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https://www.toutiao.com/i6672840746271244807/?group_id=6672840746271244807


內容簡介: 《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收錄了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主要包括范仲淹、柳永、楊萬里、馬致遠等人的作品。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目錄:

第1章 王禹偁(一首)

第2章 寇準(一首)

第3章 潘閬(五首)

第4章 錢惟演(一首)

第5章 寇準(二首)

第6章 林逋(一首)

第7章 范仲淹(三首)

第8章 柳永(十四首)(1)

第9章 柳永(十四首)(2)

第10章 張先(五首)

第11章 梅堯臣(一首)

第12章 晏殊(十一首)

第13章 宋祁(二首)

第14章 歐陽修(十六首)

第15章 蘇舜欽(一首)

第16章 蔡挺(一首)

第17章 司馬光(一首)

第18章 王安石(四首)

第19章 晏幾道(九首)

第20章 王觀(一首)

第1章 王禹偁(一首)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鉅野人(今山東縣名)。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做過右拾遺(中書省諫官)、知制誥(草擬皇帝詔令的官吏)和翰林學士。在朝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終於死在貶地黃州齊安(今湖北黃岡縣)。他是宋初著名的文學家,詩文風格清麗平易。著作有《小畜集》。詞今存僅一首。

點絳唇感興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天際徵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簡說】

宋初文人詞留傳到現在的為數不多,這些文人大都遭受貶謫,或浪跡江湖,所作小詞秀淡自然,與穠麗的花間詞大異其趣。王禹偁的作品以詩文為主,在僅存的這首小詞中,他描繪了江南水鄉的景色,抒寫出遊子的客愁,寫得委婉細緻。詞末透露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感,不同於一般的豔詞。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2章 寇準(一首)

寇準(961~1023),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縣)人。宋太宗時進士,真宗時官至宰相,封萊國公。後被讒遭貶,遷徙到雷州(今廣東海康縣)等地。著有《巴東集》。

踏莎行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簡說】

寇準詞留存到今天的四首,都是傷時惜別之作,而且寫得情致纏綿。本詞即景寫閨情,上片是描繪暮春季節,微雨濛濛、寂寥無人的景象。下片寫兩人別後音問不通,閨中少婦倚樓遠望,只見芳草連天,灰雲蔽空,心中更覺憂鬱愁苦。《四庫提要》稱寇準的詩作“含思悽惋,綽有晚唐之致。”“含思悽惋”,亦可用來評他的詞。

第3章 潘閬(五首)

潘閬(?~1009),字逍遙,大名(今河北縣名)人。曾在京師賣藥。宋太宗時,由於能作詩而被推薦,賜進士。曾幾次受到貶謫。真宗時任滁州(今安徽滁縣)參軍(州府中分科辦事的官吏)。

潘閬以詩著名,當時文人如寇準、王禹偁、林逋等都與他有交往。著有《逍遙集》,詞以《酒泉子》五首流傳最盛。今傳有《逍遙詞》十首,見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

酒泉子

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遊。

【簡說】

本詞是寫別後的懷念。作者筆下的杭州是家家綠樹,處處流水,花開四季,峰巒青翠,真是人間天上。末句指出還想舊地重遊,也即是說勝地美景,令人戀戀不捨,難以忘懷。

酒泉子

長憶西湖,盡日憑欄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①正清秋。笛聲依約③蘆花裡。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閒整釣魚竿。思入水雲寒。

【註釋】

①嶼(yǔ雨):指湖上的小土堆。

②依約:隱隱約約。

【簡說】

本詞是作者回憶中的西湖風光:那是秋天的湖上,憑欄遠眺,只見漁船在徜徉,小島上的樹葉正在凋謝黃落。蘆葦叢裡揚起了笛聲,使白鳥都驚飛起來。這樣的景色勾起作者退隱湖上的念頭。

宋楊湜《古今詞話》說:“石曼卿見此詞,使畫工彩繪之,作小景圖。”這是指潘閬歌詠杭州山水之美的詞作受到後人的愛賞。

酒泉子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輕棹去還來。芰荷②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簷下鐸。別來塵土汙人衣。空役夢魂飛。

【簡說】

這首詞先寫孤山的位置和姿態,再寫山上的僧寺,四面臨湖;又從水上荷香連繫到佛閣簷下的鈴鐸清音,用來襯托環境的清幽,同時也道出作者魂牽夢縈、不能忘懷的正是這種靜寂的境界。

酒泉子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簡說】

怒潮山立的浙江大潮,是歷來文人歌詠的題材。李白《橫江詞》中已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之句。本詞描繪江潮湧來時濤聲如雷、滄海成空的壯觀,還頌揚了手拿紅旗,敢於迎著洶湧怒潮而“向濤頭立”的弄潮兒。在離開杭州後,這種場面還幾次入夢,甚至夢醒後仍使他目眩神迷,膽戰心搖。

本詞詞風與五代柔靡的篇章迥然不同,讀後使人感到氣魄雄偉,胸襟開闊。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4章 錢惟演(一首)

錢惟演(962~1034),字希聖,臨安(今杭州)人。吳越王錢俶之子,隨父降宋,為右屯衛將軍。編修《冊府元龜》。仁宗時累官至樞密使,後落職,出為崇信軍節度使等職。能文辭,尤工詩,為西昆詩派領袖之一。存詞兩首,格調悽惋。著有《典懿集》,《金坡遺事》等。

玉樓春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簡說】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貶謫漢東所作,格調悽惋蒼涼。登樓遠眺是很愜意的事,且春光無限、鶯語啁啾,煙波拍岸,綠楊芳草,這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景物,而作者卻“淚眼愁腸先已斷”!這種反常現象令人疑竇頓生,大惑不解。誰看到這裡都難免問一句:這到底是為什麼?過片揭示原因:身成衰晚,朱顏更換。因此,作者決意拚搏一醉,“芳尊唯恐淺”。全詞情感的脈絡極為清晰,也有感人的力量。當然,這裡多的是個人的憂怨和年華老去的無可奈何的慨嘆,調子有些低沉,這是我們閱讀時需要注意的。

第5章 寇準(二首)

寇準(961~1023),字平仲,華州下邦(今陝西渭南)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真宗時官至宰相,封萊國公。契丹入侵,力排眾議,勸真宗親征,御於澶州,訂立“澶淵之盟”,國事賴以安。後受讒遭謫,貶雷州(今廣東海康)等地。諡忠愍。詩學王維,語言曉暢,有韻味。詞存四首,皆傷時惜別之作,風格淡雅委婉。著有《巴東集》。

踏莎行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簡說】

這首詞寫閨情,是傷時惜別之作,情致纏綿,耐人咀嚼。上闋寫春盡花落,“鶯聲漸老”,畫堂人靜,細雨濛濛,殘香嫋嫋,此情此景,一般人都會覺得空寂無聊,更何況深閨中的女子!她孤獨無聊的鬱郁情懷,決難排遣。過片,揭出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密約沉沉,離情杳杳。”因為密約難踐,離恨愈深。“女為說(悅)己者容”(司馬遷《報任安書》),心上人遠在天涯,因此閨中人慵照鏡,棄鉛華,倚樓遠望,只見芳草連天,灰雲蔽空。她本想排遣苦悶,卻更覺心情鬱結,無語銷魂。全詞雖沒有反映更多的社會內容,但也表現了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女性的悲苦,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陽關引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朝雨霽輕塵歇。徵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

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註釋】

①渭水:黃河支流,經長安北入黃河。

②陽關: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古董灘附近,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關口。這裡的“陽關”指《陽關曲》。徹:完結。

【簡說】

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七絕被稱為送別詩的絕唱,流傳開來之後,又被譜成樂曲,廣為傳唱,因此又被稱為《陽關曲》或《渭城曲》。為了表達送別的深情厚誼,詩的後兩句往往被人們重複幾次,因此又有了《陽關三疊》之稱。寇準的這首《陽關引》就是把王維這首《陽關曲》自然巧妙地融化運用,來表現惜別之情。詞雖然仍以渭水為背景,但送行的地點卻不必在渭城(唐宋疆域不同,渭城在北宋差不多成了邊城),而是表達一種普遍的送別之情。全詞七十八個字,在篇幅上較王詩(二十八個字)多出了近兩倍,因此,寇詞比王詩多了一些具體的描寫。而“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則是直抒胸臆,寫出了人生的別離之苦,具有普遍的意義,因此容易打動人,使送行和被送雙方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當然,從影響來說,寇詞不如王詩,因為它畢竟屬於仿作之列。但它仍然有獨到的地方。如果我們說,“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啟發了蘇東坡,使他寫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佳句,該不是臆斷吧!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6章 林逋(一首)

林逋(967~1028),字君復,錢塘人。長期隱居在西湖的孤山。死後諡“和靖先生”。他是有名的詩人。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欲黃昏”(《山園小梅》),詠梅得其神態風致。有《和靖集》。

相思令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簡說】

這首小詞寄離情別意于山容水態之中,頗具民謠風味。先寫來時滿懷喜悅,兩岸青山亦象在相對迎客。那知匆匆相見,好事難諧,潮來船開,只好垂淚道別。

第7章 范仲淹(三首)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真宗時進士。仁宗時曾與韓琦同拒西夏。在參知政事(副宰相)任上提出過改革政治的措施。死後諡文正。他能以邊塞風光入詞,開宋代豪放詞的先河。有《范文正公全集》。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簡說】

碧雲、黃葉、翠煙,是運用色澤來渲染夕陽下的秋景,藉以加深印象。鄉魂、旅思、愁腸、相思淚,用來映襯出觸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離恨。這裡秋景的動人適足以反襯出客愁的深長。

有人認為這首詩主要是“麗語”、“柔情”,但也有人提出其中有寄託,如張惠言就說:“此去國之情”。黃蓼園更提出以芳草喻小人的說法,則未免牽強。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簡說】

這是作者防守邊地的生活經歷的概括。先寫雁去秋來的邊地風光,是長煙落日,邊聲四起,千山重迭,孤城深閉,筆調極其雄放。接著自恨功業末成,發出懷鄉的嘆息,並以低沉的調子作結。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指出,歐陽修稱這首詞是“窮塞主之詞”。還說:“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

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簡說】

這是一首寫秋夜離人相思的詞。歷來評詞者都認為本詞能情景兩到。上片主要寫景,而情也寓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裡脫胎。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8章 柳永(十四首)(1)

柳永(980~1503),原名三變,後改名為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縣名)人。父親柳宜,從南唐入宋做官。柳永少年時代在汴京,與“狂朋怪侶”過著“暮宴朝歡”的日子。他又“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能改齋漫錄》)他在考試落第後曾寫了一首《鶴沖天》詞,詞中坦率地道出由於落第而產生的不滿情緒,因此被仁宗斥落,由是失意潦倒。直到景祐元年(1034)才登進士第。此後曾任睦州(今浙江建德縣)推官(府屬官吏),還做過定海(今浙江縣名)曉峰鹽場鹽官,所作《鬻海歌》一詩,極寫濱海鹽民生活的困苦,並揭露了官僚地主和姦商對鹽民的殘酷剝削。他官位終於屯田員外郎(工部屯田司的助理官吏),世稱“柳屯田”,死於潤州(今江蘇鎮江市)。

柳永有詞集名《樂章集》,收詞二百多首。其中十之七八是慢詞,這些慢詞很多是應教坊樂工之請而作,也即是為了配樂傳唱,所配的是“因舊曲,創新聲”(《宋史·樂志》)的“新腔”。這些新腔從音樂上看,有抑揚頓挫,曼聲多腔的特點;從歌辭來看,能做到構思完密、層次井然而又鋪敘委婉,能將敘事、寫景、抒情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些也就是寫作慢詞的具體要求。慢詞在柳永手裡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柳永詞的內容大約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抒寫自身羈旅行役以及離愁別恨,二是描寫祖國山川形勝、都市風光。也還有一些庸俗無聊色情低級的作品。由於他生活在都市裡巷之中,又極注意從民間詞吸收營養,因此所作詞有的與敦煌《雲謠集》十分接近,有的還有很多創新的地方。在語言方面注意較多地使用明白自然的通俗語言。

柳永詞在當時影響極大,“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這主要是指教坊歌伎到處傳唱的情形而言,而學士文人仍對之採取排斥的態度。事實上,由於柳永善於向民間詞學習並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就,因而在文人詞的發展道路上,無論是內容、詞體擴大和語言運用等方面,柳詞都曾對蘇軾、秦觀、周邦彥直至辛棄疾、吳文英等詞人起著很大的影響。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簡說】

柳永一生失意仕途,到處飄泊,他自己說:“念蕩子,終日驅馳,爭覺鄉關轉迢遞。”(《定風波》)汴京是他逗留時間較長的地方,其他如西安、揚州、杭州、蘇州等都是他足跡曾到之地。因此他的詞作中很多是關於這方面的描敘。

本詞上片是寫臨別時的情景,著力處在“別”字。蒼茫暮色、悽切蟬聲,用來構成氣氛,暗示心情。而飲酒餞別、執手相看,則是將“別”字形象化。下片概括了“秋江傷離”的場面。“今宵”兩句,融情入景而又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是歷來傳誦的名句。最後四句能照應前面詞意且又總結了全詞。

採蓮令

月華收,雲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簡說】

這首詞表現了柳詞鋪敘展衍、層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轉的特色,敘事、寫景、抒情三者自然融合。先寫月落天曉,作者(即西征客)為離情所苦,再寫翠娥開門送他到岔路口,兩人默默無言,垂淚而別,使他不忍回顧。下片寫船行如飛,想到行前匆匆,尚未真正領略別恨;如今獨坐靜思,方覺千言萬語,無人可訴,深深體會到離別之苦。回頭遠望,愛人居住的城市已消失不見,唯有江天茫茫,煙樹兩三,這時作者懷人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見了。

鳳棲梧(即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簡說】

這是一首懷人的詞。為了自己所思念的人,即使身體不斷消瘦下去也不反悔。賀裳《皺水軒詞筌》指出韋莊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思帝鄉》)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本詞末二句語意亦是從韋詞中來,不過語氣較為和婉。王國維《人間詞話》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第二境,是說這首詞形象地概括了這種鍥而不捨的執著態度。

夜半樂

凍雲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鷁、翩翩過南浦。望中酒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沙遊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後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里長天暮。

【簡說】

這是一首一百四十四字的長調。作者使用了大開大闔之筆,充分表現出這一體制的特點。第一片概括地敘述他乘舟南下時的經歷。第二片摘取途中一個場面,描繪了秋日傍晚的江南漁村,其中有鳴榔歸去的漁夫,也有含羞笑語的浣紗女。第三片寫離鄉去國(指京師),歸期難定,作者萍蹤難駐的惆悵心情,也就躍然紙上。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簡說】

《望海潮》詞調首見於柳永《樂章集》,這個調名應是從錢塘作為繁華都會、觀潮勝地而來。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指出:“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柳永自己也在本詞末尾說出了要歌詠錢塘好景的寫作意圖。而宋仁宗時錢塘繁盛的景象,錢江大潮的壯觀、西湖秀美的景色,都能在詞中形象地描繪出來,這是本詞很大的特色。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簡說】

本詞抒寫離人愁緒,調子蒼涼激越,共用了八個韻腳,所以名《八聲甘州》。

作者善於用“領字”生髮句意,上片先用去聲“對”字領起開頭兩句,以烘托暮雨瀟瀟的江上清秋,接著又以去聲“漸”字承上啟下,“漸霜風”三句氣象闊大,深得蘇軾稱賞,認為“唐人佳處,不過如此。”(《侯鯖錄》卷侯)下片以“望”字興起思鄉之情,又以“嘆”字轉到自身處境,最後從“想”字生髮出對方(佳人)妝樓遙盼的情景,並用來對照自己的鄉愁。

少年遊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夕陽閒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簡說】

這首詞是作者漫遊長安後離開時所作。上片寫離開長安時所見,主要從送別折枝的楊柳寫起,而景中已寓今昔之感、傷別之情。下片以抒情為主,寫離別長安時置身舟中的感受。作者將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的形象,末句以“蘭橈獨倚”的畫面作結,餘味不盡。綜觀全詞,作者巧妙地運用與離別相關的典故,如灞陵柳色、陽關樂曲等來渲染情懷,又用“西風殘照”的秋光、夕陽作為烘托,表現了賙濟所謂“森秀幽淡之氣在骨”(《介存齋論詞雜著》)的特點。與李白的名作《憶秦娥》:“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相比較,有異曲同工之妙。彭孫遹在《金粟詞話》中稱:“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從淺俚處求之,遂使金荃、蘭畹之音,流入掛枝、黃鶯之調,此學柳之過也。”結合對這首詞的欣賞,對全面地評析柳詞,有很大作用。

第9章 柳永(十四首)(2)

少年遊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簡說】

從詞的內容和情感來看,本詞可能是作者晚期的作品;從詞的寫作技巧的藝術成就來說,本詞可稱為是作者小令的代表作。在不滿五十字的令詞中,表達了作者坎坷一生的複雜心情:當他年華老去之後,既失去了當年眷念冶遊的意興,又增加了功名志向落空、感情失去寄託的悲慨,可說是雙重感情。作者通過蕭瑟的秋景,以低沉的情調錶達出來,起著感人極深的藝術效果。上片從景象寫起:長安古道的秋風、夕陽,高柳、亂蟬,抓住這些典型景物,表達了滿眼蕭瑟、寒士悲秋的特點,而悽楚盡在不言中。下片以“歸雲”為喻象;語意雙關,將希望落空,舊約無期的複雜心理表達極為深刻。一般論柳永詞者,往往偏重他對慢詞鋪敘方面的成就。如賙濟稱柳詞“總以平敘見長”,又稱“其鋪敘委婉,言近意遠”。(見《宋四家詞選》及《介存齋論詞雜著》。)夏敬觀則稱柳永的慢詞“用六朝小品文賦作法,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但作者這兩首令詞《少年遊》,同樣具有“言近意遠”、“情景兼融”的特點。與唐五代的小令詞相較,無論在意境之開拓、詞句之簡練、風格之蒼勁等方面都無遜色,這是讀柳詞不可不注意的。馮煦稱耆卿詞“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也道出了這兩首小令的特點。

訴衷情近

雨晴氣爽,佇立江樓望處①,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殘陽裡,脈脈朱欄靜倚。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暮雲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簡說】

向來批評家都承認柳永善於寫別情。如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中說:“柳詞音律諧婉,語意妥帖,……尤工於羈旅行役。”作者一生飽嘗“遊宦成羈旅”的淒涼風味,善於捕捉冷落的秋景來點染離情別意。這方面的例證很多,如本集中選譯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卜算子》(江楓漸老)、《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和這首《訴衷情近》都是組織秋景作為抒情襯托的成功作品。本篇的特點是,上片寫景,寫雨過天晴,秋高氣爽,登樓遠望,山光、水色,斷橋、漁村,都映入眼簾,境界極為開闊,並無蕭瑟氣氛,這是不同於其他各首詞的地方。到下片抒情,才很微妙地將“殘陽”、“暮雲”、“秋光”等景象來渲染,末了才點冥出“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的別情。正如鄭文焯所說:“莫探其一篇命意之所在,確有層折,如畫龍點睛,神觀飛越,只在一二筆,便爾破壁飛去也。”(《與人論詞遺札》)通篇未用典故,寫景抒情都很自然。夏敬觀《手評樂章集》稱:“耆卿寫景無不工,造句不事雕琢”,也道出了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卜算子慢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引疏砧、斷續殘陽裡。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盡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

【簡說】

這首詞與前首《訴衷情近》主題相同,都是憑高懷遠,以“別情”為中心;在表現手法上,都善於捕捉冷落的秋景來點染離情別意,而這首更為突出。甚至在遣詞造句方面,也有類似之處:這首寫“脈脈人千里”,而前首則有“脈脈朱欄靜倚”、“故人千里”之句;這首寫“新愁舊恨相繼”,前首就有“愁無際”,這些同點不一而足。但文藝家表達的方式是千姿百態的,細讀二詞又各自有其特點(前首不另贅)。這首上片寫景,抓住暮秋特色,寫了楓老,蕙凋,敗紅、衰翠,更加上夕陽下傳來的斷續寒砧,更觸動了“傷懷念遠”的“新愁舊恨”,可謂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為主,而情中有景:以“萬重煙水”渲染“千里”之遙;望斷巫山,正是“憑高”之意。清賙濟在《宋四家詞選》中評這首詞“後闋一氣轉註,聯翩而下,清真最得此妙。”這正道出了抒情暢達的特徵。這首詞用了典故,上片提到“楚客”,下片則有“翠峰十二”相呼應,足見作者匠心獨運。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④?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簡說】

從這首詞裡,可看出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科場的失意使他悲憤填膺,不但對“淺斟低唱”的放蕩生活不加收斂,還進一步以“白衣卿相”自居,把功名看成“浮名”,不如自由自在地去“偎紅倚翠”,這實在是在宦途失意後的自我解脫,也表現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和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大膽嘲弄。吳曾《能改齋漫錄》提到:“(宋)仁宗留意儒雅,務本向道,深斥浮豔虛華之文。初,進士柳三變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嘗有《鶴沖天》詞雲:‘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及臨軒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三變由此自稱“奉旨填詞’。後改名永,方得磨勘轉官。”可見這首詞在作者坎坷的道路上起了很大的副作用,然而在文學史上卻留下播在人口的名篇佳構。後來董解元以“秦樓楚館鴛鴦幄,風流稍是有聲價”(見《西廂記諸宮調》)自誇,關漢卿自封為“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見散套《不伏老》),都受到作者及其《鶴沖天》的影響。

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終日懨懨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簡說】

這首詞是作者“俚詞”的代表作。詞中細膩地描寫一位閨中少婦思念遠人的矛盾心情。她因春色觸動芳心,感到百無聊賴,怨恨客居在外的丈夫太薄情,連家信都沒寄一封,因而後悔不該讓他遠離家園,並渴望能與丈夫整日廝守在一起。不僅對婦女寂寞苦悶的情態刻畫入微,而且對情愛的描繪也極形象生動。這種“俚詞”由於語言通俗,情感率真,受到宋、元時代平民的厚愛,廣為流傳。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謂“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徐度在《卻掃編·卷五》還提到:“其後歐、蘇諸公繼出,體制高雅,柳氏之作,殆不復稱於文士之口,然流俗好之自若也。”這說明柳詞(特別是他的俚詞)不合士大夫及文人雅士的口味,卻獲得人民群眾的賞識,從而奠定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宋張舜民在《畫墁錄》中還記有一段故事:“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廟,吏部不放改官。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曰:‘賢俊作曲子麼?’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採線庸拈伴伊坐”。’柳遂退。”從這裡可看出柳的俚詞與以晏殊為代表的雅詞處於嚴重的對立地位,也影響了柳永的仕宦前程。直到現代,還有些文人及批評家指摘柳永的細節描寫(如“暖酥消、膩雲”)和趣味白描為“低級庸俗”、“渲染色情”,尚未離道學先生之譜,未免有失公正。

傾杯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聞岸草、切切蛩吟如織。為憶芳容別後,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雲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山凝碧。

【簡說】

這首詞是作者在秋天離開汴京,乘舟赴任,在途中懷念遠人之作。宋代磨勘轉官,須至京引對。所以柳永踏上仕途之後,常被迫同所愛之人離別,過著一種飄泊不定的羈旅生活。在轉職赴任時,都是孤舟前往,或是單人匹馬,旅途十分寂寞,因此他寫下許多羈旅行役、離愁別恨的詞,這首便是其中之一。陳振孫稱柳永“尤工於羈旅行役”(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就是指這類的詞。上片寫行役途中情況,景中有情,而且有聲有色。下片由景入情,情中有景,形象鮮明。結句以景寫情,餘味不盡。譚獻對這首詞作了分析和評價:“耆卿正鋒,以當杜詩。‘何人’二句,扶質立幹。‘想繡閣深沉’二句,忠厚悱側,不愧大家。‘楚峽雲歸’三句,寬處坦夷,正見家數。”見《譚評詞辨》卷一)可供鑑賞參考。

曲玉管

隴首雲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欄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阻追遊。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簡說】

這是作者的慢詞,共分三片。第一片先景後情,第二片先情後景,都是眼前事物。第三片“暗想當初”是過片,轉換到對過去的回憶。全詞寫羈旅之愁與離別之恨,將情景打成一片,前後照理,組織嚴密。用的是鋪敘手法,尤見柳詞特色。宋翔鳳《樂府餘論》稱“柳詞曲折委婉。”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稱他“鋪敘委婉,言近旨遠。”這在詞中均有表現。劉熙載對柳詞的寫作技巧方面,還進一步提到:“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於敘事,有過前人。”(見《藝概·卷四》)這首詞看來是平鋪直敘,節奏緩慢,這正是作者的特色,有別人所不及處,他的評論是中肯的。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10章 張先(五首)

張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他登進士第較柳永早四年,二人創作活動的時間大致相同。稍後的晁無咎說:“子野與耆卿齊名,而時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韻高,是耆卿所乏處。”(《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前二句是從慢詞的角度談到張先的作品無論在組織結構以及語言運用方面都遠遠不及柳詞,後面二句主要指張先的小令以“韻高”受到文人的讚賞。晚年往來於杭州、吳興一帶,與蘇軾等人有交往。

張先年齡雖長於晏殊、歐陽修,但仍然接受他們的影響,尤以晏歐一派的小令擅長。他善於鍛鍊字句,如《一叢花令》有“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之句,被歐陽修稱之為“桃杏嫁東風郎中。”(《過庭錄》)宋祁又稱他為“‘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漁隱叢話》引《遁齋閒覽》)

張先本來以詩為專長,蘇軾指出:“子野詩筆老,歌詞妙乃其餘事。’(《子野詞跋》)這與柳永專攻慢詞又有不同。有《安陸集》一卷。

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簡說】

這首詞寫閨怨,寫離愁,用桃杏喻人,以無情比有情,設想新穎。《過庭錄》說:“子野郎中《一叢花》詞雲:‘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時盛傳。”

在章法結構上,採用倒敘法,上片寫別後愁懷,下片是回憶當年。最後三句借羨慕桃杏猶解嫁東風,嘆息人不如物,則其內心的別恨之深,也就非常明顯了。

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簡說】

這是文人送春之詞。上片自傷身世,又惜年光如流,後事難知。下片以沙鳥雙棲、花影婆娑,顯出環境冷落,暗寓惜別之意,並從飄風落花歸結到送春本題。

“雲破月來花弄影”,描繪了雲散月出,花枝在月光下搖曳弄影的景緻,用以襯托作者傷春又兼傷別的寂寞心情。《後山詩話》說:“尚書郎張先善著詞,有云:‘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墮飛絮無影’,世稱誦之,謂之‘張三影’。”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張先詞的主要風格特色。

漁家傲和程公闢贈別

巴子城頭青草暮。巴山重迭相逢處。燕子佔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塘水闊舟難渡。天外吳門清霅路。君家正在吳門住。贈我柳枝情幾許。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簡說】

這首離歌摹仿民歌手法,從長江頭寫到長江尾。先寫與程公闢相會在巴山重迭之處,相別在瞿塘水闊之地。再敘自己將回江南,當為家住吳門的程公闢帶回巴山春色(指來詞所云對方折柳送別)。詞意迴轉如環,情致纏綿動人。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遊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餳花過無影。

【簡說】

作者寫作本詞時已是八十五歲高齡,但仍然興致勃勃地描繪出一幅寒食節的風俗畫:先寫清明時節,吳兒乘著龍舟競渡,遊女來到郊外踏青,打鞦韆的、鬥百草的,無不興高采烈,直到傍晚還不想回去,這是動景。再寫寒食節之夜,遊女已經散盡,歌聲已經停止。只見月色清明,楊花紛飛,反映作者在熱鬧的一天過後恬靜的心境。這是靜景,一晝一夜,一動一靜,把寒食節的,景和作者的情交代得十分清楚。

青門引春思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簡說】

這是一首春天懷人之作。從氣候的忽冷忽暖,風雨時至,聯繫到人的思想活動。不說酒意被角聲所驚而漸消,卻說是被風吹醒。《蓼園詞選》說:“角聲而曰‘風吹醒’,‘醒’字極尖刻。”又說:“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筆。”這是說入晚月明人靜,只見隔牆送來鞦韆之影,由此而可以想及白天那個打鞦韆的人兒,從而點明瞭他醉酒的原因。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11章 梅堯臣(一首)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故又稱梅宛陵、宛陵先生。皇祐二年,官國子博士。召試,賜進士出身。擢國子直講,歷尚書都官員外郎。曾參預修《新唐書》,成,未奏而卒。詩與蘇舜欽齊名,世稱蘇梅;亦能詞,但僅有二首傳世。有《宛陵集》。

蘇幕遮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簡說】

宋人沈義父雲:“詠物詞,最忌說出題字。”(《樂府指迷》)梅堯臣、林逋、歐陽修的三首詠草詞,都具備這個特點。三首詞句句不提“草”字,又句句不離草。梅詞的上闋,以遼闊的江天為背景,描繪“亂碧萋萋”的春草,把綠遍天涯的芳草比作“春袍”,又用荷花作映襯,“萬綠叢中一點紅”,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下闋寫草,重在春草有情:它連接送別的長亭,埋怨遠人的不歸,那麼深情地依戀著行旅遊子。結句“落盡”三句,表現了作者的惜草、惜春之情,而給人以悽愴蒼涼之感,寄寓了作者的無限感慨,含不盡之意於言外,耐人品味。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12章 晏殊(十一首)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七歲能寫文章,十多歲時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仁宗時官至宰相。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都出自他的門下。他很早就進入仕途,過著“花團錦簇”的貴人生活,詞作內容大都是吟風弄月、離愁別恨,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晏殊詞主要為應歌而作,因此很注意字句的音韻節奏。象“重頭歌韻響琮,入破舞腰紅亂旋。”(《木蘭花》)上句形容歌唱的韻律,下句描寫舞蹈的姿態。“重頭”、“入破”是音樂上的詞語,即所謂“管絃家語”(劉攽《貢父詩話》);“琮”雙聲,表示琴聲,“亂旋”迭韻,形容舞姿。

晏殊詞有時也能反映出較深的含意,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是寫西風落葉、眾勞蕪穢,詞人獨自登樓望遠的心境,意味深長,引人深思。詞集名《珠玉詞》。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簡說】

本詞內容只是一般文人的傷春之感,其中“無可奈何”兩句,由於經過苦心構思,顯得清新流利,對仗工巧,情致纏綿,音調諧婉,因而受人稱賞。晏殊自己對這兩句也很欣賞,所以在《示張寺丞王校勘》七言律中又將它們用作腹聯(第五、六兩句)。明代楊慎《詞品》認為“‘無可奈何’兩語工麗,天然奇偶。”

浣溪沙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①。曲欄杆影入涼波。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園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簡說】

這首詞景中見情,以花、草、風、雨襯托酒醒人散後的悵惘之情。在藝術上亦有其特色,一是注意色澤,如“紅片”、“翠幕”;二是注重聲音,如簾、落、欄、涼,花、紅、好、回、荷,都是雙聲字(即聲母相同),“落庭莎”,“入涼波”,“得愁多”又都是“仄平平”。

浣溪沙

一向①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簡說】

這是宴會上即興之作。下片首兩句雖然仍是念運傷春,但氣度較大,從放眼河山到風雨惜別,引出眼前人,並與上片別宴離歌前後呼應。

踏莎行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簡說】

先寫送行時飲別酒唱離歌,再寫臨別依依,欲行又回頭。“居人”兩句是對句,從馬嘶不行、船轉不前,襯托出別情之深。接著寫別後登樓,只見斜陽平波,引出無限愁思。王世貞認為“‘斜陽只送平波遠’……淡語之有致者也。”(《藝苑卮言》)這是說作者使用的語言雖然平易,而含意卻很深遠。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壚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簡說】

張惠言《詞選》指出:“此詞亦有所興。”《蓼園詞選》亦認為本詞所寫的花、葉、高臺、楊花、東風等都有所寄託。其實本詞主要是通過寫景來引出最後兩句,亦即暮春傍晚、酒醒夢迴,只見斜陽深院而不見伊人的惆悵心情。

山亭柳贈歌者

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鬥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數年來往鹹京道,殘杯冷炙謾消魂。衷腸事,託何人。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簡說】

詞中抒寫都市中年老色衰的歌女的淪落之悲,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上片描繪歌女歌喉嘹亮的盛年,下片敘述了她淪落天涯的暮年,並對她的不幸遭際表示了同情。全篇以敘事為主,與《珠玉詞》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破陣子春景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簡說】

清明時節,梨花初落飛絮飄,燕子雙飛黃鸝囀,採桑少女踏青鬥草,巧笑相語,特別是“疑怪”兩句,描繪出少女鬥草時的心情,十分活潑生動。

清平樂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簡說】

這是一首傷離懷遠的愛情作品。詞的上闋敘事抒情,下闋寫景寄情,表現的是女主人公對離她而遠行的情人的苦苦思戀之情。“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那密密匝匝的小字,表達了她對情人的千般思念、萬種摯情,其珍視程度,不言自明。而書信寫成,卻無由寄達,則其惆悵程度亦不言自明。書信難寄而欲登樓望見,自是情痴,痴得令人心痛。望的結果自然是“人面不知何處”——這也是不言而自明的。其相思相望之情,人何以堪?那“依舊東流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簡說】

這是一首抒寫離愁別恨的名作,全詞表現了多情女子對遠行情人刻骨銘心、朝思暮想的深切懷念。上闋先寫菊愁、蘭泣,實際上是寫女主人公的愁和泣。那麼,她愁泣的原因是什麼呢?“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兩句,含蓄地作了解答:燕子雙飛,人卻獨處,自難免觸動離愁。而“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則通宵不眠可知。明月本是無情無知之物,可詩人詞人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賦予它生命和感情。同一明月,李白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張泌說,“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寄人》),而晏殊則說,“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都是使情與景交融起來,以更好地感染讀者和表現主題。下闋。“昨夜西風凋碧樹”(徹夜不眠,風聲自然聽得格外清楚),沒有了樹葉的阻擋,要“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想望見自己的情人。情人自然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但其一片痴情自是令人感動,而“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山如此連綿不斷,水那樣廣闊無邊,情人究竟在何方?信又如何投送?這一結句含蓄有力地表達了閨中女子在情人走後消息難通的相思之苦,陷入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的難言苦痛之中。

王灼《碧雞漫志》說:“晏元獻公長短句,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這一首《蝶戀花》,可說是當之無愧。

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簡說】

這首詞述相思之苦,有著強烈感人的藝術魅力,閃爍著哲理的光芒。上闋先點出送別的地點,烘托出“長亭送別”的環境,次句言少年郎閱歷不廣,輕易離去。而閨中人受盡相思之苦,鍾驚殘夢,雨澆離愁,令人悽楚不堪。下闋直抒胸臆,卻極感人。“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句實際上是反語,突出表現了不堪相思之苦的心境。“天涯”兩句概括得好,且充滿著愛情的哲理。古人論詩,往往強調“貴在含蓄”,其實也不盡然。這首詞的下闋並不怎麼含蓄,但誰又能否認它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呢?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13章 宋祁(二首)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縣)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仁宗天聖二年(1024),與兄庠同舉進士,時號大小宋。歷任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首席學士)等官,死後諡景文。趙萬里輯其詞共六首。

玉樓春春景

東城漸覺春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簡說】

宋祁由於“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被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王國維認為這句“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也即指出春色的生動景象是由一“鬧”字表達出來的。至於說浮生歡樂少而要以千金買得一笑,則是作為貴官的宋祁那種消極頹廢思想的反映。

錦纏道

春遊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簡說】

宋祁生活的真宗、仁宗時期,經濟繁榮,天下較為太平,宴遊享樂之風甚盛。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收燈(時正月十九日收燈)畢,都人爭先出城探春……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里之內並無地。次第春容滿野,暖律暄晴,萬花爭出,粉牆細柳,斜籠綺陌,香輪暖輾,芳草如茵,駿騎驕嘶,杏花如繡,鶯啼芳樹,燕舞晴空,紅妝按樂於寶榭層樓,白麵行歌近畫橋流水,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踘疏狂,尋芳選勝,花絮時墜,金尊折翠簪紅,蜂蝶暗隨歸騎,於是相繼清明節矣。”這首《錦纏道》就是用詞的形式描寫都人出城遊春的盛況。上闋寫大好春光。下闋突出人的活動,“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的描寫,栩栩如生。我們可以把這首詞當作宋朝都人春日郊遊民俗圖來欣賞。

第14章 歐陽修(十六首)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幼年喪父,由寡母教養成人。開始做諫官,有一定的政治見地。後來做參知政事。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年),他做主考官時,能推行他的詩文革新的主張,並能識拔人才,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都出其門下。晚年反對王安石變法,思想趨向保守。

歐陽修在詩文創作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至於詞,在他是“吟詠之餘,溢為詞章”。(羅泌《歐陽修近體樂府跋》)他的詞內容包括的方面較廣,除寫景、抒情,還有直接向民間詞學習的鼓子詞,也還有專寫豔情、為歌伎傳唱而作的慢詞。

歐詞受馮延巳影響較大,劉熙載《藝概》:“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修得其深。”這話是不錯的。如《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就亦見於馮延巳集中。從具體詞作來看,是晏、歐齊名,並都以小令見長,詞風又都接近南唐,特別是接受李煜的明白如話與宛轉天成的特色。但在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上,歐詞卻較晏殊為勝,如他的述懷、詠史之作,已經不是花間、南唐的詞風所能牢籠,而是在開闢新的疆土。所謂“疏雋開子瞻”(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也即指此而言。所作除全集外,有《六一詞》。

採桑子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颺管絃。

【簡說】

《採桑子》十三首,是作者晚年退居潁州時所作。前面有作為序言的《西湖念語》,其中以“閒人”自居,指出“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從而引起他的遊興,“並遊或結於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作者在流連山水、興盡歸來後,還能“因翻舊闋之辭,寫以新聲之調”,留下了這十三首曲子詞。其中十首專詠西湖,未了三首抒寫自身感慨。這裡選了第二、三、四、六、八共五首。

本詞寫暮春晴日的西湖風光。雨後放晴,湖邊繁花爭妍鬥勝,蜂蝶喧鬧飛舞;湖上蘭舟徜徉,悠悠遠去;風過處,水面上傳來陣陣樂曲的清音。這裡所謂的“神仙”,就是作者自己的寫照。

採桑子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簡說】

上片描繪載酒遊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出酒後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雲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一番天地。這裡形容湖水的清澈,是頗為形象的。

採桑子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簡說】

這裡畫出一幅殘春景象。西湖上花時已過,遊人稀少;柳絮漫天,細雨霏霏。而翩翩雙燕,軟語呢喃,則反襯出作者“始覺春空”的寂寞之感。

採桑子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簡說】

這是清明節遊湖的盛況。特別著重描繪日暮回城時喧譁熙攘的情景。不說遊人摘花歸去,而只說從堤岸到城頭“總是花”。這樣更突出了清明遊春的主題。

採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鷗鷺閒眠。應慣尋常聽管絃。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簡說】

上片是西湖靜景,天光雲影、鷗鷺安眠,這是何等閒適。但“應慣尋常聽管絃”句,卻點出這裡原是絲竹之聲不斷的遊樂勝地。下面是西湖之夜。月白風清,平波萬頃,泛舟其上,真有飄飄欲仙之感。

訴衷情眉意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簡說】

小題目是眉意,內容寫離恨。有離恨才把雙眉畫成遠山那樣長,這樣也就點明瞭題目的含意。

踏莎行

候館①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②搖徵轡③。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愁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④盡處是春山,行人⑤更在春山外。

【註釋】

①候館:都市中接待賓客的館舍。《周禮·地官·遺人》:“市有候館。”鄭注:“候館,樓可以觀望者也。”

②薰(xūn勳):香氣。一作“芳”。江淹《別賦》:“閨中風暖,陌上草燻。”

③徵轡(pèi配):轡本義為韁繩,這裡代表坐騎。徵轡即行人的坐騎。

④平蕪:平坦的草地。

⑤行人:即閨中思婦的愛人。

【簡說】

這首詞表現出歐詞深婉的一面,這是歐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上片寫行人。由寫景到抒情(離愁),又從抒情到寫景。“迢迢不斷如春水”是在寫景的同時,以流不斷的春水隱喻訴不完的離愁。李煜的“離恨恰似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是以春草喻離愁,但歐詞則顯得更為婉轉。

下片寫閨人。是由近及遠,從思婦樓頭到山外行人。楊慎《詞品》指出石曼卿的“水盡天不盡,人在天盡頭”,與本詞末二句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抒寫遠望天邊,不見行人的別恨。

生杳子

去年元夜①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領先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註釋】

①“元夜”即上元節之夜(陰曆正月十王日),也叫“元宵”。唐代以來元夜有觀燈的風俗,所以又叫“燈節”。

【簡說】上片回憶去年燈節,用燈好、月明、人團圓反映出自己欣悅的心情。“月到”兩句,用圓月象徵兩人的愛情,一向傳誦人口。

下片描寫今年燈節、月依舊,只是人事已非,因此觸目傷懷,不勝悲痛。

《詞品》卷二將本詞誤作朱淑真詞。後人也往往沿誤。

南歌子

鳳髻泥金帶①,龍紋玉掌梳②。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③。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④。等閒⑤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⑥。

【註釋】

①鳳髻:梳成鳳凰式的髮髻。泥金帶:用金色顏料描過的帶子,束在鳳髻上。

②龍紋玉掌梳;手掌形的玉梳,上面雕著龍紋。

③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入時,合於時式。無,同“麼”,疑問語氣詞。

④試手初:初次試試自己(描花)的手段。

⑤等閒:輕易,隨便。

⑥怎生:怎樣,如何。書:書寫。

【簡說】

這首詞不僅刻繪出女子的頭飾,還描寫了她活潑的姿態、神情和語言。通過她的問話,又細膩地表現出這位新嫁娘的心理活動。

浣溪沙

湖上朱橋響畫輪①。溶溶春水浸春雲。碧琉璃②滑淨無塵。當路遊絲縈醉客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註釋】

①這句是說作者乘坐的車子經過湖上的朱橋(指裝有紅色欄干的橋)。

②碧琉璃;指湖面綠淨光滑如碧色琉璃。韓愈《合江亭》詩有“綠淨不可唾”,亦是形容水色清碧滑淨。

③縈(yíng迎):纏繞,引申為牽絆。這句是說路上當空垂下的遊絲繞住醉客(作者)。

【簡說】

上片以作者自我為主,寫他在車中俯視湖水,只見浮雲盪漾於碧淨的溶溶春水之中,令人心曠神怡。

下片以客觀景物為主,寫遊絲縈客、啼鳥喚人都極其生動。末句道出自己對湖上春光的留戀,也即無可奈何的惜別之情。

阮郎歸

南園春早踏青時。風和聞馬嘶①。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花露重,草煙低②。人家簾幕垂。鞦韆慵困③解羅衣。域堂雙燕棲。

【註釋】

①這句說日麗風和,遊人車馬很多,因此聽到馬叫聲。

②這句說草地上低低地蒙上一層薄霧。

③鞦韆慵困:指打罷鞦韆感到倦困。

【簡說】

這是寫女子踏青時所聞所見,以及打罷鞦韆之後四周靜寂的環境。這首詞頗能表現歐詞和婉的風格。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①。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②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③。雨橫風狂④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⑤飛過鞦韆去。

【註釋】

①這句連用三迭字,為李清照所讚許:“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臨江仙》也。”(《臨江仙》並序)幾許:多少。

②玉勒:玉製的馬銜。雕鞍:精雕的馬鞍。玉勒雕鞍:泛指華美的馬車。

③章臺路:漢長安章臺下有章臺街。《漢書·張敞傳》說張敞無威儀,罷朝以後,常走馬過章臺街。唐許堯佐有《章臺柳傳》,記妓女柳氏事。後來因以章臺為歌伎聚居之地。

④雨橫(hèng)風狂:雨勢頭猛,風颳得兇。

⑤亂紅:指落花。

【簡說】

這首詞的著眼點,並不是單純的景色描繪和外貌的刻畫,而是借暮春黃昏、雨驟風狂,透露出樓頭思婦的內心苦悶。語言十分流利,語意逐步深入。毛先舒對此有所分析:“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鞦韆,此一層意也。”(《古今詞論》引)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善於以形象的語言抒寫感情上的各種變化,雖然不出閨情範圍,但情韻已較花間詞為勝。

朝中措

平山堂①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②。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③?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取年少,尊前看取衰翁④。

【註釋】

①詞題又作《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維揚,即揚州。原甫是劉敞的字。仲,兄弟排行第二。劉敞是歐陽修的朋友,於嘉祐元年(1056)出守揚州,歐陽修作此詞相送。平山堂,據《揚州府志》記載:“平山堂在郡城西北五里大明寺側,宋慶曆八年,郡守歐陽修建。臨堂遙眺,江南諸山皆拱揖檻前,山與堂平,故名。”宋葉夢得《避暑錄話》:“歐陽文忠公在揚州作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上據蜀岡,下臨江南數百里,真、潤、金陵三州,隱隱若可見。公每暑時,輒凌晨攜客往遊。”

②王維《漢江臨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③宋張邦基《墨莊漫錄》:“揚州蜀岡上大明寺平山堂前,歐陽文忠公手植柳一株,謂之‘歐公柳’,公詞所謂‘手種堂前楊柳,別來幾度春風’者。薛嗣昌作守,相對亦種一株,自榜曰‘薛公柳’,人莫不嗤之。嗣昌既去,為人伐之。不度德有如此者。”

④衰翁:歐陽修自稱。《採桑子》:“白首相逢,莫話/衰翁,但鬥尊前語笑同。”

【簡說】

這首送別詞與一矮送別之作不同,它沒有客套的送別語言,而是如同和朋友敘談家常,追憶自己在揚州做太守時的生活,塑造了一個熱愛山水、熱愛百姓,風流儒雅、豪放豁達的“文章太守”的形象,從而表現了作者同劉原甫親密無間的友誼。上闋前二句緊扣題目,先從平山堂寫起,“山色有無中”雖是取自王維詩中,但是用在這裡渾然天成,突出了晴空下的遠山嵐氣繚繞、若隱若現、朦朦朧朧的特點。“手種”二句表現了對揚州的深切懷念。下闋“文章”三句所說的文思敏捷的太守,既是對劉原甫的讚頌,也是作者的自況。結尾二句,雖不無及時行樂的思想,但更多的是一種豁達樂觀,“衰翁”不讓年少的豪情。這首詞中“衰翁”的形象同《醉翁亭記》中“醉翁”的形象,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詞一記,相映成趣,如果對比閱讀,饒有風趣。

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①,未語春容先慘咽②。人生自是有情。痴③,此恨不關風與月④。離歌且莫翻新闋⑤,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⑥,始共春風容易別。

【註釋】

①尊前:筵席上。尊:酒杯。

②春容:青春的容貌。

③有情痴:因情感豐富而作出俗人以為是發痴的行為。《世說新語·紕漏》:“任育長……嘗行從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問之,曰:‘此是有情痴。’”

④風月:這裡是風晨月夜或風花雪月的意思。

⑤翻新闋:另譜新曲。

⑥直須:應當。

【簡說】

這首詞是作者在離開洛陽的筵席上,面對和他深情相愛的女子抒發的一種對人生的感情的看法,在委婉的抒情中表達了人生的哲理。這一次的分別,也許是永別,可為了安慰對方,要虛擬一個歸期,但那女子慘咽的春容,已使他欲說不能了。因此,作者無限感慨地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人生有悲歡離合,“有情痴”往往為此而忘情,作出一些看上去不合情理的“傻事”,這正是人有豐富的感情所致,和自然界的風花雪月是沒有關係的。花香鳥語,該是足以使人賞心悅目的吧,但杜甫卻“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作者在這裡朦朧地意識到,從本質上說,人的思想感情並不受外界景物的左右,人生的種種不如意以及社會的缺欠,才是感情痛苦的根源。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王國維所說的“沉著之致”,也是指它的哲理性而言的。

採桑子①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②,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③,驚起沙禽掠岸飛④。

【註釋】

①《採桑子》共13首,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今安徽阜陽)時所作。詞前有作為序言的《西湖念語》,其中說:“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雖美景良辰,固多於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於閒人。並遊或結於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因翻舊闋之辭,寫以新聲之調”。這一組詞,前十首專詠西湖,後三首抒寫自身感慨。這裡所選的是組詞的第一首。西湖,指潁州西湖,在潁州西北郊,是潁河(淮河最大支流)會合諸水匯流之處,宋時是著名的風景區,和杭州西湖同樣有名。

②逶迤:曲折,綿延不斷。

③漣漪:波紋。

④沙禽:沙灘上的水鳥。掠:擦過。

【簡說】

這首詞寫泛舟潁州西湖,描寫細緻入微,典雅幽美,是山水詞的精品,表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樂趣。上闋寫盪舟西湖的見聞,逶迤的綠水,鋪滿長堤的芳草,還有那處處相隨的隱隱笙歌,無不洋溢著春的氣息,作者的欣喜之情,也溢於言表。下闋刻意抒寫泛舟的感受。水面像琉璃一樣平滑,作者因貪看西湖美景而“不覺船移”,但“微動漣漪”,船畢竟是移了,並且“驚起沙禽掠岸飛”,更突出了湖面的幽靜,又表現了“沙鷗翔集”的勃勃生機。古往今來,寫泛舟的詩詞數不勝數,而像這樣細緻入微地寫出了泛舟感受的卻極為罕見,因而彌足珍貴。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15章 蘇舜欽(一首)

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其先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後遷開封。景祐元年進士。歷官大理評事、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屢次上書朝庭,議論時政得失。為保守派誣諂入獄,革職為民,退居蘇州,買水石,築滄浪亭,自號滄浪翁。後起為湖州長史,未赴任而卒。其詩風格豪邁,筆力雄健。亦能詞,但僅存一首。著有《蘇學士文集》。

水調歌頭

滄浪亭①

瀟灑太湖岸,淡濘洞庭山①。魚龍隱處②,煙霧深鎖渺間④。方念陶朱張翰⑤,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⑥。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閒。壯年何事憔悴?華髮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⑦。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註釋】

①據《宋史·蘇舜欽傳》,蘇舜欽因為動用了官府賣故紙的錢召妓樂、會賓客,被政敵藉機彈劾,“坐自盜除名。舜欽既放廢,寓於吳中,在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時發憤懣於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此詞即為蘇舜欽謫居蘇州時所作。

②淡濘:清新明淨之意。洞庭山:太湖中的島嶼。

③魚龍:用張衡《西京賦》“魚鱗變而為龍”的典故,比喻自己能化成魚,又能變成龍,有所作為。

④渺:浩渺瀰漫。

⑤陶朱:即范蠡。范蠡輔佐越王勾踐功成後,為逃避勾踐迫害,“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在陶經商,大富。(見《史記·貨殖列傳》)張翰:《世說新語·識鑑》:“張季鷹(翰)闢齊王東曹掾,在洛陽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⑥汀:水邊平地。

⑦宋人魏泰《東軒筆錄》:“蘇子美謫居吳中,欲遊丹陽,潘師旦深不欲其來,宣言於人,欲拒之。子美作《水調歌頭》有‘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之句,蓋謂是也。”依這種說法,此詞為潘師旦拒絕其遊丹陽而作。但細玩詞意,未必如此侷限。

【簡說】

這是一首頗類《離騷》的政治抒情詞。蘇舜欽是直言敢諫的忠貞之士,因為屢屢上書議論時弊,而遭保守派忌恨,被彈劾罷官,無可奈何地退居蘇州,這對於“大丈夫,當景盛,恥疏閒”,正是年富力強的作者來說,憤懣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這種心情,都在這首詞中表達了出來。上闋寫“魚龍”是表明自己空有凌雲之志而被“深鎖”,寫對范蠡、張翰的懷念,是表明自己遠禍避害的心情。下闋“丈夫志”至“華髮改朱顏”是寫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而年華老去,基調與東坡“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頗為相似,但此詞較東坡詞為早。結尾二句,是超脫,也是一種無言的抗爭,表現了作者的一種不服輸的倔強精神。

第16章 蔡挺(一首)

蔡挺,字子政。宋神宗熙寧間,以樞密直學士帥平涼(在今甘肅省東部)。偶作《喜遷鶯》一詞,傳至內宮,聞於神宗。不久,以“治軍有方”、“功垂邊關”,拜樞密副使。

喜遷鶯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①,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橐鞬②,錦帶山西年少。談笑刁斗③,盡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④。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寇尚寬天討。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註釋】

①故壘:邊塞的舊營壘。

②橐鞬:橐,袋子;犍,馬上盛弓的器具。這裡引申為收藏。

③刁斗:軍中用具。銅質,有柄。白天用來燒飯,夜間擊以巡更。

④平安耗:耗,消息、音信。平安耗,報平安的消息。

【簡說】

伴隨這首詞的是一個很偶然的敵事。據說作者蔡挺以樞密直學士在邊關做帥。寒秋清晨,頗有所感,寫下此詞,交給兒子品評。兒子將其置於袖內時時賞味,不慎失落,被一老卒拾到,交給筆吏辨認。筆吏愛其詞,交給一名妓演唱,不久便輾轉傳入宮中。神宗感其“誰念玉關人老”句,擢拜樞密副史,喜獲升遷。看似偶然,實則必然。詞的上片泛寫“霜天秋曉”,邊塞的秋景蒼涼,邊塞的守軍們戰歌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儘管有“黃雲衰草”、“嘶風”、“叫月”這些令人感傷的景物,但“曲悲壯”“塞垣樂”卻將邊塞渲染得蒼涼慷慨。下片抒情議論,“平定耗”、“威懷遐遠”“太平也”等句,恰是一簡向朝廷請功的奏章。所以說,在偶然之中又蘊含著必然。這“必然”便是全詞中屢屢出現的歌功頌德之話。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17章 司馬光(一首)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二年進士。累官資政殿學士、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編撰《資治通鑑》。政治上趨於保守,反對王安石新法。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亦能詩詞,存詞僅三首,語言流暢清麗。

西江月

佳人

寶髻鬆鬆挽就①,鉛華淡淡妝成②。青煙翠霧罩輕盈③,飛絮遊絲無定④。相見爭如不見⑤,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明人靜。

【註釋】

①寶髻:古代婦女髮髻的一種。

②鉛華:搽臉之粉。唐張祜《集靈臺》(其二):“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詩寫虢國夫人“鉛華淡淡妝成”朝見唐玄宗。

③輕盈:指佳人。

④遊絲:飄動著的蛛絲。

⑤爭如:怎如。

【簡說】

這首詞其實是用不著“今譯”的,因為它明白如話。這首詞塑造了一個美麗多情的佳人形象,道出了在愛情問題上“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這很富哲理性的警句,給人以啟迪。它表現了這個以撰修《資治通鑑》和反對新法而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感情極為豐富的一面。

上闋首二句,寫佳人寶髻松挽、鉛華淡妝,不用盛妝濃抹而風韻天成。“青煙”二句,仍是寫佳人,表現了一種隔霧看花的朦朧之美。換頭,“相見”二句,意深旨遠,堪稱名言警句,使人受益。這個佳人大約是和一個年輕美貌的男子邂逅相遇了,雙方雖則一見鍾情,或互訴愛慕對方的衷腸,或只是脈脈傳情,未得機會交談,而終於無可奈何地分別了,從此天各一方,消息難通,於是發出了“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的慨嘆——還不如當初不相見,或者雖是見了面而彼此冷漠無情。從這二句我們可以想象出雙方的相思之苦。結尾二句寫酒後初醒,月明人靜,環境之幽寂,則夜受相思煎熬,不言而自明。

古往今來,寫美女佳人的詩詞甚多,但司馬光的這首訶不落俗套。它內容健康,意境優美,語言流暢清麗,無疑當屬上乘之作。

第18章 王安石(四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宋神宗時任宰相併實行變法。晚年退居金陵。在文學方面,王安石主張內容應為政治服務,因此反對宋初一味追求詩歌形式的“西昆體”的作品,並寫下不少反映現實的詩歌。他並不以詞著名,但《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則歷來評價甚高。詞集名《臨川先生歌曲》。

桂枝香

登臨送目①。正故國②晚秋,天氣初肅③。千里澄江似練④,翠峰如簇⑤。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灑旗斜矗⑥。彩舟雲淡,星河⑦鷺起,畫圖難足⑧。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⑨。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⑩。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註釋】

①登臨送目:登山臨水,眺望遠近景物。

②故國:指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即六朝舊都建業。

③肅:肅殺。這句是說氣候開始高爽肅殺。

④澄江似練: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練,白綢。這句說千里長江好象一條白色的綢帶。

⑤簇(cù促):聚集,引申為簇聚之物(如山峰)。

⑥斜矗(chù觸):斜豎著。

⑦星河:銀河。這裡借指長江。兩句(一首)寫作者登高眺望長江,只見遠處的彩舟如被輕雲繚繞,江上的白鷺飛向青天。

⑧這句是說金陵的晚秋景色是難以用圖畫充分表現出來。

⑨門外樓頭:唐杜牧《臺城曲》詩:“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臺城在今南京)是說隋將韓擒虎已攻到宮門外,而陳後主(叔寶)還和妃子張麗華等在樓頭作樂。這兩句是寫六朝國破家亡,悲恨不斷。

⑩謾嗟榮辱:徒然感嘆歷朝的盛(榮)衰(辱)。

六朝舊事:竇鞏有《南遊感興》詩:“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此兩句用其意。

商女:酒樓茶坊的歌女。後庭遺曲:指陳後主所作的豔曲《玉樹後庭花》。《隋書·五行志》:“禎明初,後主作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後人把此曲看成亡國之音。杜牧《泊秦淮》詩就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三句用杜牧詩意表達出作者的興亡之感。“唱”,原作“歌”。

【簡說】

本詞先寫金陵晚秋,用“畫圖難足”四字概括出澄江翠峰、歸帆去棹等等景物,把“登臨送目”的內容發揮無遺。下片寫舊朝往事,則主要是不滿與譴責,較之一般的懷古詩詞,立意較高較新。

據說當時寄調《桂枝香》作金陵懷古詞的有三十多家,而以王安石這首為“絕唱”。蘇軾對本詞亦頗為讚賞,並嘆道:“此老乃野狐精也。”(楊湜《古今詞話》)

南鄉子

自古帝王州①。鬱鬱蔥蔥佳氣浮②。四百年③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④。繞水恣行遊⑤。上盡層城更上樓⑥。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⑦。

【註釋】

①帝王州:三國時吳國孫權、東晉司馬睿、南朝宋、齊、梁、陳都曾在金陵建都,所以稱為“帝王州”。

②這句是形容金陵一帶山水環繞、樹木森蔚,一片蔥蘢繁茂的景象。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五:“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③四百年:金陵,作為六朝帝都共三百二十二年,又五代南唐在此建都三十八年;總共三百六十年。這裡是指約數而言。

④這句說東晉的士大夫都成為一堆黃土,意思是說當年王朝的著名人物都已成為歷史陳跡。本句出自李白《鳳凰臺》詩。

⑤恣行遊:盡情地繞著江邊閒行遊賞。

⑥本句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之意相近。

⑦本句與上面“往事悠悠”相呼應,有世事如流水之意。出自王勃《滕王閣序》。

【簡說】

王安石晚年罷居金陵時,由於政治上受到壓抑,從而“遣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閒淡之中”。(吳之振《宋詩鈔》)在他的那些看似“閒淡”的詩詞中,實際上還蘊蓄著鬱勃難排之情。

在本詞中,作者把六朝的興廢看成“一夢”,而對自身所經歷的“往事”又覺得不值一問,這種人生如夢、世事如流水的思想看來似乎很消極,實際上,在這種思想後面包含著較為複雜的心情,作者是以閒遊排遣退居後的孤寂之感,借詠史抒發出對現實的不滿。

浪淘沙令

伊呂兩衰翁①。歷遍窮通②。一為釣叟一耕傭③。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④。興王只在笑談中⑤。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⑥。

【註釋】

①伊呂:伊,即伊尹。傳說他本是奴隸,後為有莘氏女的陪嫁奴僕,湯任用他攻滅夏桀,成為商朝的開國功臣。呂,即呂尚,或稱大公望,姜姓,通稱姜太公。《史記·齊世家》說他:“蓋嘗窮困,年老矣,以魚釣奸(幹求)周西伯(文王)。”後因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為周代齊國的始祖。

②窮:指處境困窘。通:指處境順利。全句說兩人經歷了種種失意潦倒和得意發達的不同遭逢。

③釣叟:釣魚老翁,即呂望。耕傭:指曾為奴隸的伊尹。

④湯:即成湯,商朝的建立者。武,即周武王姬發,周朝的建立者。風虎雲龍:《易·乾·文言》說:“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意是說龍起生雲,虎嘯生風,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後來用以比喻君主得到賢臣,臣子遇到明君。兩句是說湯、武這樣的明君得與伊、呂這樣的賢臣相遇合,正如龍起生雲、虎嘯生風。

⑤這句是說君臣談笑自如(指雙方推心置腹),興起一方,成帝王之業。

⑥兩句是說兩人輔佐君主,建功立業,直到現在沒有人對他們的功勞表示懷疑。

【簡說】

在《訴衷情》(練巾藜杖白雲間)中,王安石曾說自己“達如周召,窮似丘軻”,以周公、召公、孔丘、孟軻自比。在本詞中,又頌讚伊尹、呂望的遭遇明君,得成興邦大業。這裡他一方面強調“英雄遭遇及時”,另外也著重明君能識拔賢才。與此同時,作者也流露出自己在政治革新遭到失敗後的寂寞之感。

菩薩蠻

數家茅屋閒臨水,輕衫短帽垂楊裡①。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②。梢梢新月偃③,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一兩聲。

【註釋】

①輕衫短帽:便服。這裡借代為人。

②這句是“一夜風吹開”的倒裝句式。

③指蛾眉月高掛樹梢。

【簡說】

據《能改齋漫錄》載:“王荊公築草堂於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上疊石作橋,為集句填《菩薩蠻》雲(詞略)。”半山,在金陵郊外,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築舍半山下,因號“半山老人”。這首詞當是此時所作。與《桂枝香》和《南鄉子》不同,王安石在這首詞中表現了一種看上去完全超脫的瀟灑豁達。你看他,住的是臨水的茅屋,經常“輕衫短帽”在“垂楊裡”漫步,喝醉了酒,一睡就睡到月上樹梢,他看到的是“花是去年紅”,最“關情”的是“黃鸝一兩聲”,看來是絕對與世無爭了。但這不過是末路英雄一種無可奈何的豁達,是他欲解脫抑鬱心情而作的一種徒然的努力。“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透出了他這種解脫並不成功的消息——“舉杯銷愁愁更愁”而已。由主持變法、日理萬機的宰相而成為終日無所事事、閒得發慌的“半山老人”,這是王安石的悲劇,是封建社會力圖有所作為而終遭種種挫折打擊的知識分子的悲劇,也是北宋王朝的悲劇。理解了這一點,才算是讀懂讀透了這首詞。

蘇先生讀詩|《宋詞-元曲各三百首》213章 (1-20章)念故人

第19章 晏幾道(九首)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晏殊幼子。他生長富貴之家,自己官職很小(曾監潁昌許田鎮)。徽宗崇寧四年(1105)間,為開封府推官。由於生平遭遇變故較大,因此在作品中經常流露出頹傷沒落的感喟。陳振孫說:“叔原詞在諸名勝中獨可追步花間,高處或過之。”(《直齋書錄解題》)其實他的詞接受南唐白描影響而又兼花間之長,這與晏、歐是有所不同的。

賙濟論小晏詞說:“晏氏父子,仍步溫韋,小晏精力尤勝。”(《介存齋論詞雜著》)溫庭筠詞精雕細琢、用色濃豔的特點,在小晏手裡有所繼承,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鷓鴣天》)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字面濃麗,聲音響亮,可說是小令當行。他的詞集名《小山詞》。

臨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①。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②。記得小蘋③初見,兩重心字羅衣④。琵琶弦上說相思⑤。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⑥。

【簡說】

這首詞是晏幾道的代表之作。

起首兩句,寫夢後酒醒,但見樓鎖簾垂,暗示去年此時樓臺大開、簾幕高卷的熱鬧情景,為下面“春恨”作好伏筆。“去年”句承上啟下,寫人去樓空,悵恨不已,因而引出往事的追憶。落花微雨是“春”,人獨立而見燕雙飛,是托出“恨”字。

下片追想初見小萍,留下很深印象。琵琶慣彈別曲,明月曾照彩雲,這是見物恩人,反襯出目前月在人不見的孤寂之感、相思之情。金詞表現了曲折深婉的風格。

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①,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②。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③。

【簡說】

用擬人化的寫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為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後的淒涼心情,設想是比較新穎的。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①。當年拚卻②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③。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照④,猶恐相逢是夢中。

【簡說】

本詞寫別後重逢。上片描繪在酒宴上重逢。“舞低”兩句,造句煉字,工緻華美,先是形容舞姿的曼妙,後是說明歌喉的嘹亮;點出自己當年甘心“醉顏紅”,就是由於這位歌女伎藝的高超,則目前自己的心情,也就不言而喻。

下片先寫別後回憶初逢,幾次夢中相見,疑以為真;再寫今宵重逢,轉疑是夢,筆法迴環宛轉。“剩把”、“猶恐”,是故作曲折,疑真為夢,而由銀燈證明這次並非夢境,由此充分反映出兩人又驚又喜的心情。

玉樓春

東風又作無情計。豔粉嬌紅吹滿地。碧樓簾影不遮愁,還似去年今日意。誰知錯管春殘事。到處登臨曾費淚。此時金直須深,看盡落花能幾醉。

【簡說】

通篇寫落花。上片開頭先怨東風無情,“又”字表示怨深愁極。次敘殘花吹落滿地。再寫隔簾可見花謝花飛,這是以落花為“春愁”的化身。接著回想去年今日的情景。“還似”從首句“又”字引出。

下片承“去年”而來,不說春去須惜,反以惜春為“錯管”,以登臨下淚為多費。朱兩句表面上說要及時行樂,趁花未落盡之前,飲酒賞花,恣情消遣,由此表達作者深蘊心底的沉痛之情。

本詞宛轉沈著,詞風與李煜接近。

阮郎歸

舊香殘粉似當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①。衾鳳冷,枕鴛孤②。愁腸待酒舒③。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註釋】

①疏:稀少。

②兩句寫房中繡被鴛枕形同虛設。實際上是指自己寂寞淒涼之感。

③這句說愁腸百結,只等用酒來排解。

【簡說】

先恨人情不及過去;從春到秋,書信逐漸減少。再怨入夜愁懷難解;夢魂本是虛無之物,那堪連夢也不做一個。前後照應,層層深入,這也就是他勝過父親晏殊的地方。

阮郎歸

天邊金掌露成霜①。雲隨雁字③長。綠杯紅袖稱③重陽。人情④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⑤。欲將沈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簡說】

這是自抒懷抱之作,由重陽佳節引出身世感喟。

上片首二句寫秋景。“天邊金掌露成霜”,除“露”字外,六字都是陽聲,發音嘹亮。“綠杯”句由景物轉到人事,說自己本來並不留情於綠杯紅袖,因此地人情近似故鄉,為應付佳節而尋歡作樂。

換頭(即下片的開頭,又叫“過片”)以一陰兩陽聲對一陽兩陰聲。“殷勤”句,五字有三層意思:“殷勤”一層,“理”一層,“狂”一層。曲曲道出內心深衷。“欲將”句,說明佳節作樂,意在擺脫孤寂,結果是不可能,因此狂態又發作了,這是上句的註腳。末句寫聽歌腸斷,“莫”字是自作勸解之語,不盡之意,在於言外。

思遠人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奇書得①。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②研墨。浙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簡說】

本詞寫閨怨。開頭即景起興,因秋深而懷念遠方的愛人。遙望長空,雲去雁歸,不見來信,雖欲寄書而不知其處。下片是寫臨窗寫信,因無處寄信而彈淚,淚滴入硯而就硯研墨,接著在紅箋上寫信,寫到別後情深處,墨中紙上,情和淚混和一起;這裡不說紅箋因淚而淡,反以紅箋為無色來形容情意之深,這也是透過一層的寫法。

生查子

關山魂夢長①,魚雁音塵少②。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歸夢碧紗窗,說與人人道③:真個別離難,不似相逢好。

【簡說】

這首詞純用白描手法,僅用短短四十個字,就為我們生動地描繪了一個涉世未深而又多情戀家、傻乎乎而又頗可愛的形象。他離家外出,不想著家中惦念他,而老覺得家中給他的信少。照鏡子,明明還是兩鬢青青,卻彷彿覺得因為相思而變老。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果然他作夢迴家,便忙不迭地對愛妻說:“真個別離難,不似相逢好。”這傻里傻氣的大實話,還真富於人生的哲理,令人拍案叫絕。這首詞樸實無華,明白如話,表現了小晏詞的另一種風格。

浣溪沙

日日雙眉鬥畫長①,行雲飛絮共輕狂②,不將心嫁冶遊郎③。濺酒滴殘歌扇字,弄花燻得舞衣香④,一春彈淚說淒涼。

【簡說】

這首詞表現的是歌妓生活。上闋,起首二句是描寫她們爭妍鬥豔、飄浮輕狂的生活,但第三句陡然一轉,刻畫了這些身處社會下層歌妓的內心世界。她們清醒地知道,自己不過是紈袴子弟的玩物,因此,她們雖身不由己,心卻緊閉,“不將心嫁冶遊郎”,這是她們用自己的血淚換來的教訓。過片,“濺酒”兩句又寫歌妓們的日常生活,飲酒、賞花,何等愜意。但第三句又是一轉:“一春彈淚話淒涼”,力透紙背,寫出她們內心的淒涼苦悶,在整整一個春天“彈淚話淒涼”,則可知她們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小晏在這首詞中表現了自己對歌妓的理解和同情,與輕薄文人描寫歌妓生活的作品迥然不同。

第20章 王觀(一首)

王觀,字通叟,如皋(今江蘇縣名)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曾著《揚州賦》、《芍藥譜》。有《冠柳集》,不傳,今有趙萬里輯本。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簡說】

上片以眼波和眉峰來形容水和山,顯得十分靈動。這裡是以眉眼盈盈之處來顯示漸東山水的清秀,下片寫這裡正當暮春,送客又兼送春,末兩句祝願友人與春同住,構思十分新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