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康熙儿子中潜心学问,不关心政治的老三,为什么会被雍正囚禁致死?

空心树子


您说的对,电视剧里就是这么演的,但是历史上的胤祉并没有表面那么纯洁,年羹尧倒霉还不就是因为胤祉,雍正帝所说的的“以储君自命”就是在说胤祉。雍正帝下手是狠了些,但绝到不了歇斯底里,是兄弟就杀的程度,做为九子夺嫡的局中人,他比咱们这些靠资料了解史实的人,更为清晰透彻的洞悉事无巨细的全部过程。

有恩于雍正帝的,比如胤祥,雍正能感激、感谢、真心待他他一辈子,和他关系一般的兄弟就安稳当个闲散王爷也就是了,当然也不能让你完全闲着,加点小心,干事不要出什么岔子,基本就没问题,关系不咋地甚至把自己照死坑的,一个也别打算活命,比如胤禩和胤禟,溥仪和溥杰曾经看过雍正帝的手谕,这两个人就是雍正密旨处死的,即便被圈禁,即便不能再兴风作浪也不行,也必须死,雍正忍受不了他俩多活一天。

那些年胤祉做过的事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先来看看爵位是怎么封的,而康熙帝稀罕胤祉哪些优点。

初期,康熙比较在乎的儿子分别是胤礽、胤褆,一个嫡长子一个庶长子,排第三的就是胤祉,第一次分封,胤褆、胤祉都是郡王,自老四胤禛到老八统统贝勒,胤禛只比胤祉小一岁······年龄可不是借口。

到了一废胤礽,胤禛的地位才稍稍有所提高,和胤祉一起受封亲王,其他皇子也各有所封,除了胤祥以外,虽然雍正帝把资料删的够干净,不过但凡脑子正常些的都能推论出一个结果(虽然不是直接证据有些遗憾吧),胤祥必定参与了一废胤礽,这也是他尽康熙一朝未曾受封的原因。

胤礽被废,胤褆因提议对胤礽下毒手被圈禁,胤禛和胤祉的地位再次提高,但还是胤祉相对来说比较受宠,因为经手于他的奏折和手谕比较多。

“遣皇长子允褆,皇三子允祉出迎”

“谕皇长子允褆,皇三子允祉助银三千两。”

“发引时遣皇长子允褆,皇三子允祉,侍卫海青五格往送。”  

类似这种记录非常多,但是胤褆后来急于上位,且用心过于歹毒所以被康熙帝圈禁,所以胤祉的地位又再次提高,胤禛能不知道这事么,胤祉在当时是有机会的,他自己也有心思朝着皇位方向而努力。

康熙帝对胤祉的喜爱在于类似,胤祉崇尚自然科学,并且有一定造诣,这与康熙帝相近,学识不错,气质也为之改变,作派儒雅。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着令胤祉编修《律吕渊源》(写成后赐名)可见对胤祉的看重,因为此书其实是将康熙帝亲制的律吕历法、算学编纂结集,长达百卷,是当时在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自然科学的总结性巨作。而当时的内阁大臣们对西学中的算学是一窍不通的,也只有胤祉堪当重任,因为康熙帝不止自己听传教士讲学,他学会以后也都教给自己的儿子们,当然,大多都是应付差事,因为缺乏兴趣,而胤祉这方面学的还是不错的。

提到胤祉就不得不提到一部重量级巨作《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以前的名字叫“古今图书汇编”,这个大部头巨著单只目录就40卷,全本共10000卷,胤祉与侍读陈梦雷(实际创编者)等编纂历时27年,以至于康熙帝都没命等到完成的那一天,所以这部书是雍正帝作序。

虽然比《永乐大典》还相差一段距离,但是永乐大典没有被妥善保护,所以越来越少,再加上明朝和清朝一脉相承的失火问题^_^,后来到了晚清又被大量卖给了外国人一批所以留存十不存一(4%),殊为可惜。

满清发起狠来,连自己都不放过,《四库全书》因文字狱销毁删改的过多,收录的并不是很全,《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堪称类书之最,因为它被保存的比较好,缺失较少。

胤祉书法水平高超,《神功圣德碑文》就是胤祉作品,当然,惯例,还是康熙帝亲自要求他写的。

在康熙三十一年的时候,胤祉陪着康熙出塞围猎,与精于骑射的康熙不相上下,从此以后只要是类似活动,诸如行围打猎和祭祀一般都让胤祉陪同,关系愈发亲密,还有一点,初时,胤祉和太子胤礽关系莫逆,所以虽然胤祉也受过罚,但是复起后直接就是和硕亲王。

那些年胤祉缺过的德

说是缺德,其实就是胤禛看不惯他的原因种种。

先说年羹尧,革职留任就是因为胤祉,都用不着雍正继位以后清算,康熙直接就把孟光祖砍了,而且不追问不深究,奇怪吧?

胤祉的这个手下全国各地到处拉拢关系,而年羹尧在康熙时期就已经被重用了,算号人物,孟光祖四处送礼就送到年羹尧府上了,那时候哪有人敢不收胤祉的礼,王公贵胄满朝文武都知道胤祉这个老三是有机会登基的,而且特别受宠,所以都不得已收下了,但是派系冲突那么严重的时期,孟光祖的行为没几天康熙就知道了,自己儿子忍了也就忍了,一外人也搞这套,所以孟光祖就悲剧了。

可气吧,胤禛也很生气,太明目张胆了,但更可气的在后头,康熙用自己的皇权试图掩盖还授意别人说瞎话,“如果有人提起此事,就以胤祉修书为名挡一挡,可别把胤祉牵扯进去······”,“你就说你每天都和三阿哥在一起修书,这事不会是胤祉授意的,你当以身命保之······”。

看出康熙的偏心了吧,不但要保住胤祉,还要让人家豁命也要保住,自己表面还不会表现出太偏袒,然后交代下去孟光祖事件不允许深究,事儿是圆了,问题天底下谁不知道孟光祖是胤祉的人,这不就是为上位打前站么,处理其他儿子一个比一个狠,胤祉就一点事儿没有,别人不提,胤禛心里肯定不是滋味,羡慕嫉妒恨呐。

同样是器重,还想对胤祉更多一些,比如康熙帝临幸胤禛花园(热河)6次,这本是殊荣,其他皇子难以享受的,但是去胤祉的花园竟然高达9次,当时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这是胤禛对胤祉的嫉恨之处。

当初太子被废,其余几个兄弟基本都明白怎么回事,也就智商欠费的胤褆想搞死胤礽,康熙气得不得了,如果没有胤祺,搞不好胤褆就被砍死在当场了,结果胤褆被圈禁,落井下石的就是胤祉,一下子就把胤褆踩得死死的,如果说康熙帝是把胤褆推到井里,那么胤祉就是在井口盖上磨盘的人,这心思,瞅准机会就能要人死命。

胤祉是咋出手的呢?胤祉奏称,其牧马厂蒙古喇嘛受胤褆允禔唆使,镇魇废太子允礽。这下胤褆算是彻底交代了,本来康熙对胤褆就已经起了杀心,但是毕竟是自己儿子不好动手,现在抓到证据,胤褆一辈子都别想出来了,要知道康熙帝生气归生气,他最疼爱的还是胤礽,胤褆不但大行魇镇之事,还有弑弟之心,这种歹毒之人,康熙帝是不会再给机会了。

胤祉的行为无异于给胤礽“续命”,为了这个嫡子,康熙豁出去自己骗自己,固执的觉得胤礽就是被魇镇所乱,所以性格突变,行为乖张,种种狂悖全由胤褆而起,黑锅终于妥妥的找到了下家,这些胤禛都静静的看在眼里。

康熙有多爱胤礽,就有多恨胤褆,其实初废太子,康熙并未放弃对胤礽的“拯救”,只不过他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让人家看到了会说,你看废太子是你,废而复立的又是你,所以他要借别的嘴说出来,所以就对大臣们说,太子的人选你们举荐吧,只要不是胤褆就可以,我同意!但是大臣们最终却把胤禩推了出来,康熙帝立刻怀疑胤禩勾结朝臣,而且大臣们忤逆了他的意思让他很气恼,其实那种情况不怪大臣们,你自己废了太子,谁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万一你一发怒,人头落地咋办,所以大臣们不敢推举有恶劣前科的胤礽。

胤禛和胤祥的关系大家都知道,铁瓷,胤祉为什么会倒霉被降为贝勒呢?因为敏妃过世,还未满百日胤祉就剃了头,所以被降为贝勒,敏妃是谁呢?胤祥的生母,如果胤祥和胤祉的关系不是那么糟糕,应该出不来这事,做为铁杆兄弟的胤禛能不记仇么?

胤祥的母亲去世胤祉就这幅样子,待到胤祥本人过世,胤祉还是没有吸取教训,不但迟迟才到,而且脸上没有任何悲痛的神色,那种场合,哪怕就是装,也得装象一点呗,胤祉明知道胤祥是已经继位康熙帝的死党,还是这种做派,多少有些肆无忌惮了,这也是雍正帝清算他的原因。

本来相对出色的胤祉就颇遭雍正帝嫉恨,加上桩桩件件那么多事,雍正还能放过他么?

雍正帝是如何评价允祉的呢?大意就是,不是我想法办你,毕竟我就你这一个哥哥了,但是你逼着我治罪于你。你极富才华是可用之才,就是你的险恶用心让我没法用你,四十多年了,什么事我都看的清清楚楚,即便这样,想要重用你却如此之难。

阎崇年怎么评价允祉呢?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比较准确,他就是一文人,一科学家,他根本不懂政治,咱们说了很多,比如康熙对胤祉如何如何好,但是本有希望获取皇位的胤祉是什么时候被康熙帝放弃的呢?

自作自受,就是胤祉举报胤褆的那次,嫡子完了,庶长子被胤祉适时的“干掉”了,胤祉对皇位的心思,昭然若揭,康熙帝已经看出来了,当时的状况就是谁争谁“死”,胤祉太心急了,胤褆有弑弟之心当然不对,都是同胞手足嘛,可是你胤祉好像也没有顾忌这一点,忽略了康熙这个做爹的感受。还有一点,正是因为胤祉的多才多艺,让康熙帝知道这个儿子真正所长,他不是干政治的的材料。

那些年他遭受过的清算

看看允祉的倒霉过程吧,倒霉的时候他已经被改名允祉了:

①雍正帝继位,胤祉改允祉,这点一视同仁不算特意打压。

②允祉被雍正帝指派去守景陵,也就是守护玄烨的墓葬,这是让他老实呆着,静静神,甚至可以算是保护,现在没打算动他,只不过不想让他在参与进来了,如果允祉够聪明的话,这种机会应该自己求。

③弘晟获罪,削去世子之位,变为闲散宗室。

④允祉索贿事发,遭到弹劾,雍正斥责,夺爵,软禁自家(还是留手了,否则下场就是短期内死亡)

⑤降为郡王,允祉之罪要他儿子弘晟来扛,弘晟被宗人府收监。

❤雍正八年,打压够了,雍正帝网开一面封允祉为亲王!

⑥允祥身死,允祉毫无哀容,允禄弹劾,这次不用儿子扛罪,终于亲自进了宗人府。

⑦再次夺爵,软禁在景善永安亭,家人同囚。

⑧雍正十年,身死,以郡王礼安葬,5年后乾隆追谥。

胤禛的感情牌打的很好,在立储竞争过程中,永远都是在打亲情牌,装厚道,装“天下第一闲人”,唯知孝而已······几次重大变故都没有让胤禛轻易的暴露自己对皇位的欲望,从感情上来说,康熙对胤禛总算不错,知子莫若父,胤禛的政务处理能力,康熙帝也能看得出来,所以胤禛能够继位也算意料之中,那些出乎意料的人,只不过是当时不能很好的揣测到康熙的内心所想罢了。

胤禩一群人呢,总要搏个胜负输赢,从开始就错了。胤禛不但看的比较准,而且更能拿捏康熙的心思,做事沉稳干练张弛有度,棋高一着,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抓住了最紧要的一环,最终成为胜利者。


古今通史


康熙众多皇子中,排行老三的胤祉文武双全,是最有能力者之一。

论文,诗词书法,都非常精通,尤其是书法好,康熙皇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就是他书写的。同时,他主持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和《律历渊源》两部大书,为文学和文化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论武,胤祉曾在围猎过程中,与善于骑射的康熙皇帝亲自比试过,父子二人竟不分上下。

康熙皇帝在世时,胤祉备受康熙喜欢,康熙经常到胤祉府上勾留,以示宠爱。但雍正继位后,胤祉境遇一落千丈。雍正六年(1728),有人弹劾胤祉向苏克济索贿,雍正以胤祉“无人臣之礼”为由,将胤祉夺爵,降为郡王,囚禁在他府里,后恢复自由。

两年后,因在雍正最喜欢的弟弟胤祥的丧礼上,胤祉不但迟到,而且脸上毫无忧伤之色,受到十六弟胤禄的弹劾,因此被下宗人府议罪。雍正又将他夺爵,并将他和家人一起,囚禁于景山永安亭,后死于禁所。

胤祉一生爱文,潜心学问,表面上悠然于是非之外,不参与康熙晚年的夺嫡争位之斗,那么,雍正皇帝为什么最后还要将他囚禁致死呢?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胤祉并没有完全置身于皇位的争斗之外;另一方面,雍正一直不待见这个老兄。

胤祉的传记在《清史稿》的诸王列传中,据他的传记记载,在康熙晚年的皇位争夺战中,他首先是站在太子胤礽一边的,他同太子的关系非常亲近,所以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因为胤祉与太子关系“亲睦”,还特意召他“问太子情状”,因他与太子关系好,却没有助纣为虐,所以康熙没有处分他。

胤祉帮助太子打击他人是明显的,大哥胤禔为争位,曾魇镇太子,胤祉得知后,主动向康熙告发,弄得康熙勃然大怒,遂处罚胤禔夺爵,圈禁于他自己府上,直到去世,胤禔他再也没能出来。可以说,胤禔的圈禁致死,是胤祉的“功劳”。虽然胤禔魇镇太子属于卑劣行径,但胤祉公开揭发,也算是人心险恶的表现,可见他在争权夺位中,并非置身事外之人。

同时,先有大哥胤禔圈禁,后有太子再度被废,论年龄和资历,康熙众皇子中,继承康熙皇位,胤祉算是最适合人选了,在这种情况下,说胤祉还没一点念想、没一点运作,也不符合事实,他不自然地就成为了争夺皇位之战的一员。

当然,在雍正的诸兄弟中,胤祉算不得大奸大恶之人,雍正之所以将他圈禁到死,还是雍正不待见他,对这个兄长有所忌惮。兄长文才那么好,又有一帮清流围在周围,随时写点若隐若现的文章,出出含沙射影的书籍,这都会让雍正坐立不安的。

何况,作为雍正最喜欢的弟弟胤祥的丧礼上,他表现得极为散漫,因为胤祥对自己最忠,对这样一位忠贞兄弟的散漫,就是不忠的表现,这犯了雍正的忌,故永远圈禁,痛下杀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