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老长沙余韵悠长,离不开那些厚重的、年代感十足的建筑和老街巷。


马王街、化龙池、坡子街、太平街等一带尚存的老街小巷,走向、建筑布局、街名,在明清时期就已定性。


长沙古城自行成至今,老街巷的骨架犹在,世界罕见。铭记历史和文脉,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并向着更好的未来出发。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越发加快的城市建设,很多应该并且值得被保留下来的建筑和街巷,慢慢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了原生居民心中永远的痛!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消失的” 老长沙建筑 /


天心阁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清末的天心阁,1917-1924长沙拆城墙修环城马路,天心阁这一段城墙被保留下来。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1928年改建竣工,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


1983年重新修葺,却丢掉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湖南中山纪念堂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1994年湖南中山纪念堂被拆毁,仅仅是为了腾地建宿舍。


六铺街湖南电灯公司办公楼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湖南电灯公司曾经为全城提供电力,文夕大火烧毁电灯公司办公楼、发电厂、器材库,导致公司停办,整个长沙城区入夜一片漆黑。


柳士英1935年设计,躲过了三年后的文夕大火,却还是在2003年的沿江风光带修建中被拆除。实在可惜!


老交通银行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楚湘街上的交通银行旧址幸免于文夕大火。


2010年相传被异地重建,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栋楼上上下下都没有得到保护。精美建筑构件的展示和改装成一个个卖菜的商铺和住宅的喧嚣有着重重矛盾和反差。


海员俱乐部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海员俱乐部,为苏联式建筑的代表之作。


曾经伫立在西长街口,人们每次从对河走一桥过来都会看见这栋红色的老房子。可惜,随着万达的建设,这栋守护着长沙六十余年的建筑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鸿记钱庄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鸿记钱庄旧址位于坡子街,原为鸿记钱庄经理的老宅,后为居民住宅,2005年鸿记钱庄旧址被公布为“长沙市重点保护历史旧宅”,已拆除。


万达千年古城墙遗址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2012年在湘江大道万达工地发现千年长沙古城墙遗址,见证了长沙城址与湘江岸线的千年变迁。


后来,政府和商业之间的矛盾未能调和,用地没能赎回做成长沙古城博物馆,最后只留下了原址的23米。这段宋元明清城墙就此失去。


未完待续...远远不止这些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拼凑长沙记忆的碎片 /


承载岁月记忆和历史传承的建筑、街巷渐渐离我们远去,就真的任由他们消亡吗?


不,木石的悲泣声刘三爹听见了,也刻进了心中。房子倒了,街巷拆了,他便执着地去寻找那些残存的碎片,小心翼翼地保护修复,这一干就是30年。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70多岁的刘三爹,本名刘叔华,是长沙建筑规划业界有名的专家,退休后,致力于长沙历史建筑和街巷的修葺工作。


他见证了许多精美建筑的毁灭过程,堪称长沙建筑史的百科全书,与他自身喜欢讲故事的作风如出一辙。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多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了长沙不同时期的建筑节点。并身体力行地走访长沙老街巷,了解原住居民诉求,参与百果园、化龙池、太平街等多条街巷的修复当中。


对于刘老来说:做水磨功夫,把政府的钱花的好一些,把原生态的历史街巷修复得好一些,让长沙老口子住的舒服满意些,就是他的愿望。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让原生居民生活的更好些 /


长沙,对不起!


刘三爹坦诚布公,他承认,在多年的修复保护工作中,他和团队走了不少弯路,也因此一直在反思。


老建筑和街巷远去的背后,最有感触和发言权的莫过于长沙原住居民,他们对环境和住所的感情有多深,大抵只有自己知道。


长沙一住在六堆子的市民询问刘老:“我们住的地方听说要提质改造,重新做规划能否实现先提前和居民进行沟通呢?让我们也做好准备。”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说来稀松平常,这位本地市民,平日里会去菜市场买菜,她的心思很简单,只是单纯希望,以后买菜不要太麻烦。


三爹听完之后,回想到自己年轻时期,作为一个规划者,在重新修缮家里老房子时,和母亲观点产生的偏差,让他明白,聆听居民的真实想法有多重要。


房子是居民住的,尽力保留原有的城市街区元素,包括原住的居民,要让他们以“原生态”继续生活在那里。


长沙人,还记得那些消失的老建筑吗?


规划者们应多听取居民的意见,切记不能由建筑师来设想居民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建筑师既要学会用专业的语言“说话”,还要吸收民众的生活语言和官方的规划语言。


城市发展必不可少地会面临新旧交替,敢于接受新事物才能拥有不断向前的源源动力。


但刘三爹多年来的坚持,似乎在告诉我们历史和传承是一个城市的根基,无论走到哪里,别忘了长沙这座古城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