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武漢隔離病房裡的“治心醫生”: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心態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隔離病房裡的“治心醫生”: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心態

  中新網武漢3月7日電 題:武漢隔離病房裡的“治心醫生”: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心態

  作者 江泓穎 陳舒

  武漢市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田霞被患者親切地稱為“治心醫生”,從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轉成定點醫院開始,她幾乎每天都要進入汙染紅區工作,詢問患者的治療進程和反應。


  田霞接手的隔離病房患者較多,其中也不乏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46歲的患者孫女士,是第一批被該院收治的病號,逐日變化的病情讓她處於抑鬱封閉的狀態當中,甚至拒絕與醫護人員交流。隨著病情的進展,孫女士出現了呼吸窘迫急促、胸悶以及活動能力明顯下降的情況。

  作為心思細膩的女性,田霞留意到了沉默寡言的孫女士,並觀察到其症狀、病程的變化過程,她當即給孫女士進行了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氣分析檢查以及CT複查。田霞發現,患者的病症有所加重。

  低落的情緒不利於病情的恢復,田霞決定對孫女士進行心理輔導,讓她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病情的變化。經過心理和軀體的治療,孫女士改變了抑鬱的狀態,病情也一天天好轉起來。半個月後,她已經完全脫離了危重狀態,轉入普通病房,病情得到了緩解,等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以及核酸完全轉陰就可以出院了。

  “病毒感染以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輕重不一,強弱不等,所以病人往往會處於比較驚慌、無助的狀態。”田霞發現,在陌生未知的狀態下,許多患者心理上非常脆弱,這樣的恐慌心態往往會在病房中蔓延,加重整個病房患者的心理恐慌。

  在摸底查房的過程中,田霞發現有一個病房的氣氛“不對勁”,這個病房住著三位年過花甲的婆婆,其中一位李婆婆除了有發熱咳嗽症狀以外,還有噁心反胃、大便溏稀的表現。該患者接近兩天沒有進食了,僅喝了少量的白開水。受病情影響,她驚嚇得幾乎不敢上廁所,連續三天失眠了。

  田霞仔細翻閱了李婆婆的病史病歷和每一條治療醫囑,同時把她從入院以來的檢查結果逐項分析,發現該患者症狀更多是來自於心理因素。

  “這樣的病情不但需要藥物治療軀體,還需要語言和關愛去‘治心’。”田霞說。在處理完日常工作後,她專門抽出時間與患者拉家常,批駁社會上流傳的不實負面信息,並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心態,安心接受治療。

  “我現在心裡踏實多了,感謝白衣天使們從身體到心理上給我的照顧。”李婆婆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