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當今社會如果什麼事情都是按照老子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能行得通嗎?

朱八戒CC


好玩的國學先說一下個人的觀點,我認為,現在社會按照老子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去治理國家和社會,完全是可行的,不僅是可行的,按照老子的順其自然和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的話,必然會將我們的國家社會和我們的個人,治理的更好。

當然,這要建立在正確理解老子的道家哲學的內涵,正確理解到底什麼是無為而治思想內涵的基礎上的。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理解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或者把無為而治的思想,當成是消極的、退縮的、自守的,當成是什麼也不做,那就完全曲解了老子的思想,那麼只能是南轅北轍的悲劇了。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我們要理解老子的思想,我們必須先要理解到底什麼是道。老子認為,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化生,而道的最根本規律就是自然而然,所以人類應該仿效大道,順其自然。

所以老子告訴我們,人類社會也好,還是個人的生活也好,都要遵循道的原則。他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金規玉律,也是我們個人發展的金規玉律。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尊重、遵循自然規律,自然大道讓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去做,而不是按照個人的主觀的想法去做。那樣的話,就是沒事找事或者是做了壞事,那就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第二,我們要走出老子的思想是消極退縮的誤區。事實上,老子的思想不僅不是消極退縮的,他還是積極有為的。他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求我們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去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這一點其實和孟子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想是想通的。老子所說的無為,決不是什麼也不做。他甚至告訴我們,做事情應該從細節做起,從容易的事情做起,這樣循序漸進的做。他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所以,"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

第三,我們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在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政治哲學,是治國理政的哲學。老子作為周朝的圖書館館長,他目睹東周以來的混亂局面,他帶著治國的理想,寫下了道德經,其實想告訴統治者,到底如何才能統治天下,到底如何才能治理國家。這和孔子夢想恢復周禮建立大同世界,與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一脈相通的,這都是大思想家的治國理想。老子明確為統治者開出了治國理政的藥方: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裡面老子說的很明確,就是以無為的心態,行有為的事情。也就是說,統治者你要放手,要讓老百姓自己去發展,去生活,這樣才能早就太平盛世。

從中國的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盛世,都是在道家的無為思想的指導下產生的。如大舜時代的無為而治,如西漢的文景之治,如初唐時期。只要統治者不去亂為,能夠社會和老百姓留下自由發展的機會和環境,無論是社會和個人,都會按照自然而然的規律,去發展自己。這就像是草木到了春天自然會蓬勃生長一樣。

道家的重要思想家楊朱,一直被我們認為是個人主義者,因為他主張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但是楊朱在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牧羊說:

"楊朱見梁王言:'治天下如運諸掌然。'梁王曰:'……何以?'楊朱曰:'誠有之。君不見夫牧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隨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君且使堯率一羊,舜荷杖而隨之,則亂之始也……將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謂也。"

楊朱說,統治者就應該像牧羊人一樣,,羊群"欲東而東,欲西而西",享有充分的自由。而象徵統治者、管理者的"童子"只是"荷杖隨之",並不亂加干涉。

從我們現在的社會來說,發展經濟,就是要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首先讓市場的無形之手,來調節市場和境界行為,在無形的手失效之後,我們再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加以調節。

在婚姻和家庭中,也要像老子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你不要去亂折騰,這樣的家庭也會和諧美好。

在個人的事業上,既要積極的生活,也要按照老子說的那樣,先靜心,然後再認真思考,按照正確的方式去生活。也就是說 ,真正好的生活,是積極有為而不妄為。


好玩的國學


《道德經》常被誤讀,此句常被理解為不管不問不作為,實質是一種斷章取義。“順其自然”說的是順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科學發展觀,“無為而治”說的是不為“自己”而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通讀《道德經》,就能深刻感受到老子的理念——“放下自己為大家做事,放開結果享受過程,放平心態專注做好每一件事”,本質是給大家分享一些做人做事的心得,這裡面通過“大與小,有與無,先舍與後得,有功與居功”等等相互辯證的關係來闡述。裡面反映了大量的群體心理學、公共關係學的原理,如勸誡抑制“趨利避害”的本能(動物性),發掘“無私奉獻”的潛在基因(神性),才能獲得大家的支持;勸誡“與人為善”,在未來的某個人生節點獲得“善的循環”;勸誡不要自我中心、自高自大,心存感恩,才能得到學習成長。每一個人看了《道德經》都能受益,從政、從商者更適合汲取裡面的養分,《道德經》把“道,德,法”的層次關係說得很明白,領導者首在道,指引正確方向,讓人各司其職;次在德,捨己為人,以身作則;再次在法,明定條規,依章辦事。“順其自然”說的就是“道”,“無為而治”說的就是“德”,是從事管理的真諦。


藝術家特德


哈哈哈!

“無為”,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順其自然”隨他去啊。

我也翻過道德經。通篇沒見“隨他去”。

反之,我咋覺得處處是:“審時度勢、量力而為”。

教你“為人民做牛馬,人民會把你抬得很高很高”(上善若水)

老子讓我們功成不自傲,困境莫灰心。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老子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意思是: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不能遠行。

他反對的,就是急功近利。

就像“某部門”做事,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一樣啊。

反對急功近利,要的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事。

他意思絕不會是:上級說啥我就應啥,下級做成啥樣子就是啥樣子。

看起來,道德經並不是“事不可為”的負能量。

道德經處處教我們,如何認識、運用自然規律,做好自己。

該怎麼辦怎麼辦。絕不是“你要這樣,我也沒法子”。

所以,認識並正確運用了自然規律,肯定能把想做(不逾矩!)的做好啊。


莘縣村民


無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學思想中最突出的部分。

【老子】第3章中講到:“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第5章中講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為什麼要講無為而治呢?因為他看到了統治者的種種有為的惡果,他還從反面給我們論證了尚賢就會引起人們對名聲的博取,注重物質財物,可以引起人們巧取豪奪。各種聲色慾望,會導致民心大亂。

而統治者的所謂有為,大多是政令頻出、胡作非為、亂政苛政,像孔子說的苛政猛於虎,這些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甚至還會引發巨大的社會矛盾和災難。

看看歷史,太多太多教訓了。所以老子發出了無為而治的警示通言。可否用於今天?我們還是不要生搬硬套,而是得其精髓而用之吧。


老立


什麼理論都有它的侷限,實際應用也要依據具體情況來吸取其精髓,老子理論隨其自然博大精深,它裡面的好多精華還是待後人去硏發利用,道德經表述的大都是終極真理,表面看起來高大精深,其實表達的都是自然規律,也是我們國家的國寶級文化遺產,它值得我們珍惜。


星火燎原286159396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不容置疑的!可悲的現實是這樣的無形無價之寶已被後人幾乎丟失殆盡了!比如老子的《道德經》,它實際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但因它的深奧難解被後人放棄,甚至有的被斷章取義而誤解,有的被當作迷信神鬼而敬奉。就拿“無為而無不為”這句名言來說吧,本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誡人們,特別是社會的統治者,一定要按照自然規律、運用“無為而無不為”的辦法統治天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國家社會長治久安之目的。毫無疑問,這句話的核心要義是統治辦法的“無不為”而不是“無為"!!!意思是說,統治者有了“無不為”的辦法(即符合社會規律,或人性規律。……歸根結底是符合自然規律)統治天下,而且只有這樣,雖然表面上“無為”(統治者親自任何都不做),但卻能達到“無不為”的統治效果!老子為了明白起見,還舉出“上善若水”這個補充詮釋性的例子:意思是,無不為的統治辦法就象利用水向下流淌、能潤澤萬物而“心甘情願”的本性一樣,如果辦法對頭了(符合客觀規律!即道),即使最高統治者什麼都不親自去做(無為),但預期的目的卻圓滿地能夠達到!比如隋朝以來釆用的科舉取仕制度,它為什麼能夠千年盛行而不衰?原因就在於它符合“道”(即社會規律或自然規律)!這就是一個“無為而無不為”的很好例證!皇帝為培養人才連一個銅板都沒投入,但卻使“天下英才盡收吾囊中矣”(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語)!然而不幸地是,《道德經》這個博大精深的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被一訛傳訛地說成是隻“順其”自然而什麼都不作的消極等待!這樣一來,本來無不為、且科學的積極思想辦法,但由於後人的誤解,反而成了“無為”而“聽天由命”的代名詞!這樣,堪稱人類哲學思想的精華之精華——世界歷史上最早地辯證唯物主義,.被深深地埋在了華夏曆史的廢墟中而無人問津了!

後來,《道德經》通過俄國傳到了德國,由於黑格爾中文水平的有限,再加上《道德經》思想的深奧,還有中國古代文言文的精練,黑格爾在運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通俗地闡述《道德經》時,只正確闡述了(或理解)其中的辯證法部分,而把本來是唯物主義的《道德經》,說成是唯心主義的了!倒是後來馬克思在研究德國古典哲學時,“發現也汲取了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廢墟中的合理內核”——辯證法思想”(恩格斯語)。由此,也完全可以這樣說,是馬克思和老子在不同的國度地域、相隔甚遠的歷史時期,英雄所見略同地“獨自”創立了人類最完備最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馬克思正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方法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經濟運行規律,即“剩餘價值”規律,進而發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提出了共產主義原理!……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是在錯誤認識《道德經》的情形下提出的,很明顯,一是徹底歪曲了《道德經》的本意;二是顯示出語言、思維邏輯的“自相矛盾”!試問,既然是“順其自然”的“無為”,幹嗎後面又要說上“治”呢?“無為而治”這句話怎能讓人去理解呢?


西瓜90735381


道法自然,順其自然,社會上大多數人看成是不思進取,行為軟弱的標誌。

老子贊同地冷冷一笑,我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老子也說社會上道法自然完全行不通。道法自然是有條件的。

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我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人在社會里會產生貪婪,我用無名之樸鎮壓住貪慾。

無名之樸,就是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不會產生貪婪了,心情就寧靜了。

寧靜的身體達到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那麼這時候處理事物的就是自勝者強使夫勝人者有力的智者不敢胡作非為為也。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法自然思想就產生了。

大自然有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沒有能超過水的意志。道法自然思想真實可信。

合抱之木起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形成道法自然的深刻思想是要反者,道之動。

親身感受大音希聲,大像無形,道隱無名會尊敬道法自然。

悟出道法自然的人天將佑之,以慈衛之。

普通人談道法自然,思想,行為軟弱。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行得通,只要你真的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和涵義。

現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總喜歡鑽死牛角,斷章取義,只盯一點,不計其餘。所以現在人講的道理大都是錯誤的謬論。雖能自圓其說都又片面之極,與真理總是差之毫釐而謬之千里,南猿北轍,自尋死地。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不是讓你躺床上閉著眼做夢娶媳婦,等著天上掉餡餅。而是讓你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做人,搞冶理。不做違反自然規律,會破壞自然狀態和人類生存環境的事。不想當然,自以為是地瞎做事,亂作事。與大自然和萬物和平相處,和諧共存,走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路,。而不是象現在一樣,只追求經濟利益,只考慮成敗收益,為金錢利益不顧一切,不擇手段,不斷地汙染環境,破壞環境,坑人騙人,毒害我們賴己生存的土地,水和空氣。把整個社會,整個地球都搞得烏煙瘴氣,一片狼藉,混亂顛倒,滿目瘡痍。氣候生態越來越差,越來越惡劣,快玩蛋了,才被逼無奈不得不化巨大的代價來治理。這樣的行為好不好,值不值,愚不愚蠢?為了自已的一己私利,不惜禍害祖宗和子孫。難道還不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

老子的話雖說於兩千年前,但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卻並末過時,在今天依然很有活力,很有可借鑑的現實意義和價值。能活學活用,依然可幫我們解決很多的現實問題。因為,雖然世上的一切都永遠在變,不斷在變,但變化本身和道卻不會變。世界的本質和自然規律也不會變。變化的是外在,是形象,而不變的是本質,是真理。這也是聖人不死,永遠是聖人的原因。


美麗星空843


無論是當今的社會還是以往的社會或是將來的社會,按照老子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並沒有問題,是可行的。但卻是難行的。

''無為而治''的前提是''順其自然''。所以這''無為而治''就變成了''順其自然''而治。人類社會如果真能做到''順其自然''而治,那肯定就能治好。問題在於''順其自然''而治的前提是人要對自然演化的規律性必須有正確的認知。時至今日,人類對自然演化規律性的認知極其有限。無論是在宏觀上對無極的虛空、太極的萬物還是對於微觀世界的微極子(微小到極點的基本粒子,簡稱微極子)的認知都還在探索之中,所知甚少。

要想對人類社會進行''順其自然''而治,那就要對人類社會演化的規律性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而人類社會演化的規律性又是由人性所決定的。對於人性的認知,幾千年來,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看法,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所以對人類社會要想做到''順其自然''而治,也就是順著人的自然本性而治雖然可行,但卻難以實行。

結論:

一、老子提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就是''順其自然''而治。

二、''順其自然''而治可行,但極其難行。

三、''順其自然''而治極其難行的原因是受到人的慾望和智力水平的制約。


真牛46


中國文化之悲哀!

專家學者,國學大師,報紙書刊,網絡媒體,幾乎異口同聲地張冠李戴,把儒家孔子曰的“無為而治”,強加於道家老子!

無為而治,白紙黑字,印在《論語衛靈公篇》。有些人卻愣是視而不見,以訛傳訛地說成是《道德經》裡的。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道德經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的“聖人之治”,兩個“使”,是無為嗎?

孔子的“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倒是有點兒無為的意思,坐著不動。不過。坐著不動,嗑頭行禮,都是一種行為,談不上無為。

雖然坐著不動也是一種有為,但“無為而治”的確是孔子曰的。老子言的是,“聖人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