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企業微信和釘釘,哪個更有優勢

2020年微信公開課Pro開完後,我們來探討下企業微信跟釘釘到底有哪些區別呢,可從以下五點來做出區別。

企業微信和阿里發佈的釘釘,相同點在於都擁有免費電話、回執消息、考勤、審批等功能。不同點則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設計理念上

釘釘更多是從管理層的角度考慮設計產品(如“DING”一下功能,用於確保員工收到通知並回復),而企業微信則更多考慮員工和管理者之間的平衡(如“回執消息”和“休息一下”功能);

2)使用方式上

釘釘需要雙方都下載APP才能使用,企業微信既能在APP上使用,也能在微信上使用,通過關注企業微工作臺,可在微信上實現微信辦公,員工接受度更高;

3)用戶體驗上

釘釘的消息通知到位,能讓管理層知道發出的消息對方是否閱讀,並能夠對未讀人發送DING消息(據反應員工對此壓力比較大),效率更高;企業微信則擁有與微信一致的溝通體驗,「休息一下」可以讓員工進入工作免打擾模式,在休息期間不接收工作消息,幫助員工分開工作和生活,更加人性化;

4)產品開發上

釘釘上大部分的功能都是自主開發的,當然也集成一些第三方功能,可直接在釘釘中安裝使用;企業微信更多是提供一個平臺,除了自帶的公告、日報、同事吧等功能外,大部分應用都是由第三方開發的,安裝即可使用。

企業微信上線於2017年4月18日,當時被定位企業的OA,提供Andorid、iOS、Windows 和 Mac 版,擁有與微信一致的溝通體驗,並有第三方為企業提供豐富的應用。除了具有類似微信的聊天功能,還提供基礎和實用的辦公服務,並加入貼合辦公場景的功能、輕OA工具。用戶可免費註冊但不能直接使用(必須是企業獲得企業微信認可,並獲得邀請的用戶才可使用)。

企業微信特色功能A. 認證後可獲得1000分鐘公費電話時長;
B. 回執消息:通過回執消息,可以知道會話成員是否閱讀該消息;
C. 休息一下:只要開啟該功能,就不會收到消息通知,從而不被打擾;
D. 打通微信:用戶可通過關注企業微工作臺在微信上接收應用消息,兩個平臺可分享聊天記錄,聊天記錄可搜索可導出,並且不設置密聊模式;


企業微信和釘釘,哪個更有優勢

企業微信回執消息實現了管理者與員工間的平衡,休息一下也給了員工生活與工作分開的機會,總體來說更加人性化更有溫度。

2、釘釘基本介紹

釘釘上線於2015年2月10日,是阿里巴巴集團專為中國企業打造的免費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臺,提供IOS、Windows電腦、Android、Mac四個版本,支持手機和電腦間文件互傳。釘釘主要面向企業級用戶,解決工作團隊的實時溝通問題。支持個人及多方電話通話,通話費用均由阿里承擔,基本不向中小企業收費。

釘釘特色功能A. 每月1000分鐘免費電話(PS:釘釘是給到每個企業員工1000分鐘免費通話,隨便打;企業微信是需要企業充值,然後企業內員工共用的,目前認證送的1000分鐘也是成員共享的);
B. 30次/天的DING消息;
C. 釘釘澡堂模式:隱匿聊天,消息閱後即焚(消息閱讀後30秒自動銷燬);

D.釘釘的“DING”一下功能,講究消息必達,深受老闆喜歡,但員工用起來相對比較壓力比較大。

企業微信和釘釘,哪個更有優勢


企業微信和釘釘都是SAAS軟件,在內部管理上(OA功能), 釘釘要比企業微信成熟,釘釘有先發優勢,它比企微早兩年推出:截至17年,釘釘有500萬註冊企業,1億活躍用戶;企業微信有150萬的註冊企業,3000萬活躍用戶。


企業微信和釘釘,哪個更有優勢

由上圖可見:微信在大多數人的理解中屬於個人社交軟件,但其企業號/服務號早已涉足辦公領域;阿里釘釘和企業微信是直接競爭關係,同屬協同辦公軟件。

但是,從CRM層面來講,釘釘完全沒優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部分用戶都沉澱在微信上。我們會發現不管哪個社交平臺,最後都是往微信上導流。商務社交最常說的都是“你加一下我微信吧”,幾乎沒人說“你加一下我釘釘吧”。

添加企微,不需要下載企微app也可以直接進行對話溝通。但釘釘要雙方都下載了app才可以進行交流,這對於商戶想要搶佔流量是特別不利的。畢竟很少有用戶願意下載一個APP,再到APP與商戶進行溝通。

加上微信和企業微信已經打通,企業微信背靠11億的微信用戶,是釘釘沒法比的先天優勢。這個功能對於企業來說這個功能很實用,可以有效避免員工調崗甚至離職時客戶資源交接的麻煩,避免客戶流失,員工無法刪除和帶走客戶的信息資料,所有資源歸企業所有。


四、用戶關於使用釘釘和企業微信的精選評論

1、釘釘特別適合小微企業,不過對於大企業來講,釘釘的方式個人認為太雜太亂,反而會起反作用,不知道有沒有道理,尤其是公司年齡層偏大的人來講,釘釘太反人類(知乎@鄭睿琦)

2、阿里釘釘應用豐富,讓人眼花繚亂,內容是很好,但是公司各部門的操作水平和理解程度,我認為這會給我帶來成倍的培訓工作量。(知乎@小生納蘭)

3、企業微信雖然說功能沒釘釘那麼多,但就產品體驗來講,已經甩釘釘幾條馬路了,界面清爽、簡潔、友好、剋制。(知乎@背影)

4、釘釘和企業微信都調研過,釘釘功能目前比較強大,企業微信起步晚功能少,接口功能弱。但是從產品設計方向上看,企業微信想象力要更大一些。(by Alex 王經緯)

5、親身體驗來看,在釘釘在辦公上面確實還蠻方便的,不管是顯示已讀,還是Ding一下,哈哈哈。(by 薯條和冰淇淋丶)

6、公司我們都用企業微信,發消息和文章可以和個人微信互通,員工用的順手。釘釘太複雜了,不會用。(by 周)


五、從長遠發展來看

從目前企業微信和釘釘的態勢來看,OA是釘釘拿到了先發優勢,不過現在大家還在搶企服賽道的制高點。

企業微信一旦佔住了CRM的段位,從長期競爭來講,拿到的是整個產業互聯網的制高點,因為交易、營銷的環節,都會沉澱在企業微信上。在我看來企業微信依然會在OA領域發力,只是有可能會把這個機會給到第三方或者企業微信服務商來慢慢耕耘。

從流量利用率的角度,用百度舉例,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構建開放生態的一個原因,百度自己對流量利用率太高,每一個流量都有明確的廣告變現出口,所以不想把已有流量開放給第三方。

現在的淘寶也是,淘寶生態所有的流量都有明確的電商出口,也並不想把流量開放給賣家。而私域流量的本質是把自己的流量開放給企業做事情,B端把線下的客戶引流到線上來管理、利用,這就是數字化的過程。也就是說,企業把自己還沒變現的流量導了過來。

微信生態下,騰訊不可能把用戶的好友用作流量變現的出口。因為用戶在微信上是來社交的,私密性的要求高於一切,所以企業微信是最好的變現出口,企業微信和微信的互通的意義也在於此,背靠微信十幾億用戶流量,讓企業可以通過企業微信積累私域流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