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武则天的墓地至今无人敢挖?

曦瓜WaterMelon


这不是勇气问题而是能力和道德问题,乾陵虽然坚固而又神奇,但在现代化手段面前,仍是不堪一击。之所以不挖,无非顾忌两点,一是挖掘后没有能力保护其中的文物,二是挖坟掘墓之事,在心理上不能被大众所接受。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梁山,依山为陵规模宏大,其中埋了两位皇帝,分别是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武则天。陵墓的修建和地宫之中的奇珍异宝,分别耗费了两位皇帝当政时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据说陵墓中的宝物重达500吨。有人曾预言,乾陵地宫一旦面世,必将是世界奇迹。

乾陵从选址修建至今千年以来,一直具有浓厚的神奇色彩。据说当年选择的时候,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风水宗师先后外出选择,最后却不约而同地选中了梁山。而陵墓修建完成,李治和武则天先后下葬,乾陵仍上演了各种神话。黄巢发动四十万人挖掘乾陵,结果只挖出了一条深深的沟壑,却连墓道口都没见到;温韬带着几万人上梁山盗墓,到了半山腰却雷雨大作,并且数次皆是如此,最后只能无功而返;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也带着部队来碰运气,炸药炸大炮轰,乾陵仍岿然不动。

乾陵仿佛在冥冥之中有神灵庇护,成为唐代十八陵中硕果仅存的传奇。

但在1958年,乾陵的墓道却被几个放炮炸石的农民发现了。他们在山腰处放炮,一炮下去几条石头飞上了天空,农民们上前一看,这些石条显然都是经过人工加工,上面还连着铁条之类的东西。农民们赶紧向政府汇报:武则天陵墓炸开了。

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之后,历经近2年时间的工作,终于找到了通往乾陵地宫的墓道。这条长60多米的隧道中,砌满了4000多块石条,每条都有一、二吨重,缝隙之中还用铁、锡化汁浇灌,和史书中“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一模一样。乾陵地宫近在眼前。

刚刚挖掘完万历皇帝定陵的郭沫若又坐不住了,他激动异常地说:“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并于其后提议挖掘乾陵,陕西方面的考古部门也递交了《发掘计划》,眼看着那装满各种奇珍异宝的地宫,就要展现在世人面前。

周恩来总理却断然否决了这个计划,他说:“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周总理英明之极,当时如果开挖乾陵,必然会造成文物史上又一次灾难,甚至要超过定陵。

当年挖掘定陵之时,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多少文物在随风化飞,就连万历皇帝最后也尸骨无存,这样的事件即便称之为“浩劫”也绝不为过。试想,在定陵挖掘刚过去两、三年之后,考古手段和文物保存技术又能有多大进步,如果在那时挖掘乾陵,后果可想而知。

即便是到了今天,我们如果挖掘乾陵,客观地说也不具备多少先进手段,封闭了1000多年的墓室,一旦有外部空气进入,瞬间就会造成内部环境的破坏,书籍、丝织品甚至金属器皿等,都会遭遇灭顶之灾,绝对是不可想象之破坏!

更何况,李治和武则天已经沉睡地下千年,无端打破他们的宁静,在心理上也不会被人接受。

乾陵,不挖为好!


李飞叨


武则天的乾陵是和丈夫李治的合葬陵。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陵寝,因为两位墓主人都是皇帝。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乾陵从武则天葬入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的不是没有人挖乾陵,而是有很多人挖乾陵,只是没有找到墓室而已。

乾陵历史上也经历了很多次的被盗掘。但是呢没有一次找对地方找到墓道口。所以乾陵是唐朝18陵之中唯一一个保存完好,并没有被盗的陵寝。

第一次,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动用40万大军来挖掘乾陵,想要盗取其中的奇珍异宝。

可是在梁山上挖来挖去,最后呢,挖了一个40米长的大沟都没有找到墓道口。黄巢认为呢,可能是武则天和李治呢,再用一种神秘的力量保护着乾陵。加上又想到这是唯一一个两位帝王的合葬陵寝。一个小小的黄巢军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只好败兴而归,撤军而去。

第二次五代十国时期。温韬动用大军挖掘唐陵,取其中的奇珍异宝来扩充实力,扩充军队。

他这个动机看似和孙殿英盗清东陵是一样的,明面如此,暗地里却为丰富自己的腰包。

可是在挖到乾陵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挖不开了,可想乾陵的坚固。

古代的人比较迷信,在成功盗取其他皇陵之后呢,宝贝已经取了不少了,所以在挖乾陵心劲儿也没有那么大了。再加上总也挖不开,士兵们怀疑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保护着乾陵,挖掘乾陵是要遭报应的。所以便撤军而去。

第三次就是近代了。民国初期,军阀混乱,盗墓成风。孙殿英的本家孙连仲,也是以保护前年为噱头。派部队入住乾陵,准备盗墓。无奈乾陵地方实在太大了,在大炮炸药的威力下,依然没有找到墓道口。

孙连仲也只好撤军了。

要说老孙家的人实在是太想发财,可惜没有用在正道上。乾陵没有盗掘成功,可是孙殿英却把清东陵慈禧和乾隆的墓盗了个一干二净。

后来建国以后,人民政府对于文物古墓开始实施保护。

1958年,几个农民在山上放炮取石头的时候,小心炸开了墓道口。

真是费尽心思想要盗墓的人却什么都不可得。而该出现的时候,总是在合适的时机出现了。




后来关于乾陵的挖掘计划被周总理叫停,全国停止挖掘帝王陵的计划,于是乾陵就这样保护了下来。

乾陵是一座极具特色的陵墓。首先,这是唯一一座两座皇帝的合葬墓。同时呢,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性皇帝。

乾陵有太多太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为什么会利用无字碑呢?以及为什么所有的石像都没有投呢?是被后人盗取了还是修建的时候就没有,还是一个有待考证的历史。

所以现在的乾陵在我国相关部门的保护下,自然是不敢有人去盗取的。甚至犯罪分子连这个念头都不能动一下。


观复一鉴


武则天的墓既不简单也不普通,相反还来头很大。因为她的墓地建造者不简单,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风水师李淳风和袁天罡!武则天生前担心死后坟墓被盗,便派人找到李淳风和袁天罡来为自己建墓。

他俩接到命令后便开始着手为武则天勘察好的风水穴位,当时两个人并不是同时进行选址,而是一前一后进行。李淳风费时90天左右才找到地址,最后在那里抛下一枚铜钱。接着袁天罡开始选址,袁天罡在找到的地方抛下了一个银钗,让人意外的是银钗和铜钱都是同一位置。这样墓地选址就完成了。
作为帝王墓地的地址所在,这里当然是块风水宝地,收风聚气。这两位风水大师为打造坟墓也是耗尽心血。后世都认为武后墓一直未被成功盗取,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个人功不可没。

当时墓地的设计是由阎立德和阎立本设计,他们在图纸上设计了很多机关,且有些机关还是特意针对盗墓者设置。单一处墓穴,据传是按照长安城来仿造的,可见里面建筑宝物之多。传《兰亭序》也在里面,很多盗墓人因此都想进入。当年黄巢还动用了40万的起义军在梁山开挖,为的就是能够进入墓地里面夺宝。

民国时的军阀孙仲连也曾派遣一个机械师去开挖武后墓,甚至还动用了炸药将墓地炸开一个口,谁知墓地炸出的口子尽飘出浓烟还形成龙卷风,造成许多人当场死亡,其他人吓得四处跑开,最终无功而返。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没人成功盗取乾墓的原因。一是前人多次盗取出现诡异现象。二是墓地机关防御能力较高。再者就是国家的保护力度加大吧。


愚乐娱吧


做为一个生活在乾陵脚下的人,很适合这个问题。

先来说一下这个梁山,这个梁山可不是《水浒传》那个水泊梁山,而是葬有两位皇帝的位于陕西咸阳乾县城北的一座山。

从远处看的话乾陵就像是一个的“睡美人”。梁山共有三峰,南面两峰较低,中间为司马道(神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我们当地人也将其称为“奶头山”。

“乾陵"无数盗墓者折戟沉沙之处

”乾陵“葬有中国唯一女帝的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双皇合葬墓;唐十八陵中唯一一个保存完好,并没被盗的墓;中国目前三大未开发并且保存完好的超级皇陵之一。在这这么多的标签下,可想而之,惦记盗取这个墓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两个。

不说里面的那么多的金银财宝,就是为了可以证明自己在盗墓界的地位,可是乾陵因其坚固,神秘而让无数的盗墓者望洋兴叹。


说说那些有名的大盗”温韬“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

在我们当地有着这样的传说,说是这个乾陵是被保佑着的,只要你想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肯定会天降异象。

大盗温韬,他所盗陵寝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在他将唐十八陵中其他十七皇陵光顾完后,剩下这唯一一个乾陵,他肯定不会放过的。(温韬似乎生下来就是为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而来)

温韬和黄巢一样,他也兴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都是上山前还晴空万里,上山就乌云密布,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

连着三次这样,温韬怂了,(放谁谁也得怂,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旧五代史·温韬传》:“唐诸陵在境者悉发。”
《资治通鉴》亦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还有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以及军阀孙连仲不管是因为挖错方向,还是用现代化武器,最终都是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失败。

在1958年冬季,修复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因为石料不够,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意外的发现了墓口。我们这得人一直将武则天称为姑婆,乾陵我们就将其称为”姑婆陵“。

后来,因为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当时考古技术落后,当空气进入这个封闭近300年的空间后,字画绸缎内的文物迅速腐化,其他文物也有相当大的损失。

由于定陵中大量文物的损失,政府决定“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所以,乾陵的无人可挖,除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最主要得是技术不够成熟,一旦开始,挖掘里面珍贵的文物就面临毁坏得危险。


林染历史课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她给世人留下了很多问号,所以为了想深入探究了解武则天,人们认为她的陵墓就是一个突破口。所以历史上很多史学家都希望挖掘武则天的乾陵,很多盗墓者也将乾陵当成了目标。可是时至今日武则天的陵墓依然没有被打开过,之所以办不到,理由也让人难以想象。

地宫入口不好找

为什么乾陵的地宫入口不好找呢?这座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乾县的梁山上,乾陵中埋葬的是武则天和李治,所以这座陵墓的规模很大,让人叹为观止,远远就可以看到陵墓群,而且乾陵不仅有主墓,还有很多小的陪葬墓地,而这些陪葬墓地就多达十七个。乾陵的修建很细致,所以陵墓的地宫入口自然不好找,很多盗墓者都因为“无处下手”而只能放弃。由于乾陵的修建如此完美,所以到今天为止,乾陵依然没有被挖掘,而唐代十八陵除了乾陵之外无一幸免,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挖掘过程中发生怪事

另外人们对武则天的乾陵望而生畏是因为有很多恐怖的传说,例如在民国时期就有人想要挖掘乾陵,当时有一位军阀叫做孙仲连,他为了挖掘乾陵,曾经带领众人一起计划开启这座陵墓,并带走陵墓中的宝贝。当时孙仲连一伙人还带了很多炸药,可见他们是势在必得。当时孙仲连一伙人找到了陵墓的一个方位,然后就用炸药去炸,随后只听见一声巨响,陵墓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可是接下来人们却看到从这个缺口中冒出滚滚浓烟,这股浓烟朝向这伙人席卷而来,当时很多人因此而丧命,其他人都赶忙逃命去了,所以这次盗墓行动以失败而告终。后来这件事流传开来,也让盗墓者不敢前往,这也是乾陵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

技术有限不敢实施

虽然人们对于乾陵充满了好奇,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以目前考古研究领域所掌握的技术来看,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探究乾陵的奥秘。而且之前考古学者在挖掘定陵的时候就吃了很大的亏,当时一行人用工具将定陵开启后,眼睁睁地看到文物因为被氧化而瞬间变成灰烬,所以冒然开启乾陵只会重蹈覆辙,出于对文物保护的目的,不能冒然采取行动。


历史小地主


不是无人敢挖,而是没挖成功,因传闻武则天陪葬有500吨的珠宝,前后共有十七人来挖过,而且都是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最大时出动了40万人。

如果说这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一共有两个。一个是秦始皇的陵墓,挖不动。一个是武则天的墓,不敢挖。

为何会说不敢挖?因为盗墓者总是在快挖到墓口的时候,出现了诡异的神秘现象。

乾陵仿制唐都格局而建

武则天的墓称为“乾陵”,坐落在陕西省乾县城北的梁山上,离西安古城76公里,墓修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完工。因武则天持政时,国运昌隆、国库充盈,所以墓地建的规模相当宏大、雄伟富丽,堪称“历代皇陵之冠”。

唐时的堪舆家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所以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唐高宗和自己的“万年寿域”。乾陵完全仿制了长安城的格局建造,分为皇城、宫城及外郭城。内城置四门,东青龙门、南朱雀门、西白虎门、北玄武门。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还有狄仁杰等60朝臣像的祠堂、下宫等宏伟建筑群。

至于墓中的宝贝,考古专家推测里面至少有五百吨。前后通道两侧各有四间石室,里面装满了唐朝最值钱的金银财宝。而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过于顶级国宝《兰亭序》。据史料记载,《兰亭序》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宝贝,应该陪李世民入葬昭陵。但五代耀州刺史温韬盗了昭陵,在他的出土名单上没有《兰亭序》,那么有可能这个国宝就在乾陵里。乾陵一带也有民间传闻,《兰亭序》陪武则天入葬。

纷至而来的盗墓者

乾陵有着如此丰富的宝藏,因来了一大批的盗墓者,包括职业盗墓者、土匪、军阀、农民起义军等等。

  • 第一位来的就是反抗军首领黄巢,这个贩卖私盐分子直接调出40万兵力,从梁山西侧开始挖,等快把梁山挖平了也没见到乾陵的入口。后来,唐朝军队攻打过来,黄巢无奈只能留下挖了40米深的“黄巢沟”空手而逃。再后来才发现,这位首领开始就把方向搞反了,唐皇帝故意把修建陵墓的石料埋在离墓口300米的地方,误导盗墓者。

  • 第二位是一辈子跟唐皇陵过不去的五代耀州刺史温韬,他在挖乾陵之前已经挖了17座皇陵了,现在只剩下乾陵。他也动用数万人马挖掘乾陵,但奇怪的是,每次动手前都是晴空万里,一旦开始就是风雨大作,接连三次均是如此。他想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害怕了,随后就停手撤走了兵马。

  • 第三次是乾陵最危险的一次,因为这次来的是现代化的整编师,盗墓的装备全是炸药火炮。主谋是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学前辈孙殿英用军事演习做幌子,用黑色炸药炸开了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当准备进去拿宝贝时,突然墓里冒出一阵浓烟,积成卷风,顿时飞沙走石、昏天黑地。七个冲前面的士兵,立马吐血而亡,其他士兵见状吓坏了,大喊大叫的落荒而逃。

就这样,因为这些怪异的现象,武则天的墓躲过了一次次的劫难。

一代女皇武则天

20世纪50年代,几个农民偶然的发现了武则天的墓道。1960年,陕西省成立乾陵发掘委员会开展乾陵墓地发掘。考古显示:乾陵墓地处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有堑壕和石洞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堵塞。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把石条溶为一体。

另外,据考古工作者观察墓地周围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因此可以断定乾陵是目前唯一一个没有被盗的唐代帝王陵墓。


武则天是一个充满野心、魄力和心计的女皇。她用18年时间当上皇后,再用35年时间当上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自己的地盘坚固和不朽。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还一直念念不忘希望中央批准发掘乾陵。

武则天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这是一个充满魅力与传奇的一代女皇。


大国布衣


武则天陵墓为何至今无人敢挖?网曝武则天陵墓现骇人一幕进入瞬间毙命的消息震惊社会,所以她的陵墓乾陵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据悉,当时有7个陕西籍士兵去挖武则天的陵墓,没想到他们刚进去就立即吐血身亡。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她从14岁入宫,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做了皇后,再用了长达35年的时间做了皇帝,而且在死后又用了1200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不可摧,因此可见,武则天不但在生前征服了天下,而且在死后也征服了历史。

  若问起来历史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可以说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但却依然保存完好。

  在过去的1300多年里,光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几乎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也被扫荡的所剩无几,康熙大帝甚至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不禁发问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免遭破坏呢?

  在过去的1300多年里,光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

  当然,盗墓者要的是值钱的宝贝,难道是因为武则天墓里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陪葬品吗?而事实呢却恰恰相反,经过专家多年的探测考察,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各有4间石洞,洞里装满了大唐盛世时最值钱的宝贝。


乾陵之谜!武则天陵墓现骇人一幕进入瞬间毙命至今无人敢盗

  因此,这样丰富的宝藏使得乾陵吸引着各地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拿着工具前来刨上几下。其实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刻起,梁山就再也没消停过。

  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刻起,梁山就再也没消停过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这位臭名远扬的盐贩子率领几十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疯狂的地烧杀抢掠一番,等过足了土匪瘾,他突然发现自己没什么事可干了。就在这时,有人悄悄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


  其实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寻宝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黄巢非常高兴,立即派出近40万士兵,进军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些人大都是农民出身,对传统农业作业工具的运用熟练得很,没用多长时间,便将半座梁山铲平了,令人没想到的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落荒而逃。

  事实上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简直愚蠢至极,他连乾陵是坐北朝南的都不知道。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通俗的说,他只是挖错了方向。

  那么第二个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这个人仿佛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乱子的。在乾陵之前就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事与愿违,他的理想在此止步。


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

  他和黄巢一样,他也出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挖掘乾陵,却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阻挠,这些挖墓人一撤下来,天气就立马转晴了。温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也没有再继续挖下去,就此断绝了这念头。乾陵也因祸得福逃过第二劫。

  接下来最危险的却是第三次,这次动用的不是几十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传统农业做具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

  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

  这件事的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率领部下,模仿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方法,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利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用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后,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竟成了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尘起飞扬,当时勇敢的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不料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大喊着跑了出来,就这样,历经磨难的乾陵再次躲过最后一劫。也给后世留下一丝悬念。

  无论是神秘的自然因素,还是迷信的鬼神之说,乾陵的种种神秘事件,保护了武则天及其墓穴,然而其他人可就没有这么走运了……


小郭谈史


一、问题有误,还是被挖了很多次的。

二、乾陵的特点

1、武则天对自己死后的安排可谓是充满了政治智慧。武则天称帝前后,杀害了很多李唐王朝很多皇室子孙,但武周王朝后继无人,贵族官员们也多支持李唐王朝,所以武则天在临终前,去帝号,以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李治合葬,葬入乾陵。有效避免了李氏子孙及支持李唐王朝的贵族官员们秋后算账。

2、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非常坚固。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其他为山为陵的坟墓被盗的也不少。

三、乾陵被挖掘的历史

1、唐末爆发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最终连墓道口都没找着,只留下一条40多米深的大沟,被称为黄巢沟。

2、五代时期,温韬也组织军队挖掘乾陵,但乾陵修建的太坚固,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3、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最终也没能找到墓道口。

4、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农民放炮炸石头,无意间炸出墓道口,据初步考证结果为乾陵墓道口,但周总理指示,全国帝王陵墓先不要挖掘,后来就封存了。乾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结:关于乾陵有很多神秘的传说,承认乾陵的建造有其过人之处,但抛开神秘主义色彩,更多的是失败者对自己的失败行为找的借口。


师说历史


公元705年,享年82岁的武则天驾崩于上阳宫,随后以皇后的身份同丈夫李治合葬于乾陵。乾陵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墓葬之一。至今没有被盗和发掘。

切入正题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听来的故事。李治在位的时候命当朝神棍袁天罡和李淳风给乾陵选址。李淳风先是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埋了一个铜钱走了,后来袁天罡也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插了根树枝回去复命。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袁天罡的那条树枝刚好插在李淳风埋的那枚铜钱的方孔里!

不得不说这两个神棍对于墓葬风水学的造诣之高。乾陵也随之在那里建起。这座墓穴不仅风水好,防盗效果显然也是其他皇陵无可比拟的。

一千多年来,盗墓贼,黄巾军,军阀都曾经惦记过这个埋葬了两朝皇帝的地宫,愣是连墓葬口在哪里都没找到。直到1960年当地农民放炮炸石头的时候才不小心把墓葬口给炸出来。接着就被政府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给重点保护了起来。


同秦始皇陵一样,政府的原则就是科学技术不够成熟就不要去发掘。郭沫若给政府的报告就曾经提及乾陵里面的陪葬品多为字画,古籍。这些东西如果保护不得当,一遇空气极易发生氧化,化为尘埃。本着考古发掘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的原则。现在是不会发掘乾陵的。


八八年的夏天


武则天的无字碑墓,也就是乾陵,这个墓是出了名的难盗。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墓者都十多个,无论你是职业盗墓贼还是军阀土匪还是谁,总之就是没有成功。当年,黄巢率领几十万大军,把山挖了一半也都没有找到,最后也是失败告终。冷兵器,热兵器,炸药,大炮也都没成功。似乎这块无字碑镇守着该地的风水。



令人戏剧性的是某一天几个农民炸石头,意外炸出了陵墓的入口。

为什么到现在都没人盗或者发觉呢?

其一,没有找到入口。要知道入口就好比一间房子的钥匙,没有钥匙想进房子,没门。并且这个陵墓的入口不按常规出牌,墓的主体是一块巨石,入口在石头山腹。很明显,这些盗墓者都没有想到,全都想依靠武力打开,当然是失败了。

其二,既然找到入口,为什么不发掘?因为陵墓里面的东西太珍贵了,据说有《兰亭序》真迹。而这些东西在与氧气接触后全都灰飞烟灭,不复存在。所以集合专家研究发掘方案,并且上面十分重视,没有绝对把握,不轻易发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