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再也不好找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再也不好找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眼睛睜得再大也不好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熙熙攘攘的古代,貨幣的流通中主要靠銅錢、金子和銀子,其中銀子最值錢。俗話說得好,沒錢寸步難行,但是最痛苦的確是,明明你就在我眼前,我卻一直看不見你。黑乎乎的銀子掉在地方,去哪找呀!有人提出疑問古代銀子不是銀錠嗎?那實在不好意思了,其實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古代的銀子與真正的古代銀子,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究竟古代的銀子張什麼樣?沒錯啦,就是黑乎乎的一塊,全是牙印子。

銀子的地位

在瞭解銀子時,我們來,先了解一下銀子的地位。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再也不好找

銀子作為古代的流通貨幣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我國的古代銀子與金子和銅錢一直在扮演著重要的流通貨幣的角色。銀子的地位甚至在古代高於金子。

銀一直是自然界的貴金屬,延展性和柔韌性極好,比金活潑,但是銀的單質形態極少,造成銀的發現比金晚,再加上開採技術的有限,在貨幣流通中比金子更貴。

銀在古代的流通貨幣中,被稱為“白銀”,這也使得一些影視作品中對“白銀”產生很大的誤會,認為古代的“白銀”就是銀閃閃的,雖然古代在為“銀”這個貴金屬命名時,確實是取明亮的意思,但其實古代的銀子一點也不明亮,不僅不明亮,反而黑乎乎的。

追溯貨幣的出現,在原始社會時人們習慣用貝殼,以及一些比較稀有的東西,物以稀為貴。到了秦朝,秦始皇統一之前的貨幣比較混亂,像鏟幣、刀幣和環錢等,流通起來非常不便,秦始皇時期統一六國後,

統一了貨幣,秦半兩(方孔銅錢)通行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再也不好找

古代經常有人說腰纏萬貫,想象一下,一個人的腰上纏著一圈圈的銅錢,莫名有點滑稽,甚至可能會懷疑這個人會不會被這些萬貫的錢累死。

一直到了宋代,交子(紙幣)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一出門就帶一大堆銅錢的窘境。到了元代,我們的銀子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市場上流通。但是銀子還沒有正式的名字一直到了明代才有了“元寶”的稱呼。

而“元寶”真正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在清朝。

銀子的地位,隨著朝代不斷地變化著,但是銀子的流通,在普通的百姓手中一直很少,大多數百姓沒怎麼見過銀子,有些人甚至一輩子沒有見過銀子。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再也不好找

銀子在古代開採比較少,隨著技術的進步,銀的開採量變多,價值也相應的會變低,造成現在,我們的很多銀飾品價值一直低於黃金飾品。黃金恰好相反,古代開採量大,隨著技術的進步,金子的開採量逐漸的低於銀子,造成現在一部分人,會有囤金的習慣。

古代的銀子一直稀少,所以在很多古籍中,一兩銀子在古代可以是一戶普通人家一年的開支。一斤的豬肉也就是幾十文的銅錢。如果一戶人家有幾兩銀子,今年算是發財了。如果有幾十兩的銀子,那就是有錢的老爺了。幾百兩銀子甚至上千兩銀子就是富豪了。可見在古代銀子地位之高在貨幣中。

尷尬的“樣子”

銀子雖然有著很高的經濟的地位,畢竟明代才有了“元寶”的稱呼。但是銀子因為時代原因,使銀子在古代的人們面前,只有一副黑乎乎的樣子。這使得銀子在古代雖然地位很高,但是很多人不得見真容。很多人想著銀子呀,肯定很閃亮。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再也不好找

實際上,古代的開採技術有限,再加上銀比較活潑,使得最終提取出來的銀子摻雜著很多的雜質,在日常的生活中極為容易氧化,在古代,實際流通中實際是黑色的銀子。

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一大群人去酒樓茶館,會隨手賞小二一些銀子,小二就會欣喜地用牙咬一口。確定軟不軟,如果銀子口感軟就會興高采烈地離開,要是口感不軟,小二就會破口大罵騙子之類的。

這時我們很快想到身姿豐腴面色黝黑的銀子。前面我們提到銀子在古代由於開採和加工的技術有限,再加上銀子經常處於流通中很容易的氧化,這一切使銀子看起來黑乎乎的。另一半說銀子身姿豐腴也是因為在明代,銀子可是有“元寶”之稱的。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再也不好找

雖然“元寶”不經常在民間流通,但是“元寶”依然是古代重要的流通貨幣。“元寶”的外形是橢圓形狀有點類似長方形,“元寶”兩邊高中間低,“元寶”的底部有著蜂窩的形狀。這些“元寶”會在身上刻著官府的印記。

而在民間流通一些碎銀子,這些的碎銀子也不是用牙咬下來的,而是用專門剪銀子的工具剪成一定的重量。專門工具剪下的銀子小巧,方便攜帶,但同時也容易丟。

通過對上面對銀子簡單的介紹,我們可以瞭解到銀子沒有想象中的膚白貌美,甚至在古代是一種很尷尬的“樣子”(黑乎乎,全是牙印)流通在古人手中。

既見君兮君不知

經常說浪裡淘金,其實在古代也可以發展個副業泥裡淘銀。但是這個副業太難了。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再也不好找

銀子在流通中,古代的人們經常使用的一種鑑別方法就是咬上一口,這讓銀子看上去傷痕累累,全是牙印。銀子黑乎乎的外貌使銀子一旦掉到地上,就會根泥土融為一體。小塊的碎銀子更是不好找,大的“元”掉在地上人們會看到一塊橢圓的黑塊。

黑乎乎又全是牙印一旦掉到地上,就是眼睛睜得再大也看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