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戰“疫”中體育人的使命和擔當

“庚子新冠疫情”,註定成為整個華夏民族永遠難忘的記憶之殤。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正在打響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在這場特殊戰鬥中,雖然不能像救人之醫、護國之軍那般逆行疫區,我們體育人卻也從未缺席。

中國女籃力克世界勁旅西班牙隊提前拿到東京奧運會入場券、單板滑雪U型場地運動員劉佳宇在美國戰勝強手獲得女子組金牌……他們在關鍵時刻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和信心;國足主帥李鐵以個人名義向武漢捐款100萬元、正在海外訓練的中國乒乓球隊購置了60萬支醫用口罩支援國內……他們用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來支援防疫;張繼科、楊威等體壇明星參與的“宅家健康運動計劃”則是微博直逼5億的閱讀量,他們以視頻示範的形式引領人們居家強健身心;正在備戰東京奧運會的中國女排在官方微博上為武漢點燃了一顆紅心並配發短視頻,中國籃協主席、CBA聯盟董事長姚明等體壇名人紛紛錄製視頻,他們利用社會影響力發出倡議、為國打氣……

除了名人明星,更有很多默默無聞的普通體育人,用自己的方式貢獻著力量。在總局,從春節前一週到現在,夏奧處同志全天候連軸轉,兩班倒變成了一班,三更半夜也經常會接到電話,緊急處理相關事宜;在地方,體育局看望慰問在抗疫一線奮戰的志願者們並送去了防疫急用物品,體彩中心組織捐款,很多體育人自發走上一線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防控工作;在高校,全國14所體育院校心手相連,與全國人民風雨同心、共克時艱。在天津體育學院,在我的身邊,徐金陸老師在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擔任司機志願者運送發熱病人,高璐老師深入天津“小湯山”海河醫院提供法律服務,聶軍良老師帶領天津賽艇隊在湖北省荊州市洈水訓練基地抗擊疫情頑強冬訓,眾多老師、專家通過“天體健康行”專欄和“中小學生居家科學健身運動遠程服務平臺”為民眾居家健身提供指導和服務,300餘名青年學生參與抗疫志願服務、自發組織為抗疫捐款捐物,師生通力配合創作抗擊疫情主題歌曲MV《相信》和原創歌曲《牽掛》等作品……

這就是體育的精神和力量,這就是體育人的使命和擔當!

從零開始到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從登山精神到女排精神,中華體育始終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的力量從來就不侷限於賽場上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無論在艱難時刻還是日常時光,體育一直都能夠凝心聚氣、振奮精神、強健身心、溫暖你我!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有國家的強大才會有體育的成就,所以我們體育人的使命就是國家有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勇往直前!

這次疫情無疑是一場災難和浩劫,肆虐的病毒不僅讓國人,特別是武漢、湖北人民遭受了極大的苦痛和傷亡,更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一次整體性的“急剎車”。共渡難關、反思災難的同時,作為體育人,我們也看到了機遇與挑戰,看到了國家對於我們的需要和召喚。

抗擊疫情的同時,也是中國體育健兒備戰東京奧運會的關鍵時期,更需科學訓練。疫情造成的精神創傷將喚起大眾體育鍛煉和強身健體意識的深度覺醒,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抗擊疫情中的無數案例證明,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是多麼重要。全民敬仰的鐘南山院士,84歲依然為國出征、奮戰一線,他的健身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更激發了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此外,線上培訓、直播健身等新模式快速發展,為“互聯網+體育”背景下探索新的體育服務模式營造了空間,也為“智慧體育”的全面應用帶來了新的機遇。

面對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體育人,我們要在體育強國建設中衝在一線,代表國家代表民族在世界賽場上頑強拼搏、勇創佳績;我們要在體能訓練、醫務監督、運動營養、技術戰術分析、運動員心理調控、運動員的醫務監督以及運動員的保健康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保障支持,為運動訓練的科學化做出貢獻;我們要培養好學校體育工作者,為開足開齊體育課、改善中國青少年體質做出貢獻;我們要落實健康中國戰略要求,對全民健身提供科學指導和服務,為增強全國人民健康體質做出貢獻;我們要傳播體育正能量、傳承發揚體育文化,為更好地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做出貢獻;我們要研究體育思想和理論,指導體育實踐,為振興體育事業產業做出貢獻……

正像中國女籃心理教練給隊員做心理輔導時所說,當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時,那叫勇敢;當一個團隊挺身而出時,那叫擔當;當一個國家身處逆境呼喚一種精神時,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無前!

疫情仍在延續,但值得我們欣慰的是,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的努力下,許多積極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我們終將會戰勝病魔。未來,我們體育人會始終牢記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以赤誠仁愛、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為指引,弘揚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讓災難見證我們與祖國共同成長的足跡,為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的實現,貢獻我們的力量!

作者簡介:李青,天津體育學院黨委學工部(研工部)幹部,主要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工作,同時擔任體苑報指導教師,曾獲天津市教育系統“教工先鋒崗”先進個人、天津市資助育人先進個人、天津體育學院教書育人楷模、天津市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優秀指導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比賽優秀指導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