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密雲疾控中心的檢測人員 實驗室裡的“排雷”抗疫戰士

密雲疾控中心的檢測人員 實驗室裡的“排雷”抗疫戰士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間就是生命!在密雲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密雲疾控中心”)有這樣一群人,承擔著全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檢測儀器和試劑盒是他們的武器,實驗室是他們的主戰場——他們就是終日與病毒為伴的病原微生物檢驗人員。

戰“疫”打響後,待排查病例的標本就像擺在檢驗人員面前藏有新型冠狀病毒的“雷”,新型冠狀病毒就是“雷”裡的“火藥”,檢驗人員就是要精準挖出“火藥”,不讓任何“雷”爆炸,這就是檢驗人員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職責。

這天,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多個小時的實驗室檢測小組成員鄭蘭紫在結果出來的第一時間電話向科長朱風雷彙報了陰性檢測結果。此時朱風雷懸著的心也跟著放鬆起來:“辛苦啦,做好消毒後好好休息,食堂給你們備好了酸奶和方便麵,吃一口回家好好睡上一覺。”話音未落,另一部電話響起——又來樣本了,此時已經是下午6點多。

“蘭紫,又有新樣本要送來,你們先回去,我讓第二組上。”

“二組可能還沒吃完飯,會不會耽誤檢測時間啊?”正要換便服的鄭蘭紫停住了動作:“朱科長,慧慧和蔣姐還在實驗室收尾,我替她倆答應了,我們還能行,您讓下一組人員多休息一會兒吧。”掛了電話,她重新推開了實驗室的大門,跟同事們又一頭紮了進去。

朱風雷介紹說,標本含量極高的汙染源,具有肉眼看不見的高風險。在實驗室裡,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發被感染的風險,只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熟練的技術操作才能保障檢測結果準確無誤。每送來一個樣本,需要三個人一起分工協作,兩個人穿好防護服進入實驗室進行核酸提取,一個人穿工作服在清潔區進行核酸檢測,每例標本檢測從核酸提取到儀器檢測全過程至少要4個小時,再加上穿脫工作服和消毒的程序,往往工作起來就要堅持7個小時。

這群檢測人員的主力,是一群擁有研究生、本科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別看他們年紀不大,平時像孩子一樣,可是穿上隔離服就是實驗室裡的戰士。”朱風雷說。而實際上,這其中不乏有兩個孩子的媽媽,他們每次進實驗室工作區前,都要給寶寶們留下“7個小時候後再聯繫”的語音。

隨著排查病例的上升,檢測標本也在不斷增多,他們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大。面對這些,朱風雷他們憑著多年與病毒交鋒的經驗,晝夜奮戰在檢測一線上。

就是這樣一群與病魔爭時間的先遣隊員,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他們為千萬人的健康安全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本報記者 王路曼 通訊員 李愛宏 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