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從學而優則仕談科舉制度興衰簡史

自古學而優則仕,不優者等下一次。

周敦頤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我說:“自隋唐來,士人甚愛科舉。

科舉制度,又稱科舉,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基本制度。它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持續了1300多年。對朝鮮、日本、越南等東亞漢文化圈有很大的影響。英美等國家也曾仿行借鑑。

科舉--那時初見

從學而優則仕談科舉制度興衰簡史

對於任何時候的任何統治階級來說,人才都是其穩政興邦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是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文明,本來就和人才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再這幾千年的文化發展中,我國創建了多種選拔任用人才的制度。從上古時期的禪讓,到當下的素質教育。中間有著無數關於人才的故事,嵇康的狂,李白的傲,駱賓王的恨……無一不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故事。
人才可能不會與所有的當下正在運行的系統無縫契合,但一定會推動某些系統使之更加契合。

當社會的發展,拋棄了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世卿世祿制等選拔人才的制度之後。意味著更多的人才正在被需求,需要被發現。社會急需一種更公平,更廣泛,更優質的選拔制度。這時科舉制度便應運而生,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讓讀書人進入仕途,通過學而優則仕的規則讓更多優秀的人有機會改變自己的處境。

隋文帝建立隋朝後,廢除九品中正制。據史料記載,開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通典》記載"煬帝始建進士科"。進士這一名稱出現很早,而將其作為一個取士科目則始於隋煬帝。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正式創建了進士科,學界普遍認為這是科舉制的起源。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明確提出分科取士辦法,即以十個不同科目分別取士。隋煬帝創設進士科時並未有意識地加給其什麼特別重大的意義,而進士科後來發展成為科舉中的惟一常科,因而,進士科的出現被看做是科舉制的起始。

從此,科舉制度踏上歷史舞臺,開始自己的征程。

科舉--成長之路

踏上征程,不問歸期,只顧輝煌

從學而優則仕談科舉制度興衰簡史

完善唐宋:唐朝時期,科舉從鄉試到殿試,從秀才到狀元。一層一層的遞進,一次一次的發展。置明經,開進士。那時到長安科舉考試的景象被形容為“麻衣如雪,滿於九衢”。在唐高宗武則天時期,行殿試,狀元出。文武科舉並行其世,進入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時代。

宋朝徐士廉怒擊登聞鼓,趙匡胤武殿行復試之後。自此科舉分三級,系統完備傳後世

坎坷元朝:元朝初期,科舉制度出現斷層,不再被奉為統治階級選拔人才的制度,而代之以推薦、恩蔭、以吏入仕等制度,直到元仁宗時期,既1313復行科舉,科舉制度才得以延續。史稱“”延祐復科”。
談到為何科舉制度會在元朝出現斷層,這與元朝的統治有關,元朝統治階層是由草原遊牧民族發展而來,自統治全國以後對漢族附加了天然的敵視態度。因此整個元朝,自始至終,統治階級頒佈的各項法令中,從人才選用,到吏治監察。大到國家政策,小到雞毛蒜皮,還有中間夾雜的升官任用、材米油鹽,都是向蒙古人傾斜。比如蒙漢異法、蒙古官員死亡只能由蒙古人填補,漢族官員死亡卻可以由蒙古人填補等。因此在元朝,雖然科舉舉行了16次。為統治階級遴選了1423名可用之才。但這期間的科舉並非是人才之間的公平競爭的唯一法定平臺,而是為了維護蒙漢和諧製造出來的糖衣炮彈。

中興明代:到了明朝。漢人掌權,科舉制度開始進入全省的階段,不僅在等級上增加院試,形成院、鄉、會、殿四級考試製度,後三級為科舉正式考試。而且明朝規定士子只能通過學院的方式獲取考試資格,進入學院是參加科舉考試的必由之路,由此層層遞進,直至高中。還規定考試內容為經史子義,但必須以朱熹的註解為準,且文章形式必須為八股文。

從學而優則仕談科舉制度興衰簡史

科舉--漠然沒落

隨著明朝的逝去,中華大地又一次贏來少數民族的統治時期——滿清入關,拉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帷幕。
清朝和元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一樣的少數民族政權,一樣的歧視,並且這樣的歧視一樣貫穿清朝的始終。清朝前期,科舉實行分榜制度,漢人一榜,滿人一榜。在還未入仕時,就能讓你從考試中提取出一千種差別對待來。這和蒙漢異法如出一撤。不過不同的是清朝前中期科舉制度推行廣泛,有數次擴大科舉規模的經歷,科舉曾一度繁榮。但清朝中後期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科舉快速流於形式,花樣百出,直至走向沒落。
據史料記載,清朝後期,科舉趣事甚多,如因名字寓意好而高中狀元、值夜班而奪魁、大挑知縣等事件層出不窮。在種種鬧劇中,科舉制度終於壽終正寢,於1906年全面廢止。自此1300年的入仕之道退出歷史舞臺。

後記

1300年的科舉,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裡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使“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等故事廣為流傳,成為一時佳話。無論是隋之波瀾,唐之悠久,宋之繁榮,還是元之遼闊,明之嚴酷,清之落拓,都有她的身影。不管怎麼說,她貫穿了中國數個王朝,有過鋒芒畢露、技壓群芳;也有過黯然神傷、跌跌撞撞。但她是歷史,人們會把她寫在書上,像個燈塔一樣,發揮著方向的光芒。曾經明亮在當下,以後明亮在後方。科舉之路,是歷史之路,是指引之路。敗給歷史不叫敗,生長在車輪後方的花草,依舊可以散發芬芳。就像現在老了退休一樣,依舊是年輕人前進路上的瑰寶,

這是歷史應該有的傳接。

從學而優則仕談科舉制度興衰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