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政協委員建言:設網約統一平臺,加強分級診療

日前,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上海市委主委蔡威和市政協常委、農工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陳芳源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建議本市二級以上醫院實行門診預約常態化,加強分級診療。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為了切實加強醫院管理,採取最嚴措施做好醫患防護,盡最大努力杜絕發生院內感染,恢復日常醫療服務,滿足市民基本就醫需求,市各級醫療機構門診採取了全面預約分時就診的方式。

兩位有著醫師經歷的委員發現,目前本市各級醫療機構門診採取全面預約分時就診的方式,優點不少:實現錯峰就診,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合理分散人流,避免人群集聚,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可減少無序就診局面,優化利用醫療資源;在減少人群基礎上,優化或重新規劃就診區域,實現重點區域消毒。

他們認為,上海作為全國醫學中心城市,年門診就診人次已近3億人次,其中三級醫院門診有60%左右的患者來自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可在全市範圍內繼續將醫院實行門診預約作為常態化加強分級診療管理,以避免盲目就診和現場集聚。

他們分析,上海目前家庭醫生採用是“1+1+1”(1家三級醫院、1家區級醫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合簽約,截至2020年2月底,簽約總數約超過761萬人,其中60歲以上約400萬人,佔簽約總數52.56%,簽約率約93.43%。通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可以實現快速轉診上級醫院、延伸處方、慢性病長處方等服務。在此背景之下,如果能夠實現二級、三級醫院門診預約常態化並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1+1+1 “組合簽約結合,以目前60歲以上人群的高簽約率,可以極大促進實現60歲以上居民有序分級診療的形成。

與此同時,兩位委員也注意到目前在執行全門診預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各家醫院採用門診預約的方式不一,預約平臺過多且較為複雜,有些醫院有5個以上,市民知曉率低,對老年人而言更是難以操作。社區衛生中心目前可以通過市級統一的“隨身辦市民雲”APP平臺進行預約,但在目前的簽約與轉診操作中有號源不足和信息不完善現象,預留給平臺的號源比較有限,對分科日益精細的醫院,如何選擇正確科室和專家,對社區家庭醫生以及60歲以上居民而言難度較高,且目前絕大多數是下轉上的單向預約轉診,無法實現“雙向轉診”。

針對二級以上醫院實現門診預約常態化,做強做實分級診療,兩位委員建議建立上海市統一的二級、三級醫院門診網上預約平臺,如在上海發佈公眾號中設立,該平臺要方便患者操作,且要大力宣傳,以提高百姓的知曉度。同時,這一預約平臺能夠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工作平臺中實現功能對接,進一步優化科室和專家導覽介紹,方便家庭醫生選擇和幫助已經簽約的患者進行預約轉診,尤其是老年患者。

兩位委員還建議各級醫療機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留60歲以上居民相關疾病的部分號源,以保證患者的就醫。此外,“在繼續加強全科醫生素質提升的基礎上,平臺能夠進一步完善‘上轉下’信息推送功能,以真正實現分級診療,雙向轉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