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张文宏、崔松、谢斌……“网红”科普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申晨间 | 张文宏、崔松、谢斌……“网红”科普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的科普讲解、阅读量屡屡超10万的“华山感染”公众号、最近推出的“新冠瑞金主委说”系列访谈……

疫情发生后,上海众多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积极投身科普宣传,还涌现出“硬核主任”“600号男神”“口罩达人”等多位“网红”。

“网红”科普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01

打比方让百姓一听就懂

说起“网红”医生,很多人都会想到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记者最近采访他时,也感受到了其“硬核”风格。在回答一名女记者关于病理解剖的问题时,他说到一半,就打断了自己:“我们在肺泡里面看到这么多堆积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分泌液的组成成分是什么,肺泡细胞是一型还是二型的,掉进去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还是巨噬细胞……小姑娘,我讲这些你听得懂吗?既然听不懂,我就不讲下去了。”

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做科普,是医生成为“网红”的一大秘笈。

今年1月18日,张文宏在CC讲坛上向听众介绍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时,打了一个比方:老虎和猫都属于猫科动物,如果把流感比作老虎,那么感冒是什么?告诉你,感冒不但不是猫,连兔子都不是,可能就是小爬虫或苍蝇。

这个形象直观的比喻,一下子让公众了解到感冒与流感虽然名称相近,其实相差十万八千里。

申晨间 | 张文宏、崔松、谢斌……“网红”科普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会长、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崔松也觉得,要成为“网红”科普达人,打比方是一个重要技巧。

在“医声相伴崔松说”公众号上,他发过一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心脏说明书》。这篇文章运用一整套比喻向读者介绍了心脏结构与常见心脏疾病,如将心脏比作一间房子,有两室两厅(心房和心室),有墙壁(心肌)、门(瓣膜)、水管(血管)和电线(电传导系统)。水管老化就是动脉硬化,电灯乱闪可能是早搏或房颤。

“医生做好科普并不容易,要有多年临床经验积淀,自己吃透了医学知识,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崔松说。

申晨间 | 张文宏、崔松、谢斌……“网红”科普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02

接地气才能说出金句

说金句,是“网红”科普医生的另一大秘笈。

“你问我这个药那个药,哪个药有效?那我告诉你:最有效的药就是你的免疫力。”“你现在在家,不是在隔离,而是在战斗啊!你觉得闷是吧,病毒也觉得啊,病毒最后就是被你们闷死的呀!”面对媒体,张文宏用那些接地气的金句吸引了众多“粉丝”。

怎样才能说出金句?崔松笑言,他属于笨鸟先飞的人,在向媒体和公众讲话之前经过了反复琢磨。例如,他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的“消毒水不是花露水,过度消毒也是毒”,就是他们团队多次讨论后的作品。

为了告诉市民不可过度消毒的道理,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消毒水不是香水,别乱喷”,但他与团队成员讨论后觉得,香水有点奢侈,于是换成了更接地气的花露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果然成为流传甚广的金句。

“该追剧的追剧,该追星的追星。”说起这句上了网络热搜的金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直言,这是在2月6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他回答记者提问时临场发挥的,没想到引起了网民的热烈反响。

当时处于疫情暴发阶段,许多宅在家里的公众在网络上看到大量信息后,出现了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他建议市民每天接收的疫情信息不要超过接收信息总量的40%,“该追剧的追剧,该追星的追星”。

申晨间 | 张文宏、崔松、谢斌……“网红”科普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事后我思考了一下上热搜的原因,是这句话契合了公众当时的普遍性情绪和关注点。”谢斌说,“所以医生做科普时,最好不要从自己的专业关注点出发,而是要考虑受众心理,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出发思考讲什么,并用通俗、简单的话语把意思表达出来。”

申晨间 | 张文宏、崔松、谢斌……“网红”科普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