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云龙用重金调来孙德胜,未打过一次胜仗,李云龙亏了吗?

esd2012


胜利的标准很难定义。孙德胜阵亡的那一场仗我认为是胜利了。这种胜利不是一场战争一次交战的胜利,而是战略上的胜利。孙德胜及其铜陵下的骑兵连尽管全部阵亡但却意义非凡。


孙德胜率领他的骑兵连拖延住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为总部转移和独立团撤退争取了足够的时间,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和损失,为后期的中国抗战保留了有生力量。这难道不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吗?

除此以外孙德胜在之前的战役中也有很精彩的表现。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获得了一个骑兵营的战马之后。虽然被旅长打劫一番之后,只剩下了一个骑兵连的马匹配置,但是李云龙却仍然不惜耗费5挺机关枪向新一团换来了孙德胜。


换来的孙德胜身上的任务艰巨,李云龙给孙德胜下达的任务:由其担任新组建的骑兵连连长,并且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专心训练骑兵连。在三个月之后骑兵连要犹如一把利剑出鞘!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这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孙德胜凭借着他那一副狠劲真的将骑兵连训练出来了。

在李家坡之战中,一直心急如焚的李云龙在接到上级的命令之后,兴奋不已,一不小心脱口而出,说出了全团参加战斗。结果就连独立团的厨师马夫都去骑兵连借刀。这使得孙德胜和骑兵连和全连战士纷纷请战。孙德胜更是直接去找团长李云龙要求下达作战任务。


这时的李云龙才从兴奋中冷静下来,发现自己刚刚的命令出现了错误。于是想要改口为独立团除骑兵连以外全部参加战斗。这样的行为孙德胜怎么会认同自然是要找政委赵刚评理。最终在赵刚的游说之下,李云龙不得不同意孙德胜的请求,但是要求骑兵连全部改为步兵行动。而且是在全团的最后冲锋。实际上李云龙还是想要在这三个月之内,骑兵连无仗可打,专心训练。

但是后面的表现我们看到了孙德胜所率领的骑兵连尽管是在最后冲锋,但是孙德胜要求骑兵连的战士们即使在马下也要比那些步兵跑的要快。冲锋要冲到最前面去,最终战场上的一些镜头使我们看到孙德胜和骑兵连的战士们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杀敌之凶悍丝毫不亚于其他步兵连。



这还只是在电视剧中重点描写的胜利,而孙德胜和骑兵连全部阵亡的那场战斗。也是表现的虽败犹荣。我们看到那场战争中骑兵连在每次冲锋之后,都有一批士兵倒下了,但是剩下的士兵却依然在冲锋。

最后只剩下了独臂的孙德胜依然不忘喊出那一句话:“骑兵连进攻!”,尽管孙德胜最后也倒下了,但是也赢得了对手的敬重和钦佩。这就是军人的亮剑精神。也就是说整部电视剧中孙德胜可以说是亮剑精神的最好诠释者。他用生命来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和敢于亮剑的民族精彩。



所以孙德胜没有败!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个词!


珞珈山的猫




李云龙赚大发了,姑且不论在反扫荡中孙德胜带领骑兵连以全体阵亡的代价起到了丢车保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孙德胜训练出来的这支骑兵部队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李云龙在战法上得到了启发和使用骑兵的作战经验。



八路军在抗战时期最缺乏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军事干部,人才的制约往往就是队伍发展的瓶颈。如果没有孙德胜,李云龙要么在突袭万家镇时要求孔捷抓一两个懂马术的伪军回来参与骑兵部队的训练,要么就趁旅长打劫时要求上级派人。这两办法都可以把骑兵连建立起来,但是跟自己的老部下相比,用起来就没有那么顺手,而且也很难像孙德胜那样两三个个月之内就让新组建的骑兵连形成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李云龙见识了骑兵在机动能力上所表现出的战斗力,自从有了骑兵连,但凡遇到战事,李云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骑兵连,尤其是在应对李家镇兵变时,这支重新组建起来的骑兵连在半个小时之内赶到李家镇突袭钱伯钧的两千叛军,不但镇压了叛乱,而且还救了云飞兄一命;叛军的武器装备也收入独立团囊中,为李云龙继续扩大部队规模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用五挺机关枪换回的孙德胜实在是物超所值,可以说如果没有孙德胜,独立团在反扫荡中伤亡会更大,甚至有可能会被敌人歼灭,后面的故事里也就没有李云龙了,楚云飞也很可能被钱伯钧干掉了。



李云龙虽然是个文盲,但他却懂得人才对部队发展的影响,而且他本身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指挥官,在战争中得到的任何启发都会活学活用,比如骑兵对步兵的压倒性优势这一启发促使他组建骑兵部队的举措;还有山本特工队的特种作战,这种作战新思路简直影响了他的后半生。



自从在赵家峪差点被山本特工队“斩首”以后他也组建了由段鹏带领的特战小分队,这支精兵在李云龙手里几乎每战必用,而且还要亲自带队进行特种作战。



孙德胜本身虽然没有为独立团打过多大的胜仗,但是他属于独立团战法革新的火种,他的存在是不可取代的,他所创造价值又岂是区区五挺机关枪所能比拟的。


兵器知识谱


孙德胜原来是西北军石友三的部下,后来石友三当了汉奸,孙德胜便投靠了八路军,成为了李云龙的部下。李云龙被调任独立团之后,用几挺机枪从新一团团长丁伟手里换了回来。丁伟送给了李云龙一个骑兵营,最后组建成了独立团骑兵连,骑兵连连长就是孙德胜。

独立团骑兵连参加了两次战斗,一次是李家坡之战时,由于是仰攻,孙德胜率领骑兵连徒步参加战斗。孙德胜骑兵连的进攻顺序排在了全团最后,最后却冲在了前面。李家坡之战是独立团骑兵连首次参加战斗,伤亡十余人,连长孙德胜打扫战场时被打伤。第二次是日军扫荡,骑兵连被日军的骑兵联队包围,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出重围,孙德胜的骑兵连吸引了日军的骑兵联队,纵然是敌众我寡,孙德胜也敢于同日军亮剑,最终战至一兵一卒,倒在了日军的剑下。骑兵连这种敢于同敌人亮剑的精神得到了敌人的尊敬,也正因为骑兵连的牺牲而掩护了大部队的转移。从一点上来说,李云龙是不亏的。



历史军魂


熟悉《亮剑》的观众都知道,李云龙在苍云岭战斗里,因为没有遵守上级的指令进行突围,虽然也成功的完了任务,但是在战后依旧是被处以了惩罚,撤掉了其团长的职务,被调到了后勤部的被服厂工作。这时候接管新一团的人,是李云龙的相处多年的老战友丁伟,可以说这次总部的考虑也非常的周全,因为李云龙虽然是违抗了上级的命令,但是毕竟还是功大于过的,为了怕打击李云龙的信心,所以让丁伟来接管李云龙的部队,这样兴许能让李云龙心里好受一些。就在丁伟和李云龙在进行职务交接的过程里,或许是出于同情,丁伟便将万家镇里有一个伪军骑兵营的消息,告诉了李云龙。
不过,李云龙的被服厂之旅还未进行几天,他的另一个兄弟孔捷,也遭遇了和他一样的下场,也被上级撤销了团长一职。不过不同的地方是,李云龙是因为抗命而撤的职,孔捷却是因为吃了败仗贝贝撤的职。在上级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李云龙又再次接到上级的任命书,将其重新调回了一线作战部队,接替了孔捷的职务。李云龙在到了独立团以后,便想起了万家镇的事情。最后在李云龙和孔捷的策划之下,这个骑兵营没费多大功夫,就被孔捷给带回来了。

一开始李云龙想一口吃个胖子,准备自己搞一个骑兵营,但是未曾想半路却遭到了大姐,旅长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知了李云龙发财的消息,硬是让李云龙交出了三分之二的军马。没有办法,李云龙只好打消了搞骑兵营的念头,准备搞一个骑兵连。军马是有了,但是领头的人却没找到,骑兵是个特殊的兵种,要想发挥骑兵最大的战斗力,就必须得找一个厉害的领导人。于是李云龙便想起了身在新一团的那个老部下孙德胜,这个人早年就是在石友三手里的骑兵连长,让他来带这个队伍,实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但是此时的新一团的当家人并不是自己,想要将孙德胜搞过来,实在是个难题,因为这件事要说服丁伟。就在之前,这个骑兵营的消息就是丁伟送给自己的,并且还捎带上了张大彪,所以李云龙的骑兵连已经到位,丁伟自然想要一波好处。在经过双方的商量以后,李云龙最终以五挺机枪的代价,带走了孙德胜。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李云龙用重金调来孙德胜,未打过一次胜仗,李云龙亏了吗?

虽然孙德胜在到了独立团之后,整天只知道训练骑兵连出操,并没有参加过什么战斗,也没有什么大的军功,好像李云龙这笔买卖亏大了。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反李云龙这笔买卖非常合算。在鬼子的扫荡期间,李云龙跟赵刚身边只有三个连的兵力,其中就有这个骑兵连,眼看就要被鬼子包围之际,孙德胜带着骑兵连竟然吸引了鬼子一个联队的兵力,而且这一联队的鬼子也是骑兵,可以说这伙鬼子要是咬住了李云龙等人,那么几乎就没有了生还的可能性。幸好孙德胜牺牲了自己连队,保住了李云龙和赵刚等人生命安全。
这样来说,李云龙等人这次的性命,完全就是孙德胜救的。虽然看着五挺机枪非常的值钱,但实际上,李云龙这次的买卖实在太合算了。他李云龙的性命,可比五挺机枪要之前多了。

大琦子


在抗战剧《亮剑》中,骑兵连长孙德胜算不上主角,但一句“骑兵连进攻”,却喊出了中国军人的铁骨铮铮,这一幕,曾让多少人泪目!

孙德胜是李云龙的老部下,新一团的步兵,李云龙到独立团时只带走了张大彪,孙德胜是后来李云龙用五挺轻机枪跟丁伟换的。

李云龙对赵政委说了,虽然是一个班里混出来的兄弟,但丁伟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

在《亮剑》中,孙德胜的骑兵连,也并不是没打过胜仗,在歼灭山崎大队的战斗中,独立团全团出击,就连炊事班都参加了战斗!

骑兵连长孙德胜,虽然是骑兵,但在这次战斗中,他们比其他步兵还要冲锋在前,李云龙都说他,怎么你们骑兵比步兵还冲的快!

孙德胜告诉李云龙,虽然是骑兵,但下了马,他们一样比步兵跑得快!从这里可以看出,孙德胜勇往直前,奋勇当先的战斗精神!

李云龙靠着亮剑精神带出一直铁打的部队,但独立团的亮剑精神,同时又是由许多不怕牺牲的将士共同塑造,这其中就有孙德胜这样的基层军官!

五挺轻机枪换来孙德胜,李云龙亏吗?

当然不亏,在突围的时候,要不是骑兵连牵制住日军的骑兵联队,李云龙等人能够顺利突围吗?或许还真的不一定!



事后日军对李云龙格外重视,其中也有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李云龙手下这些如孙德胜一样的勇士,给独立团不断加分。

孙德胜为李云龙训练出一直铁打的,不怕死的骑兵,突围战中一马当先,用骑兵连拖住敌人为李云龙突围换取机会,可以说是十分的悲壮了。


Mr农村大姚


奥利给


郭炫迈


孙德胜,抗战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骑兵连连长,人物出场次数并不多,且在掩护团长李云龙和政委赵刚撤退的过程中,主动率所部吸引日军主力最终战死沙场,但却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人年少时,在路边要饭快饿死了,是石友三将其收留,日本人打进来了,石友三却当了汉奸,因不愿当汉奸,孙德胜就投奔了八路军。

李云龙知道孙德胜的底细,从皇协军那里俘虏了骑兵以后,就用5挺歪把子从丁伟的新一团换来了孙德胜,让其重操旧业,当骑兵连连长,因其带兵非常严厉,鞭抽笨头笨脑的士兵,而受到了政委赵刚的批评,但经其亲手调较,骑兵连成了嗷嗷叫冲锋在前的独立团主力,孙德胜果然不负众望。

作为一团之长,李云龙历来当骑兵是宝贝疙瘩,在攻打孤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日军山崎大队时,全团就连伙夫都上了,唯独不让骑兵部队上,孙德胜遂主动请缨。

一番软磨硬泡,孙德胜领着不骑马的骑兵,徒步最后出发,却率先冲上了主阵地,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其一手调教出来的骑兵连,即便当步兵使唤战斗力也是杠杠的。

在残酷的反扫荡战中,由于敌众我寡,独立团不得不以连排为战斗单位,从四处分散突围,为了掩护团长和政委突出日军重围,孙德胜主动带领骑兵连打开日军重重包围的一个缺口,但却陷入了日军第4旅团黑岛骑兵联队的重兵包围。

抗战时,日军甲级师团所辖一个骑兵联队,尽管兵力没有甲级师团3800人的一个步兵联队兵力多,但也有1600人马,比其他交战国军队的一个团兵力还要多。

此外,除了战马、战刀、骑枪等最基本的配置以外,日军的骑兵联队还有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等武器,装备并不比步兵联队差,显然孙德胜一个区区100余号人的骑兵连,陷入日军一个骑兵联队的包围,肯定是凶多吉少了。

果然,孙德胜见突围无望,就停止了撤退,命令全体勒转马头,率部主动向日军骑兵联队发起进攻,在一波一波的冲阵中,骑兵连存活下来的战士越来越少。

最终,仅剩下孙德胜一个人,且左臂已被日军马刀砍断,依然口喊骑兵连进攻,发起了对日军骑兵的最后一次冲击,独立团骑兵连悲壮地全体战殁。

但骑兵连没有一个孬种,英雄顽强地战斗到底,深深触动了贵族出身的日军骑兵联队长黑岛森田大佐,命令部下全都厚葬八路军骑兵,说他们都是真正的勇士。

孙德胜的骑兵连,以全体光荣牺牲,赢得了独立团团长和政委率大部队突出重围,是骑兵连对独立团所做的最大奉献,突围成功幸存下来的独立团官兵,内心深深感激骑兵连无私的奉献精神。

倘若没有孙德胜率领骑兵连的主动献身精神,以当时战场的严峻态势来判断,团长李云龙、政委赵刚以及独立团大部分战士,恐怖都很难突出日军的重重包围。

综上,李云龙用5挺歪把子将孙德胜从新一团换来,让其担任骑兵连长,负责骑兵连的技战术训练,在关键时刻,终于发挥了巨大的步兵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李云龙的投资非常值,以骑兵连的牺牲,保全了独立团大部分官兵的生命,保留了继续杀敌的革命种子,必将在晋西北战场,给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国平军史



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亮的是气场,亮的是一直军队的战斗力,亮的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一次,国军358团团长协副官来李云龙不考察,如是说,“明知是个死,也要敢于亮剑。”

这就是李云龙倡导的培养军人狼一样的精气神,不惧怕,敢拼。而独立团就是被锻炼出来的一群嗷嗷叫的群狼。这就跟企业文化是一样,是一个企业的魂。

孙德胜就是具有坚硬、不屈不挠军人狼性精神的骑兵人才。石友三投靠日本人后,他才投靠了李云龙,惺惺相惜。他们都是硬骨头,品行相投的人。


李家坡消灭山崎大队战役中,本来是仰攻作战,骑兵不在规划中,骑兵连连长孙德胜来请找,请求徒步参加战斗。而战斗中也是从战斗序列最后骑兵冲到了前面,砍了几十小鬼子。从此战,孙德胜的管理才能和军事素养得到全团认可,威慑不小。

1942年,反扫荡中孙德胜骑兵连为了掩护全团撤离,硬拼鬼子一个骑兵中队,战至最后一枪。

为此,李云龙心痛不已。

但是,孙连长留下来的骑兵精神却永远留在了独立团,军魂不灭。后来,李云龙又迅速组建了新的骑兵连、甚至骑兵团。

只要精神不灭,军魂永远在锤炼,独立团就永远嗷嗷叫。这也是独立团有众多像孙德胜一样的军人做出的榜样力量。

锻造了顽强不屈、敢死敢战、狼气十足的军魂。



借你来往


李云龙用重金调来孙德胜,未打过一次胜仗,李云龙亏了吗?

虽然李云龙经常把打仗比喻成做买卖,但是5挺机枪换来的孙德胜真不亏,也许没有孙德胜训练出来的骑兵连,独立团早就没了。


抗战连续剧《亮剑》中,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独立团骑兵连,出场次数并不多,但骑兵连为掩护团长、政委率领的团部直属机关摆脱日军的重围,主动杀入日军阵地,暂时打开了一个却口,以自身的全部阵亡,换来了团部的安全转移,骑兵连最终的死亡冲锋非常震撼,成了《亮剑》中最经典的桥段之一。

孙德胜,原是石友三部下,石友三对其有救命之恩,但石友三投靠日本人,不愿当汉奸的孙德胜就参加了八路军,是原新一团团长李云龙的部下。

李云龙担任独立团团长时,给第386旅旅长提的条件中,就希望带走原新一团一营营长张大彪,旅长考虑后同意了,所以李云龙是带着张大彪去独立团上任的。

独立团团长任上,李云龙想起了丁伟接替自己担任新一团团长时说要送老李一份大礼,原来万家镇有皇协军的一个骑兵营,于是,派副团长孔捷率了一个营的兵力,采用偷袭战术将皇协军骑兵营搞到手。

可惜,整整一个骑兵营,竟然被旅长趁火打劫弄走了2个连,李云龙就只剩下了1个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就是李云龙从新一团团长丁伟那里用5挺歪把子机枪换来的,因为他知道骑兵连只有孙德胜能带起来,形成一把杀敌的利剑。

孙德胜,原本在石友三69军骑兵团干的,对驾驭骑兵轻车熟路,政委赵刚发现孙德胜在训练场上鞭抽战士时,就严肃地批评了他,但孙德胜似乎很委屈,对学不好不长记性的兵,就得用鞭子让其长长记性。

其实,孙德胜带兵还是非常有一套的,他只是在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提高骑兵的技战术性能和战斗力,貌似粗暴但却有效果,李云龙就认可他带兵的一套。

原八路军第28团团长,此后接替李云龙新一团团长的丁伟,尽管和李云龙一样打仗有一套,但也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和李云龙一样,从不做亏本的买卖,知道孙德胜是块料,老李把骑兵连弄起来了,孙德胜必然要走,放人可以啊,李云龙你小子得出点血。

于是,就有了李云龙对政委赵刚说,孙德胜是他用5挺歪把子从丁伟那里换来的,可见李云龙对孙德胜的器重。

当然,李云龙识人用人有一套,在李家坡全歼山崎大队的战斗中,主动请缨出战的骑兵连,徒步最后一个出发,但却是第一个到达日军阵地开展白刃战的单位,孙德胜带出来的骑兵,即便徒步作战,也都不输步兵,可见骑兵连的战斗力。

最终,孙德胜主动冲击日军,为被包围的团部打开了一个临时缺口,李云龙、赵刚才趁机突出日军重围,但骑兵连却遭到规模数倍于自身的日军骑兵联队的攻击。

断了左臂的孙德胜,高喊骑兵连进攻的口号,一个人一骑马一口刀,向大队日军骑兵发起进攻,结局可想而知,但骑兵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敢于向强敌主动亮剑,却获得了对手的尊重,日军骑兵联队长黑岛大佐命令部下厚葬八路军骑兵官兵,孙德胜和他的骑兵连,死的光荣,死得其所。


伟哥剪好剧


这可不能这么算。

你用五挺机关枪换过来一个孙德胜让他组建的骑兵连,我想问你你想让他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想三国无双一样,跨上战马,开个无双技能直接冲进去屠杀吗?

醒醒吧,在战场上面所有的人都是炮灰,不是在棋局上面随意都可以舍弃掉的一个棋子,只要你能够换到敌人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装备,你这个炮灰的命也就值得了。

对李云龙来讲,骑兵连时一定要组建的,为什么?在李云龙一直所组建的防区里面,李云龙的部队可以说防御的面积特别大,这样的话一支强悍的机动力量,这是必不可少的,你比如说突袭钱伯钧的那一战,如果没有骑兵连的快速突击,别说是拿下钱伯钧了就连去救楚云飞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说骑兵连对于缺少机械化力量的中国军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李云龙在电视剧里面的设定,他的部队本身战斗力强悍,面积又广 ,跟敌人又是犬牙交错,战场情势瞬息万变,一支高机动的兵力那是绝对少不了。

当然,你说换一个孙德胜知不知道那肯定值得,首先第一点,李云龙这个骑兵连的装备是等于别人白送的,别人送你礼了,你受之不恭,拿就拿了。但是如果这些马匹在你的手里,只能够当成士兵的下酒菜,或者是指能够用来运输物资,别人送你这些东西完全就没有意义呀!

好像我刚开始所说的那样,你就算是一个炮灰,也得起到炮灰的作用去牵制资源,好不容易拿过来的战马,那肯定得要发挥它战马的作用,但是李云龙不懂得训练骑兵正是需要专门的人才的,孙德胜就懂,孙德胜可以说解决了李云龙的燃眉之急。什么意思?我有一把好刀,我不知道该怎么用它,来了一个人,给我撑撑门面,给我训练一支强悍的战斗力,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孙德胜可以说救了李云龙一命,大家想想,反扫荡的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那个时候一个骑兵联队呀,如果这一支骑兵联队不追着骑兵连跑,而是选择追着李云龙跑,李云龙能跑的掉吗?两条腿的毕竟跑不过四条腿的,更何况别人后面还跟着一群两条腿的。

孙德胜可以说间接的救了李云龙的团部,和李云龙的性命,当然,代价是惨烈的,但是呀!还是那句话,战场上面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抛弃出去的棋子,说一句不大好听的话,如果说能拿一个李云龙去换拿下太原城,我相信陈庚也会这么干。

从道理上来讲,孙德胜把训练骑兵的方法教给了李云龙,与此同时,还救了李云龙一命,五挺机关枪值不值得,值不值一个团长的性命,值不值一整个团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