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看透一个人?

袁绪强


人只有在落魄的时候,也就是落难的时候最容易看透自己身边那些说好听不办实事的亲戚朋友。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规律,真正帮你的人有吗?在你风生水起的时候称兄道弟,攀亲论系的人围着你转。有朝一日你跌落深渊再看看你身边还能剩几人。一但见了面他们会绕着你走,见都不想见你。别说帮你了有些人还会用小人眼神挤压你。也别指望谁来帮你,跌倒要靠自己爬起来,求别人只是让他看你笑话。常言道,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如今金钱社会太现实无人情味。人来到这个世上是值得信赖的是自己,对你最好最忠的是父母。所以说这辈子要孝敬生你养你的父母。


民工阿伟


想看透一个很难,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把一个人的优点缺点摸的一清二楚,而是长时间的接触,通过各种方式的交往,才能把人摸的了如指掌。比如有的人在交往过程中,会花言巧语,爱耍小聪明,喜欢沾别人的小便宜,当面说好话,背后挑拨离间,搬弄事非来制造矛盾。这种心胸狭窄,卑鄙无耻的小人最好远离,不可深交,否则会吃亏上当。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这个道理。而有的人在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帮你度过难关,这种不求回报,患难见真情的人才是你的恩人,值得一辈子深交,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才是做人的根本,在社会才有立足之地。


从零开始147105818齐


看透对方,首先你比对方成熟,见识也广,经验也多。在这种条件下,对方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句话,你都能了然于胸。


在看透看不透一个人这件事,我个人认为无所谓。看不透一个人,不能就说这人不讲诚言,若为人诚实,不妨跟随,也许时间一长,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人。这人若不诚实,惹不起总可以躲得起吧。


不了解这个人,若是新环境,不妨晚交一段时间,或者少接触,打交道少了,事也少。我想大多数人,不过如此罢了,关键是自己管住自己,心中有数就行。


轻舟疾发


这个世界很大,人也很多。在众多的人口中,其实人的思维阶层无形之中也有很多划分,只是很多人无法相信。

人活在世有些人像白纸一样单纯,一眼就能看见其所思所想,就像刘慈欣小说中的三体人一样,或许这样的比喻有些过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但是有一些人无时无刻带着各面具在这社会中挣扎求存,面对这些人或许就得用到,上面那些朋友所说的各种心理学知识:说话,神态,朋友,朋友圈等等。但是这些都只是对人认识进一步而已,还不至于能完全说是看透一个人。

实际上我们很难完全看透一个人,如果这里的看透是指想知道一个人所想或预测所为,心理及科学技术或许能大概率进行预测。

就算一个人真诚的向人坦露心胸,那也不一定就是能看透那个人。因为或许他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不是吗?在这个角度来说,人或许就是一个永恒的“黑域”。

所以苏格拉底才会说:“to konw yourself”.


夜风十三


嘿嘿,把眼镜换成放大镜看就行了😁😁

视其表

通常,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内涵而外在的体现,外表粗陋的人,内心往往也干净不到哪里去。

听其言

说的话是不是在理,有没有替别人着想

观其行

说过的话是不是做得到,是否言必信行必果。


智启蒙


今日话题,你觉得如何才能看穿一个人,欢迎探讨与交流。

1、开放性:是否愿意探索

开放性通常来说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探索性,越是开放性的人,好奇心越强,他是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

因为他看到的世界与视野宽广,让他对待事物的认识会更为多元。

一个人的开放性往往与自我认知教育程度是相关的,开放性的人往往来说,受教育水平更高,他不会完全拘泥对与错,而是会自我体验,自我感受,喜欢挑战,自我折腾。

而开放性较低通常来说,性格较为保守,他们喜欢待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不太喜欢冒险,尊崇常规,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

心理学:性格

2、尽责性:是否有责任心

看一个人第二个方面就看是否有责任心。具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对对人负责,对己也负责,他就是我们常说的靠谱之人。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人。因为他总是爱操心,他每天都会想尽方法完成自我规划的目标。

对待团队与家人都是如此,他们会更加注重事情是否有人去完成,如果没有人完成,他们内心总是不安,完成后才会心安理得。

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跟自我要求与良知相关的,一般来说,责任感越强的人,他对自我要求就更高。所以和他在一起,你会发现很省心。

而责任感不强的人,则喜欢依赖他人,对待事情也只是强调完成即可,很少会去思考如何更好完成,他们身上有较强的一种惰性。

心理学:性格

3、外倾性:是内向还是外向

看一个人第三个方面则是看他的性格内外倾向。

我们或许都听说过很多内向人与外向人这个标准之说。在心理学家看来,每个人都是有内向与外向的两个维度。

内向和外向的人都有可能爱说话,擅长社交,这不是区分他们重要标准。

而一个到底是外向还是内向主要是看他能量的来源是从哪方面来的。

真正内向的人他们恢复精力的方式往往是通过自我安静修复与调整。他们恢复精力不喜欢别人太闹腾。刘烨曾经讲述自己每次拍完戏的时候,整个精神很紧张的时候,就喜欢安静的呆在一个角度,甚至几天不出来都可以。

而外向的人他们恢复精力的方式则是找更多的人一起嗨,比如像梁冬他讲述自己恢复精力最好方式就是找更高深的老师交流,越是这样,他的内心就越有力量。

心理学:性格

4、宜人性:是否温和谦虚

看一个人第三个方面特质是看他是否温和善良谦虚。

往往来说,宜人性指标高的人,越是温和善良谦虚的人,他在人群中就越受人欢迎。

但是宜人性高的人往往太注重人性,没有铁腕政策,往往有可能也是没有原则的表现。

曾经我有一个老师,他开过公司,后来公司失败了,他跟我们讲述就是因为他太好了,员工谁跟他请假他都批准,公司基本上没有会加班的人,后来公司就经营不下去了。

他曾经讲述开公司的人必须还是要狠点,必须要有狼人文化,一方面要有菩萨心肠,另一方面要有霹雳手段,公司才能正常运转。

心理学:性格

5、神经质:是否情绪稳定

看一个人第五个特质是看他神经质特点,是否情绪稳定。有些人情绪可能很稳定,遇到什么事情都没啥事。

但是有些人天性性格敏感,比如像我们所熟悉的林黛玉,她的性格就非常容易多愁善良,一点点事情就可以激起内心的波澜。

情绪稳定的人往往有一种钝感力,他可能会更经受得起挫折与打击。

而情绪敏感的人则很容易脆弱。因为他们神经末梢非常敏感。

我们常说情深不寿强调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他们往往会过度用情太深,被情绪所侵扰,走不出来,就会自己伤害自己。

像三毛也是如此,她是个作家,其实情绪是非常敏感的,在丈夫离开她后,最后她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让我们不胜唏嘘。

总的来说,我们想要看穿一个人,可以用这个五因素人格模型来看:

开放性,是喜欢探索还是比较保守;尽责性,是喜欢主动负责还是依赖别人;

外倾性:是内向还是外向;宜人性,是温和谦虚还是独来独往;

神经质,是情绪敏感还是情绪较为稳定。

往往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辨别,就能较为清楚了解一个人的本性是什么了,这也是帮助我们认识人最重要的方式方法。

当然性格本身是可以调整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塑造自己性格,让自我保持一个弹性空间。

这代表着一个人的可塑性,当你对人性了解越清楚,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成为一个人性大师,根据环境来调整自己,塑造自己。






戴吖哥


我是若宸,很荣幸解答您的提问。

如何看透一个人?我不打算看透别人,我只想看透自己,因为我和另一个人没有区别,看透了自己,便是看透了世人。

我们为什么要去看透别人?人心在变,你永远要花时间精力在捕捉和分辨中,对于我们自己毫无意义,把花在别人身上的时间用在看透自己,你就了解自己的优略势,了解当下我想要什么,扬长避短,你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企图看透别人无非是为了掌控,一个能掌控自己的人,不需要掌控别人,因为掌控不了自己,才会靠控制别人来掌控一切,以为这样是一种代价极低的获取,而这种手段成本却极高,你永远在奔跑不敢停歇,你身心俱疲仍然恐惧,希望执迷不悟的人们,学会在自身努力,不去外求捷径来获取,用时间来打造自己,比什么都靠谱。

希望我的回复能帮到您,谢谢🙏


益坤和319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看清一个自己信任的人很难,也会很失望,所以何必要去追究到底,深挖出那些自己并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呢?

每个人都希望像自己对自己这样真诚,但事实可能如此吗?

人本来就是自私的,只是每个人自私的面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是没有必要去计较的。

真正的睿智,也是看透不说透,也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到这点,其它的就不是问题了。

相信您是遇到了一位让您失望的人了吧?其实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几个,您放上心上,那他才是人,您无视他,他什么都不是,您说是吗?
只有在乎了,才会伤心,才会难过,不是吗?

用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人,到最后会发现,浪费掉的,是自己的时间。

当太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很多事都会发现,没有自己想像中的完美。

如果他的行为超越的道德的底线,您也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


灿灿赏风景


稀松平常状态下往往难以看透一个人,因为人人都带着一层或厚或薄的面纱。只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不指生死存亡、大难临头这种情景,这另当别论}容易看到人的内心。


比如一群人野游,休息时人人筋疲力尽,个个瘫倒在地懒得动弹,如果此时有人热情招呼大家喝水、就餐,忙前忙后,至少就可认为此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与之交往值得信任有安全感。


再比如观察一个人"独处"的表现,这最能反映人的本性。如果一个人住店时用床单擦皮鞋、随地吐痰、小便不冲,那这种人是自私的、龌龊的;反之则至少具有君子风度。


依奔道


看透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看他言行一不一致,说话,做事的出发点,居心,他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支持和反对的原则是什么?🍎🍎🍎

我们过分在意“他人评价”,总把依赖他人,相信他人,赢得他人的信任,当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成就。🍎🍎🍎

养成事事独立,样样都去体验,什么都懂,都会做,都经历过,书也读,社会也读,人也读,见多识广,基本上就不会看错人,看走眼,也不会过度依赖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包容,不过份投入金钱💰,感情,说真话实话,真心实意为他人好,支持他人做喜欢的事,祝贺他人的成功,建立真实可靠的交情,听到别人的真话,实话,很容易识别人。老奸巨猾,城府很深,套路算计除外,要靠见多识广,“不贪基本永远不会上当”,吃点小亏只能是买教训,交学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