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邏輯思維是什麼?

阿金香


認知框架君來挑戰這個問題。邏輯思維地球人應該都聽過,至於什麼是邏輯思維,要較起真來去講,還真不好講清楚。

在這裡要區分清楚以下2者:

  1. 形式邏輯

  2. 非形式邏輯【邏輯思維】,我們所談的邏輯思維是指非形式邏輯。

形式邏輯研究的對象是怎麼呢?

  1. 思維的形式

  2. 思維的規律

  3. 邏輯的方法

拿思維形式來講

  • 因為.....所以....
  • 根據...所以.....
  • 這二者就是思維的形式,是由因到果的思維形式,推理就是由因到果

  • 最終.....因為.......

  • 所以...因為........

  • 這二者就是思維的形式,是由果到因的思維形式,論證就是由果到因

形式邏輯探討的就是思維的形式,而不探討思維的內容。比如

因為天下雨,所以地面溼了。

天下雨、地面溼了,這是思維的內容,形式邏輯不研究思維的內容。但形式邏輯會研究【因為.....所以......]這種思維形式。

下邊談一下【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研究的是利用【屬性、概念、定義、內涵、外延、劃分、判斷、假設】去進行推理或論證。

判斷是大腦裡的認知【信念】對事物情況的斷定。

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許多概念,就要利用概念去斷定客觀的事物情況。

判斷由概念組成。如果說概念是用詞語來表達事物的本質的話,那末,判斷則是用句子來表達事物的聯繫和關係的。

大腦裡的認知【信念】對事物情況的斷定,也即判斷,可以通過【語言學】來表達。而邏輯思維是研究【判斷】【判斷】【判斷】之間的推理關係。


認知框架


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看了這句話“理科生強邏輯思維,文科生缺乏邏輯思維”有點生氣,過來說兩句。

邏輯思維只是一種思維方式,講究推理和證據,初高中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為啥要學幾何和代數,哪些無盡的證明題,推理題,數列題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題。這可不是我說的,我的高一同桌說的,他的數學成績全班第一,但是總成績常常倒數第一,因為他學語文有障礙,常常記不住字

數學威力這麼大,試問是不是中國人是不是之前就沒有邏輯思維訓練,缺乏邏輯思維能力?清代以前民間是沒有數學課的哦。按現在的標準整個中國的優秀人才都是文科生哦.

後來發現邏輯思維處處都有:文字的發明,比如形聲字,拼音文字,都是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一種結合。

再比如陰陽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這是抽象思維還是邏輯思維,你能一句話說清楚?

再比如中國的房屋結構,這些能工巧匠都沒有學過幾何證明題,也沒上過大學,更不是理科生,不影響他們造出世界最好的建築,不知道大家瞭解榫卯結構和魯班鎖沒有,西方的達芬奇按咱們的標準可是文科生哦,他們的發明創造會讓我們自己的思維只是原始人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是與身俱來的能力,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神秘,了不起的是幾何代數這些公式定理的發現者,讓我們意識到能從更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更多方法去解決問題,並不是說學過物理化學數學地理了才有邏輯思維能力。


理想課鄒城東


邏輯,或稱為理則。源自古典希臘語 λόγος (logos),最初的意思有詞語、思想、概念、論點、推理之意。1902年嚴復譯《穆勒名學》,將其意譯為‘名學’,音譯為‘邏輯’;日語則譯為‘論理學’。在現代漢語詞典裡,邏輯的涵義是思維的規律或客觀的規律。”

邏輯思維是指按照某種客觀或人為制定的思維法則進行思考的思維模式,在這裡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主要是指遵循傳統形式邏輯規則的思維模式。從總體上來看,邏輯思維不是一種主觀的思維形態,它是人們在後天的實踐活動中通過不斷的碰壁和失敗,摸索出來的一套與自然法則相吻合的思維規則和思維形式。這套思維規則和思維形式具有普適性的結構,放之四海皆準,能保證人們的思維活動按照某種統一的模式進行交流和溝通。但另一方面,邏輯思維中又有著許多的主觀成分。通常人們的思維邏輯規則都是在後天環境中學到的,而這些邏輯規則的制定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人為的因素,比如,在十進制的數學計算中人們規定:1+1=2,而在二進制的數學計算中又規定:1+1=10。對於前者人們在實踐活動中不難明白其中的道理,對於後者則只有通過後天的學習才能明白其中的原理。所以,我們在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思考時都是有前提條件限制的,而這些前提條件或是受制於客觀的自然法則,或是受制於主觀的約定俗成,正確的邏輯思維活動就像是在這些規則所構成的河流中穿行的一條游魚。


袁勁松老師


一 詞源:logic來源於法語,是希臘單詞組合: logos (對應英語:reason) and techne (對應英語:art)。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為邏輯命名推理的藝術(或過程或技術)。\t

二 概念:邏輯思維是在概念,判斷,推理和其他形式的思維的幫助下積極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知過程。\t

三 特徵:\t

概念:界定對象的本質或特有屬性(規則),以及具有屬性的所有對象。例如:太陽大,會 很熱,這是概念。

判斷:對事物的判定,判斷有真假。例如:今天太陽大,會很熱。

推理:前提到結論的必然性和非必然性判斷,從從而揭示客觀現實或本質。例如:今天 太陽大(前提),很熱(結論)。我吃了一個冰棒(前提),又不熱(結論)了。

四 邏輯思維方式:\t

演繹:採用規則推導結論。例子:如果太陽大,會很熱。今天太陽大,會很熱。

歸納:採用前提條件和結論分析出規則。例如:每天太陽大,都會很熱;所以太陽大,會很 熱。

溯因:採用結論和規則來支援原因。例如:如果太陽打,會很熱。之所以很熱,是因為太陽 大;通過這種方式逐步接近事物本質。


Kkkkkmmkmm


邏輯思維是人類依據諸多事物誕生、成長、衰亡及演變過程的客觀規律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嚴謹因果關係和辯證關係的一種思維模式。

不同的人邏輯思維模式千差萬別。

書呆子的思維模式:唯權威是真理,從不質疑、也不敢質疑。更可笑的是對於敢質疑者往往拋出“你比愛因思坦、牛頓更偉大嗎?現代科學如此發達,都沒發現的問題你能發現……”

抱大腿的思維模式:唯權威是真理,主流是真理。人云亦云,對質疑觀點明知有理卻故意挑刺,避重就輕。混淆視聽,此地無銀二百兩!

得過且過的邏輯思維模式:事不關己,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做好好先生!

積極科研者的邏輯思維: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不斷質疑、不斷修正,從而得出真理!

其實,這也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問題、人生觀問題!值得指出的是:狹隘自私的陋習嚴重阻礙社會科學進步!!!

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青山綠水250400698


過年了見了,宰殺了三頭豬,買了三個蘋果,買了三個橘子,然後第二年級的小朋友從裡面發現了一個規律,提煉出一個數字三。那麼這就是邏輯的開端。我是稱之為歸納。



同時我們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數字,於是我們不斷的提煉提煉出了0~9這10個數字表達方式。我們稱之為類比。

後來我們發現我們提煉了這些數字的背後卻可以代表更多,我們可以把9代表任何9個數量的物體。我們稱之為演繹。

經過時間的發展,我們發現數字不能夠代替我們的計算,比如說無窮無盡的加法,無窮無盡的乘法,那麼我們又發現了,可以用字母來代替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於是我們用方程式來代表a×b=c。

我們稱之為抽象。



很快我們發現乘法根本就不夠用的了,是我們出現了,開房三次方四次方等等。

總之邏輯就是這樣,主要體現在數學的發展過程中,其實最早的數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有的人或許知道,但是大多數人一直以為數學是一個獨立學科,是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所有的知識都是一種預測,我們所學習的所有的舊的知識是基於我們的一種正確預測而出來的結果。

邏輯只不過是一種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


義誠老師


通常所說的邏輯思維是指掌握概念、判斷、推理的理性思考過程,形式邏輯是邏輯思維的主要工具。

形式邏輯的創始人是亞里士多德,經黑格爾補充辯證邏輯得到完善。其遵循的規則是:正確理解概念的定義,判斷事物的關聯和充分的條件,推理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運用科學的方法。這裡的重點是對“概念”的準確理解,對“判斷”的條件有無關聯和是否充分,推理、分析是否基於邏輯的方法。

邏輯思維能力則是指熟練掌握邏輯工具,對事物現象、規律的理性分析和論證。形式邏輯和數理邏輯的訓練非常重要,它們是邏輯思維能力的來源。

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每個字都是單獨的表意載體,而且有非常美的畫面感,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華麗的文字,適合形象思維。但因為一字多音多義,容易產生歧義,不像獨立的西文單詞那麼準確,所以不利於深層次多層次表達意思,也不利於邏輯訓練。個人覺得國人有必要普及形式邏輯這門思維科學,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梅奧醫邦診所


邏輯思維是什麼?

一、什麼是邏輯思維?

本文給出邏輯思維的定義,以拋磚引玉。邏輯思維:是指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按照一定的規則生成概念,藉助於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的思考問題的方式。這個定義給出邏輯思維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者稱為程式、範式等等。但這個定義強調了邏輯思維的特徵1)強調了生成概念是邏輯思維的要義;2)強調了邏輯思維的規則特性。

二、邏輯思維的能力維度

界定了邏輯思維的定義,就釐清了邏輯思維所蘊涵的幾個能力維度:

1)概括能力;

2) 抽象能力;

3) 判斷能力;

4) 推理能力;

5) 把握規則。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提出邏輯思維對於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要求,主要是因為邏輯思維是要生成概念的同時,進行判斷和推理也需要“藉助於概念”,而概念最顯著的特徵是其抽象性和概括性,所以,要培養人們的邏輯思維首先要培養人們對問題的概括能力和對問題的抽象能力。如果再對概括能力細緻地區分,不難發現,概括能力還需要低層次能力如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幾個方面的能力作為支撐!

為了更好地界定上述各種能力與邏輯思維的具體結構關係,用圖表表示如下:

二、邏輯思維的結構關係

對上面的結構關係表需要做如下說明:

1、每一列表格中,分別自下而上地構成了概念之間基礎性關係。例如,邏輯思維是以一般思維為基礎的;一般思維又是以器官機能為基礎的;另外,一個人的推理能力是建立在其判斷能力基礎之上的;個人的判斷能力強弱又是建立在個人對問題的抽象能力的強弱基礎之上的;這個道理應該非常簡單:一個人如果沒有判斷能力,他也不可能有推理能力;或者說,一個人若沒有判斷能力,他也不需要推理能力,也不可能形成推理能力;當然,一個人如果沒有在抽象、概括能力基礎上形成概念的能力,他也就不可能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

2、每行表格中,從左到右反映了之間的蘊涵關係。例如,邏輯思維蘊涵了生成概念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而推理能力蘊涵著歸納、演繹能力等。或者說,歸納、演繹能力一起構成了推理能力的內容。

3、圖表中給了個人的“規則意識”以突出的位置,這主要是因為:首先,邏輯思維本身就是按照一定規則的思維,一個人若沒有“規則意識”,則無法生成一系列無矛盾性的概念,甚至他也不可能理解概念;相應地、一個人若無“規則意識”,他進行判斷時,很可能成為乏道理的“武斷”;他在推理時,則有可能蛻變成蠻橫地強詞奪理;總之,個人若離開了“規則意識”,所謂的能力就有可能與邏輯思維南轅北轍。其次,個人的“規則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個人對宇宙、自然、社會等客觀世界的好奇心,從而決定了個人探究、學習知識的興趣強弱。我們知道,宇宙、自然、社會等世界萬物都是有“規律”的,其“規律”性一直是激發人類好奇心的最直接動因。正如人類最原始的獵捕行為,都是在掌握了獵捕對象的活動規律後才付出行動的,因此可以說,人類無論是探索浩瀚的宇宙,還是觀察簡單的“螞蟻上樹”,都是直奔其“規律”性而努力的。世界萬物的“規律”也即是所謂世界萬物之所以生成、發展變化的“規則”,因此,如果一個人毫無“規則意識”,或者對蘊涵著“規則”的知識不感興趣,那麼,他是不可能被培養成一個具有邏輯思維的人的;再者,個人的創新能力大小,也與個人的“規則意識”

有關。熊彼特曾認為創新就是創造性地破壞,其實,若全面地講應該是:“創新是對現存的規則(或方法)有目的地突破”。因此,一個人若沒有“規則意識”,那麼,他就不可能有什麼創新,也不知道該怎麼創新!反過來,若一個人的“規則意識”強,他對問題的規則思考就會比較深刻,在解決問題的模式上創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個人的創新能力與個人的“規則意識”是互為正反饋關係。總之,我們無論是對人的邏輯思維的培養,還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都離不開對個人“規則意識”的培養,也即,個人的“規則意識”是個人能否進行邏輯思維的基礎。

【歡迎親愛的朋友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思維技術


123456789,分單.雙數;

分類:1.3.5.7.9.,2.4.6.8;

合併:13579……

2468……

任意兩單數之和為雙數,任意兩單數之差為雙數;

任意兩雙數之和為雙數,任意兩雙數之差為雙數:

交叉:單雙數之和為單數,單雙數之差為單數;

反思:結果為單數時必是單雙數之和或單雙數之差;結果為雙數時必是……

邏輯:問兩個單數相加或相減時結果是()數?


胡湘閩


邏輯思維能力指的是我們說活,做事,思考的一種思維行為方式,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的人在學習上,語言表達上,工作上等有很強的裨益,比如在表達能力上,思維能力強的人他的表達能力會比較清晰,有層次感,能很清晰的闡述自己的想法等;

邏輯思維能力是特別重要的,我覺得應該從小進行培養,對於孩子將來的成長髮展還有成就等都有很直接的影響,所以是必須要進行培養的,可以參加一些比較專業的思維類的課程班來進行,國內目前也有很多這類的課程班,比較出色受孩子喜歡的課程應該就是火花思維了吧。課程比較有趣,結合動畫形式能帶動孩子學習興趣,比較受孩子們的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