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溝通的藝術》|溝通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溝通的藝術》|溝通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溝通的藝術


生活中你是否因為說話過於直白,而惹人討厭過?是否因為說話過於委婉而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否因為不善於溝通,而錯過好的時機?

溝通在人際交往中是一項既要有藝術又需要技術的能力。機緣巧合下讀到了《溝通的藝術》這本書,書裡將實用的方法結合故事片段來解析,通俗易懂,讓我受益匪淺。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由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教授合作。兩人就使用故事片作為教學用具達成了共識。多年來,他們圍繞溝通這個主題廣泛地撰寫文章、四處演講,併合作出版了許多教材。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讀這本書的精華,本書從三個維度來詮釋了溝通的藝術和技術。


《溝通的藝術》|溝通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第一個部分:看入人裡,瞭解自我,從“我”的角度認清知覺和情緒管理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溝通是我們自身與他人之間的一種相互的作用,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外在表現。會溝通的人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在合適的場合說合適的話,能用謙虛的態度與人相處。

即使觀點不一致時也會保持禮貌,實事求是,對事不對人,不刻意攻擊詆譭別人,因此溝通不僅是一項既要有藝術,又需要技術的能力。

在認清知覺和管理情緒的在溝通中的重要性之前,我們需要對自我概念有一個瞭解。自我概念是指對自己所持有的,穩定的直覺及情緒的一個狀態。

知覺是我們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和認知,興趣不同的人知覺是不同的,它受獲取信息,生理因素,文化差異,社會角色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影響,因此調動知覺對我們處理各項事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每個人對待事物的直覺都有著巨大的差異,當我們想要達到某種程度上的一致時,就需要知覺檢核來幫助。

完整的知覺檢核包含三個部分:

1、描述你注意的行為

2、列出關於此行為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3、請求對方對行為詮釋做澄清。

比如:你給老公打電話,老公敷衍回答你。(行為)

你的敷衍回答是因為工作上的事嗎?(第一種詮釋)

我最近是否有說什麼話讓你不滿意了?(第二種詮釋。)

我能跟你好好談一談嗎?(請求澄清)

除了知覺檢核,我們還要從對方的角度來體驗世界,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即同理心。同理心是你用對方的觀點設身處地的思考他人的處境,進而感同身受。

枕頭法分別從我對你錯、你對我錯、雙方都錯,雙方都對、這個議題不重要、四個立場都有道理等五個立場來了解認知的複雜度。

這個方法既可以增強同理心,又可以增強認知複雜度,從而使你更好的認清自己的知覺。


《溝通的藝術》|溝通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情緒管理對溝通的影響,每個人的體會都應該是不一樣的。

良好的情緒不僅能有效溝通而且能解決問題,營造和諧的氛圍;不良的情緒不僅對理性溝通產生無可彌補的傷害,甚至會造成無法破解的局面。

身邊的同事因為用完打印機卡紙沒有跟另外一個人交代,原本一件小事,大家坐下來好好溝通一下就解決了。

結果帶著不良情緒溝通,場面發展成相互大聲指責,摔手機發火,結果不但問題沒有解決,也使得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僵。

那麼怎麼才能克服不良情緒的干擾呢?有四個步驟。

1、監控你的情緒反應

當你感到發抖,心跳加速,燥熱,跺腳異常安靜時,這些都是不良情緒的反應。

2、注意情緒的激發事件。

當你發現這些反應的時候,需要弄清楚是什麼事件引發你的反應,根源在哪裡。比如說,去面試一家大公司,發現自己的學歷,跟公司要求不符,因而感到緊張、害怕。

3、記錄你的自我內言

分析事件和你自己感覺之間的聯繫,把你的思考寫下來,看看他們的存在是否真的有意義。因為學歷低,而覺得面試官看不上自己,進而覺得很沮喪、緊張。

4、重新評估非理性信念。

首先,判定你所記錄的每一個信念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其次,解釋這個信念為什麼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最後,假如這個信念是非理性的,你應該寫下一個較為理性的替代思考。

我雖然學歷低,但是專業技能方面也有很多的實戰經驗,所有可以不需要太過緊張的。

溝通中對自我認識很重要,上述列出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從容應對,使得溝通更加順暢。

第一部分從我的角度瞭解到內心知覺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第二部分。


《溝通的藝術》|溝通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第二個部分,看出人外,瞭解對方,從“你”的角度,換位思考,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知己必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打仗如此,溝通更是如此,不僅要了解自我,而且需要了解對方。

當你想要準確瞭解對方的意圖,通過溝通來做到有的放矢,那麼傾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傾聽不只是聽見,聽是聲波傳到耳膜引起震動後聽覺神經傳輸到大腦的過程。傾聽則是在此基礎上對信息的區分、加工、分析,然後整理出有效信息,一般由聽到、專注、理解、回應和記憶,五個要素組成。

日常生活中,我們與朋友溝通時,常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朋友說話時,自己在玩手機或者敷衍回覆;第二、朋友說話時,自己感興趣會滔滔不絕,甚至打斷朋友的話,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三、朋友說話時,回應都是我都懂,我明白,我知道;四、朋友說話時,只聽對自己有用的部分等等。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到有效傾聽呢?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刻意練習。

第一、少說話

人有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為了避免自己把話題變成自己的想法,少說話可以適當的澄清你的理解,並將自己理解到的新的信息反饋給對方。

第二、擺脫注意力分散

引起注意力分散的,一方面來源於外在環境,比如說電視節目等等,另一方面來源於我們的內心,比如沉浸在自己的思考當中,應盡一切可能去消除這些讓你分心的內在和外在干擾。

第三、不要過早評斷

過早下結論,可能會誤解對方,使得交換觀點的談話變成了唇槍舌戰,同時也有可能錯失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因此先傾聽,真正理解對方的用意後再評論。

第四、尋找重點

尋找重點,需要各種應變技巧來澄清對方的意思,當對方表述過於混亂時,我們可以利用提問來引出事實,幫助對方理清思路,表述清晰。

堅持在溝通中,主動去練習使用這四個方法,相信你能更好的瞭解對方,完成有效地溝通。

到這裡第二部分結束了,那麼我們來看第三部分。


《溝通的藝術》|溝通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第三部分,看人之間,瞭解衝突,從“你和我”的關係中,採用恰當的溝通模式,達成雙贏。

我們每個人都是多元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價值和行為模式,這就導致在人際交往中不可避免會出現衝突。

很多人認為衝突不是一件好事,是因為他們更關注的是自我防衛,而不是解決問題。事實上衝突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效的溝通,反而能讓原先的關係變得更加強韌。

衝突的處理模式有五種形態:一、逃避雙贏;二、調適一輸一贏;三、競爭一輸一贏,有時會轉成雙輸;四、妥協部分雙贏;五、合作雙贏。

親密關係中面對衝突,更多人是選擇性逃避,但以我親身的經歷來講,伴侶之間一旦情緒冷卻下來後,應該是第一時間進行溝通的。

除了逃避模式,有些人會選擇委屈自己主動讓步,形成調試模式;也有些人會進一步處理,變成競爭模式。

不管是調試還是競爭,勢必都會變成雙方一輸一贏,而目前最認同的是雙贏模式,就是衝突雙方各讓一步,雙方犧牲一部分利益,同時也部分實現各自的目標。

比如夫妻兩個人,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北方人,一個飲食清淡,一個無辣不歡,那麼可以選擇放少數辣或者清淡的人,吃飯的時候在面前放一杯白開水涮涮,兩個人達成共識,構建更好的親密關係。


《溝通的藝術》|溝通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雙贏呢?六個步驟。

一、確認你的需求

溝通之後才能瞭解不雙方不同的訴訴求。比如:夫妻倆在一個房間,一個想安靜的寫作,一個想看電影。

二、訂立約定

雙方定好一個解決問題的時間。約定好時間商量各自的需求。

三、描述你的問題和需求

用恰當的方式把你面臨的問題和需求告訴對方,這才是重點。比如,跟妻子說因為工作太累了,想要看看電影消遣下,如果影響你寫作,我可以換個地方。

四、思考對方的觀點

認真傾聽對方的需求,讓他感受到你是在公平的解決問題,降低對方的防禦防心理。比如,丈夫提出換個地方看電影,因為看電影激動不時,的確會有響聲。換個地方,既不會打擾妻子,自己的壓力也得到釋放。

五、商討解決之道

雙方明白各自的需求,一起想盡可能多的解決方案。比如,妻子理解丈夫回覆可以戴上耳機,只需要聲音小一點,是可以在房間裡看的。

六、實施並情緒改造

雙贏合作模式並不是萬能的,有時候雙方有很大的誠意,卻未必有實施的方案,還是需要妥協合作。無論是換個房間還是戴上耳機,都是互相商討實施改造的結果。

說到這裡,《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的精華大致講完了。本書巧妙的借用故事片段,將方法融入案例中,讓人讀來如飲茶,越飲越香醇。

溝通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需要獨特的技巧。人際關係中溝通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精進,才能進一步的有效的跟身邊的人,乃至跟我們整個環境有一個好的交流。


《溝通的藝術》|溝通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