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每次活動半小時嗎?如果只是為了排痰那麼可以用排痰機代替嗎?


郭丹老師告訴我們,這段視頻是日本和歌山縣立醫科大學ICU病房收治的一名處於意識障礙期的患者。在臥位時,這名患者意識較差,對醫生給予的任何詢問無反應。但綜合評估後,醫院還是決定對他開始進行第一步

「站立位」的「超早期康復」治療

每次活動半小時嗎?如果只是為了排痰那麼可以用排痰機代替嗎?

日本和歌山縣立醫科大學ICU對患者進行超早期康復訓練| 圖片由郭丹老師提供


在這段視頻中,醫生首先對患者說,「你把腿蜷起來」,隨後就扶他坐了起來。我們能看到,原先還意識模糊的患者,在醫生的詢問下,有了點頭的反應。這時,一名醫生從背後將患者抱起來,呈站立位姿勢,一名醫生雙手護住患者的膝關節處,幫助患者站立。幫助患者固定雙腿的醫生期間不斷詢問患者,「先生,你現在很累嗎?有什麼不舒服嗎?」。這時我們可以觀察到,患者看了看自己的身體。雖然在這短短1分多鐘的視頻裡,我們看到患者只有簡單的兩個反應,一是點頭,二是目光的反應,並且都是輕微的反應,但這種早期的「喚醒機體」的方法,也是通過「站立位」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進行的,並且對患者(尤其對於意識障礙者)的康復訓練,尤為重要。


對於患者的康復治療,郭丹老師特地強調了「溝通的重要性」

。她說,在日本,即便是對於這種意識障礙的住ICU的患者,醫生都一樣非常重視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通過語言的交流、喚醒,對身體機能的喚醒,他們能從中進一步全面瞭解何掌握患者更多的信息。

每次活動半小時嗎?如果只是為了排痰那麼可以用排痰機代替嗎?


「從這張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把與患者溝通放在多麼重要的位置。而且在日本,他們認為醫療事故的66%原因都是因為沒有與患者達到有效的溝通。而溝通的重要性,是要明確自己的表達,確認對方的理解,減少溝通造成的誤區。尤其是醫務工作者之間的溝通,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都要準確、仔細。不明白的要反問直到清楚,減少誤區。」郭丹老師說。


「『康復訓練』有多種指證,哪些情況下應謹慎實施/終止/暫停?」


郭丹老師告訴我們,「康復訓練」有多種指證,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哪些情況下就必須謹慎實施康復訓練?哪些情況下需要立即終止康復訓練?哪些情況下需要暫停康復訓練?都有詳細的規定。


> 以下這11種是需要「謹慎實施康復訓練」的指證:

1、安靜時脈搏40/min以下或120/min以上;

2、安靜時收縮期血壓70mmhg以下或200mmhg以上;

3、安靜時舒張期血壓120mmhg、以上;

4、勞作性心絞痛症;

5、房顫且有顯著的緩脈或頻脈的情況;

6、心肌梗塞發病後循環動態不良的情況;

7、有顯著的心率不齊的情況;

8、安靜時胸痛;

9、在座位上頭暈,冷汗,嘔吐等情況;

10、安靜時體溫在38度以上;

11、安靜時氧氣飽和度(SPO2)90%以下。


> 以下這7種是「終止康復訓練」的指證:


1、中等度以上的呼吸困難,頭暈,嘔吐,心絞痛,頭痛,強疲勞感等出現時;

2、脈搏超過140次/min時;

3、運動時收縮期血壓在40mmhg以上或擴張期血壓上升20mmhg以上的情況;

4、呼吸加快(30次/min以上),出現氣喘的情況;

5、運動導致心律不齊的情況增加;

6、出現脈搏減慢;

7、意識狀態惡化。


> 以下這4種是需要「暫停康復訓練」的指證:


1、脈搏數超過運動前的30%的情況。但是在靜養2分鐘而不能恢復到10%以下時,可以終止訓練或者切換到低負荷運動;

2、脈搏超過120次/min時;

3、1分鐘內出現10次以上的期外收縮的情況;

4、輕微的心跳,出現氣喘的情況。


郭丹老師叮囑我們,要嚴格按照這些指證對患者謹慎實施/終止/暫停康復訓練,患者及其家屬也可將其作為自我判斷的標準,對自身機體適不適合進行康復訓練有一個初步的把握,同時,患者及其家屬也應積極地將情況如實向醫生進行反饋,積極的溝通交流,是確保康復的重要前提。


專家簡介


每次活動半小時嗎?如果只是為了排痰那麼可以用排痰機代替嗎?

郭丹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醫學科外聘專家;日本醫療保健學博士、日本理學療法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