲尋找建陵之地。經過苦苦尋覓,最終把陵地定在了薊州鳳台山。地點確定了,下一步就是擇吉日動土,據張真人測算,吉日在甲申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崇禎一聽,沒辦法,為了吉利,這麼多年都等了,再多等幾年又如何。

令崇禎沒想到的是,這一等沒有等到陵寢開工的日子,卻等來了大明朝的滅亡。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禎帝跑到北面的煤山東南角一棵老槐樹下自縊殉國。李自成在紫禁城內遍尋崇禎無果,於是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這座是由清朝出資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直到三天後,闖軍士兵才發現了崇禎帝的遺體。李自成命人將崇禎帝和周皇后的棺槨停放在東華門,並設靈棚。明朝的大臣為了自保,多數人都不敢前去弔唁。這時襄城伯李國禎前往靈前哭泣,被闖軍士兵抓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要求李國禎投降大順,李國禎說:“投降可以,但必須答應我三個條件。”

李國禎提出:一是不得挖掘破壞明朝皇帝的陵寢;二是必須按照天子禮儀安葬崇禎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崇禎帝的皇子。李自成答應了這三點要求,第一條和第三條都好辦,但第二條就有點困難了,崇禎帝的陵寢尚未動工,總不能隨隨便便挖個坑埋葬吧,那還叫什麼天子禮儀,現修也來不及。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這座是由清朝出資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崇禎帝有個寵妃叫田貴妃,於崇禎十五年逝去,於是李自成令人打開田貴妃的墓,將殉國的崇禎帝和周皇后安葬在裡面。雖然貴妃墓的規格不及帝陵,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也只能這樣了。到了清朝入關之後,順治皇帝入主京城,為了籠絡漢族人心,在田貴妃墓基礎上升級改造為思陵,並營建地面建築,至乾隆時期,思陵又經過兩次修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