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作為藝術愛好者,你是如何理解“做藝先做人”這句話的,還請舉例說明?

柳侍墨


藝術品是人類的審美活動的客體。藝術家在創作時雖然看似超然世外,陶醉沉浸在藝術世界裡。然而,不管藝術品還是藝術家,都不可能凌空蹈虛,脫離生活的大地。

藝術家在創作時進入“忘我”狀態,忘了紫陌紅塵,忘了自身存在,全神貫注,將思緒情感投注到創作之中。可是,追溯一下思的緣起、情的生髮,都源於長期的生活體驗,而非空穴來風空中樓閣。

因此,一般來說,你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或多或少或隱或現,都會投射到創作過程中,給作品打上印記。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說得就是這一點。

難以設想,一個人品猥瑣趣味低下的人,能創作出高潔高雅的東西。所以,從藝先做好人,才能搞出真正的藝術。


亦清亦虹


這句出自梨園古訓:“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

藝術的前提,就是能夠被所有人接受。接受的底線,那就是道德。

當然我不是說這個說法的最早出處是在北京人藝,早在清代,各大梨園團體裡面就有一句老話叫做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只不過這句老話在北京人藝中真正被髮揚光大罷了。

北京人藝的劇團文化,和其他地方多有不同之處,面對娛樂業的發展大潮,或許也可以說多有不符合潮流之處,這些不同,很難通過語言來表達出來,我只能說,很不同。非要我說的話,大概他們都堅信,人藝這個團體的成員,做戲,當為翹楚;做人,當為楷模。

我說一點我對這一課的理解,一家之言:其一,舞臺演出是多工種配合的藝術作品,這句話不僅是教給演員的,也教給所有的導演、編劇、舞美、燈光、音響、造型乃至場工。在這些藝術家們進行配合的過程中,守時、守諾、包容、精誠、主動、拼命,這些專業精神,都是最終完成一件出色的藝術品的必要條件。而演員,作為舞臺演出最為核心的藝術表現渠道,更須用心、努力、好學,臺下十年功。惟有此,才有好作品,才有老人藝的金字招牌。這,是為做戲。

其二,戲子在古代被視為“下九流”的職業,但戲子自己要有自己的尊嚴。面對藝術,盡心盡力;面對觀眾與老闆,有節有操。若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誰又能看重你呢?文人有傲氣和傲骨,戲劇人也有。尤其是:貧賤不能移,既然決意一生奉獻舞臺,那麼再窮再苦,也有所為;威武不能屈,不管面對哪種強勢,都保持一個藝術家的基本操守,有所不為。另一方面,老人藝的文化氛圍,是中國傳統的那一套:尊師重道,同窗友愛,同心同德。這文化,是從現代化的文化企業中所看不到的。每一個從人藝出來的人,或者是我這樣被其氛圍感染過的人,都會把曾經觸動我們的那些,感恩在心,也向同道和後輩們傳揚。這,是為做人。

在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眼裡,藝術與商業應該如何並存,我的基本觀點是:好萊塢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步摧毀藝術的節操。看客們多有異見,一些會說“XXX、XXX等商業作品難道就沒有藝術性可言了麼?”,另一些會說“現代電影作品包含多人團隊和大量成本不可能做到不商業化。”確實,我並沒有建設性地提出,如何在藝術節操與商業利益之間來進行平衡的一個好的模式 ,今天借這個答案,我想我可以至少拿出一個例子:老藝人,做的就是有節操的藝術。

或許,藝術如何面對商業,其解決之道,也在這六字真言中。

羊鈦白


古語說得好:相由心生,所謂“相”不僅是外貌,還有你的審美標準,言行舉止,對事物的評判準則等,都是由內心來決定的、一個人品不好的人絕對做不好藝術的! 何為藝術!藝術不僅是一首歌、一幅畫、 一件雕塑 、鳥的叫聲和蟬鳴 傳說龍飛鳳舞等抽象的東西,甚至服飾搭配,物品的擺放合不合理等,能夠感知人們的內心,讓人產生精神的愉悅和美的追求一切美好事物都是藝術!它存在與每個角落,那麼它跟做人有什麼關係呢?

藝品如人品,一人的作品好與壞,跟他的修養有著一定的關係,正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對身邊的美好事物要有正確的理解和發現,要發現吸收藝術的精髓和本質,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積極修行自己的審美能力,多行善事,才能用慧眼去發現身邊的‘美”!正能量的磁場越多發現美的事物越多!好的作品一定能傳遞正能量磁場!

藝品如人品,做事先做人!


美評天下


做事先做人,無論藝術還是別的領域,都要以人為本,做人成,則事業可成。藝術也是如此,因為一切書道,都是遵循著一條道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自然中悟道,悟天道,悟人道,悟書道。另外書法的本身,和書法所表現的文字內容,也是為社會為大眾服務,要是文章有不為人所齒的內容老百姓也不會喜歡,所以文章也應該是百姓喜聞樂見的真善美才行,另外本身也應該表達自己對書法的理解,美的理解。不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的,自然沒人喜歡欣賞。另外,書寫者本身也要是大家認可的德高望重的人才可能會流傳百世。那些坑國害民的奸臣寫的再好也會被人民唾棄,比如古代的秦檜,和蔡襄,都是書法名家,但是最後因為誤國誤民,殘害忠良,導致民怨沸騰,他們以前寫的作品被人都遺棄焚燒,唯恐避禍不及。因為這些大奸臣都成了邪惡不詳之物,留之恐有禍端。所以學藝術當先學做人,做一個憂國憂民,造福百姓的名人,比如鄭板橋的“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做一個縣令,當地百姓關懷備至,所以才能書品,人品都得到廣泛流傳。





我是大頭哥哥


很高興能一起探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學藝術先學做人”這句話的:古人云:“厚德載物”,一個人只有德行厚重,才能成就大事,畢竟樹大招風,若是底子不強,就算你的樹冠再大,也容易傾腰而折。

古時候有個故事,一個平民,好不容易中舉當了官,從此風光無限。只是沒想到兩年之後,便被革了職。他大為不解,於是問起提拔自己的人,對方只是揚了揚衣袖說了句,不孝母者,誅心。一個人能力強的時候,只能證明他有能力,但是至於有能力並且品行端正的人,才能被人重用。畢竟你連父母都不愛的時候,怎麼可能忠誠於別人,怎麼可能還有做人的底線。所謂做人不說兩面話,人前不討兩面光。在原則問題上人與人之處事是排在第一,因此想要在藝術道路上有所作為,先要學好做人的基本道理。

舉例:1: 隨著社會發展,親戚關係正在逐漸淡化,人們的關係從血緣紐帶轉向利益、事業、價值觀,情感和倡導的人倫價值卻是實實在在的。從更深層次說,它還寄託著親人間的相互牽掛,呼喚的是中華民族不可消弭的傳統美德 。

舉例:2想要釣到魚,就一定要事先撒好魚餌,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說話要人前人後都一樣,不能口是心非,兩面倒,沒有主心骨;處事要有基本原則,不能為了兩面都不得罪而放基本的處事原則和做人信條!








醉繪畫


您好!

做藝做做人,做人先立德。德……優良品德,善良的人。

人說德行最起碼的的說話用您,請,謝謝,麻煩您了,不客氣,再見,等等禮貌用語。

行為,人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很多行為老天看得到你也做的很好。但是沒有人的地方你也做的很好,很到位才行。

善良的人,你對別人說話的時候善良了嗎?你對別人做事善良了嗎?你對工作對家人對同事對陌生人等等都善良了嗎?

對自己的藝術作品做到不剽竊了嗎?對自己從師尊師了嗎?不欺師滅祖了嗎?

我覺得尊師最重要了,一個人連自己的老師都不尊重,其他的就別談了,不管是學哪門藝術,從小到大都有自己的老師和師父。

很多行業叫的是(師傅)學手藝,學做活,學吃飯的本事。

還有的叫(師父)……師也父也,老師象父親一樣,學師父的本事,學師父的做人的品德。


糊塗小老太


文化藝術,作為一種精神領域的東西,它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社會不能沒有文化藝術,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不能沒有精神。文化藝術是人的精神的支柱,它沒有了,人就變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所以說人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腦子裡的那些東西(上層建築)。在我的心中,文化藝術,是我生命靈魂的一個寄託,它支撐著我的生活走得更加遙遠。舉個例子,現在市場上的文藝或書法作品,雖然經濟價值炒作得特別高,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是不是具備呢?我們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現象是:太看著一個藝術家的名氣,而不是仔細研究他們的藝術作品到底好不好。這也是值得我們這個時代去思考的問題。


錠墨學書


人是藝術的靈魂,是根本,一切藝術源於人心,心善則藝術善,心惡則藝術惡。蘇東坡和禪師一同坐禪,東坡問禪師,我這禪做的怎麼樣,帥不帥?禪師說:施主坐禪如同佛祖。蘇軾心裡特別高興,回到家,他便把這個事講給了夫人,還說了句:我看法師坐禪的樣子真醜,像大便。夫人告訴他:法師看你像佛,是因為法師心中只有佛,你心裡有什麼呢?


郭英輝


關於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無論幹哪一行,做人很重要,人品很重要。對藝術這一行來說,更為重要。從事藝術行業的,基本上都是公眾人物,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備受關注的,你做人充滿了大愛、守信、有道德、有素質等,你傳遞的是正能量,你會受到社會的重視與民眾的支持,有助於成就事業!反之,你會受到社會的鄙視,無助於事業成功。象成龍大哥為什麼能夠取得藝術上的巨大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奮鬥,與他的為人有很大關係,他是一名極具大愛的愛國者,充滿著愛國情懷,這是他獨特的魅力所在,我們留意他近幾年的公眾活動,就會看到,在祖國七十大慶、春晚會等大型的活動中,都有他一展歌喉謳歌偉大祖國的歌聲與演出,滿滿的正能量!我為之很感動,我相信,成龍大哥的為人一定會讓他永葆藝術青春的!


江湖夢中人


我覺得首先,學任何知識我們都要先學會做人,這是我們第一堂課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課

其次,藝術也是一個人品格性格的體現,如果品行不端正,那麼他的作品當然也會顯現出來

最後,現在社會要求越來越多,正能量也越來越滿,我們喜歡藝術的,也要適應社會發展趨勢,藝術在某些方面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體現,如果我們學會做人,那麼我們就會用藝術來豐富社會文化,從而為社會作出貢獻,所以我覺得“做藝先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