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李嫂又回老家去了(小說)

李嫂又回老家去了(小說)

前一陣又見到李嫂來他兒子家了,過去挽在後面的頭髮變成了短髮,一件花格子的毛呢大衣緊緊地穿在身上,解放鞋也換成了人造革的皮鞋,人看起來比過去洋氣多了。

看見李嫂,我趕快上前和她打招呼,知道她在老家莊稼也收完了,這會兒沒有啥事,正好她兒子在城裡又買了新房,所以他就準備過來給孫子做飯,順便招呼孩子上學。好讓兒子媳婦出去多掙點錢。

這次應該是李嫂第四次來城裡了,前兩次,帶著大包小包的土特產,本打算在兒子家常住,可兒子家樓層太高,上樓要坐電梯,在陽臺晾個衣服,看著下面空蕩蕩的,有點膽戰心驚感到暈眩,住了沒多久怎麼也不習慣,就回老家去了。

第三次來城裡,是因為兒媳婦生病住院,聽到這個消息,李嫂趕快在鄉里買了土雞殺好,還帶了一些山核桃和土蜂蜜,匆匆地趕到城裡,細心地照顧著兒媳婦。兒媳婦病好以後,就去上班了,孫子去上學,家裡又只剩下她一個人了。

李嫂又回老家去了(小說)

李嫂是我鄉下外婆的鄰居,所以從小我就跟她比較熟悉。記得小時候農村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要殺豬蒸饅頭,還要油炸果子。李嫂手很巧,過年蒸的饅頭,她能做出各種形狀的小動物,像小老鼠啊,小兔子啊,小雞小鴨什麼都有,然後用花椒顆粒做它們的眼睛,有時也在這些小動物身上,不知用什麼東西把它們染得紅紅綠綠的,蒸熟以後總會分一點給周圍這些眼饞的孩子,所以我們都特別喜歡李嫂。

有時李嫂也特別的厲害,她在蒸饅頭的時候,我們都想去揉揉麵,給她幫忙,她總是不讓,嫌我們瞎搗亂,有些不聽話的孩子就去用手揪面,李嫂吼幾次孩子們不聽,她急了就會從柴火堆上抽一根棍子,把這些孩子們趕得遠遠的,一轉身她又抿嘴在笑。饅頭蒸好以後,她又會去叫孩子們來吃,其實我們都知道,她是嚇唬我們,不會真打的。

李嫂又回老家去了(小說)

李嫂的熱心腸遠近也是有名的,她的力氣比較大,在山裡看見老人和孩子揹著重東西,她都會上前去幫忙,嘴上經常掛著一句話“別的沒有,力氣有的是,這又不出錢……”,因此她的人緣也很好,誰家老人過世或者娶新媳婦兒,都會找她幫忙,她也樂此不疲。尤其冬天,圍個圍裙忙前忙後,清洗著一大盆一大盆的菜,經常手凍的通紅,有時還會裂開,最多也就把手放在棉襖下暖暖,然後又繼續幹活。

在農村整天像個陀螺一樣轉動的李嫂,到了兒子家,一下變成閒人了,她很不習慣。想打掃衛生,進門都換拖鞋,地板乾淨的反光;想洗衣服,兒子媳婦把衣服往洗衣機一丟,也沒她什麼事兒了;想動手做飯,也不需要用木柴生火,電磁灶一開看不見火苗,飯菜一會兒就好了。這讓李嫂很不自在,自己啥也幹不了,又掙不了錢,靠兒子媳婦時間久了會不會成為孩子們的拖累呢?她心裡有點踏實。

白天自己在家把門關的嚴嚴實實,也沒個人來串門,這跟鄉下完全不同。在鄉下,不管是出門上山幹活,還是去街上趕集,把門掩上很少上鎖,鄉里鄉親的有啥好鎖門的,況且家裡也沒有錢。可是在兒子家出門進門,防盜門鎖得嚴嚴實實,李嫂感覺自己好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心裡一陣陣發慌。

第三次,李嫂在兒子家呆了將近一個月,這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兒媳婦病好以後就去上班了,在家就剩李嫂一個人,下樓到小區也沒一個人搭話,更別說家長裡短的聊聊天了。她整天沒精打采的,感覺自己快要病了,實在待不下去,她又揹著行李回家了。

李嫂又回老家去了(小說)

這一次李嫂來,給兒子帶了一大袋的新米,給我這個小時候的鄰居也帶了一些。看她把過冬的棉襖都帶來了,本以為她過年以後才會走,最近幾天沒看見她,昨天一問他兒子,才知道她又回去了。我問這次是什麼情況,他兒子長長嘆口氣,啥也沒說。

我有點不放心,畢竟我認識李嫂快三十年了,尤其小時候也沒少吃她在火塘烤的紅薯,還有冬天掛在樹樁上的柿餅,而且小時候還偷吃過她家屋後樹上的蘋果,怎麼說都有一些牽掛和不放心。

還記得我兒子四五歲的時候,我帶著孩子回老家去看望外婆,李嫂看到我兒子特別喜歡,伸手就想抱,但她又很快把手縮了回去,撩起衣角使勁擦擦手,這才滿臉笑容的過來抱起我的*孩子。

當時我心裡突然有點刺疼,李嫂她沒有女兒,一直以來有意無意把我當作閨女了,可她伸手又縮手,讓我看到了她的自卑,也許李嫂突然意識到她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孩子卻是個城裡人,她怕把孩子的衣服弄髒了。這道無形的界限,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我心裡真不是滋味。

李嫂又回老家去了(小說)

帶著對李嫂的不放心,我從她兒子那裡找到了她的電話,第一時間把電話打給了她,問她怎麼悄無聲息的又走了。她聲音洪亮的告訴我說,在兒子家再待下去,她會生病的,還是住在農村的老屋裡心裡踏實,接地氣,家裡空氣又好,上坡下坎習慣了,也不用擔心有車會不安全,還不用給兒子媳婦添負擔……

後來李嫂又絮絮叨叨跟我說了一堆的話,告訴我說她回去在山裡挖了一揹簍的山藥,過兩天積攢多了,就拿到縣城去賣,應該有好幾十元的收入呢。李嫂說的興高采烈,完全沒有了在城裡無精打采小心翼翼的樣子,我心裡也暗暗地替她高興,一顆提著的心終於放下去了。

李嫂又回老家去了(小說)

李嫂回老家了,那裡有她的根。在城裡雖然日子過得悠閒一點,衣服也穿的很乾淨,但她的心懸在高高的樓上,一點也不踏實,還是回去的好,那裡的瓦屋,火塘,柴火堆,還有雞鳴狗吠,都是她熟悉的,那裡才是她的家,才是她靈魂的居所。

李嫂又回老家去了(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