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人們心中的那顆“星”——追記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委原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紅星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題:人們心中的那顆星——追記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委原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紅星

新華社記者 白佳麗

王毅哲左胸口袋裡裝著一枚黨徽,他用手摩挲了一遍又一遍,摔過的痕跡慢慢被撫平。這枚父親生前佩戴的黨徽,讓他接受了父親的離去。

他的父親王紅星,生前任職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2018年8月9日12時,他的人生最後一瞬定格在中蒙邊境的警務站外,年僅50歲。醫院診斷為心源性猝死。

(小標題)“他放不下工作”

王紅星任職的新疆青河縣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259.4公里,邊境地帶地勢複雜,山高路遠,大風呼嘯。

青河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軍利是王紅星多年的同事,王紅星去世前,他們正一起進行邊境踏查。“為了抓緊時間幹更多工作,5天的行程縮短為3天,安排得滿滿當當。”陳軍利說。

起起伏伏的邊境線,路上佈滿砂石。“輪子在路上跳,人在車裡跳;車不行換馬,馬不行換腳。”

這樣的路,王紅星任政法委書記9個月來,不知走了多少趟,幾乎踏遍了邊境線的每一個角落。今年初春冰雪將融時,王紅星還帶著一行人爬過冰泥地,巡視邊境防控設施建設。

這最後一次踏查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查看邊境警務站是否開掘了機井、裝上了熱水器。

水,是邊境一線護邊員“住得下、守得住”的基本保障。此前,水要從幾十公里外的鎮上運送,一桶水顛到邊境只剩半桶。王紅星想讓護邊員洗上熱水澡。他深知,護邊員守護的是國家安全,護邊員的任何小事都是他的心頭大事。

他與大夥兒循著邊境,一一查看護邊員的居所。看見井打好了,水通上了,王紅星開心地與大家一起拍了張合照。十幾分鍾後,他倒在警務站外不遠處。

“一聲悶響,轉身他已倒在地上,口吐鮮血。”陳軍利回憶。他的胸前,佩戴著那枚鮮紅的黨徽。

此前1個月,王紅星身體已感不適,醫生檢查後要求他立刻休息,但他沒有在意。出事前一晚,他的同事告訴王紅星的妻子李曉清,書記胸口感到不適。但王紅星與妻子視頻通話時,卻強裝安好。

“他們說他難受到要捶胸口,但他放不下工作。”李曉清含淚說。

(小標題 )“紅星照我去戰鬥”

王紅星是有名的工作狂。同事回憶,夜晚,他辦公室的燈總是亮著。

為群眾辦好事實事500餘件,化解調解矛盾糾紛100餘件,爭取民生項目47個,狠抓12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選派56名教師下鄉交流……這是2015年,擔任青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的王紅星的工作實績。

王紅星的辦公室裡,厚厚的工作筆記放滿了抽屜和桌子。“他說我叫紅星,紅星照我去戰鬥,所以他接手的每件工作都盡心盡力做到完美。”青河縣政法委副書記王立文說。

王紅星在意百姓冷暖。2012年,他得知青河縣有名學生考上蘭州大學,但因家庭困頓無法支付學費,“他當時就問我們,願不願意每年湊一點錢,讓孩子去上學?他自己第一個拿了錢出來。”青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建中說。

直到王紅星離世,被幫助的這名學生才知道是誰讓他完成了4年的學業。

哈薩克族老人那吾爾孜別克·胡斯曼江站在自家院中,看著與“紅星書記”一起平整過的菜園,喃喃地說:“就像我的兒子離開了一樣。”

他是王紅星“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戶,從年初結親以來,王紅星總是去看望一家人,一起做飯、一起種菜,一起尋求脫貧的方法。老人跟著王紅星學會的第一句漢語就是“種菜、種洋芋”。如今,他們共同種下的黑加侖已結果。

王紅星去世的消息很快傳遍他工作過的地方,有的老鄉攜家帶口坐兩小時的大巴車參加追悼會,送他最後一程……

人們痛別心中的那顆“星”。

(小標題)“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為了工作,王紅星常常住在辦公室。他十分疼愛未滿3歲的小女兒,卻只能抽出工作間隙看她一眼。實在太想念時,妻子李曉清就抱著女兒去他的辦公室看看。

“在我心裡,他是最浪漫、暖心的人。”李曉清說。

王紅星父母已經80多歲,還住著老舊的土坯房。陳軍利說,王紅星有著自己的堅守,有人謀私情找到他,他定會冷臉拒絕。

“14歲時,我母親患癌症去世,去世前,母親給父親寫了個字條‘把兒子照顧好’。”王毅哲說。此後10年,王紅星細緻地照料著兒子,學會了做兒子喜愛的炒米粉。

直到2014年,王紅星才在朋友介紹下與李曉清組建了新的家庭。

24歲的王毅哲遵從父親意願,成為青河公安邊防大隊拜興邊防派出所的一名幹警。

人們在整理王紅星遺物時,在他口袋裡發現了很多小紙條,上面寫著他將要處理的工作,其中一張上寫著:“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