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古镇柴桥

芦江河畔

风雨如昨

沧桑依旧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在柴桥,有一个静默的村庄

这里至今仍保留着

25处清代宅第民居和近代传统民居

高翘的马头墙、气派的门楼

精致细微的砖雕木刻

流光溢彩的匾额题联……

这里,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四合村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柴桥四合村由原群力、里隘、朱家漕、麟角湾四个村合并而成,村民大多在清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迁入,因此这里遗留的古民居多为清代建筑。包括连三进、四合院、三合院、一字屋等类型,25处传统民居保存在一个村里,在北仑区域实属罕见

一处处老宅院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点缀在阡陌交错间

融自然山水、传统道德

乡风民俗、建筑理念于一体

尽展江南传统建筑的魅力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穿过重重农家小院

徜徉其中

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

触摸到鲜活的历史

区级文保点——虞家后新屋

区级文保点——虞家后新屋建于清代晚期,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北仑区目前发现的保存较完好的清代晚期畚斗楼式宅第民居,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飞檐翘角的传统建筑

点缀在阡陌交错间

尽展江南传统建筑的魅力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为了保护这座清代晚期古建筑

今年5月份,柴桥街道、区文保所等多家单位

联合对其进行修缮保护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

以恢复古建筑古朴的风貌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在这里

你会发现几分雅致、几分诗意

几缕书香、几缕婉约

乾房连三进

乾房连三进是区级文保点,建于清代中期,为四合院式建筑,建筑共有三进。第一进为门房三间,梁架为穿斗式四柱四檩。二、三进正房皆为三间两弄,梁架皆为七柱七檩穿斗式。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乾房连三进文人频出

《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曹余章便曾居住于此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1995年,久居沪上的曹余章回乡探亲,独自来到“乾房连三进”,里隘的曹氏宗亲对这个阔别数十年的游子突然光临,感到无比的惊喜和欣慰。在长辈们的提议下,曹余章泼墨挥毫写了里隘曹氏“四德堂”三个大字的堂号,以表他也是从柴桥老曹村分支出来的曹氏子孙之一。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每一间老宅院,都有一段历史

都诉说着几代人的故事

“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

建筑还在说话”

魁斗桥连三进

随着曹氏家族越来越壮大

乾房连三进已经无法容纳众多人口

于是,曹氏家族在原乾房连三进宅院后面

新建了魁斗桥连三进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古老的窗棂和斑驳陆离的木门

处处显示着老宅院的古老与沧桑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断瓦犹存,残砖仍在

印证着昔日的繁华,沉淀着历史的沧桑

经过上百年的风霜洗礼

老宅院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并且至今仍有人居住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留恋老宅院

其实是想把祖祖辈辈的根基和血脉留住

今日,再走进这批历尽沧桑、

风雨侵蚀的古建筑

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们当年的恢宏与精致

对研究清代建筑、清代居民生活

和了解本地风土民情有很高的价值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青砖古树、名人故居

这里的每一个胡同

都可以是一篇动人的故事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穿行在如棋盘般纵横交错的巷子里

听着脚步在石板发出的回响

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油然而生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在里隘一侧的芦江河边

我们发现两座石狮子坐落于此

村民介绍道

这两座石狮子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

它们可是村里的“守护神兽”

相传旧时,这里时有小孩子落水

于是,村民就在这里立下2座石狮子

日日在河边守护着村民

神奇的是,落水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时代变迁,河边几经修缮

石狮子也渐渐被岁月侵蚀

但它们依然顽强的矗立于此

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柴桥深藏近300年的明清古建筑群,去看看

四季变幻,时代变迁

老宅院隐于幽巷之中

巍然不动

在岁月中沉淀

在时光中雕琢

一代代人守候着这份历史底蕴

描绘着老宅院与新生活交融的新画卷

这里,是柴桥四合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