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评价孙皓晖所著《大秦帝国》,可信吗?

四节虾


从文学作品的层面来说,书的确写得非常好,恢弘大气,笔力沉雄。以春秋战国为背景,以秦国为主角,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乱世之中,见经天纬地之大材与气魄,将中华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书写的淋漓尽致,读来热血沸腾,使人神往。

此书,我有全集,书看了一遍,电视剧看了一遍。个人觉得是超越了二月河的那些历史小说,在这几十年来说,应该算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一个高峰。无论是语言,谋篇布局,情节设定,人物塑造,还是其中包含的丰富的历史知识,百家的思想争锋,或者是先秦地理方面,民情风貌等都非常值得赞赏。


但是,这个系列的思想局限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他一开始就将秦国抬得有点过高

这个倒是有点类似于《三国演义》中的对蜀国的态度。这在开始就并没有将其放在七雄并列的位置上去,所以,其他诸国的有过的光辉被一笔带过了,而对秦国则抽丝剥茧,不断的在建构其成功的逻辑。

其次,在深度法家时似乎有意贬损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

尤其是儒家,作者对其似乎非常不爽,笔墨之间将儒生看着是迂腐和稀泥一般,没有用春秋之笔正视一下。同时,对于焚书坑儒,也似乎有略作辩解的倾向。


最后,为了情节更加精彩,对于一些重要史实做了篡改

在这一块我就差点被误导了,比如写大将王翦南征百越,收复南中国,里面还设置了嬴政来到岭南,王翦还和嬴政有一段对话,意思是一定要守住南中国,不能让其游离于中华文明之外。最后写到王翦老死南国,秦始皇让赵佗如果北方遭遇战乱,就挖断南粤古道,不要去北方回防的情节。写的很精彩,但从史实上来说,其实是不符合的。所以,也是其局限。

不过,总得来说,这套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不会让你失望,不过对于历史直男癌来说,将其做为学术书籍来看,那就可能会遇到些磕牙的地方了。


李艺泓


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看完孙老整套的《大秦帝国》,看完之后真的是感慨万千,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应有尽有。正如宣传中说到的,这是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正面描写秦的历史小说,讲述了秦人悲壮、辛酸的奋斗史。而从汉之后为了保证在宣传的正统性,就一直贬低秦,而这部小说间接说明秦对华夏文明的巨大贡献,是华夏文明生成的正源。所以我向大家推荐孙皓辉老师的《大秦帝国》。


我第一次接触秦制文明是在高三时读到玄色《哑舍—秦失其鹿》,一下我就被吸引了,高考之后又买了于秦相关的历史资料,后来看了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这部电视剧更不用说,一下就被折服了,然后就买了一整套书。 这部小说是以秦国的奋斗发展的历史架构来写,历史上重大的事件都一一还原,而对一些比较模糊的事件进行艺术加工。书中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说起直至秦朝灭亡。孙老从秦的角度来看待战国史,从华夏文明史来看待商鞅变法,所以孙老对商鞅有着执着的爱,这种爱从书中和电视剧中均能体现。并且对秦制文明有着高度的评价,实则是对商鞅变法的肯定和和评价。


有人一直都说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它暴虐,其实不是的。秦灭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绝对不会是因为暴虐。因为打败王陵率领的秦军是六国的遗老遗少。因为六国被灭触动了太多贵族的利益了,当然还有一个天赐良机—扶苏被杀,胡亥当政。不过孙老的《大秦帝国》真的是一部很优秀的历史小说。因为它是小说不是想《明朝那些事儿》的正史通俗化,所以会有一些瑕疵。但它绝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如果你想详细的了解战国到秦的完整的历史体系,那你可以从里面得到这段知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大秦帝国》确实有美化商鞅的倾向,特别是最后商鞅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情节是严重违背历史的,事实上商鞅在秦王要捉拿他的时候逃亡魏国,但是魏国不纳其人,又把他“递解出境”,送回秦国,于是商鞅逃回自己的封地,举兵抗拒秦军,兵败被杀,尸体被拉回咸阳行”车裂”之刑,由此可见秦国贵族对商鞅的愤怒已经是达到了极限。

秦王之所以杀商鞅,实际上跟双方的私人恩怨没有丝毫关系,秦王经过多年的历练,到了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一个非常睿智而且胸怀大志的王者,虽然商鞅得罪过秦王,但是也算是依法办事,秦王纵然当时有怨气,事后也已经理解,所以他们并没有私人恩怨,但是他们之间的实际恩怨比之前的私人恩怨要大的多,那就是商鞅已经成为权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秦国人民只知道有商君而不知道有秦王,这就威胁到了秦王的王权,商鞅推行变法,强盛了秦国,但是得罪了秦国的老世族,这些曾经的秦国统治阶级在当时还是有很强大的势力,秦王是新君继位,根基尚不稳定,他此时还非常需要老世族对自己的认可,加上秦国的变法已经成功,新法已经深入人心,商鞅作为推行新法的实际执行者,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在商鞅和老世族之间,秦王必须有所取舍,所以牺牲商鞅而换取老世族的支持,于公于私对于秦王都是最好的选择。

《大秦帝国》中对于商鞅的法治思想的核心~驭民术,并没有做过多的阐述,这是因为商鞅的这一套“帝王术”,实际上已经成为历代帝王所奉行的圭皋,让人民时刻处于为了温饱而奋斗的境地,一直都是天朝的统治阶级所奉行的驭民术,是治国的精髓,因为人民一旦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们就会有别的想法,就会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权,这样就会增加“驭民”的难度,这样的东西如果出现在影视剧中,让人民知道了自己是如何被统治的,对于全社会都会是非常震撼的,所以,历代帝王尽管把商鞅的“驭民术”奉为“圭皋”,但是他们绝不会让老百姓知道,他们希望老百姓受到的教育是由儒家推行的“忠君爱国”“君为臣纲”,而设计封建,集权统治的真谛~驭民术,是绝不会让老百姓知道的。《大秦帝国》的作者如果把“驭民术”写在书中,那么这个作品肯定会被当做“宣传封建糟粕”而被禁锢的。


狼的影子319


孙老的《大秦帝国》全集我都看过,2010年用DVD看的第一部黑色裂变。等了好多年才出第二部,然而等来的却是失望。索性抛开影视剧,买来全套《大秦帝国》。一口气看完。



来说说我对这部历史巨著的感悟。跟随孙浩辉的笔墨来到战国时代。以秦国的兴亡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战国时代。了解那个时代的军事,文化,政治,社会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在那个铁血纷争的时代,儒家思想是被遗弃的,无论是君王或是士人都不屑一顾。因为儒家思想倡导的是复古,为我独尊的人治思想。

在书里边有几场大论战写的很好,有一场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正面碰撞,孟老夫子直接被驳得哑口无言,直叫孟子请杀之。最教人拍手称快的一场是张仪骂孟子的那段直接把儒家思想说的一文不值,体无完肤,虚伪至极,孟子也气得吐血。还有很多各方面的辩论,这些辩论就是放在当下也很有借鉴价值,比如讲法家的,为什么古人要费那么大劲变法,法家的理论依据是:恶,人之本性,因人有恶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人性之恶必以律法而俊正,以法治防范恶欲,以法治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孟子之道,性本善,将治世之功归于人性之善,将乱世罪责归于法墨兵三家,无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与复古之论,回到夏商周三代,此乃纵容恶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伪之言!想想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能提出这样富有哲理的法家理论,真了不起。



第一部黑色裂变,讲述的是秦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通过变法,历经艰险与磨难变成一个后劲勃发的国家,现在的话说就是改革开放20年的努力,小有所成。在那个没有被儒家思想侵染的时代,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铁血纷争,战争是家常便饭。知道了什么是阳谋与阴谋。阳谋就是正大光明的,堂堂正正的打败你,粉碎你,使你藏无所藏,躲不可躲。只有站在阳谋者的一边。阴谋却是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法或手段达到一己之私的目的。这是见不得光的,也不被人称道的。商鞅的变法就是阳谋,而以甘龙为首的复辟势力就是阴谋的较量。阳谋者有胆识与魄力,阴谋者的一切手段都是阳谋成功的阶梯,反之亦然。商鞅的结局是悲剧的,五牛分尸而死。正如他所说“我身虽死,法治得以延续,死而无憾。”反过来商鞅逃避死亡,秦内乱,秦法消亡,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死是商鞅最好的归宿,如何死法倒无所谓。商鞅对秦帝国在统一的大道上打下第一个坚实基础,没有他,秦国也许就消亡了,还谈何统一天下。





第二部国运纵横。讲述的是秦国通过变法后,实力大争,准备东出逐鹿中原时,却招到山东六国的封锁,秦国开始了反封锁的这样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两个天下级的纵横家,张仪与苏秦。张仪执秦国一颗相印对抗苏秦所执的六颗相印。秦以一敌六而能取胜之。不得不说秦国,秦人厉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战场上的血腥暴力,庙堂内的运筹谋划。对抗时毫不留情,私交情谊却谈笑风生。涌现出的战国四公子,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各有各的才华横溢,各有各的逸闻趣事。再加一个他们的老大哥苏秦,五人串连起燕赵魏楚齐韩六国与秦国的对抗。虽然从各方面看六国联军都是优势,然而通过秦国的齐心对外,各种分化,各个击破。最终总是取得胜利。此时是秦变法后第二位君主秦惠文王嬴驷。他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商鞅创立的法治他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铲除复辟,巩固根基,分化六国,西取巴蜀,北击义蕖,东站韩宜阳,南取楚房菱。为秦国的崛起打下了厚实根基,财货,土地,人口大大充实。秦国历两代变法,法统根基更加牢固。



第三部金戈铁马,讲述两位国君,秦武王赢荡,他东出周举鼎而亡,在位四年。主要讲述秦武王的弟弟秦昭襄王嬴稷,与其母亲宣太后执掌秦国与六国大战。此时的秦国已经是超级强国。国力与其余六国不可同日而语。经过深撤变法得秦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耕战有功,赏罚分明。官吏无贪,行政高效。而同时代的其余诸侯国依然延续人治传统,有一些浅尝辄止的变法,都毫无悬念的回归人治传统。国力不能最大化的得以凝聚,人各怀私心,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争斗,不能像秦国那样一致对外。这时候的秦军才真正被称作虎狼之师,秦国称为虎狼之国。以十五万完胜四十五万联军是什么概念,以三万步兵对抗韩国五万劲骑完胜之是什么概念,以五六十万包围同样数量,同样拥有超强战力的赵军并取得胜利,又是什么概念。可以说那个秦昭襄王时期直接把其余六国打趴下了,打到一蹶不振,一步步萎靡消亡下去。这也给后面的秦始皇嬴政创造很好的收割条件。当然期间其他各诸侯国间也发生了具有灭国条件的大战,齐国入燕国之战,差不多把燕国给灭了,留给燕昭王的是残破的国家。经过燕昭王的奋发图强20年,开始对齐的灭国之战,联合了秦,赵,韩,魏,楚五国打得齐国几乎灭亡。就剩下齐国的两座城池。而后田单通过六年坚守,燕昭王死后,离间燕国乐毅去职,用火牛阵击溃燕军而复国。然而经过这几次反复的复仇战争,燕齐两国大大衰退。后面才是秦赵大决战与长平,而两国俱伤,赵国比秦国衰得更惨。从秦昭襄王冤杀白起开始,天下进入休养生息的时代,也是就是第四部阳谋春秋的开始。



阳谋春秋讲述的是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大战连绵的金戈铁马时代使包括秦国在内的所有诸侯国元气大伤,不得不停下来休养生息。而秦昭襄王也是大政末年,心智雄心也不如当年。虽然秦昭襄王英明神武,可他的儿子尽显羸弱。不堪大任。秦昭襄王便为后继无人而苦恼。吕不韦看到了机会,一个光大门楣的机会,在那个时代,商人即使富可敌国,也是没什么社会地位的。吕不韦要就是光大门楣,扬名立万,他把目光投向一桩大买卖。倾其所有投资一国,就是资助秦昭襄王之孙嬴异人为王,当时嬴异人是不招待见的质使,在赵国。通过各种包装,是嬴异人名声大噪。在秦国通过各种方法,最完美对接立王的故事。 历史上对吕不韦多有褒贬。我却很欣赏其人,首先他有魄力,敢于尝试不可能,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竭尽全力去做。作为商人他很清楚别人需要什么,作为政治家他同样知道国家需要什么。却不是投其所好,他也有自己为政之道,大道公行,尽心竭力辅佐秦国,却不为一己之私。他当政与秦使秦国用最快的速度恢复国力。其余各国还是奄奄一息,龟速回复中。秦国就已经为一统天下做准备。大开商路,以繁荣经济,编《吕氏春秋》育文明,盘整内政以使秦国度过君位交替的乱局,理顺朝局等等都是他的功劳。





第五部铁血文明,讲述嬴政统一六国的事。贾总谊说的好:“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通过秦孝公与商鞅变法夯实基础,秦惠文王与张仪的连横破合纵分化瓦解六国,秦宣太后与魏然、秦昭襄王与范雎、白起的金戈铁马大战列国,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复苏经济,增长国力。到了秦始皇嬴政这里。其余六国皆羸弱。与之行成天下唯秦独强的局面。而秦国一直以统一天下,止刀兵为己任。自然就水到渠成。修通郑国渠使秦关中沃野千里,李冰治水使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粮仓。秦人勇武,怯与私斗,勇于公战使秦国有锐士兵员。外战诸侯,内修法治,兵峰所指所向披靡。朝堂之上人才济济,文成武将,各尽所能。向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历时十余年而天下统。统一是为了止戈。就是不要再纷争打仗,天下太平。要做到这一点秦始皇他实行了很多变革,破分封制而郡县制,分封制是天下纷争的祸根。车同轨,书同文。北击匈奴,使其不敢南望,南并百越,使我华夏族免去蛮夷。修水利,筑长城,与复辟势斗争,这些通通都是他的功绩。若没有他我华夏名族能不能延续两千年还得两说。最多就像现在的欧洲列国一样。就实说汉朝取代秦朝是历史的倒退。想想东汉末年,五胡乱华,元灭宋,清代明,每一次朝代的跟叠都是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死亡。然而均为超出秦始皇的政治框架,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摆脱了封建社会。



第六部帝国风烟。讲述秦帝国的灭亡。看这一部心情是很沉重的,没有了看前几部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虽然历史早已终结,虽然早已知道结局。心里不免有很多遐想。如果复苏公子辨一下假诏书,与蒙恬一起发兵正国。如果当初不是胡亥跟谁秦始皇出巡,而是别人。如果李斯有一点死心眼,不和赵高密谋私立胡亥~~~太多假设,太多如果都是一厢情愿。历史可悲处在于它不可假设,然而可贵处也是他不可假设。

看完整部《大秦帝国》时间跨度很大,从公元前362年秦魏少梁大战至公元前206年项羽火烧咸阳。其间156年的战国时代。秦国所经历的所有事。以及其他各国所尽力的所有是事。沧海桑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有大公无私的秦国君臣,有才华横溢的各色士人阶层。有光怪陆离的离奇故事,有奋发有为的平民百姓。穿越两千多年一睹中华文明的青春时代。谢谢孙老。在那个没有被儒家思想侵染的时代里,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切都是奋勇争先的,各种思想在碰撞,融合。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想营养。我们的名族得以延续至今,任然活力无限。与秦人的务实勤劳,奋发图强,包容万象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我们有了大统一的思想,才使我们面对外来入侵是能同仇敌忾。面对贫穷落后时知道奋勇前进,不屈不挠。这些都是先贤留给华夏子孙的精神财富。有了秦人的坚韧不拔,大道公行,我们将越挫越勇。有了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铁血纷争,我知道和平不易,在祖国大统一的环境繁荣昌盛。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毕竟门外汉。愿多多指教。小弟将不胜荣幸。


super宇佳


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问题:

  1. 《大秦帝国》这本书写的怎么样?

  2. 《大秦帝国》的内容是否符合史实?

先做一简要回答,如有耐心可继续看后文详述。

对于第1个问题,个人觉得《大秦帝国》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经典力作,也是近十年来最畅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著名的秦史专家孙皓晖先生,积30年文史沉淀,历16年写作之功,为我们一朝奉献出这部洋洋500万言的史诗级巨著,将战国时期秦、韩、魏、赵、燕、楚、齐七国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描绘了近两百年的战争风云与帝国生灭。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按照那时人的说法,则是“凡有血气,必有争心。”放眼我们当今现在,这种血气还有多少?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部著作无疑是提振民族精神的强心剂。

对于第2个问题,《大秦帝国》虽则是一部小说,但内容大体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该书参考的各类历史典籍多达273部之多(后文会有一个清单),书中很多重大事件、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礼法制度、国家法令等等,在《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汉书》等史料中都是有明确记载的。然而话又说回来了,这毕竟是一部小说,对于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内容,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饱满性,作者势必会加入一些个人合理的想象内容。比如长平之战,就当时的历史事实而论,这肯定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而《史记》等史料中的记载也就聊聊几百字。为了精彩的再现长平之战前前后后发生各种故事,必然会引入作者的想象。同时为了满足小说人物的饱满塑造、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小说主旨的突出,也势必会融入一部分作者虚构的内容。


如果你还感兴趣的话,下面将更加详细的介绍一下这部经典之作。

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经商鞅变法、张仪“连横破纵”,范雎“远交近攻”,白起长平大战,吕不韦摄政,李斯蒙恬护法等重大事件,最后秦王嬴政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秦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这部鸿篇巨制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从大出看,该书将战国时代的格局变化梳理成了一条简明的线。秦国经过变法改革之后的由弱变强,六国在时代大潮中先后由兴转衰直至灭亡。几乎每一部都从天下格局的变化来看待秦国的发展形势,并通过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揭示当时秦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主要行动。

从细出看,小说里包含了大量的各类知识,历史典故、农业生产、商业活动、风俗习惯、礼法制度、国家法令、先秦军事、实用技艺、水利工程、天文地理、阴阳卜卦,诸子百家、部族民族、地域特色、器物名产、古代游戏、民谚格言等琐细的知识点都有涉及。在各色人物的对话互动中,细心的读者也能找到不少行业与地域的特殊讲究,例如古代船夫与水工的一些行规与工作特点,穿插在某些情节的过渡部分之中----这些都是带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在同类作品中,几乎找不出像《大秦帝国》这样大量糅杂知识性内容的历史小说了。

本书的作者孙皓晖先生,是学者型作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孙老曾经给出了一份《大秦帝国》的主要参考书目,我相信绝大数人都跪了,也相信大家对这部小说内容有一个合理的评判。

《大秦帝国》主要参考书目

  一、古典史料类

  《史记》 [汉]司马迁 撰 中华书局出版横排注释版

  《汉书》 [汉]班固 撰 [唐]颜师古 注 中华书局 1999年横排版

  《后汉书》《三国志》等其余二十二史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等编修

  《纲鉴易知录》[清]吴乘权等辑施意周点校 中华书局出版 1960年5月竖排版

  《战国策全译》 王守谦等译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版

  《尚书·国语·战国策》 杨冬主编 远方出版社 1998年9月版

  《国语》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3月竖排版

  《左传选》 朱东润 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年4月竖排版

  《全译廿五史纲鉴》(上、下) 张宏儒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5月版

  二、近当代研究史料类

  《中国通史》 范文澜等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8年6月版

  《中国史稿》 郭沫若 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76年7月版

  《战国会要》 杨宽 吴浩坤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2月版

  《中华远古史》 王玉哲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殷商史》 胡厚宣 胡振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西周史》 杨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西周史》 许倬云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1994年12月版

  《春秋史》 顾德融 朱顺龙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战国史》 杨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战国史》 杨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5年9月版

  《赵国史稿》 沈长云等著 中华书局出版 2000年11月版

  《齐国史》 山东省社科院项目组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河套史》 王天顺 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1月版

  《楚国史》 李玉洁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燕国简史》 王彩梅 著 紫禁城出版社 2001年5月版

  《新编秦汉史》 林剑鸣著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1981年11月竖排版

  《中国制度史》 吕思勉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5月竖排版

  《中国度量衡史》 吴承洛 著 上海书店出版 1984年5月版

  《中国兵器史稿》 周纬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秦汉官制史稿》 安作璋 熊铁基 著 齐鲁书社出版 1984年1月版

  《先秦职官表》 左言东 编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4年7月版

  《中国财政史》 中国财政史编写组 编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7年11月版

  《中国赋税史》 孙翊刚 董庆铮 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7年4月版

  《中国服饰史》 黄能馥 陈娟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9月版

  《亚洲古兵器图说》 周纬 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12月版

  《历代金殿殿试鼎甲朱卷》 仲光军等编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5年3月版

  《中华二千年史》 邓之诚 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6月竖排版

  《中国民族史》 吕思勉 著 东方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中国风俗史》 张亮采 著 东方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中国文化史》 柳诒徵 编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6月版

  《中国商业简史》 林文益 编著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5年5月版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沈光耀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中国民政史稿》 孟昭华 王明寰 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2月版

  三、古典文献类

  《商君书注译》 高亨 注译 中华书局出版 1974年11月版

  《商君书译注》 石磊 董昕 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尸子译注》 李守奎 李轶 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竹书纪年译注》 张玉春 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荀子简注》 章诗同 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7月版

  《易经》多种版本

  《南华经》 庄周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版

  《吕氏春秋·淮南子》 杨坚 点校 岳麓书社 1989年3月版

  《诗经全译》 袁愈嫈 译诗 唐末尧注释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年7月第2版

  《说苑疏证》 [汉]刘向 撰 赵善治 疏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2月竖排版

  《黄帝阴符经》 周止礼 常秉义 批点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说文解字》 [汉]许慎 撰 中华书局出版 1963年12月竖排版

  《楚辞直解》 陈子展 撰述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年2月竖排版

  《易经入门》 孙振声 编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年8月竖排版

  《墨子全译》 周才珠 齐瑞端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8月版

  《韩非子全译》 [战国]韩非 著 张觉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3月版

  《博物志全译》 [晋]张华 原著 祝鸿杰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 编 [清]蔡元放 评 岳麓书社出版 1990年4月版

  《论语》多种版本

  《孟子》多种版本

  《二十四史演绎》 [清]吕安世 辑 岳麓书社出版 1986年3月版

  《孙膑兵法》今译 荣挺进 李丹 译注 中国书店出版 1994年9月版

  《鬼谷子全书》 黄海舟 整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年2月版

  《藏书》 [明]李贄 著 中华书局出版

  《盐铁论》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工农兵学员译注 冶金工业出版社1975年12月版

  《洗冤集录校译》 [南宋]宋慈 著 杨奉琨 校译 群众出版社出版 1980年5月版

  《西京杂记全译》 [晋]葛洪 集 成林 程章灿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年8月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3月版

  《孙子今译》 [春秋]孙武 撰 郭化若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6月竖排版

  《全译世说新语》刘义庆著 毛德富 段书伟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周易古史观》 胡樸安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5月竖排版

  《太玄经》 杨雄 撰 范望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1月竖排版

  《抱朴子》 葛洪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0月竖排版

  《搜神记·世说新语》 干宝/刘义庆 岳麓书社出版 1989年7月版

  《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四、古典实用文献类

  《水经注》 [后魏]郦道元 著 岳麓书社出版 1995年1月版

  《水经注图》 郦道元著 [清]汪士铎图 陈桥驿校释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齐民要术》 [后魏]贾思勰 著 巴蜀书社出版 1995年9月版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 著 阎嘉 周晓风等译 巴蜀书社出版 1995年9月版

  《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 著 管巧灵 谭属春 校注 岳麓书社出版 2002年4月版

  《山海经译注》 方飞译注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1999年2月版

  《武经七书》 欧阳轼 主编 海南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关中胜迹图志》 [清]毕沅 撰 张沛 校点 三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仪礼全译》 彭林 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年10月版

  《智囊補》 [明]冯梦龙 辑 齐林 王云 点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版

  五、专史研究类

  《中国古代兵书》 王兆春 著 蓝天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甲骨文字源流简释》 刘鸣 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现代汉语版资治通鉴》 柏杨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年10月版

  《中外历史年表》 翦伯赞 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61年2月版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沈起炜 编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先秦文化研究》 姚政 著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 2004年11月版

  《先秦礼乐》 刘清河 李锐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9月版

  《民俗礼仪万年历》 曾强吾等编著 气象出版社出版 1998年6月版

  《中国古代龟卜文化》 刘玉建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4月版

  《星象预测万年历》 李芝萍 徐登里 编著 气象出版社出版 1999年7月版

  《占候解读》 杨昶 编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年3月版

  《古代占星术注评》 刘韶军 编著 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10月版

  《民间实用天文历法通书》 黄世平 编著 三环出版社出版 1991年11月版

  《秦始皇帝传》 马非百 编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秦始皇史话》 赵志愿 主编 咸阳诗社出版 1994年版

  《秦始皇》[日]古川中夫著纪太平 韩昇译 三秦出版社1989年2月版

  《秦始皇传》 张分田 著 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咸阳帝都记》 王学理 著 三秦出版社 1999年8月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 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年10月版

  《中国实用地图册》 成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 1999年1月版

  《中国名家》 张新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战国史话》 彭邦炯 谢齐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年2月版

  《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 陕西省考古学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7月版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柏杨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1986年1月版

  《诸子百家》 绘画本 华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12月版

  《风水与建筑》 亢亮 亢羽 编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2月版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楼庆西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004年8月第2版

  《中国古代民俗》 王静悦 赵宗乙 主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中国民俗史话》 郭立诚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5年1月版

  《中国武术史话》 赵国庆等编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版

  《甘泉宫志》 姚生民 编著 三秦出版社 2003年10月版

  《先秦寓言史》 白本松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先秦兵书佚文辑解》 徐勇 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鬼谷子兵法破解》 陈宇 著 解放军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秦始皇嬴政传》 黄中业 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秦汉赋役制度考略》 钱剑夫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 金秋鹏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年11月版

  《中国墨家》 李亚彬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中国农家》 张云飞 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老皇历》 上官居士 主编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中国茶经》 陈宗懋 主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2年5月版

  《中国古代兵器》 《中国古代兵器》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版

  《关陇文化与嬴秦文明》 陈平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版

  《黄河文化百科全书》 李民 等编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2月版

  《中国思想宝库》 中国思想宝库编委会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0年9月版

  《东方思想宝库》 东方思想宝库编委会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0年8月版

  《人类谋略宝库》 甘华鸣 主编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1992年10月版

  《白话先秦诸子》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编 黄山书社出版 1992年8月版

  《一百僧佛图》 卢延光 绘画 吴伯衡蔡卓之 编文 新世纪出版社 1992年4月版

  《中国一百神仙图》 卢延光 绘画 吴绿星 编文 新世纪出版社 1990年11月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年12月版

  《中国历代名人图会》 房立中 陈运坤 主编 学院出版社 1994年7月版

  《中国典故》(图文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5月版

  《中国历代开国帝王传》 李祖德 主编 黄山书社出版 1987年12月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翦伯赞 郑天挺 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62年8月版

  《中外败将评传》 严国群 编著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87年12月版

  《古代名将传》合订本 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8月版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余华青 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中国人史纲》(上、下) 柏杨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87年12月版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著 学林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版

  《中国谋略家全书》 张秀枫 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1年9月版

  《中日丝绸业近代化比较研究》 王翔 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 杜廼松 著 数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1984年5月版

  《中国古代医学家及其故事》 孙溥泉 徐复霖 编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8月版

  《史籍浅说》 吕涛 潘国基 奚椿年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秦俑纵横谈》 张占民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0年3月版

  《中国古代节日风俗》 韩养民 郭兴文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10月版

  《中国古代兵书杂谈》 王显臣 许保林 战士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版

  《中国古代科技名人传》 张润生 陈工俊 程惠芳 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1年5月版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合订本 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10月版

  《中国古钱价目图录》 董大勇 编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版

  《中国古代饮茶艺术》 刘昭瑞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7月版

  《古兵器》 黄意明 徐铮 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版

  《古玉》 马久喜 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4月版

  《治国之道·中国历代治国思想精华》 余胜椿 主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8年6月

  《墨子》白话今译 吴龙辉 译注 中国书店出版 1992年10月版

  《苦行救世——墨子的智慧》 舒大刚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汉语外来词词典》 刘正埮 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年12月版

  《孙膑兵法破解》 陈宇 著 解放军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中国上古先秦夏商周断代史研究》 赵志愿 著(民间研究)

  《中国历代皇帝》 李玲久 李显深 著 济南出版社 1989年10月版

  《帝范》 [唐]李世民 撰 张玉龄 释译 远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帝学》 [宋]范祖禹 撰 杨淮 杨洹 释译 远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帝鉴》 [明]张居正 撰 继祖 红菊 释译 远方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

  《谋略论》 柴宇球 编著 蓝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7月版

  《中国军事史略》 高锐 主编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2年3月版

  《中国史大事纪年》 藏云浦等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年10月版

  《中国古币真假辨别入门》 张志中 编著 知识出版社 1993年8月版

  《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 贺业钜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年3月版

  《易占解读》 何宗旺 张家国 编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因果解读》 尉迟治平 席嘉 编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张大可等 主编 海南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新编中国军事史》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5年9月版

  《中国史学发展史》 尹达 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年7月版

  《史学概论》 白寿彝 主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3年7月版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9月版

  《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卷》 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历史文化的多维透视》 佘树声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5月版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张晋藩 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年7月版

  《中国经济思想史》 胡寄窗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3年8月版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编写组编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三千年文祸》 谢苍霖 万芳珍 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1年12月版

  《中国古代经济著述选读》(上下) 虞祖尧 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年4月版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77年7月版

  《中国古代史》(上中下) 朱绍侯 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国丝绸史研究》 王翔 著 团结出版社出版 1990年12月版

  《中国经济史论丛》(上下) 傅筑夫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年1月版

  《中国古代土地关系史稿》 陈守实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2月版

  《中国货币史纲要》 千家驹 郭彦岗 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6月版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上下) 乌廷玉 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7年1月版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选注》 阙勋吾 主编 岳麓书社出版 1984年4月版

  《中国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论文集》 中国史学会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7月版

  《古都西安》 王崇人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7月版

  《秦汉货币史稿》 钱剑夫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年6月版

  《中国宦官制度史》 余华青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版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 千家驹 郭彦岗合著 人民出版社 1982年3月版

  《十批判书》 郭沫若 著 人民出版社 1954年6月版

  《杂家帝王学》——吕氏春秋 刘元彦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年6月版

  《游侠人格》汪涌豪 陈广宏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中国古代等级社会》 葛承雍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版

  《墨子:兼爱人生》 陈伟 编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11月版

  《孔子的法律思想》 杨景凡 愈荣根 群众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 晁福林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年6月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余培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1月版

  《中国人的圣书·论语》 宋淑萍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1月版

  《墨——苦行与救世》 张永义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版

  《庄子现代版》 流沙河 成都出版社 1992年2月版

  《诗经今注今译》 马持盈 注译 台湾商务印书馆

  《历史地理论集》 黄盛璋 人民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肃清 著 人民出版社 1987年2月版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研究》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4月版

  《三省制略论》 王素 著 齐鲁书社出版 1986年5月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 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81年12月版

  《中国古代籍帐研究》 [日]池田温 著 龚泽铣 译 中华书局出版 1984年8月版

  《西汉社会生活概述》 谢国桢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中国考古》 安金槐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中国青铜器》 马承源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7月版

  《中国陶瓷》 冯先铭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11月版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 张传玺 杨济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年3月版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名著选》 赵靖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6月版

  《北周六典》(上下) 王仲犖 著 中华书局出版 1979年12月竖排版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徐旭生 著 文物出版社 1985年10月版

  《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郑学檬等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5月版

  《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巫宝三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5月版

  《新编中国军事史》(上下)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5年9月版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1~8册) 翦伯赞郑天挺 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通鉴纪事本末》(1~12册) 中华书局出版 竖排版

  《四部精华》(全三册)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0年6月竖排版

  《中国法制史料》[日本]岛田正郎主编 杨家骆主编 鼎文书局印行(台北)1979年版

  《中国法制史料》第二辑 [日] 岛田正郎 主编 鼎文书局印行(台北)1982年版

  《中国法制史及其引论》 李甲孚 著 三民书局出版(台北) 1980年版

  《中国古代法医学史》 贾静涛 著 群众出版社 1984年6月版

  《中国古代法律史知识》 刘海年 杨一凡 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版

  《中华法苑四千年》 倪正茂等著 群众出版社 1987年6月版

  《中国法制史简编》 肖永清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张国华 饶鑫贤 主编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4年8月版

  《中国法制史》 张晋藩 主编 群众出版社 1982年7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张国华 主编 法律出版社 1982年6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 法学教材编辑部 法律出版社 1983年1月版

  六、历史哲学类主要书目

  《资本论》中文版 马克思著

  《存在主义》中文版 萨特著

  《梦的解析》中文版【奥】 弗洛伊德著

  《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

  《鲁迅全集》多种版本

  《论历史科学》 马、恩、列、斯著 黎澍主编 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

  《西方名著提要》[英]汉默顿编 何宁 赖元晋编译 商务出版社1987年4月第2版

  《历史研究》(上中下) [英]汤因比著 曹未风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6月版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 杨豫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东方专制主义》[美]卡尔·A·魏特夫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9月版

  《文明冲突论》【美】亨廷顿著

  《文明论概略》【日】福田谕吉著

  《圣经》多种版本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 中国汉译名著系列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

  《政治正义论》【英】威廉·葛德文著

  《潘恩选集》【英】托马斯·潘恩著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

  《社会命运》【法】维克多·孔西得朗著

  《联邦党人文集》【美】汉密尔顿等著

  《人类的由来》【英】达尔文著

  《爱因斯坦文集》

  《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贝尔纳著

  《生命科学史》【美】洛·玛格纳著


积翠古亭


《大秦帝国》系列书籍总共11本书,作者孙浩辉花了11年时间在海南完成。按照孙浩辉作者本人的观点,他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秦人,所以他写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就是他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怀的一种迸发。

我是从头到位逐个字把这十一本书看完了,我忘记用了多长时间了,总之很享受。尤其是对孙膑,庞涓,连横合纵这些东西印象非常深刻,更是对苏秦受挫后那两年的苦读印象深刻,那种孤独和困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熬的出来的,而一旦你熬过了那段时间,就只剩下收获丰硕的果实了。

鬼谷子真的很厉害,这本书里面几个重要的人物都是他的徒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把战国时期那几个诸侯国当成一个棋子,不停的走来走去,能够站在这么一个高层的角度上来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那是非常厉害的。所以,我一直在想,孙浩辉如果能写一写鬼谷子是什么样子的人,那就更加完美了。

总之,这书值得你去看和收藏。


小文殊兰


《大秦帝国》,我曾系统读过两遍,选读至今还在进行。此书强调华夏民族的“原生文明”和“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弱肉强食法则以及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不倒的根本原因的探索。



一本好书的精髓,在于前言和后序。此书开篇,作者就以讨论的语气对秦帝国的兴衰发表了一些看法,并直言不讳对秦帝国有着接近神圣的崇拜。后序中则系统分析了秦帝国快速灭亡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虽是带着个人偏向秦国的情感进行,却不失追求史实的态度。



全书一共分为《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和《帝国烽烟》六个部分,作者对在整个时间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把关很严格:

第一部主要写商鞅变法的条例和实施过程以及最后的成效;

第二部讲述了秦惠文王任用纵横家张仪与东方六国斗智斗勇;

第三部着重刻画“武安君”白起率秦军攻无不克和东帝齐国的衰落过程;

第四部侧重描写吕不韦辅佐秦王巩固秦国一家独大局面的经过,为第五部秦灭六国做好铺垫;

第五部乃全书高潮,名将王翦、王贲等悉数登台,带领秦军与中原各国大战并统一华夏;

第六部叙写了秦帝国的灭亡过程。

事无巨细,一一描述清晰。



另外,此书除叙述历史事件,作者还加入了一些浪漫的爱情故事,使读者不感觉晦涩。其中夹叙一些歌谣、饮食、诸子百家的兴衰,描述很全面,给此书再添色彩!



个人认为,此书唯一的缺憾就是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尤其是描写战国四公子和鲁仲连的部分)过于浓厚,演义的成分居多!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秦帝国》是一部非常严谨的历史小说,可信度应该不低于百分之八十。毕竟很多遗失的历史只能靠后人各抒己见的猜测,并无实际记录,我们也不要太难为作者了。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才子八怪


孙皓晖的《大秦帝国》重现了那段辉煌的历史,肯定了战国春秋的秦帝国具有划时代的文明意义和文明价值,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正源”。



作者敢为天下人先,强调"原生文明”,”强势生存”及秦文明对2000多年中国文明进程、文明精神的重要影响,处处展现与前人不同的鲜明的立场观点,使小说基本尊重了历史,还原了秦帝国的历史的地位和伟大的历史作用。


战国时代的精神,是“多事之时,大争之势”,“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秦帝国时代是冲突与竞争为主流的时代,创新者存,保守者亡,因比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改革家变法家,他们为国家统一民族富强,前赴后继,甘愿抛热血而写春秋,不断变革图新推进历史的发展,使秦帝国占居了世界历史文明的高峰,为2000年后的中华文明大厦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如果说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丛林中的”雄师”,那么此雄狮威风凛凛,雄霸世界,傲立东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文明的灵魂。大中华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最终还是大统一,这是秦帝国创立者为后2000年文明注入的家国灵魂。



作者以战国时代的万千气象理成一串串环环相扣的兴亡故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再现了大秦帝国的兴盛哀亡的历史进程。


《大秦帝国》是一部精神本位的大国兴亡录,让当代中国人读之为之振奋的战国版的《大国崛起》,第一次用“大争精神”,“阳谋”风格架构的历史小说,小说着眼于国家文明在使用阳谋而进入全面竞争的新思路新视角,而非宫庭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奸诈弄权等的庸俗鄙陋。读之使人受益非浅!


老蛇正宗


我不复制,我不粘贴,首先,他是一部小说,一部孙皓晖创作的历史小说,而已。

对于小说的评判标准肯定是好看还是不好看,不能是可信。

现在对于那段历史比较可信的唯有《史记》了,但是,有些也不能完全验明真假,原因就是《史记》开始写于公元前104年,而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中间相差了100多年,况且《史记》写了上古3000年的事,姑且我们相信战国先秦那段还算是离的不远的吧。

话说回来《大秦帝国》,争议点实在太多了,商鞅之类的我感觉还算差一点的,比如那个间谍组织“黑冰台”。虽然大秦的“铁鹰剑士”也有耳闻,不过这个黑冰台也太过神奇了。

还有玄奇秦孝公嬴渠梁相遇,两人一见钟情,简直天作之合。亦或巨富白圭的女儿,白雪对商鞅。虽然可歌可泣,挚爱感人,可是,又怎么能称得上“可信”,这爱情故事到底发生过没?显然,无从考证啊。

还有一部也是大家热议的孙俪娘娘主演的大热电视剧《甄嬛传》,其中的钮祜禄甄嬛大家也是热议历史上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殊不知这部电视剧也是小说改编,原著为流潋紫写的历史架空小说《后宫·甄嬛传》。故事发生在乾元元年,男主角叫玄凌,当然,女主角还是叫甄嬛。各个小主名字都没变,沈眉庄,安陵容,朱宜修,慕容世兰。后来搬上荧幕了,玄凌变雍正,大家看的这个欢乐呀。

所以,对于《大秦帝国》来说,我只能告诉你我看了3遍,每遍看的我都热血沸腾的,真的是很好看,对于小说,这就够了。

如果,对真实历史有要求的话,我推荐一套我时常都在看的书吧《哈佛中国史》六卷,不是写的多好,可能是另一个视角吧,完全摒弃了娱乐的另一个视角,希望您能喜欢。




滑翔1号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准确说是灭七国,还有当时杀死周幽王后,占据陕西西安(丰镐)的犬戎一国。

只不过当时占据陕西的并不是汉人,而是杀死周幽王这些汉人败类的游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灭陕西的时候更快。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你自己说《大秦帝国》这剧本怎么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