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臨汾市中心醫院吳晶:送給生命的禮物

送給生命的禮物

抗“疫”日記 | 臨汾市中心醫院吳晶:送給生命的禮物

與生命的對話

無數次,我閉上眼睛,退去父母給我的身體和身份,我想跟我的生命說說話。

我想問問她:“30年來,你可安好?是否會有開心到爆炸的時候,是否也會有委屈說不出口的時候?”

我想對她說:“30年來,對不起,也謝謝你!”

我收到過很多禮物,也送出過很多禮物,但唯獨,我沒有送給過我自己!

18歲生日時,我曾問過我自己:“你想要什麼禮物?”

她清楚地告訴我:“去幫助我的同伴!”

我明白,她希望我善待每一個生命。

我回答她:“放心,我答應你”!

成長

19歲,我考進醫科大學本科,所學專業是護理學,我立志當一名有溫暖的小護士。

22歲,我考入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所學專業是護理管理,導師是第46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楊輝教授,她教導我,比溫暖更重要的品質是責任心。我立志當一名有責任有溫度的小護士。

25歲,畢業後就職於臨汾市中心醫院,院長為了能讓我學到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規範的管理方法,分配我到神經外科工作。在這裡,我遇到了超嚴格的護士長、超專業的帶教老師、超溫暖的團隊。在這裡,我學到了在校園裡學不到的規矩。我立志當一名有責任有溫度有規矩的小護士。

27歲,我被調到了護理部工作,跟隨的老師,有沉穩、有幹練、有溫婉、有耿直、有爽朗,雖然我最小,但我卻得到了大家的幫扶和尊重。在這裡,我學到了感恩。我立志當一名有責任有溫度知規矩懂感恩的小護士。

30歲,結婚後,我有了兩個可愛的兒子。我對他們的期望是:善良、誠懇、勇敢、自由。

抗“疫”日記 | 臨汾市中心醫院吳晶:送給生命的禮物

投身抗“疫”戰場,是我送給兒子們的第一份禮物,也是送給自己的禮物

1月22日,臘月二十九,新年將至。手機收到醫院關於報名赴武漢支援的通知,一股熱血湧上心頭,我知道,該我上戰場的時刻到了,我第一時間向護士長和主任報名。當時家裡第二個孩子8個月,領導考慮我家裡孩子太小,令我留守。可護士就是戰士,黨員就是先鋒,戰役來臨,豈有棄戰之說。於是我再次向領導申請,小家無恙,只要有任何需要我的崗位,隨時服從調遣。

2月4日,收到組織通知,支援臨汾火車站防疫工作。身穿隔離衣,頭戴護目鏡,一把體溫槍,此刻的我像極了戰士。通過認真學習,我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各項流程制度。在工作中,發現火車站的留觀室與值班室為同一房間,無論從消毒隔離要求上還是從預防人員感染上,均有不適。於是立即向醫院上級報告,並與火車站負責人聯繫,通過溝通與申請,在出站口臨時搭建帳篷作為留觀室,既保證了留觀室的消毒要求,也保護了值班人員。雖然在火車站的工作技術含量比不上平日裡的臨床工作,測體溫看似簡單,但我告訴自己絕不能輕視,對每一位過往乘客,都要嚴格把控體溫,守住火車站的來往人員,就可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守護城市。

2月11日,收到組織通知,支援我院發熱門診工作。顧名思義,發熱門診接收的病人均為發熱病人,有火車站遣送來的,有門急診送來的,有老年人,也有嬰幼兒,有從未外出的本地人,也有從湖北迴來的學生和工人,人員嘈雜,症狀多樣。經過幾天的工作,我感受很深。我感受到了每一位患者的焦慮與不安,對病毒的恐懼,對傳染家人的擔憂。我也感受到了,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兢兢業業、毫無畏懼、毫無怨言,醫生、護士、醫技人員,組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疫城牆。我們隔離的是病毒,不是同胞。發熱門診的患者,需要的不僅是對病毒的排查,對疾病的診治,更需要的是來自專業人員的心理支持。我要求自己,對待每一位來診的發熱患者,詢問解說言語溫和,各項檢查指引精準,各項操作技術嫻熟。我會告訴他們,不要怕,我們與你們同在。

2月16日晚22:00,我正在編輯第一批馳援武漢的同事楊靜的事蹟文章,不禁為她的勇敢和奉獻而點贊。這個時候,我接到了這一生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電話:“吳晶,支援武漢,明天晚上出發!”

收拾行囊、剪去長髮、安頓好孩子們,沒有太多的告別,只有堅定的眼神和太多太多默默放進心裡的牽掛。

2月18日,飛機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我心想:這就是我的戰場了。我對我自己說“嗨,我一直遵守對你承諾,現在,我要為你送上我的禮物”;我對我的孩子們說“媽媽帶你們一起上戰場,我會給你們看最勇敢的戰士、給你們聽最嘹亮的旋律、給你們講述最驚心動魄的故事,這是媽媽送給你們的第一份人生禮物”。

抗“疫”日記 | 臨汾市中心醫院吳晶:送給生命的禮物

江城紀實

2月18日我隨隊員們到達駐地,立刻馬不停蹄的進入到培訓與自我練習的狀態。我們支援的醫院是武漢肺科醫院,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我們將與省人民醫院、山大二院、臨汾市人民醫院一起整建制的接管11層病區,也就是從零開始籌建。戰役在即,時間就是子彈。

只用了2天時間,病區環境、病區佈局、流程制度、儀器設備、人員排班、崗位職責都已安排妥當,隨時準備收治病患。

2月25日4:00—8:00 主班

上班地點在隔離病房外的護理站,主要職責是處理醫囑、交接防護物品和藥品、安排病人入出週轉、為隔離病區內的戰友傳遞信息和藥物,協助隔離病區內的戰友完成好護理工作。雖然我在隔離病房外,卻有著滿滿的擔憂,隔離病房的戰友們會不會憋氣呼吸不暢?會不會因為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不是很清晰的護目鏡、戴著三層厚厚的乳膠手套而無法完成護理操作?會不會因為語言不通無法理解患者的需求?會不會因為防護不到位而暴露?會不會在操作時發生針刺傷?會不會在搶救病人時,找不到液體和儀器?會不會......擔憂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萬幸的是,一個班下來,大家平安順利,隔離病房的戰友們不負眾望,順利完成各項任務。作為主班的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起碼今天,我平安地帶回了我的戰友們。

2月27日20:00—24:00 隔離病房護理班

我和大部分首次入隔離病房的戰友們一樣,心情是複雜的,心懷期盼又夾雜著害怕!一層層地穿好防護服、戴好手套和護目鏡,最後一個神聖的步驟便是,在我的戰袍上寫上我兒子們的名字和我自己的名字,因為我承諾過,一起上戰場!

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就遇到了驚心動魄的15s。

在剛進入隔離病房進行床旁交接班時,患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神志清楚,未訴不適,生命體徵尚且平穩,血氧飽和度97%。

21:28再次巡視病房時,患者訴有胸憋,血氧飽和度降低至88%,呼吸增快至33次/分,立即通知醫生。同時與組長楊江亭、組員師志國立刻開始連接備用的高流量吸氧裝置,並不斷安撫患者。

“連接裝置”,此時患者血氧飽和度降至81%,患者一邊用雙手扯著衣領,一邊高喊“醫生護士救我!”;

“設置參數”,此時患者血氧飽和度降至73%,患者已出現面部、嘴唇青紫,劇烈搖晃著兩側床檔;

“佩戴”,此時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已降至62%,患者如溺水一般掙扎,不敢想象患者經歷著怎樣的痛苦。

“床旁安慰患者,觀察病情”妥善佩戴後,我們一邊握住患者求救的雙手,一邊安撫患者,“沒事沒事,你看,我們都在你跟前,氧氣也調好了,呼吸機也在旁邊,你不要怕!”。隨著大家的安撫,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逐漸上升恢復,68%、74%、83%、92%、96%。30分鐘後,當我們再次巡視病房時,患者生命體徵平穩,患者已入睡。

驚心動魄的15s,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生命太脆弱,15s很短又很長,專業是用來救命的!

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在隔離病房內,最大的挑戰,就是呼吸!因為防護的原因,想要維持正常的呼吸已是不易,但我們還要維持病房秩序,要對患者進行宣教,要對入出週轉的病人囑咐注意事項等等。所以,每說一句話之前,我都需要先深吸一口氣,然後再說,不然真的會喘不上氣!

在巡視病房的時候,有很多暖心的患者。他們為了讓我節省體力,在我說話時,都會有一個小組長負責維持秩序,讓大家都安靜下來,等我說完後,再組織大家發言。

因為我聽不懂武漢方言,所以之前我對戰友們的擔憂,發生在了我自己的身上。在巡視病房中,有一位老爺爺,一直在跟我說著什麼,但是我很認真的聽,也沒能聽懂。這個時候,可愛的伯伯們來“救”我了,他們幫我翻譯,說爺爺沒有吃飽飯,肚子餓!我回問爺爺是不是沒吃飽,爺爺摸著肚子說“有空就搞一點,搞一點”!於是我聯繫了隔離病房外的護理主班,為爺爺送進來了一些吃的。看著爺爺和伯伯們,就像孩子一樣,渴望被照護,又怕添麻煩。

到了測量生命體徵的時候,我叮囑大家,“每個人,都不要離開自己的床位,大家平躺在床上,我會一個一個過去量哦!”沒有想到,每個伯伯都非常的配合,每個人都非常標準的躺在床上等待,樣子非常可愛。我知道,他們這是在保護我,不願跟我發生不必要的接觸,不想讓我說過多的話。伯伯們,為你們點贊!早日戰勝病毒,早日康復!加油!

抗“疫”日記 | 臨汾市中心醫院吳晶:送給生命的禮物

使命使然,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很多很多人問我,你們醫院會有自願報名去馳援武漢的嗎,我告訴他們,報名報的遲了就排不上你了!這樣的回答是玩笑,更是事實!他們都很驚訝,問我為什麼,我想了想,也沒有想出來到底是為什麼,就是覺得應該去!以前我不懂什麼是使命感,現在我想,那就是做為醫護人員的使命感!

我熱愛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使我快樂。我快樂的源泉,是日夜相伴的同事之間的信任和幫扶,是患者放下戒備後對治療和護理不斷提升的依從性,是患者遠離疼痛後的笑臉,是家屬眼睛中流露出的希望和認可。這些點點滴滴看似平凡淡如水,卻是我送給我的生命最美麗的禮物;這些點點滴滴,讓我的生命日日綻放花朵。

轉自 臨汾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