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学霸养成记——赵慧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搭建学习体系

学霸养成记——赵慧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搭建学习体系

赵慧媛,合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文科654分,现为北京大学学生。

□口 述 赵慧媛

整 理 徐 徐

我是在高二转文之后才开始认真地对文科学习的,因此基本功与其他早就立志学文的同学相比有所差距,经过一段没有什么章法的自我预习和复习之后,获得年级十多名,那时我便思考,需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这个过程十分艰辛,可能还会经历许多考试的失利和自我怀疑,但一旦搭建起来,便是自己独特的知识库,能够事半功倍。

我开始老老实实啃下那些我以前永远都没法记下来的繁琐冗长的文科综合知识点:上课没事,翻文科综合笔记。体育课休息,翻文科综合笔记。课间朋友们的聊天话题不感兴趣,翻文科综合笔记……在对书本内容都大致掌握之后,会顺着思路和脉络整理一遍,包括知识点本身的体系提纲和易错易混点,然后,对着自己整理的提纲再背一遍,以做到有全局性、有针对性的记忆。

每次考试之后,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这其中有:针对自己败得很惨的几门进行一对一分析,圈画思维漏洞和思路偏差,再进行同类型的练习;对整个考试和每一门都写下详尽的考试反思和改进方法;最后再将试卷上的错题及时归档,等一段时间复习的时候再做一遍。所以每次考试成绩下来之后,我都会用大量时间来整理,这确实需要付出预习新课、刷更多题的机会成本,但补偿而来的效率却很值得。

高中究竟怎样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许多人都知道要努力,但这种努力之中必须时刻包含自己清醒的思考:我究竟学到了什么?我真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吗?我现在的水平如何?我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应该怎样提高呢?不加自我审视的努力是完全盲目的,比如目光无神地念着书、收到某次没考好刺激突然做大量没有针对性的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禁绝的误区,不要让行动上的忙碌掩饰思维上的怠惰。

靠着自己的摸索和对思维的重新建立,我的高二成绩虽有波动,但总体还是稳步上升的,从一开始的十几名到前十、到前五、到前三、到第二……直至暑假之前的第一。

我是一个情绪特别容易波动的人,之前对于某次考试的成绩总是耿耿于怀,对于考试的结果,迟迟没有养成一份释然的心态,后来与学长、学姐交流,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凡事过去皆为序曲”,你现阶段的每一次考试都是自己水平的一个随机性体现,而真正决定你最后如何的便是那隐藏在考试之后的,你真正的价值所在,你所要做的便是日复一日踏踏实实地努力,查漏补缺,稳步前进。我开始不再胶着于每次考试能得多少分。

高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消沉迷惘,周身缭绕颓然之气,觉得多说一句都于世无益,但即使是在这时,也不要封闭自己,拒绝他人的问候和鼓励。

我的班主任是个体贴温和的人,课间下去跑步即使上晚自习迟到他也不会责怪,因此我高三一年每天都坚持夜跑,三五成群地和同学们一起,由此和她们有了难得的谈心机会,我们交换着彼此的苦乐,分担着彼此的悲伤,互相鼓励。

和父母也是如此,每日的午餐是家中难得的欢声时刻,不管新近有何烦恼,我都会和父母倾吐,因此,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融洽和睦,无数个难眠的夜里,他们就是我永不远去的海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