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今年正月十五特殊,滿洲旗人不能上墳送燈了

今年正月十五特殊,滿洲旗人不能上墳送燈了

庚子的正月十五註定就是一個淒冷的夜了,我駐足仰望著天上的月亮,白白的有一層薄紗敷著,並不那麼圓,圓月的事兒,真的少,人生在世又會有幾次那麼圓的月啊。禁足,居家防疫,連塋地都不允許去了,今晚也就不能送燈了。避疫,自古以來就有,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避免不得病就重要了,防疫最好的辦法就是避。

送不了燈了,是不能親自去墳前送燈。實際上那好的身在他鄉的遊子,也總是不能親自到墳前給親人送燈,心在就好。先人有靈,自然會懂的人世間我們這輩人的心苦。遼東鳳凰城黃白二旗的老滿洲人最重祭祀,正月十五會早早的吃過晚飯,天不擦黑兒就得把燈送後山墳塋地上去,燈是要早早的就亮起來。墳前要亮晃晃的,兒孫後輩平安燈、送福燈。老滿洲旗人講究的孝,都必須得是有形式的,需要形式主義。孝道孝道,孝是心,道是法,孝心必須得有實際的道法來體現和規範。反過來,規規矩矩的規矩講究,一絲不苟的形式主義,也會反過來不斷滴強化老滿洲旗人心裡面的孝心,道法也就歸了心思念想。

今年正月十五特殊,滿洲旗人不能上墳送燈了

送一盞明燈自然,墳前的石頭供桌並不大,跟碑的制式相互配套,現在一切都是靠錢來決定,你兒女子孫花錢多,碑就大,就高,自然供桌的石板也就更寬更大,塋地就也排場。早期不是論錢,早前論規事兒,所謂規事兒就是品級待遇和衙門的冊封,平頭旗人,自是最低的一個等級,碑身加碑坐不過人,一人高。等有了品級和冊封的,哪怕是口諭的獎賞,就可以用帶雲海子的高碑,六尺的,還有更高的,碑的結構也複雜了,會有成套的配件。最奇妙的是還會有供桌臺前的放置長明燈的燈籠子,是鏤空的石頭雕的,小油碟或者小蠟燭可以放進去,風又吹不滅。那得是大老爺牌面才行,大老爺這個稱謂是俗語,大老爺就是隻要旗人的紅冊子待遇跟鳳凰城、岫巖廳守備職銜一般平就行,起先鳳凰城守備的武銜是遊擊,也就五品。看邊的老滿洲旗人執譜人在乾隆四十五年前不降待遇之前,普遍都超過五品。也就是差不多每一個旗人家族裡的大爺、老爺爺,都可以尊崇為大老爺。自然死後立碑的規制就跟大老爺一樣,高碑。往回說,也費錢。後來鳳凰城守備和岫巖廳大老爺都配了三品的皇親國戚,堡子裡的老滿洲旗人一輩一降品級待遇,老滿洲旗人人家的品級也就沒有了,都成了平頭旗人。這墳上的碑也就越來越矮了,有一條好吃,省錢了。現在好了,有錢有勢的,立個什麼碑,也都是自然。

今年正月十五特殊,滿洲旗人不能上墳送燈了

旗人都怕正月十五墳前黑咕隆咚,無兒無女的人墳前沒有人送燈,黑悽悽。沒燈沒亮沒吃食,只有風,這叫養兒不中。屬於唱戲的戲詞,跳蹦子(評劇)的唱詞:說小啊,小啊,你快點吃糖角,你快點吃蒸餃,趁著天沒黑,你跟著瑪瑪走後牆根,去後山墳上送燈明。在坡上小兒問:瑪瑪啊,前面兩座墳,後坡兩座墳,一處亮登登,一處黑悽悽?說小啊,前面是你瑪法的塋,咱爺倆來送燈,有兒有女就亮登登,瑪法保你平安,你年年都要來送燈明。後坡是無主的塋,無兒無女軲轆人兒,可憐沒有燈明,兒女也不中。

唱戲歸唱戲,這正月十五不能上墳送燈了,也會找點形式找吧找吧,禮多人不怪,心到了,祖宗也不會挑。沒有規矩定製,憑心意吧。不孝子孫,趟及避疫,無可奈何。執一盞燈,遙寄心情,平安靜好。天下太平,大德日生,我輩康寧。


作者鳳城白旗三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