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山西文物最珍贵国宝"前庄方鼎"的一场鲜为人知的劫难

前庄遗址是一处商代二里冈文化时期遗址。遗址位于平陆县坡底乡崖底村前庄自然村南黄河北岸,前庄自然村南黄河北岸的黄土丘陵二级台地上,北高南低,东边十余米的悬崖下是石膏河,西、南两边二十米与陡峭的石崖相连,遗址平台如同半岛,面积约1万平方米。沿河公路从遗址台地横穿而过,切挖破坏约3000平方米。遗址第二层为商代文化层,厚约0.80—3米。其文化内涵为商代二里冈类型。

山西文物最珍贵国宝

前庄方鼎(山西博物院藏)

说起“鼎”,大家都听过“一言九鼎”“三足鼎立”等成语,更有“楚王问鼎”故事广为流传,其中“鼎”的意义举足轻重。鼎,本是古人的烹饪器皿,但因为“禹铸九鼎”的传说,就从一般的烹饪器皿发展成为传国重器。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的方鼎是“后母戊方鼎”,那么山西出土的最大的鼎是什么?那就是“前庄方鼎”,它出土于山西运城平陆县黄河北岸的

山西文物最珍贵国宝

前庄出土


山西文物最珍贵国宝

前庄出土

前庄自然村,这件方鼎有何用处?古代先民为何要大费力气铸造这么一口方鼎呢?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讲这件“前庄方鼎”曲折离奇的故事吧。

巧夺天工

平陆县前庄自然村坐落在黄河岸边,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这里就有人居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进行耕作。夏季的黄河暴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灾难,生命和财产都没有保障,他们对黄河充满了畏惧和崇敬。在他们的想象中,有一位神明掌管河流,所以他们打算通过祭祀来沟通神明,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因为鼎是用来烹饪牺牲的,所以是古人进行盛大祭祀时不可或缺的礼器。连年的黄河洪水带来了太大的损失,先民们决定祭祀黄河之神。

随之一批精美的早商青铜器先后诞生,其中有一件青铜方鼎尤为瞩目,这就是“前庄方鼎”。此鼎通高82厘米,口面呈正方形,边长50厘米;耳高14厘米,腹深44厘米,壁厚0.6厘米,足高23.5厘米。口沿外折,方唇,沿面平直。上有一对直立于口沿上的圆拱形竖耳,耳的外壁作凹槽状,凹槽内有三道圆拱形的凸棱弦纹。耳的内壁和侧壁均为素面。腹部直壁平底成方形,上腹部有一周饕餮纹带,正中为一组,转角处由两侧面合成一组,一周共有八组饕餮纹。腹面四周主要设有乳钉纹,两侧边各为三行,下部为五行。鼎足上粗下细、空心圆柱体。每一个足的上中部饰一周饕餮纹,共两组。足底平直,内含泥心。

这件方鼎的出现显示出先民们巧夺天工的铸造手艺和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我们并不知道这件方鼎作为礼器进行的祭祀是否成功,但是通过方鼎上兽面纹的狰狞和整齐排列的乳钉纹,我们能感觉出先民们对神灵的敬意和畏惧。

重现于世

三千多年过去了,这件方鼎一直沉睡于黄河岸边的泥土中,一次偶然的巧合让它重现于世。1990年1月的一天,平陆县坡底乡向阳村群众修沿河公路时,在黄河岸边一个叫“将军圪塔”的地方(即后来确认为“前庄遗址”的地方)挖出了许多铜罐,上面还有着陌生的花纹,随后这些器物被挖掘者私分。十多天后,平陆县公安局接到报告,立即与平陆县博物馆取得联系。根据报告者的大致描述,有着多年田野考古实践经验的县博物馆专家初步判断出这是一批商周时期的贵族用器,其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难以估量。文物既已出土10天,且散落民间,时下文物走私又十分盛行,如不及时追缴,这批文物随时都有被走私贩卖出境的危险。

当时的平陆县公安局负责人听了报告人和县博物馆卫斯的分析判断后,立即电话通知坡底乡派出所,先到达文物出土现场,做好参与私分文物群众的调查工作和思想工作。第一次收缴的文物有两件饕餮纹青铜大圆鼎,分别高73厘米和70厘米;一件饕餮纹青铜罍,高37厘米;还有一件长101厘米的大石磬等,明显属商王室重器,属国宝级文物。这使参加这次收缴文物的同志都高兴不已,曾经参观过全国许多博物馆的文博专家们都不曾见到过这样精美的青铜。

随后,了解了情况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名青铜器考古专家陶正刚先生专程赴平陆,对前庄遗址进行了考察。他初步认定前庄铜器出土地点是一处商代祭祀遗址,青铜大圆鼎、青铜罍和大石磬确系王室祭祀所用重器无疑。就在青铜大圆鼎等文物被收缴后的不几天,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修路民工宋某等四个不法之徒,将白天就已发现,而又故意掩埋的“饕餮纹青铜大方鼎”,从大圆鼎出土位置东南约5米的地方悄悄挖出,并运回了宋某家。随之,“前庄方鼎”便遭受了一场人为的劫难。

惨遭劫难

1990年1月下旬,正是春节前夕,村民们都一个个忙着准备钱财,置办年货。宋某等四个不法之徒连夜商议处置方案。他们以为此鼎为纯金打造,价值不菲,所以为了防止四人中任何一人独吞方鼎所卖钱财,或他们之间利益分配不公,同时也为了在倒卖过程中运输方便、缩小目标,宋某等残忍地用铁镢砸断了“国宝”的四条腿,其中鼎身和一条鼎腿由宋某保管;另外三条腿分给三位同伙保管。

后来四个不法之徒,秘密将解肢了的“前庄方鼎”用小平车运到邻近的曹川乡农业银行营业部,让其当黄金收购。当农行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件“古董”并不是黄金打造的,而是青铜所铸时,四人顿时傻了眼。由于卖钱心切,当日上午,他们又将解肢了的“前庄方鼎”带往废品收购站,企图以废铜的价格卖给收购站,由于废品收购站称量后,还要除去渣质,只能按30公斤废铜算(方鼎实重近40公斤),每公斤按6元计,才180元。四人觉得划不来就未卖,索性又将鼎身、鼎腿运回各自保管,伺机图谋有文物贩子上门收购,可以卖个好价钱。

1990年春节期间,社会上有了前庄出土“金鼎”被倒卖的传闻。1990年正月初八,春节刚过,平陆县主管刑侦的同志和平陆县博物馆的文博工作人员,另有坡底乡派出所的两位同志组成文物追缴小组。一行四人前往不法分子所在的村子准备追缴文物。

曲折追回

当日中午12时半,文物收缴小组一行四人的车向宋某所在的小学西粮宿村开去。车到西粮宿,追缴文物的同志找到村干部,向其简单地说明来意后,他们就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西粮宿村小学是一个只有三间瓦房、连院墙都没有的山区小学校。两间是教室,一间是教师的办公室兼宿舍。当时,宋某正给学生上中午课,为了不惊动学生,公安同志让村干部把宋某唤出后,让其将办公室门打开,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主动交出尚未出售的“前庄方鼎”,但宋某狡猾抵赖,矢口否认有什么方鼎。

当文物追缴小组把已经掌握的情况讲给他听时,宋某这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老实交代了他们四人如何盗掘方鼎、损坏方鼎、倒卖方鼎未遂的全过程。

工作人员先从宋某家缴回鼎身和一条鼎腿放回车上,然后,由宋某带路,到另外三家去收缴其余三条鼎腿。那三家分居三个村子,一个在尖坪,一个在麻院,还有一个住在“老虎嘴”,当一行人先收缴了尖坪、麻院两家的鼎腿,赶到“老虎嘴”宋某这位同伙家时,万没料到,这家伙急不可耐,已在两天前,就将自己保管的那条鼎腿,送到了一家小诊所,说是古铜锈可以入药治病,换了几个零钱花。这时候,着实使几人捏了一把汗。

此时天已黄昏,那个小诊所还在五里以外的向坪村,而参加这次行动的人员只吃了一顿早餐,又连续走了三四个小时的山路,这时都有些又乏又饿。但眼下的情况不容有任何麻痹大意,也许晚到一刻,这条鼎腿就会再次受损,若晚到一天,这条鼎腿就可能不复存在了。现在这条鼎腿是否还在,谁心里也没底。情况十分紧急,所以,追缴小组让“老虎嘴”的家伙立马带路,火速赶往向坪村的个体诊所。幸好,一行人赶到小诊所时,诊所医生尚未将鼎腿砸碎入药,只是在鼎腿上小试了一下,用刀片刮削了一些古铜锈,对“再植”鼎腿和修复全鼎并无大碍。

当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追缴小组终于圆满完成了此次国宝追缴任务。“前庄方鼎”因祭祀黄河而诞生,出土后虽然波折重重,但结果终究是圆满的,方鼎本身体现出早商先民对青铜冶炼技术的精通,是早商时期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作。现在,“前庄方鼎”陈展于山西省博物院,运城博物馆也有一件精美的仿制展品。“前庄方鼎”公开展出后,技术人员高超的复原技术让人们只能看到方鼎的雄浑瑰丽,出土时的“劫难”却鲜为人知。

商代前期的方鼎,器体正方形。立耳外侧作曲槽形,兽面纹以单线为主,器壁较后期薄,腹深。而郑州杜岭、郑州南顺城街出土的青铜方鼎,虽都留有商代早期方鼎演变过程中的痕迹,但这些作品都是造型准确,工艺精湛。无论从器形特点上看,还是从制作工艺上看,都不具备原始性。杜岭1、2号方鼎皆为斗形方腹,立耳,圆柱形空足,腹饰饕餮纹和乳丁纹。1号鼎高100厘米,器口62.5×61厘米,重86.4公斤。2号鼎高87厘米,器口61×61厘米,重64.25公斤。郑州南顺城街1、2号方鼎平面都作正方形,口沿两侧部位有竖立的两个环耳,腹下四角为四条直立的上粗下细的圆柱形足。腹身均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都作带状分布于鼎腹上部、乳钉纹饰于鼎腹的两个侧边和下部⑽。而"前庄方鼎"从器形特点上看,口面正方,鼎腹较深,立面呈长方形,而鼎足短矮,不成比例。其花纹饕餮纹凸棱弦纹都是单线条,比较呆板。从制作工艺上看,粗造,且器体轻薄,虽高82厘米,但重不足40公斤。

前庄方鼎 其铸造过程为:先铸耳、足、口沿,腹部则先铸四周四根转角立柱(边框),再铸横框,然后将四周四根转角立柱(边框)联接在一起,成方框架子。在铸造平底时,和鼎足联合。再下一步,铸造腹部正中的方块和正面的饕餮纹带和乳钉纹带,最后将口沿、立耳和鼎的整体合成浇铸在一起。由于其工艺粗陋笨拙,范与范之间的缝子接合极不平正,高低不平,出现漏液。故现在我们除了在鼎的正面和内侧看到三次分铸及多次浇铸铜液重叠的痕迹外,还可看到一些补铸或加固痕迹。其口沿转角处有防止铸接开裂而增加的铸铜转角铸条⑾。正如陶正刚先生所云:“前庄方鼎”其“铸造方法极其粗糙,富有原始性,犹似搭积木一样拼装合成在一起,由多范分体铸造”,“是先人在铸造青铜器大件时的雏形”。

从事物发展的角度看,一种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和随之一种新形器物的问世,从其雏形出现,到其成熟阶段,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短则上百年,长则几百年,关于郑州杜岭、郑州南顺城街出土的商代方鼎,未见有学者从铸造技术角度进行研究。从相关资料进行分析,1996年2月郑州南顺城街出土的1、2号方鼎其年代应早于

山西文物最珍贵国宝

1号鼎

山西文物最珍贵国宝

郑州杜岭1、2号方鼎,前庄方鼎的年代又早于郑州南顺城街1、2号方鼎。郑州南顺城街商代铜器窖藏的年代大致为商代二里冈上层二期,即白家庄期。笔者认为:虽然该窖藏的年代为二里冈上层二期,但该窖藏出土的1、2号方鼎的铸造年代至少在二里冈上层一期。如果把“前庄方鼎”作为商王室重器的第一代产品的话,那么,郑州南顺城街窖藏出土的1、2号方鼎就应该是商王室重器的第三代产品,郑州杜岭1、2号方鼎就应该是商王室重器的第四代产品。郑州二里冈下层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500年。即当为“前庄方鼎”距今的年代。若从时间上推算,郑州杜岭1、2号方鼎要比“前庄方鼎”晚100年左右。而前庄遗址出土的两件饕餮纹青铜大圆鼎及罍与郑州杜岭1、2号方鼎年代大致相当。即也与“前庄方鼎”晚100年左右。郑州南顺城街1、2号方鼎要比“前庄方鼎”晚70年左右。郑州商城学界公认是“汤都郑亳”,“前庄方鼎”既为二里冈下层底部遗物,其当是商汤时期王室分送给“砥石”王爷的祭器。前庄遗址出土的两件饕餮纹青铜大圆鼎等虽年代稍晚,但仍为汤王以后,某王在位时王室所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